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幼儿园教案【优质6篇】

《狐假虎威》幼儿园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故事《狐假虎威》,培养幼儿的勇气和自信心。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分辨真假。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

1. 故事书《狐假虎威》。

2. 玩具虎头和狐狸面具。

3. 彩色纸、剪刀等手工制作材料。

教学步骤:

引入:

1. 教师向幼儿介绍故事《狐假虎威》的背景,并简单讲述故事大意。

2. 教师问幼儿:“你们知道什么是勇气吗?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勇敢去面对?”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

主体:

1.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故事《狐假虎威》,并注重情感的表达。

2.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狐狸要假扮成虎头?他们是怎么知道狐狸的真实身份的?

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其中包括扮演狐狸、虎头和其他动物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4. 教师提问:在故事中,动物们有没有团队合作的精神?他们是怎么一起解决问题的?

5.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一起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鼓励他们积极沟通和合作。

总结:

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故事,并总结故事中所传递的勇气、观察力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教师鼓励幼儿将所学到的勇气和观察力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延伸活动:

1. 让幼儿自己创作一个小故事,讲述他们遇到困难时如何勇敢地面对和解决问题。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制作狐狸和虎头的面具,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进一步体验故事中的情节。

《狐假虎威》幼儿园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故事《狐假虎威》,培养幼儿的识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分辨真假。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

1. 故事书《狐假虎威》。

2. 卡片或彩色纸、字卡等。

教学步骤:

引入:

1. 教师向幼儿展示故事书《狐假虎威》的封面,让幼儿猜测故事的内容。

2. 教师给幼儿出示一些字卡,让他们认识故事中的关键字,如狐狸、虎头等。

主体:

1.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故事《狐假虎威》,并注重语音语调的表达。

2.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插图,询问他们对插图的理解和想法。

3. 教师将故事的关键字写在卡片或彩色纸上,通过组织幼儿进行游戏,让他们认识字的形状和意义。

4. 教师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并提供帮助和引导。

总结:

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故事,并总结故事中所涉及的关键字和语言表达方式。

2. 教师鼓励幼儿多读故事,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延伸活动:

1. 让幼儿自己创作一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语和语言表达出来。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让他们用画笔描绘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狐假虎威》幼儿园教案 篇三

  一、 教学目标

  1、 欣赏成语故事《狐假虎威》,通过观察图片、查字典等方式,初步了解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严吓唬百兽”的含义

  2、 借助听录音、参与故事表演,丰富故事表演的语言表现力。

  3、 能与同伴合作表演,在角色分配时能服从负责人的安排。

  二、 教学准备

  1、 字典

  2、 投影片、电脑。

  3、 故事录音。

  三、教学过程

  (一)呈现画面,幼儿猜测成语内容。

  1、教师:谁来告诉客人老师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成语?

  2、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一个新的成语,这个成语我先不说,想请小朋友们根据一幅图来猜猜看是什么成语?

  3、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听成语故事录音,幼儿进一步了解成语的内容及含义。

  1、幼儿熟悉故事情节,学说角色语言。

  教师:这个成语到底说的是什么,请你们来听一听。

  教师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提问 。

  2、再次听故事,幼儿学习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教师: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这次听的时候会说的小朋友可以跟着录音一起说,看谁说得像狐狸和老虎的声音。

  (三)幼儿了解成语的含义。

  1、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释。

  教师:狐狸是靠什么来吓唬小动物的?

  教师: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说的又是什么意思?

  2、借助字典,进行解释。

  教师:大家说了很多,准确的意思是什么陈老师也说不清。不过,有一位好朋友可以帮我们的忙,教师在词典上找到注解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让幼儿观看同时读出注解。

  (四)表演成语故事。

  1、教师:我们今天学了一个新的成语故事,这个故事里有些谁?那你们会不会把这个成语表演出来?

  2、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排练表演。

  3、幼儿在集体中表演。

  4、根据幼儿的表演情况进行讨论。

  可从幼儿的动作设计、语气语调、衔接等诸方面进行评价。

《狐假虎威》幼儿园教案 篇四

  设计意图:

  主题活动"我喜爱的成语"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区域活动中有一个两两结伴玩的游戏,一个幼儿将一张成语故事图片翻开,另一个幼儿在看懂图意后做相应的动作。这个游戏启发了我,于是,我创作了歌曲《狐假虎威》,设计、组织了这个根据成语故事内容创编的音乐表演游戏,旨在让幼儿通过唱、说、做进一步理解成语的含义,提升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音乐表演游戏"狐假虎威",用相应的语气、语调和动作表现狐狸和老虎的形象。

  2.与同伴相互配合,用动作和表情进行相应的交流。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狐假虎威》的成语故事,已学会唱同名歌曲。

  2.反映狐狸和老虎对话情景的图片五张。狐狸、老虎图片各一张,狐狸、老虎胸饰各一个。

  3.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狐假虎威》

  师:听,这是什么歌?

  幼:《狐假虎威》。

  师:我们一起来演唱。

  (幼儿演唱一遍歌曲。)师:"狐假虎威"这个成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个别幼儿简要讲述故事。)

  二、回忆并学习狐狸和老虎的对话

  1.回忆对话内容。

  师:狐狸见到老虎的时候,对老虎说了些什么?老虎又说了什么?你们能记住吗?谁来说一说?

  师:你们记住了几句,我来数一数,一、二、三……现在我来念一遍,请你们仔细听,看你们能记住几句。

  (教师完整念一遍。)

  2.用图文配对的方法学习对话。

  师:(出示五张图片)我指着一张图,你们能说出相应的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吗?

  (教师有顺序地指图,幼儿说出相应的对话内容。)师: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任意地指图,你们能准确地说出相应的对话吗?

  (一幼儿指图,全体幼儿念相应的对话。)

  三、选择角色。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狐狸和老虎

  1.第一次练习对话。

  师:(出示老虎、狐狸的图片)请愿意表演狐狸的小朋友坐在左边,愿意表演老虎的坐在右边。

  (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坐在相应的座位上。)师:现在狐狸和老虎进行对话。当狐狸说话的时候老虎要安静地听,当老虎说话的时候狐狸要安静地听。

  ("狐狸"和"老虎"表演对话。)

  2.第二次练习对话。

  师:狐狸说话时的声音是怎么样的?老虎说话时的声音又怎么样?下面我们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狐狸和老虎,让别人一听就知道谁是狐狸,谁是老虎。

  ("狐狸"和"老虎"再次表演对话,注意用不同的声音表现。)

  3.第三次练习对话。

  师:狐狸和老虎在说话的时候还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狐狸和老虎分别会做什么动作呢?谁来学一学?

  (幼儿逐句创编动作,教师纠正并提升。)师:我们再来表演一次,注意把声音、表情、动作都表演出来。让别人一听、一看就知道谁是狐狸,谁是老虎。

  四、游戏"狐假虎威"

  1.师幼一起玩游戏的前半部分。

  师:现在我们来玩个"狐假虎威"的游戏。你们要想好自己扮演谁。我们先一起唱歌,然后狐狸看见老虎,和老虎对话。记住要把对话说清楚,并用动作表现出来。(游戏2~3遍。)

  2.师幼完整游戏。

  师:狐狸与老虎对话的最后一句是"看它们怕我还是怕你!"这个"他们"是指谁呀?

  师:接下来我们玩的游戏中要增加小动物的角色。小动物们看到狐狸和老虎在一起,非常奇怪。咦,狐狸和老虎怎么在一起呢?于是它们悄悄地跟在狐狸和老虎的后面。狐狸和老虎发现了它们,一回头,小动物们就怎么样了?

  幼:吓得不敢动。

  师:你要当什么小动物就来表演这个小动物的动作吧。我们一起听音乐,仔细听什么时候小动物停下来了。("小动物"原地做造型。)师:下面我做老虎(戴上胸饰),找个小朋友当狐狸(戴上胸饰),其余小朋友当小动物。音乐开始时小动物们跟着老虎和狐狸有节奏地走,并做自己的动作。当老虎和狐狸回头时。小动物就要原地不动。如果被发现,就会被老虎抓住吃掉。

  教学反思:

  本活动方案的教育价值在于促进幼儿音乐表演技能的提升。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据此,我仔细研究了活动方案的环节设计和教学方法、策略。例如,活动的第二环节是幼儿学习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对话一共有五句,每句都是诗歌体裁,语言简练而概括,幼儿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为此,我运用了引导幼儿联想回顾、有意倾听、图文匹配的方法,使幼儿主动积极地理解和记忆对话内容。活动的第三环节是选择角色,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狐狸和老虎。我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回忆比较狐狸和老虎的形象特点和性格,自主地运用不同速度、力度、音色的声音艺术性地表现出狐狸、老虎的角色形象。总之,幼儿音乐表演技能的提升,是以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为基础的。

《狐假虎威》幼儿园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狐假虎威写的是一只狐狸狡猾的骗过老虎,不但使自己逃脱了危险,而且借老虎的微风下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课文中的狐狸的神态、语言,都可以看出狐狸的狡猾,如:“眼珠子骨碌一转”着与老虎的“半信半疑”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事的结果,动物们被吓跑,老虎被骗上当,狐狸的狡猾与老虎的愚昧表露无遗。这篇充满情趣的寓言故事,生动形象的语言适于“读”,极具争议的人物适于“评”,引人入胜的情节适于“演”。

  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小,容易被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学习起来并不难,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而且学生朗读的欲望很强,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读,读后分析人物特点。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总之,学生应在一个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学习词汇,明白寓言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正确理解由生字组词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尝试表演。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狐狸的言行,体会“狐假虎威”的字面意思及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结合挂图,展开想象,理解故事。

  2、抓住重点,读议结合,明理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2、认识生活中“狐假虎威”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读懂故事,明白“狐假虎威”的现象。

  教具准备:

  小动物头饰、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齐读课题:狐假虎威。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题中的“狐”指的是什么?“虎”指的是什么?(分别贴上狐狸和虎的图片)

  二、初步感知课文

  狐狸是一种狡猾多疑的小动物,而老虎凶猛高大,是百兽之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大家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课的动画片吧!看完后,请你简单的说一说,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放动画片)

  (老虎在森林里逮到了一只狐狸,狐狸为了不让老虎吃了它,所以就想了一个办法骗老虎,最后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师:课题中的“威”字是什么意思?(板书:威风)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激趣导入,培养学生概括以及说话的能力。)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过渡:这个“狐假虎威”的故事是怎么开始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从这段中我们知道是谁更加厉害?(老虎)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扑、逮)

  3、尽管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还是逮到了它。狐狸为什么是“窜过”呢?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来请教一下字典老师,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4、“窜”是什么意思?(出示“窜”的意思:逃跑)

  5、字典真是我们的好老师,有了它的帮助,小朋友一下子就理解了“窜“的意思。那么老虎来了,狐狸为什么要逃跑呢?

  (二)精读2~6自然段

  1、过渡:狐狸被老虎逮住了,但它才不甘心成为老虎的美餐呢,于是,狡猾的狐狸——(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课文内容: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2、狐狸的眼珠子——(学生:骨碌一转)什么是眼珠子骨碌一转?做做看。

  3、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让你想到什么?(狐狸正在想鬼主意)

  4、想好了主意,他就怎么问老虎的?(扯着嗓子问)什么是扯着嗓子?(把声音拉长)请你来扯着嗓子问老虎!(学生读:你敢吃我?)

  5、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问呢?(故意装得很凶,想吓到老虎,给自己壮胆,让老虎不敢吃它。)请你来帮狐狸吓吓老虎,看你能不能吓住它。指名读、齐读第二自然段。

  6、老虎有没有被吓住呢?(有点吓住了)你是怎么知道的?(老虎一愣)为什么“一愣”?(老虎觉得很奇怪)(指导读。)

  7、狐狸见老虎一愣,更是计上心头,它接着对老虎说了什么?(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组织学生评价。重点读好哪些词?(老天爷 违抗 多大)请小朋友们自由练读狐狸的话,看谁读得最好?

  8、听说狐狸是老天爷派来的,这时老虎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

  (奇怪,一向见到我就怕得不得了的小狐狸,今天胆子怎么这么大?说话这么凶?说不定它真是老天爷派来的,我可不能吃它呀!)

  9、老虎原来是紧紧地抓住狐狸的,现在它已经被狐狸蒙住了,这时候狐狸就趁机逃跑,行不行?所以狐狸为了让老虎深信不疑,狡猾的狐狸摇了摇尾巴说——(引读第六自然段)

  10、看看图,狐狸是什么表情?什么样的动作?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

  11、现在老师来当大老虎,你们都是狐狸,现在就来蒙一蒙我,看能不能把我蒙住,蒙不住的话,我可要吃了你们!分角色读2~6自然段。

  (三)精读7~8自然段

  过渡:不会吧!我还没到退休的年龄呢!老天爷就不让我当大王了吗?我不太相信!我还是跟着狐狸到森林里去看看吧!

  1、你们看,狐狸走在前面,老虎走在后面。一个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还有一个是(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能通过你的朗读,分别表现出它们不同的样子吗?和同桌一起读一读,练一练。

  3、指名读,其他小朋友仔细听,如果他读的很像狐狸和老虎,我们就送给他掌声!

  4、它们一出现,(师手指图)森林里的——(引读第八自然段)

  5、野猪、小鹿、兔子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和往常很不一样,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哪个词写出了不明白?(纳闷)

  这时,它们会怎么想呢?(过去狐狸可没这么威风,今天怎么这么神气活现,走路的样子都不一样了,这是怎么回事呀?)

  6、现在你们往狐狸的身后看,那是谁?(呀,一只大老虎!)(指导读出惊讶、害怕的语气)

  7、当老虎看到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时,会怎么想?

  8、我要来采访采访几个小动物:请问你扮演的是谁?你刚刚看到狐狸的时候,你害怕吗?那你为什么要跑?那你害怕的到底是谁?

  那你想对老虎说什么?(老虎,你被骗了。)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1、过渡:其实百兽是看到谁才跑的呀?(老虎)根本就不怕狐狸。所以说,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引读(把百兽吓跑的)这就是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2、你现在知道狐假虎威中的“假”是什么意思了吗?(借)

  四、一起读课文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读了故事,又表演了故事,大家都学得很快乐,让我们一起拿起书,齐读这篇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在嘴上,又能把书读在脸上,让我们教室里所有的老师一起来倾听你们的声音,欣赏你们的感情,分享你们的感受!

  五、拓展说话训练

  1、课文学完了,相信大家都很喜欢这个故事!故事中的狐狸和老虎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喜欢它们吗?

  2、如果老虎知道自己受骗了,会怎么样呢?

  3、你从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对文本的感悟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自由发挥,可以随心所欲的说出心里话。)

  六、作业设计

  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8、狐假虎威

  狐狸(图) 借 老虎(图) 威风 吓跑百兽

  《狐假虎威》听课反思

  听了赵老师的《狐假虎威》之后感受颇多。《狐假虎威》讲述的是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虎百兽的事。这篇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学生都非常喜欢、很感兴趣。教学时,赵老师引导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看到事物的本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了。课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适合学生朗读和表演,赵老师由此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去揣摩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再通过朗读、表演来促进和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和感悟。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缺乏具体的感知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赵老师主要通过多方面的朗读,如:指名读,分角色读,男女生朗读,齐读等不同方式让学生感受狐狸的狡猾,老虎的凶猛。另一方面,低年级的小朋友缺乏理解感悟能力,直观、动作的表演她们更容易接受,所以设计的学生表演环节非常合适,也可以说是整堂课中最出彩的一个环节。

  整堂课中问题的设置也是很成功的,如“百兽为什么纳闷呢?”“它们在想什么?”“它们又为什么撒腿就跑呢?”“它们到底怕的是谁?”这一系列问题,一步一个脚印的问答帮助学生理解了“狐假虎威”的意思。最后再通过提问“假”是什么意思?“威”又是什么意思?逐步揭示“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最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整堂课一直都遵循了新课标的要求,采用了参与教学,合作教学,兴趣教学,自主教学,活动教学等策略。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完成了教学。

《狐假虎威》幼儿园教案 篇六

  教学理论依据

  《狐假虎威》是一则久经传承、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它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幼儿感受成语故事的魅力呢?

  首先,我对教材中的故事进行了删减修改,精炼语言,抓住故事发展的两条线索即角色的心理变化,层层推进。狐狸从害怕—谎言—神气活现—得逞;老虎从凶猛—蒙住—半信半疑—上当。从而更加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虎之威”和“狐之猾”。

  从完整语言、整合教育、活动教育的观念出发,遵循《纲要》对语言教育“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的要求,教学中紧紧围绕两条线索,通过讲述倾听—梳理讨论—角色表演—配乐讲述,引导幼儿感受角色的心理变化,理解寓意。对狐狸的角色特征的讨论,既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也引导健康的价值取向。最后,借助申公豹,进一步理解“狐假虎威”的寓意。

  教学策略

  1、运用动画,形象刻画“虎之威”和“狐之猾”。

  借助多媒体动画来表现老虎一把逮住狐狸的凶猛、“摇头摆尾,神气活现”的狐狸和“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老虎,形象生动,从而帮助幼儿充分理解角色的心理。

  2、设问引思,充分理解“虎之威”和“狐之猾”。

  “老虎一把逮住了狐狸,狐狸感到怎么样?”

  “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喊?”

  “小动物到底害怕狐狸还是老虎?老虎觉得小动物害怕谁?”

  层层设问,引领幼儿围绕主题,积极思考,理解“虎之威”和“狐之猾”。

  3、置身情境,感受表现“虎之威”和“狐之猾”。

  “狐狸,你的心里在想什么?”

  “老虎,你东张西望在看什么?”

  “小鹿、小兔,你们为什么跑啊?到底害怕谁啊?”

  将幼儿置于情境,融入角色,他们想说,敢说,会说,乐说;角色表演,配乐讲述,他们设身处地用语言、动作、神态演绎着对角色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明白“狐假虎威”的寓意。

  2、丰富词汇“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3、尝试用语言、神态、动作表现角色特征,感受经典成语故事的魅力。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头饰。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虎之威”和“狐之猾”。

  教学难点

  尝试用语言、神态、动作表现“狐之猾”,明白”狐假虎威“的寓意。

  教学过程

  1、出示“狐”和“虎”,谈话导入课题。

  “你能用一个词说说对狐狸和老虎的感觉吗?”

  “森林里的小动物害怕狐狸还是老虎?”

  2、完整讲述,幼儿倾听,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小动物到底害怕谁?老虎认为小动物害怕谁?”

  3、播放课件,分段讲述,理解感受角色特征。

  (1)“狐狸被老虎逮住了感到怎么样?”

  (2)“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喊?”

  (3)“狐狸和老虎走起路来什么样?”

  幼儿分角色表演。

  4、梳理线索,引出题目,理解“狐假虎威”的本意。

  狐狸:害怕—谎言—神气活现—得逞

  老虎:凶猛—蒙住—半信半疑—上当

  5、配乐讲述,发表看法,引导健康的价值取向。

  “你认为故事中的狐狸是狡猾的还是聪明的?为什么?”

  6、借助“申公豹”,理解寓意,激发对成语故事的兴趣。

  “申公豹借着谁的威风吓唬谁?”

  “狐假虎威”是一个成语故事,类似的成语故事你还知道什么?

  附:改编故事狐假虎威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它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噌”,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一把就逮住了狐狸,“哈哈,我可以美餐一顿了!”

  狐狸害怕极了,它眼珠骨碌一转,嗯,有办法了!狐狸扯着嗓子喊:“你敢吃我?”“嗯?不敢?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

  “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所有的小动物,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难道它真的是老天爷派来的?”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狐狸松了口气,摇了摇尾巴,说:“你要是不相信,我就带你到动物们面前走一趟,保证它们见了我,没有一个不赶紧逃命的,到时候让你看看我有多威风!”

  狐狸真有那么大的威风?老虎不太相信,可是,看着狐狸的神气劲儿,又有点相信。

  于是,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看到老虎上当了,狐狸心里得意极了。它摇头摆尾,神气活现;老虎呢,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小动物们真的会害怕狐狸吗?

  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狐狸今天怎么这么神气,这么威风啊!”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快逃命啊!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吓跑的。

相关文章

《夏季的雷雨》幼儿园小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夏季的雷雨》幼儿园小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
幼教资料2016-01-06
《夏季的雷雨》幼儿园小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幼儿园小班律动展示课教案“洗手帕”(推荐3篇)

教学目标:1、在幼儿亲自动手洗手帕的基础上,学习舞蹈《洗手帕》2、在洗手帕的过程中,启发幼儿体会洗、搓、拧、晒及卷袖子等动作,使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迅速掌握动作要领,大胆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从而发展幼儿...
幼教资料2012-03-02
幼儿园小班律动展示课教案“洗手帕”(推荐3篇)

关于幼儿园文明礼仪儿歌精【优选3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提供的儿歌,希望大家喜欢!  1、着装  大公鸡,喔喔啼,叫宝宝,早早起。  新衣服,自己穿,小纽扣,对整齐。  对镜子,照一照,露笑容,...
幼教资料2017-06-01
关于幼儿园文明礼仪儿歌精【优选3篇】

幼儿园中班语言课教案含反思(优质6篇)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那要怎么写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语言课教案含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中班语言课教案含反思 篇1  活动目...
幼教资料2014-04-02
幼儿园中班语言课教案含反思(优质6篇)

幼儿猜谜语带答案【推荐6篇】

谜语是幼儿认识事物、智力启蒙和发挥想象力最好的载体之一。一则好的谜语可以把事物特征描述的惟妙惟肖,让孩子充分的联想,不仅能提高孩子熟识事物特点的兴趣,整个过程也会让孩子充分体会到快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
幼教资料2011-06-09
幼儿猜谜语带答案【推荐6篇】

幼儿园小班健康《咕嘟咕嘟漱口》教案【实用3篇】

活动目标1、学习漱口的方法,懂得餐后漱口的重要性。2、知道漱口是为了保护牙齿。3、能积极参与互动。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5、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活动准备嘟嘟熊、奥利奥饼干、盘子、大牙虫...
幼教资料2018-07-02
幼儿园小班健康《咕嘟咕嘟漱口》教案【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