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我爱探索》教案【推荐3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我爱探索》教案 篇一
标题:探索自然之美——观察昆虫的生长变化
引言:在幼儿园小班的科学活动中,通过观察昆虫的生长变化,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自然界的奇妙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 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生长变化;
3. 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 小幼儿显微镜;
2. 昆虫饲养箱;
3. 昆虫蛹;
4. 昆虫饲料;
5. 纸和笔。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一张昆虫的图片,引导他们谈论昆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激发他们对昆虫的兴趣。
2. 活动
(1)观察昆虫蛹
教师将昆虫蛹放入显微镜下让幼儿观察,引导幼儿描述昆虫蛹的外形和特征,让他们体验昆虫蛹的神秘和奇妙。
(2)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
教师将昆虫蛹放入饲养箱中,让幼儿每天观察昆虫的生长变化,并记录在纸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昆虫蛹变成成虫的过程,让他们体验昆虫的生命奇迹。
(3)给昆虫喂食
教师将昆虫饲料放入饲养箱中,让幼儿亲自给昆虫喂食,并观察昆虫的进食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昆虫的饮食习性和生存需求。
3. 结束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观察到的昆虫生长变化,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同时,教师强调保护昆虫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四、延伸活动
1. 绘制昆虫图画,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自己理想中的昆虫世界;
2. 观察其他的昆虫或小动物,比较它们的生长变化。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我爱探索》教案 篇二
标题:探索自然之美——制作植物标本
引言:通过制作植物标本的科学活动,幼儿可以近距离观察植物的结构和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增加他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结构和特征;
3. 培养幼儿的爱护植物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 植物标本工具(剪刀、胶水、透明胶带等);
2. 不同种类的植物;
3. 纸和笔。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一棵植物,引导他们谈论植物的结构和特征,激发他们对植物的兴趣。
2. 活动
(1)观察植物
教师将不同种类的植物放在桌上,让幼儿仔细观察植物的结构和特征,引导他们描述植物的形状、颜色和质地。
(2)选择植物制作标本
教师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并使用剪刀小心地剪下植物的一小部分,确保植物不受损伤。
(3)制作植物标本
教师给每个幼儿提供一张纸,让他们将剪下的植物放在纸上,并用胶水固定。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植物的名称和观察到的特征写在纸上,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3. 结束
教师与幼儿一起展示制作好的植物标本,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同时,教师强调保护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爱护植物的意识。
四、延伸活动
1. 观察其他的植物,比较它们的结构和特征;
2. 制作植物相册,让幼儿记录自己观察到的植物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我爱探索》教案 篇三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我爱探索》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会利用眼睛、手、耳朵及鼻子对事物进行观察。
2、知道并能说出五官和手的功能。
活动准备:
有香味的手帕、小袋子、饲养箱。
图意说明:
幼儿从秋天户外活动中学习运用五官去认识环境,并能探索大自然。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问:幼儿现在是什么季节,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利用五官发现季节的特征,再让幼儿自己动动眼睛、手、耳朵,鼻子,说说这些器官有什么功能。
(小朋友对于现在什么季节,他们都不知道,老师告诉他们的“秋天来了”,由于在开学小班适应期里,与孩子们一起做过“小手拍拍”的游戏,因此,我说一个器官,孩子们基本都能够指出来,并能够说出它的名称,如:嘴巴、眼睛、鼻子……。)
二、课堂活动:
1.让幼儿伸出手来,摸一摸桌子,告诉幼儿手可以摸东西。
(小朋友都知道自己的小手,也能够跟老师一起把小手伸出来,我让他们摸摸自己的小椅子,他们都很高兴,用自己的小手去摸摸椅子,有的还用小手去摸摸别人的小椅子,很兴奋)
2.让幼儿看一看幼儿用书,告诉幼儿眼睛可以看东西。
(当让孩子们看书后,问他们“眼睛用来干什么的?”大部分孩子能够说出看书、看东西的。)
3.拍拍手,引起幼儿的注意,并告诉幼儿因为耳朵可以听到声音,所以才会听到教师的拍手声。
(当我拍拍手时,大部分孩子都能够跟着我拍手,我问“刚才老师在干吗呀?”杨苏芮小朋友就说:“老师在拍手。”“那你们怎么知道我拍手呢?”有的说“用眼睛看的”。“那拍手是什么声音的”?“啪啪啪”“你们用什么器官来听到声音的?”“耳朵”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4.拿出一条有香味的手帕,让幼儿闻一闻,告诉幼儿因为有鼻子,所以可以闻到香味。
(我出示了一条有香味的手帕,给每个孩子闻了闻,孩子们都说香。问他们,“用什么闻到香味的?”“鼻子”一部分认真听的孩子在回答。)
三、课外活动:
1.先带着幼儿到一棵大树下,让幼儿用手摸摸树千、树叶,并让幼儿用眼睛观察,整棵大树及大树的叶子、枝干等。
2.带着幼儿蹲在草地上,看一看草地上有没有小昆虫等,然后问幼儿刚刚看到什么。
3.问幼儿用手摸树干、摸草地的感觉。也可以捡一块石头让幼儿摸一摸。
4.当幼儿都能明白眼睛可以看东西,手可以摸东西后,让幼儿安静。
(我带孩子们来到娃娃城那里的树下,让他们自己去摸摸树,摸摸草,和小树、小草亲近亲近,孩子们好兴奋呀!都用手去摸,张群淳小朋友还告诉我,“顾老师,这个树摸摸是毛的。”“小草好长呀。”“这个树尖尖的。”……孩子们把自己看见的都来跟我说了。)
5.教师随机寻找各种声音,如:风声、鸟叫声……
6.当教师找到声音时,立刻请幼儿听声音,或间幼儿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
7.教师可以多找几种声音,让幼儿听,并让幼儿说出那是什么声音,也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其他的声音。
8.带领幼儿到花丛旁边,让幼儿看花的颜色,并提醒幼儿看这是眼睛的功能。
9.再让幼儿闻一闻花香,提问幼儿花是什么味道呢,并请幼儿指着自己的鼻子说:“鼻子闻到了花香。”教师可以捡一些叶子、石头、花 朵……带回教室。
(在小朋友互相交流后,我就让他们安静下来,用耳朵听听,能够听到什么声音?这时,孩子们都静下来,用小耳朵来听,“老师,我听见小朋友说话的声音。”“听见很吵的.声音。”“听见小朋友念儿歌的声音”……)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主要的就是让孩子学会利用眼睛、手、耳朵及鼻子对事物进行观察以及知道并能说出五官和手的功能。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表现的还是很不错的。他们对于五官倒基本已经知道了,今天通过让幼儿在教室里感受,以及在教室外来感受:用眼睛看大树、草地等;用手触摸椅子、树干、树叶、石头;利用耳朵听听风声及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拍手声、钢琴声;利用鼻子
闻闻花的香味及手帕的香味……让幼儿在大自然中体会观察的乐趣。孩子们在观察、感受的过程中很兴奋,也很享受,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来走,我感觉这个活动上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虽然孩子们刚刚上幼儿园,对于他们来说有点困难,坐不住,但是,今天这个活动,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可以玩玩、看看、摸摸……他们很开心的,因此也能愉快地学。其实孩子们的观察能力都是不错的,只要我们老师稍微点播一下,去做引导人,孩子们就会认真地去做,去观察、去分析、去了解。
因此,我觉得,在孩子们的任何活动中,多让孩子们走近生活,,体验生活,了解生活……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知识,内容,感受到生活中的形形色色,感受到生活中的种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