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食谱制订的原则【精选3篇】
幼儿园食谱制订的原则 篇一:科学均衡的营养搭配
在幼儿园食谱的制订中,科学均衡的营养搭配是至关重要的原则之一。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各种营养素来支持他们的身体和大脑的发育。因此,幼儿园食谱应该包含多种食物,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所需的所有营养。
首先,食谱应包含适量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幼儿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可以提供给他们所需的能量,以支持他们的活动和生长。主食类食物如米饭、面条、面包等应该是食谱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确保幼儿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
其次,蛋白质也是幼儿所需的重要营养素之一。蛋白质是身体的构建块,对于幼儿的骨骼和肌肉发育至关重要。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包括肉类、鱼类、豆类和奶制品等。食谱中应该合理搭配这些食物,以确保幼儿能够获得足够的蛋白质。
另外,蔬菜和水果是幼儿所需的重要营养素来源。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对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免疫力的提升至关重要。食谱应该包含各种颜色的蔬菜和水果,以确保幼儿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此外,食谱还应避免过多的盐和糖的摄入。过多的盐和糖摄入可能导致幼儿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和肥胖。因此,在食谱的制订中,应尽量减少盐和糖的使用,选择健康的调味品和替代品。
最后,食谱制订还应考虑到幼儿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幼儿喜欢吃味道鲜美、外观诱人的食物。因此,在制订食谱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口味偏好,增加食物的多样性和创意性,以提高幼儿对食物的接受度。
综上所述,幼儿园食谱制订的原则之一是科学均衡的营养搭配。食谱应包含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蔬菜和水果,避免过多的盐和糖的摄入。同时,应考虑幼儿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以确保幼儿能够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通过科学均衡的食谱制订,可以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营养基础。
幼儿园食谱制订的原则 篇二:个性化的饮食需求
在幼儿园食谱的制订中,个性化的饮食需求是一个重要的原则。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身体条件、口味偏好和食物过敏或不耐受等特殊情况,因此,食谱应该根据每个幼儿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首先,对于有特殊饮食需求的幼儿,如对某些食物过敏或不耐受,食谱应进行相应的调整。食物过敏或不耐受可能导致幼儿的身体不适和健康问题,因此,食谱中应避免使用幼儿过敏或不耐受的食物,并提供适当的替代品,以确保他们能够安全地享用食物。
其次,食谱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口味偏好和饮食习惯。幼儿通常对味道鲜美且外观诱人的食物更感兴趣,因此,食谱应包含多样性的食物,以满足幼儿的口味需求。此外,食谱还应根据幼儿的饮食习惯来安排食物的种类和顺序,使他们能够愉快地享用食物。
另外,食谱还应根据幼儿的身体条件进行个性化的调整。有些幼儿可能有生长发育迟缓或体重过轻的问题,他们需要更高能量密度的食物来支持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在食谱制订中,应增加这些幼儿所需的高能量食物的比例,以满足他们的营养需求。
最后,食谱制订还应与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合作。家长是了解幼儿饮食需求和喜好的重要人物,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食谱的制订非常重要。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个性化饮食需求,并制订出更适合幼儿的食谱。
综上所述,幼儿园食谱制订的原则之一是个性化的饮食需求。食谱应根据幼儿的特殊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包括对过敏或不耐受食物的幼儿进行相应的食物禁忌和替代品提供,满足幼儿的口味偏好和饮食习惯,根据幼儿的身体条件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并与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合作。通过个性化的食谱制订,可以满足幼儿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适合的饮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食谱制订的原则 篇三
吴穗 袁小红正值生长发育时期的幼儿,身体的新陈代谢比成年人旺盛,全身各生理系统正在发育成长,但还未成熟,这不仅要靠食物维持生命和补充消耗,而且还要靠食物提供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机体抵抗力及智力发展的营养。因此,制订符合幼儿营养摄取量的食谱,使幼儿获得合理的必要的营养素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认为在制订幼儿园的食谱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营养充足的原则
幼儿每天应得到有规律、按比例的各种营养素。缺乏某一种营养或者摄入的食品热量不足都会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轻则消瘦,重则患营养缺乏症。
营养来源于食物,我们应按幼儿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选择食物。根据《华南地区食物成份表》内各种食物所含营养数据,以及我国有关幼儿每日营养素的需要量,我们计划了各类食品的幼儿每天进食量,以3.5岁-6.5岁幼儿组平均值为例,预计是:谷类 3 0 0克,肉类加蛋类 100克,豆制品50克,牛奶150克,水果蔬菜类400—500克,白糖12克,油10克。在以上各类食物中,谷类是提供热量的主食,包括有米、面、小米、玉米等,它能保证幼儿活动和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消耗;肉类包括有ji、鸭、鱼、猪、牛、羊等;豆类有豆腐、豆浆、豆干、腐竹等,均是提供蛋白质的主要食品。蛋白质在幼儿期非常重要,它有构成、修补组织,供给热量以及增强机体抵抗力和调节生理机能的功能;乳类如牛奶含钙质,蛋白质丰富,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材料,儿童的生长期如缺乏钙,不仅骨骼发育不健全,还可使身体矮小,牙齿不整齐,并可患佝偻病,因此必须保证每天给幼儿饮用牛奶,一般的食谱要达到钙的需要量是比较困难的,但必要时可添加钙粉或钙片;蔬菜和水果类主要是供给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重要的微量元素有钙、磷、锌、铁、碘,其中缺乏铁就会患贫血,缺乏碘会患单纯性甲状腺肿。维生素也具有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例如缺乏了维生素A就会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1就会患脚气病,蔬果类还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可刺激肠道的蠕动,维持正常的排泄,防止便秘。
二、科学的平衡膳食的原则
平衡膳食能发挥各种食物的营养效能,提高生理价值和吸收的利用率。在幼儿食谱中,我们通过平衡膳食能供给幼儿身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份。首先要注意保证幼儿每日六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按适当比例摄入;其次要做到谷类、肉类、蛋类、蔬菜、水果、豆制品、油类食糖等八大类食物比例配置得当。由于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不相同,一个平衡的膳食除了要有上述的各类适量的食物外,还须注意谷类食物要互相搭配,达到互相补充的目的。例如肉类含有完全蛋白质,谷类含有不完全蛋白质,如以上两种食物同时吃用,也就是搭配恰当,不但可以节约开支,而且可以提供其生理价值;否则,花样虽多,但营养成份差不多,仍会出现缺乏某些营养素的现象。所以,一日各餐的主副食品不应重复。一周食谱中副食品不应有两次以上的重复。更换食物品种时,可用 肉类换肉类(如牛肉换猪肉)谷类换谷类(如米粉换面条),各种瓜果蔬菜轮换供给,荤素搭配好,这样,不但营养齐全,而且适合幼儿的生理需要,使食物中的营养能更好地被吸收、利用。
三、合理分配备餐食物的原则
由于幼儿肝脏中贮存的糖原不多,体内碳水化合物较少,再加上活泼好动,容易出现饥饿。所以,幼儿园可在每日三餐之外增加两次小点,将食物恰当地分配到三餐二点中去。俗语说的“早吃饱,午吃好,晚饭不过饱”是有道理的。幼儿一天作息制度中,上午时间最长,活动也多,消耗热量比重也就大。因此,早餐应保证有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摄人,才能满足幼儿上午学习和活动的需要,供给热量最好为总热量的25%;午餐应有含蛋白质、脂肪、糖较多的食物,供给热量在总热量的35-40%为宜;两次小点占总热量的10-15%。晚餐不必吃得太饱,宜清淡一些,以免影响消化和睡眠,可以安排一些易于消化的谷类、蔬菜和水果等。供热量为总热量的25-30%。
四、考虑幼儿身心特点的原则
为了满足幼儿身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不仅要供给营养丰富的食物,还要考虑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由于幼儿的胃容量小,消化液量也较少,单调的食物容易产生厌食和偏食。但是幼儿好奇心大,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定好两餐之间的间隔时间(3-3.5小时)的同时,制作膳食时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及食物的外观形象,并根据各地的饮食习惯,经常调换花色品种,做到粗粮细作,细粮巧作,以促进幼儿良好的食欲。例如可煮些小米粥、蕃薯糖水,面食可做成糖包、煎饼,又可以做成肉包、饺子等,就是面条也可以做成炸酱面、肉丝面、炒面、汤面等多种款式。在食物的选择和制作上,要适应幼儿的消化能力和进食心理,防止食物过酸、过咸、油腻。当然,制订食谱时也应考虑到本国的设备和劳动力的情况,集体膳食其制作过程不应大复杂.否则难于实行。
五、结合当时当地食物供应的原则
各地的食品供应情况各有不同,制定食谱者应经常了解当地市场的食品供应价格情况,总结出本地食品供应情况的规律,制定食谱时才能做到材料充足,价格合理,易于选择。例如:本地为华南地区,春夏季瓜类多,秋冬季蔬菜多;夏天西瓜、荔枝、香蕉多,冬天桔子、橙多。我们要选择适时令的季节性的蔬果类,使我们制订的食谱既经济,又新鲜,营养价值又高,为幼儿提供大量的丰富食物。
六、伙食收支平衡的原则
幼儿的膳食既要营养丰富,也要经济实惠,节约开支。我们根据幼儿的家庭经济状况和营养需要,计算出全园幼儿一日的伙食费用,作为制订食谱的依据,力求有计划地支配费用,达到收支平衡。例如,全年中谷类和肉类价格比较稳定,而青菜夏季便宜,可略有盈余,冬季会略有亏损,这样就能合理地运用了伙食费用中的食品费用,达到营养和收支的平衡。
总之,钱花得多不一定营养好,讲营养也不一定要多花钱,这就要靠精打细算和巧于安排。在制订食谱时要掌握当地供应新鲜蔬果情况和各种食品价格的情况,选购价廉物美、营养价值高的食物。
为了使幼儿在幼儿期能获得充足的营养素,以助他们生长发育,促进他们的智力,我们应从制订一份较好的幼儿食谱入手,很好地把握以上六个原则,并在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让幼儿能健康成长。
(发表在《教育导刊》1997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