幼儿分享行为相关的教育策略【通用3篇】
幼儿分享行为相关的教育策略 篇一
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分享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一环。通过分享,幼儿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互助和关心他人的情感。然而,幼儿在分享方面往往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分享行为,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首先,树立榜样。幼儿在发展阶段对成人的行为模仿较为敏感,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成为他们的榜样,积极展示分享行为。例如,教育者可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物品或食物,并解释分享的重要性。家长可以在家庭中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并鼓励孩子与他人分享他们的玩具或食物。通过成人的榜样作用,幼儿将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分享行为。
其次,提供适当的机会和环境。为了让幼儿有机会分享,教育者和家长可以创造分享的环境。在幼儿园中,教育者可以设立一个共享区域,鼓励幼儿将自己喜欢的书籍、玩具或其他物品放在这里供其他孩子使用。在家庭中,家长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分享箱”,鼓励孩子将不再需要的物品放入箱子,并定期捐赠给需要的人或组织。通过提供适当的机会和环境,幼儿将更容易理解和实践分享行为。
此外,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当幼儿展示出分享行为时,教育者和家长应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可以使用赞扬的话语,如“你真棒,你今天和小明一起分享了玩具!”或者给予小奖励,如一个小贴纸或一颗小糖果。这样,幼儿将感受到分享行为的积极反馈,进一步激励他们继续分享。
最后,与幼儿进行交流和引导。教育者和家长应与幼儿进行交流,引导他们理解和反思分享行为。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如“为什么分享对别人来说很重要?”或者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通过交流和引导,幼儿将更深入地理解分享行为的意义和价值,并主动地进行分享。
综上所述,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需要教育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通过树立榜样、提供机会和环境、给予肯定和奖励以及与幼儿进行交流和引导,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分享行为。这将为他们未来的社交和人际关系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分享行为相关的教育策略 篇二
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培养其社交能力和道德品质的重要一环。通过分享,幼儿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互助和尊重他人的权利。然而,幼儿在分享方面往往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分享行为,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首先,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幼儿在分享行为中可能会感到不安和担心失去自己的东西。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去分享。可以通过赞美和鼓励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分享意愿。
其次,教育幼儿分享的技巧和策略。分享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自己的东西,而是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合作。教育者和家长可以教导幼儿一些分享的技巧和策略,如与他人共同使用玩具、轮流使用物品、分享食物等。通过教授这些技巧和策略,幼儿将更容易理解和实践分享行为。
此外,引导幼儿理解和关心他人的感受。幼儿在分享行为中应该学会关心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故事、游戏或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幼儿体验他人的感受,并帮助幼儿理解分享对他人来说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幼儿的情感共鸣和同理心,幼儿将更愿意主动进行分享。
最后,建立积极的分享文化。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建立一个积极的分享文化。可以在幼儿园和家庭中设立分享的规则和奖励机制,鼓励幼儿进行分享行为。可以组织一些分享活动,如交换玩具、合作游戏等,让幼儿体验分享的乐趣和意义。通过建立积极的分享文化,幼儿将更容易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
综上所述,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需要教育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通过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教导分享的技巧和策略、引导幼儿关心他人的感受以及建立积极的分享文化,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分享行为。这将为他们未来的社交和人际关系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分享行为相关的教育策略 篇三
幼儿分享行为相关的教育策略
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亲社会行为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亲社会行为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在幼儿亲社会行为中,分享作为重要类型之一受到极大的重视。《纲要》提出的社会教育目标中也指出了分享的重要性。所谓分享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是一种对别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有助于个体社会性的发展。分享行为是人类行为发展的重要方面,它保证了人与人
之间的和睦相处,通常被赋予很高的道德价值。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分享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幼儿的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于是我们试图通过在日常工作中采取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办法,对分享进行了一些尝试:一、以吃入手,让幼儿接触分享
小班的孩子由于刚刚进入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对于集体生活孩子比较陌生,所以,在进行分享时,我们以孩子最为简单的方面入手。我告诉幼儿愿意到幼儿园过生日的小朋友可以把蛋糕和食物带到幼儿园里来。浩浩小朋友的爸爸在他生日那天把蛋糕送到幼儿园,请全班小朋友一起为浩浩祝贺生日。在生日会上,蛋糕、糖果、饮料等都成为小朋友互相分享的物品。当然,孩子刚开始都被食物所吸引,不会考虑物品的归属权。而作为蛋糕的主人将蛋糕带来园,就有与同伴分享的愿望,而我们的目的就在帮助幼儿接触分享的存在,我们不是要孩子从一开始就会很大方,我们要的是孩子真实的流露,而不是老师操纵下的木偶。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的孩子总会将自己的蛋糕带来与我们一起进行分享,这时我们的我们才逐渐地将一些分享的思想贯穿于其中,让孩子慢慢明白,原来分享就这么的简单。
二、以好榜样相伴,让幼儿学会分享
1.成人的潜移默化教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老师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老师要做有心人,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如在每次分发物品时,我就会有意识地将这些物品以分享的形式来进行;当自己有了快乐体验时,要以分享的形式讲给幼儿听;当看到幼儿正在玩玩具时,我会有意识地走过去对幼儿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或者说:你可不可以把玩具分给我一些?待幼儿体验到分享带来的乐趣后,便会自觉产生分享的动机,模仿老师发出类似的行为。同时我们也要求家长以身作则,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孩子。如在使用一些物品时,家长要做有心人,始终以分享的形式来进行。当看到孩子正在玩玩具,家长可以有意识的走过去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还可以说:愿意把你的玩具分我一半吗?家长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商量的口吻与孩子交流。告诉孩子当看到喜欢的玩具时,应该这样对小朋友说:你的.玩具能让我玩玩吗?我们一起玩好吗?同时也要把自己的玩具愿意给别人玩,进行互换。也可以邀请孩子的小伙伴到自己的家里玩,提醒幼儿拿出自己的好东西和自己喜欢的玩具与小伙伴分享。幼儿在家好的分享行为父母也要及时给予赞许和鼓励。这样通过对榜样的模仿,家园的配合,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分享愿望。
2.同伴的相互影响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在游戏时,幼儿会无形当中模仿其他幼儿的分享行为,将分享意识能力强的幼儿与能力弱的幼儿一起参加游戏,让他们在共同的接触中,逐步受到分享氛围的熏陶。例如:有一次,幼儿在玩自带玩具时,仔仔玩着自己的电动汽车,他只允许同伴看不能用手碰。刚好涵涵也带来了遥控汽车,于是我就叫涵涵和仔仔一起玩他们的遥控车,比一比谁的汽车能最快通过障碍物到达终点。有很多汽车迷的男孩子围着他们看遥控车表演比赛,这时卿卿就跟涵涵说:借你的遥控车给我玩一玩,好吗?涵涵很大方的答应了。仔仔看到涵涵这么大方,也愿意把自己的汽车借给同伴了。
三、以玩为辅助,让幼儿喜欢分享
玩具是孩子最为乐意接受的物品,也是孩子强烈矛盾经常激发的焦点。孩子因为自身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就容易产生相互间的争夺。于是我们以此为突破口,让孩子通过玩具的交换粗浅的明白分享的互利性,如开学初,我们就鼓励幼儿将自己最喜欢的一件玩具带来幼儿园,它一方面可以稳定幼儿烦躁的情绪,同时也在无形中为孩子的初次分享提供有利的的条件,刚开始的几天,孩子们都像防贼一样的双眼直盯着自己的玩具,只要有小朋友身体接触到都会嗷嗷大哭,不要谈什么分享了,逐渐时间长了,相互间有了一定的熟悉后,幼儿相互之间开始有小范围的交往后,个别主动性强的幼儿开始向其他幼儿索要玩具,这时,孩子如果自己还是能有享受到玩具的情况下,他们开始尝试借出自己的玩具,初次体验着新奇的交往方式。从观察来看,这样交换玩具的时间不是特别的长,往往只有几分钟的时间,这与孩子之间还为建立一定的信任有一定的关系。
因为现在的这些孩子他们接触才只有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相互间的熟悉程度还不够建立足够的信任。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之间的分享逐渐的明朗起来。他们不再需要老师太多的提示,而是会自然的进行相互间的欣赏、比较,一些幼儿更是会主动地借出自己的东西,在同伴的相互交流中孩子获得了独自欣赏所没有的快感。而在共同操作、分享成果的时候,孩子也纷纷的进行毛遂自荐,都想把自己的东西介绍给大家,一种愿分享、乐分享的氛围慢慢的随着孩子的活动的开展而在班上蔓延开来。同时孩子的分享范围也随着对同伴信任的加深,而逐渐的扩展开来,他们在自身利益得到满足的同时,都愿意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与自己熟悉的伙伴一起分享。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幼儿、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长期的坚持才可以进步。其
实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其最终目的也就是让幼儿认识到给别人带来快乐,为他人、为集体创造欢乐,是集体中每一个成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进而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良好道德行为规范的种子,使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化为幼儿的道德价值标准,以此来影响幼儿未来的发展,帮助幼儿顺利成长为能够很好适应社会的具有自身特点的健康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