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中班中教育的叙事(优选3篇)
在幼儿园中班中教育的叙事 篇一
在幼儿园中班中教育的叙事 篇二
第一篇内容:探索自然的奇妙世界
我是一名在幼儿园中班工作的教师。这一天,我带领着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参观了学校后面的花园。这是一次探索自然的奇妙世界的旅程。
我们走进花园,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他们看到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和各种各样的昆虫。我告诉孩子们,这些花朵是由种子长成的,我们需要耐心等待它们慢慢生长。孩子们都兴奋地围在花朵旁边,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池塘旁边。孩子们看到了许多青蛙在水里跳跃。我告诉他们,这些青蛙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它们会游泳和跳跃。孩子们都兴奋地跳起来,模仿青蛙的动作,笑声在花园中回荡。
我们还看到了一只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孩子们围着蝴蝶,轻轻地伸出手指,试图触摸它。我告诉他们,蝴蝶是非常美丽的昆虫,它们可以飞翔。孩子们都停下了手指,仔细观察蝴蝶的翅膀。
在花园中,孩子们还发现了一条小蚯蚓。他们非常好奇地触摸着它,问我它是什么。我告诉他们,蚯蚓是一种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它们可以帮助植物生长。孩子们都兴奋地继续观察蚯蚓的活动。
我们还看到了一只小鸟在树上唱歌。孩子们都停下了脚步,仔细聆听着小鸟的歌声。我告诉他们,小鸟是喜欢在树上唱歌的动物,它们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孩子们都安静地聆听着小鸟的歌声,脸上洋溢着微笑。
通过这次花园探索之旅,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自然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的精神。我相信,这样的经历会让他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爱护大自然。
第二篇内容:小小园丁的成长之旅
我是一名在幼儿园中班工作的教师。这一天,我带领着孩子们体验了一次小小园丁的成长之旅。
我们在幼儿园的后院里开展了一次种植活动。我向孩子们介绍了不同的植物,告诉他们植物是如何生长的。然后,我给每个孩子一颗种子和一小块土壤,让他们亲自种植。
孩子们拿着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挖了一个小坑,然后将种子放进去,轻轻地盖上土壤。他们都非常认真地完成了这个任务,然后用小水壶给种子浇水。我告诉他们,种子需要水和阳光才能生长。
接下来的几天里,孩子们每天都会来看望自己的小植物。他们非常兴奋地发现,有些种子已经发芽了,小小的嫩叶破土而出。他们都用小手轻轻地抚摸着嫩叶,关注着它们的生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植物越来越大,一片绿意逐渐在后院中展开。他们每天都会给植物浇水,给它们晒太阳,有时还给它们唱歌。他们都希望自己的植物能够茁壮成长。
最后,当植物长大到一定程度时,我们组织了一次小小园丁的展示活动。孩子们将自己的植物带到了教室里,向其他班级的孩子们展示他们的成果。他们用自己的话讲述着种植的过程和自己的心得,展示了自己的成长和努力。
通过这次小小园丁的成长之旅,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如何种植植物,还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耐心。他们明白了付出努力后的收获,也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我希望他们将这样的经历带进生活中,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努力成长。
在幼儿园中班中教育的叙事 篇三
在幼儿园中班中教育的叙事
教育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在幼儿园中班中教育的叙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借玩具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通常情况下,中班孩子由于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协商,所以经常出现哭、闹、抢的现象,幼儿园中班教育叙事。那么怎样做才能使同伴乐意借出自己的玩具,让自己和同伴都感到快乐呢?社会活动课《借玩具》,围绕如何向同伴借玩具的主题,引导幼儿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与策略。感受与同伴交往的乐趣。
在教学形式上我们采用了情景表演的方式,请一位教师扮演小兔,让全班孩子通过向小兔借玩具来学习交往的不同方法。事实上从小兔带着玩具一走进教室,孩子们的注意力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向小兔借玩具的过程好像是在玩一场游戏,当游戏结束时,交往的方法也自然习得了。这使我想到:尽管社会课不如其它的课好把握。教学素材的组织难度较大,但如果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将道理的领悟、行为的习得融于游戏中,教学活动同样会有趣、生动并有效。
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向小兔借拖拉玩具,这一环节的难度不大。主要是要求孩子用礼貌用语大胆地与小兔交往。从而借到玩具。应该说这个要求是老师和家长在日常教得最多的方法,因此孩子们都能借助已有的交往经验,顺利地借到了玩具,这时他们显得非常开心。成功感油然而生。
第二个环节的设计上,我们设置了一个障碍,即要孩子学会用“一起玩”的方法让自己和小兔都玩到玩具。当孩子们继续尝试用第一种方法向小兔借皮球时,没想到却遭到了小兔的拒绝。不少孩子在遭到拒绝后不知所措地回到了座位,一个大眼睛男孩甚至伤心地哭了起来。这个结果不仅让孩子们感到失落也让听课的老师感到意外。因为品德教育中,我们通常会鼓励孩子讲团结、会谦让,好的东西要乐意与别人分享,因此也造成了一部分幼儿视别人的东西为自己的东西。认为只要我对别人说了有礼貌的交往语言,别人就应该理所当然地把东西让出来。我想:孩子们的失落和老师们的意外正是我们想通过这节课表现出的一种观点:即别人的东西不是自己的东西,别人不给你玩一定是有原因的,要学会体谅他人的心情,尊重玩具主人的感受。要学会坦然面对拒绝,而这些是传统教育中经常忽略的人性化的东西。
第三个教学环节是向小兔借遥控汽车,其交往策略是学会与同伴“交换着玩”玩具。当孩子们在尝试用第一、第二种方法与小兔交往失败后,他们又把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身上。一致推举老师再次去向小焦。借面具。可是这次交往的结果是:老师也没成功,看到这个出乎意料的结果,孩子们先是一愣,接着竟然是一阵开怀大笑,一个孩子大声喊道:“老师也没有成功!”我想孩子们发出这些笑声、喊声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太感到意外了,原来老师做事也会有不成功的时候,看来小朋友遭遇失败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这样的效果完全达到了我的设计初衷,因为我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效果,
让孩子们知道老师不是万能的,每个人做事都有可能遭受到失败。正所谓:让孩子在同一件事中找回心理平衡是做教师的责任。不过这不是我如此设计的最终目的。因为坦然面对失败只是挫折教育的第一步,重要的是如何克服困难抵御挫折。于是我对孩子们说:“虽然老师和你们一样都没成功地借到玩具,可是老师不灰心。只要我们动脑筋一定会想出好办法,让小兔乐意把玩具借给我们玩的。”一席话,让孩子们重新树起了信心。这时候我拿出了长毛绒玩具,请小朋友思考:小朋友想玩小兔的玩具,小兔也一定想玩小朋友的玩具,那可以用什么办法让小兔和小朋友都玩得很开心呢?小朋友似乎想到了什么。但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于是我又不失时机地做了一个双手交叉的手势,很快,一个幼儿大声喊道:“可以交换玩!”矛盾又得到了解决,孩子们又一次兴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