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集体游戏教案《吹泡泡》含反思【经典3篇】
幼儿园小班集体游戏教案《吹泡泡》含反思 篇一
在幼儿园教育中,集体游戏是培养孩子们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方式。本篇将介绍一种适合幼儿园小班的集体游戏教案——《吹泡泡》。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不仅能够锻炼口腔肌肉,提高吹气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合作和观察力。
游戏名称:吹泡泡
游戏对象:幼儿园小班(3-4岁)
游戏目标:
1. 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提高孩子们的吹气能力和口腔肌肉控制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准备材料:
1. 泡泡水和吹泡泡的工具(例如吹泡泡棒)。
2. 干净的地面或室外空间。
教学步骤:
Step 1:准备工作
1. 提前准备好泡泡水和吹泡泡的工具。
2. 在教室或室外空间设置好游戏区域,确保没有障碍物。
Step 2:游戏介绍
1. 向孩子们介绍《吹泡泡》游戏的目标和规则。
2. 解释吹泡泡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例如保持适当的吹气力度和角度。
Step 3:分组活动
1. 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5人。
2. 各小组站成一排,确保每个孩子有足够的空间。
3. 给每个小组分发吹泡泡的工具。
Step 4:游戏开始
1. 教师向孩子们示范如何吹泡泡,然后指导他们开始游戏。
2. 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吹泡泡,其他小组成员则观察并鼓励。
3. 游戏时间可以根据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兴趣进行调整。
Step 5:游戏总结
1. 游戏结束后,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回顾游戏的过程和体验。
2. 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到的现象。
3. 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合作和改进吹泡泡的技巧。
反思与延伸:
1. 本游戏能够锻炼孩子们的口腔肌肉和吹气能力,但需要注意控制吹气力度,以免伤到嘴巴。
2. 游戏中的小组合作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但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监督。
3. 可以引导孩子们观察吹泡泡的形状和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4. 可以延伸游戏,让孩子们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吹泡泡,如吹泡泡机、吹风机等。
通过《吹泡泡》这个集体游戏教案,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可以在愉快的游戏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吹气能力和口腔肌肉控制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教师应注意安全和引导,使游戏更加有益于孩子们的综合发展。
幼儿园小班集体游戏教案《吹泡泡》含反思 篇二
在幼儿园教育中,集体游戏是培养孩子们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方式。本篇将介绍一种适合幼儿园小班的集体游戏教案——《吹泡泡》。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不仅能够锻炼口腔肌肉,提高吹气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合作和观察力。
游戏名称:吹泡泡
游戏对象:幼儿园小班(3-4岁)
游戏目标:
1. 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提高孩子们的吹气能力和口腔肌肉控制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准备材料:
1. 泡泡水和吹泡泡的工具(例如吹泡泡棒)。
2. 干净的地面或室外空间。
教学步骤:
Step 1:准备工作
1. 提前准备好泡泡水和吹泡泡的工具。
2. 在教室或室外空间设置好游戏区域,确保没有障碍物。
Step 2:游戏介绍
1. 向孩子们介绍《吹泡泡》游戏的目标和规则。
2. 解释吹泡泡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例如保持适当的吹气力度和角度。
Step 3:分组活动
1. 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5人。
2. 各小组站成一排,确保每个孩子有足够的空间。
3. 给每个小组分发吹泡泡的工具。
Step 4:游戏开始
1. 教师向孩子们示范如何吹泡泡,然后指导他们开始游戏。
2. 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吹泡泡,其他小组成员则观察并鼓励。
3. 游戏时间可以根据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兴趣进行调整。
Step 5:游戏总结
1. 游戏结束后,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回顾游戏的过程和体验。
2. 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到的现象。
3. 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合作和改进吹泡泡的技巧。
反思与延伸:
1. 本游戏能够锻炼孩子们的口腔肌肉和吹气能力,但需要注意控制吹气力度,以免伤到嘴巴。
2. 游戏中的小组合作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但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监督。
3. 可以引导孩子们观察吹泡泡的形状和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4. 可以延伸游戏,让孩子们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吹泡泡,如吹泡泡机、吹风机等。
通过《吹泡泡》这个集体游戏教案,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可以在愉快的游戏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吹气能力和口腔肌肉控制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教师应注意安全和引导,使游戏更加有益于孩子们的综合发展。
幼儿园小班集体游戏教案《吹泡泡》含反思 篇三
幼儿园小班集体游戏教案《吹泡泡》含反思
活动目标
练习按节奏的走圆圈和按信号变换动作,首位的要求是把握节奏感,随着宝宝对动作与儿歌的不断熟悉,可以加快节奏,还可以随时变换指令,考验宝宝的反应与执行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增进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友谊。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熟记吹泡泡的儿歌跟动作;在做动作的时候强调慢慢走,慢慢蹲,手之间不要用力的拉;让幼儿在表演的.时候感受到快乐。
难点:动作的时候力求整齐协调。
活动准备
“吹泡泡”的儿歌 , “手拉手儿走走”的音乐。
活动过程:
先温习老师以前教过的儿歌“手拉手儿走走”。然后让小朋友自己组织围成两个大圆圈,边唱儿歌边表演动作。最后讲解新的游戏:“吹泡泡”。组织三个幼儿跟手拉手成圆圈,并沿一致方向慢慢走动。老师教念儿歌:“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个小泡泡”,(手拉圆圈往中间走)“吹泡泡…….吹出一个大泡泡”(手拉手往后退成一个大圆圈),“泡泡飞低了,泡泡飞高了,嘭,泡泡吹破了,变成许多小泡泡”……
教学反思
1、这个活动室我自己在亲子乐园的读书上偶尔看见的,觉得挺适合老师跟孩子一起完成。如果有爸爸妈妈的参与氛围会更加愉悦,或则在有亲子活动的时候,很多个家庭做这个游戏效果也会很棒。
2、我与学生一起做这个游戏的时候,教学形式上有点生硬,如果在教学前先可以给孩子播放一段生动的音乐观看一段类似的视频,那孩子们的热情会一下子调动起来,只是我们学校的条件太有限。
3、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都参与了游戏, 孩子们在与老师跟同伴之间的互动中掌握了游戏的技巧,增进了友情。
4、在游戏中,我慢慢走出来,放手在一旁观看孩子们自己活动。由此游戏活动联想到“手拉手儿走走”的游戏,在教学的时候我是先完成的这个游戏活动,再教新的游戏。
5,、孩子们在活动中把自己扮成了许多小泡泡,感觉很开心,愉快。看到他们高兴我也很开心。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激发幼儿对小游戏的学习热情,促进孩子之间情感交流,考验宝宝的应变能力与协调能力,设计了此活动。在游戏中感受圆圈可以变大变小变高变矮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