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 我会系鞋带了》教学设计(精彩3篇)
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我会系鞋带了》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培养幼儿系鞋带技能的教学设计
导入:
1. 打开幼儿园小班的鞋柜,展示各种鞋子,并向幼儿解释为什么我们要穿鞋子。
2. 引导幼儿讲述穿鞋的过程,引发幼儿对系鞋带的兴趣。
目标:
培养幼儿系鞋带的兴趣,掌握系鞋带的基本技能。
教学步骤:
1. 向幼儿展示一双有松鞋带的鞋子,并解释为什么我们要系鞋带。
2. 谈论幼儿园小班的鞋子是否也有松鞋带,让幼儿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
3. 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示范,逐步讲解系鞋带的步骤。
a. 用手指指向鞋带的两端,解释鞋带是由两根线组成的。
b. 指导幼儿将鞋带交叉放置在鞋眼上,并拉紧。
c. 手抓住左右两根鞋带,引导幼儿进行交替拉动,并解释拉动的目的是使鞋带变紧。
d. 引导幼儿将右侧的鞋带穿过左侧的鞋带,并拉紧。
e. 引导幼儿将左侧的鞋带穿过右侧的鞋带,并拉紧。
f. 教师再次示范,让幼儿观察、模仿。
4. 给予幼儿练习的机会,老师一对一辅导,关注每个幼儿的进展,并给予积极的鼓励。
5. 设置小组活动,让幼儿互相帮助练习系鞋带,并互相监督。
6. 结束活动,总结学到的知识,鼓励幼儿继续练习,并赞扬他们的努力。
拓展活动:
1.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系鞋带,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在游戏时间中增加一些需要系鞋带的游戏,如绕圈跑、穿越障碍等,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3. 绘本阅读,选择一些关于系鞋带的故事书,让幼儿通过阅读巩固所学的知识。
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我会系鞋带了》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系鞋带技能的教学设计
导入:
1. 向幼儿展示一双有松鞋带的鞋子,并解释为什么我们要系鞋带。
2. 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示范,逐步讲解系鞋带的步骤。
目标:
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系鞋带的兴趣,掌握系鞋带的基本技能。
教学步骤:
1. 拓展导入部分,让幼儿回顾老师的示范,并提问他们记得鞋带的系法吗?
2. 规定游戏规则: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地将鞋带系好。
3. 提供适合小班幼儿的鞋带练习工具,如大型绳子或卡片,让幼儿模仿系鞋带的动作。
4. 设置不同难度的游戏,如使用两根鞋带、使用不同颜色的鞋带等,让幼儿逐渐提高系鞋带的技能。
5. 观察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奖励,让幼儿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6. 结束活动,总结游戏中学到的知识,鼓励幼儿继续练习,并赞扬他们的努力。
拓展活动:
1. 继续进行类似的游戏,如比赛谁最快系好鞋带,谁能用最少的步骤系好鞋带等,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竞争意识。
2. 在课堂其他环节中,设置一些需要系鞋带的活动,如跳绳、做操等,让幼儿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的技能。
3. 建立系鞋带技能激励机制,每个月评选系鞋带能力最好的幼儿,并给予奖励,鼓励其他幼儿努力学习。
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 我会系鞋带了》教学设计 篇三
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 我会系鞋带了》教学设计
活动产生:
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在生活上一手包办,忽视孩子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设计了一系列相关的生活活动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生活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活动目标:
1、掌握系鞋带的正确方法。
2、理解故事,记住短句“先绕一个圈,两头交叉绕一绕,拉拉紧”。
3、提高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活动准备:
《一双有蝴蝶结的鞋》故事图片,短绸带人手一根,幼儿鞋带的鞋上幼儿园。
活动一:故事《一双有蝴蝶结的鞋》
1、教师有表情的完整讲述一遍故事。
2、结合挂图,教师边讲述边提问。
(1)开始,妈妈为什么不给佳佳买这双有蝴蝶结的鞋?
(2)佳佳是怎样学习扎蝴蝶结的?
(3)到了佳佳的生日,妈妈真的给她买了这双有蝴蝶结的鞋,佳佳是怎样穿好这双这双鞋的?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借此复习前面的短句。
3、学扎蝴蝶结
发给幼儿人手一根短绸带,练习扎蝴蝶结。提醒幼儿根据短句,运用正确的方法。先绕的两个圈要小一些,交叉的也要小,不要拉紧容易拉过头。形不成蝴蝶结。
4、娱乐活动
幼儿互相帮助把蝴蝶结扎在食指上,颤动食指模仿蝴蝶飞动。
活动二:学系鞋
1、讨论:早上,爸爸妈妈是怎样给你系鞋带的?
2、请会系鞋带的幼儿表演一次,激发幼儿学习鞋带的愿望。
3、引导幼儿根据扎蝴蝶结的经验,学系鞋带。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提醒幼儿一定要系紧鞋带,不然鞋带容易散开。
4、比一比,谁的鞋带系得又快又好。
活动延伸:
在区角中增设自理区,投放扎蝴蝶结的短绸或可穿鞋子的娃娃,可让幼儿继续学习系鞋带。
活动评析
本活动设计体现出以下特点:
1、循序渐进,巧妙过渡。系鞋带是一项幼儿较难掌握的技能,练习时幼儿往往会因为枯燥难学而失去兴趣,扎漂亮的蝴蝶结却是幼儿乐于学习的。该活动从让幼儿听故事开始,先学主人公扎蝴蝶结,再迁移至学系鞋带,如此循序渐进,巧妙过渡,幼儿愿意学,有兴趣学。
2、以语言指导行动,且贯穿整个学习活动。故事中的短句实际上把系鞋带的方法具体详细地表达出来,而且念起来象儿歌般朗朗上口,很有韵味,幼儿乐于接受。在整个活动进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这一指导语的作用,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3、教育、保教并重。活动一是一次正规的教育活动。活动二则是保教方面的学习内容。整个活动,教育是巍。教服务,保育中又有教育的成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的活动延伸非常必要,因为幼儿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的
提高,绝非一两次学习活动所能达到的,必须在平时多次练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