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了》幼儿音乐教案【精选6篇】
《下雨了》幼儿音乐教案 篇一
教案名称:《下雨了》幼儿音乐教案
适用年龄:3-5岁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和感受下雨的氛围和情绪。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3. 提高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
1. CD或播放器。
2. 一些小乐器,如铃铛、小鼓等。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在教室里播放下雨的声音,让幼儿感受下雨的声音和氛围。
2. 引入歌曲:播放《下雨了》的音乐,让幼儿听歌曲,观察歌曲中的画面,引导幼儿表达对下雨的感受。
3. 合作创作: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拿到一些小乐器,让他们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自由演奏出自己对下雨的感受。引导幼儿互相倾听和合作,共同创作出一段小乐曲。
4. 歌曲表演: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创作的小乐曲,其他幼儿欣赏并给予鼓励和赞赏。
5. 动作配合: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自由创造下雨的动作,可以是用手指模拟下雨,或是用身体做下雨的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体验下雨的乐趣。
6. 舞蹈表演: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编排一段与《下雨了》歌曲配合的舞蹈动作,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呈现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下雨舞蹈。
7. 结束活动: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幼儿一起跳舞,放松身心。
评估方法:
1. 观察幼儿参与创作的积极性和表现,评估幼儿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 观察幼儿在动作创造和舞蹈表演中的表现,评估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能力。
延伸活动:
1. 让幼儿用画笔和颜料创作一幅下雨的画,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下雨的情感和想象。
2. 给幼儿播放其他有关下雨的音乐,让他们自由舞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总结:通过《下雨了》幼儿音乐教案的教学,幼儿能够感受和体验下雨的氛围和情感,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提高合作与沟通能力。同时,通过创造性的活动,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下雨了》幼儿音乐教案 篇二
教案名称:《下雨了》幼儿音乐教案
适用年龄:3-5岁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和感受下雨的氛围和情绪。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3. 提高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
1. CD或播放器。
2. 一些小乐器,如铃铛、小鼓等。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在教室里播放下雨的声音,让幼儿感受下雨的声音和氛围。引导幼儿描述下雨的声音和感觉,让幼儿自由表达对下雨的喜好或厌恶。
2. 引入歌曲:播放《下雨了》的音乐,让幼儿听歌曲,观察歌曲中的画面,引导幼儿表达对下雨的感受。鼓励幼儿用歌声模仿下雨的声音。
3. 合作创作: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拿到一些小乐器,让他们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自由演奏出自己对下雨的感受。引导幼儿互相倾听和合作,共同创作出一段小乐曲。
4. 歌曲表演: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创作的小乐曲,其他幼儿欣赏并给予鼓励和赞赏。可以让幼儿围成一个圆圈,每个小组在圆圈中心表演,其他幼儿围观。
5. 动作配合: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自由创造下雨的动作,可以是用手指模拟下雨,或是用身体做下雨的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体验下雨的乐趣。可以让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动作,其他幼儿观察并模仿。
6. 舞蹈表演: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编排一段与《下雨了》歌曲配合的舞蹈动作,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呈现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下雨舞蹈。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舞蹈,其他幼儿欣赏并给予鼓励和赞赏。
7. 结束活动: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幼儿一起跳舞,放松身心。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舞蹈动作,或是模仿教师的舞蹈动作。
评估方法:
1. 观察幼儿参与创作的积极性和表现,评估幼儿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 观察幼儿在动作创造和舞蹈表演中的表现,评估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能力。
延伸活动:
1. 让幼儿用画笔和颜料创作一幅下雨的画,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下雨的情感和想象。
2. 给幼儿播放其他有关下雨的音乐,让他们自由舞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总结:通过《下雨了》幼儿音乐教案的教学,幼儿能够感受和体验下雨的氛围和情感,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提高合作与沟通能力。同时,通过创造性的活动,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下雨了》幼儿音乐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能有兴趣地观察下雨的情景,知道春天会下雷雨。
2、充分体验听雨、看雨、玩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活动前了解天气预报,选择下雨天气开展此活动。
活动室内准备几把雨伞。
录音机,音乐《大雨小雨》磁带。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兴趣。
“轰隆隆,轰隆隆”是什么声音在响呀?让我们一起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引导幼儿知道轰隆隆的声音是打雷的声音,了解春天来了,有时也会下雨,这就是春雨。
2、和幼儿一起听雨。
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听听看,你听到的雨声是怎么样的?
引导幼儿用各种象声词来表达。(“哗啦啦”、“淅沥沥”、“沙沙沙”“哗啦哗啦”“滴答滴答”等)
3、和幼儿一起看雨。
(1)雨点是从哪里落下来的呢?是怎么落下来的呢?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用“雨点象什么”来表达。
(2)雨点落在地上像什么?地上会有什么?
引导幼儿发现雨点落在地上会溅起泡泡样的水花,积水中会有水纹等现象。
(3)看看小草、小花、小树在雨里是什么样子的?
知道这些植物喝足了水会长得更好。
4、和幼儿一起玩雨。
(1)我们用小手接住雨看看,雨是什么颜色的?雨点落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2)和好朋友一起撑着雨伞踩水花玩,提醒幼儿不要把自己淋湿。
5、在音乐《大雨小雨》的声中结束活动。
《下雨了》幼儿音乐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认识碰铃,掌握碰铃的使用方法。
2、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对两种不同雨声的感受。
3、初步学习看老师手势指挥演奏。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铃鼓、碰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律动、练声
1、《这是小兵》
2、《我们大家做得好》
3、《我爱我的小动物》
4、《扮家家》
二、复习歌曲
1、教师弹奏乐曲旋律,引导幼儿回忆歌曲名称:刚才老师谈的歌
曲叫什么名字?
2、大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唱着歌回答老师。
3、小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4、教师和幼儿一同演唱歌曲。
5、大雨和小雨谁的声音更大一些,我们要怎么样唱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引导幼儿分别用大声和小声演唱大雨和小雨)
三、表演歌曲
1、如果请你来表演下雨,你会怎么表演?(幼儿自由表演后教师引导幼儿集中学习一、两种比较好的动作)
2、下雨可以这样表演,下大雨可以怎么表演,下小雨又可以怎么表演呢?
3、教师带领幼儿完整表演歌曲。
四、演奏歌曲
1、刚才我们用声音和动作表演了大雨和小雨,老师还为小朋友带来了一些乐器,用他们来表演歌曲也非常好听。
2、教师出示铃鼓和碰铃,引导幼儿认识乐器,学习这两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3、教师分别演奏两种乐器,引导幼儿倾听哪种乐器演奏大雨,哪种乐器演奏小雨。(哗啦啦处连续摇铃鼓,滴滴滴滴嗒处用碰铃,一字一次。)
4、将乐曲分配给孩子们,教师组织幼儿演奏歌曲。(引导幼儿看手势指挥演奏,明确自己的演奏任务。没有乐器的小朋友拍手唱歌)
5、请另外一些孩子用乐曲演奏歌曲。
《下雨了》幼儿音乐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 感知歌唱《下雨啦》活泼有趣的情绪,并能愉快地参与演唱表演。
2、 体验和表现音的强弱。
活动准备:
歌曲磁带、录音机;形象生动的种子、小草、小花、小树,节奏卡;圆舞板一个。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熟悉歌曲旋律,感知强弱。
1、玩一玩:在《下雨啦》的伴奏音乐中玩玩说说,感受旋律。
2、乐一乐:引导幼儿在《大与小》的游戏活动中一起用不同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两种形象的大小差异,在体验中感受和表现音的强与弱。
二、感知体验,尝试表现。
1、听一听:引导幼儿听辩下雨的声音,然后用语言和动作模仿、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
2、说一说:按节奏分别念一念听到的小雨和大雨的声音。
3、做一做:边有节奏地跟念边用简单的身体动作来表现下小雨和下大雨。
提问:小雨下到你什么地方啦?(引导幼儿随节奏边拍身体的某个部位,边有节奏的念歌词前两句)
4、唱一唱:边跟唱边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三、创作实践,学编歌词。
1、猜一猜:出示形象生动的种子图卡,在教师带领导下师生共同创编种子所说的话。(引导幼儿分析这句歌词的强弱。)
2、试一试:运用图片、引导幼儿集体和分组按节奏编歌词。(小草、小花、小树)
(1)根据教师提供的节奏图,分组创编小草、小花、小树所说的话。
(2)分组展示创编结果。
3、念一念:边熟悉旋律边按节奏跟念创编好的歌词。
四、情感表达、寓教于乐
1、 欣赏教师演唱,感受歌曲的美。
2、 有感情地跟唱歌曲。
3、 分男女声轮流唱,演唱时能充分表现音乐的活泼有趣。
4、 分角色表演歌曲,引导边唱边创编动作。
从直观的感受入手,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熟悉旋律,初步感知和表现音乐的强弱。
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表现音的强弱。探究学习,给幼儿亲身实践的空间。
创设情景创编部分歌词,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音的强弱。
在多种形式的演唱活动中演绎歌曲、表现自我,感受演唱和合作表演的快乐。
《下雨了》幼儿音乐教案 篇六
目标:
1、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对打雷这一现象的感受,学习演唱歌曲。
2、体验唱唱跳跳的快乐。
准备:
歌曲录音、铃鼓、积木、双响木、小鼓等。
过程:
1、听听说说:
1) 播放打雷的声音: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声响?
生活中,什么时候有雷声?
2) 用动作和表情交流对打雷的感受:听到雷声,你有什么感觉?
3) 寻找各种材料模拟打雷的声音: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来模仿打雷的声音?
2、学唱歌曲:
1) 教师示范演唱,问:歌曲中雷声是怎样说话的?(轰隆隆、轰隆隆)
它还跟我们说什么?
2) 教师再次示范演唱。
3) 幼儿学习演唱歌曲:重点练习唱准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
3、唱唱跳跳:
1) 幼儿自由结队,边唱边即兴做动作:重点指导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最后两句歌词内容。
2)交流即兴创编的`动作。
3)引起改编歌词的兴趣:想一想,雷声还会告诉我们小朋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