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会动的房子》说课稿(精选3篇)
幼儿园中班《会动的房子》说课稿 篇一
一、说教材
本节课将以幼儿园中班教材《会动的房子》为教学依据,通过阅读绘本,让幼儿了解房子的不同形态和功能,并引导幼儿学会观察、描述和比较。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房子的不同形态和功能;
(2)能观察、描述和比较房子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2)培养幼儿的比较和归类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通过绘本阅读让幼儿了解房子的不同形态和功能;
(2)培养幼儿的观察、描述和比较能力。
2.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和比较房子;
(2)如何让幼儿深入理解房子的不同形态和功能。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1)出示一张有不同形态的房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这些房子有什么不同?”
(2)引导幼儿回忆家庭住房的形态和功能。
2.核心教学环节
(1)呈现绘本《会动的房子》,并简要介绍故事情节。
(2)通过阅读绘本,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和比较房子的特点。例如:“这个房子是什么形状的?”“这个房子有几层楼?你住在几层楼的房子里?”
(3)带领幼儿进行讨论,比较不同房子的特点和功能,如高楼大厦和平房的区别。
3.拓展延伸环节
(1)出示不同材质的房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材质的特点。
(2)组织幼儿进行自由绘画,画出自己心中理想的房子。
五、说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观察能力。
2.情景教学法:通过绘本阅读和图片展示,创设真实情境,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
六、说教具准备
1.绘本《会动的房子》
2.不同形态和材质的房子图片
3.幼儿绘画用纸和彩笔
幼儿园中班《会动的房子》说课稿 篇二
一、说教材
本节课将以幼儿园中班教材《会动的房子》为教学依据,通过音乐和游戏,让幼儿感受房子的运动和变化,并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1)让幼儿感受房子的运动和变化;
(2)培养幼儿对房子的兴趣和喜爱。
2.能力目标
(1)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
(2)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通过音乐和游戏让幼儿感受房子的运动和变化;
(2)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幼儿感受房子的运动和变化;
(2)如何让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1)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做起舞蹈动作,模仿房子的运动。
(2)引导幼儿回忆并描述房子的运动和变化。
2.核心教学环节
(1)带领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如“房子大变身”,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房子,通过动作和表情展示房子的不同形态和功能。
(2)引导幼儿观察和欣赏其他小组表演,讨论不同房子的特点和功能。
3.拓展延伸环节
(1)组织幼儿进行房子的创意游戏,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扮演房子,并与其他房子进行互动。
(2)通过游戏和表演,让幼儿体验房子的运动和变化,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说教学方法
1.情感教育法:通过音乐和游戏,创设愉快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2.合作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说教具准备
1.欢快的音乐
2.小组分组卡片
3.幼儿房子扮演道具
幼儿园中班《会动的房子》说课稿 篇三
幼儿园中班《会动的房子》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曾看到国外一位教授对他的学生讲过:"你们将来教美术,目的不应该是造就几个专业的艺术家,而是培养一批有美感的国民,让他们从最平凡的东西上见到美;也懂得利用身边平凡的东西创造美;更使他们感受美。"我觉得,艺术以活生生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中,她能激发人们的情绪情感,与学前儿童的认识心理特征和情绪特征完全吻合。在《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情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因而,我根据季节特征及孩子们生活的经验选择设计了《雨天的蜗牛》。该活动是融渲染、剪、粘于一体的美术综合活动,在塑造和制作过程中引导幼儿认识蜗牛,从而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帮助。并在此过程中使幼儿认识巩固了空间方位,建立几何形体的概念,发展小肌肉动作进一步培养了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从幼儿发展水平及认识能力出发,我为本活动制订了两条目标:
1、学习用渲染、剪纸、粘贴的方法来表现雨天的蜗牛。
2、感受色彩的美,增强动手能力。
由于在日常美术活动中较多地是进行一种技能或方法的学习,而在本活动中,巧妙地综合了各种美工手段,所以将本活动的重点定于"学习用渲染、剪纸、粘贴的方法来表现雨天的蜗牛"。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潜移默化与暗语引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师讲述、示范引导中使幼儿主动地感受、感觉各手段的运用,使之表现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幼儿的自主性。虽说日常活动中也时常渗透着剪,但这一材料的提供都画有实线或虚线,而在本活动对幼儿的要求更上一层
(空白色纸上剪出大、小圆及长方形)。对幼儿的剪能力又有了新的挑战,因此将"学习在正方形的纸上剪大小不同的圆"定为难点。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眼
神、动作、手势的提示使幼儿了解剪圆的方便方法,并在自己操作中探索、寻求更佳的`方法,从而突破活动的难点。
三、活动流程
本活动主要分二个环节,第一环节以教师示范为主,第二环节在幼儿自主操作,探索创作中展开。
第一环节的展开与进行,在本活动中起着导向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明显、夸张的动作及富有暗示地眼神引导幼儿感受制作的整一过程,为目标及重难点达成起了奠基的作用。(这其实也是本活动进行的特点)
活动中没有出现一句特指性的语言,都是在教师带有提示的动作中进行的。"滴答、滴答,下起了雨,小雨从天上慢慢落了下来......"(既使幼儿感受语言的优美又使幼儿感受到雨是从上到下落下来的。)
第二环节(目标达成并检验目标的过程)是幼儿探索、创作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站到了合作者、欣赏者的位置上,鼓励引导
幼儿自主去发现,主动去创造,并在此过程中建立形体概念(剪圆),巩固空间方位(摆放蜗牛身体)并充分感受了色彩的美,从而达成重点与难点。美术评价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在《纲要》中也指出"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因此,在该环节为了促进幼儿创作欲望及幼手能力,评价时时出现,并运用幼儿熟悉喜爱的语言"找到了一只蜗牛","雨下得太大了蜗牛会出来吗?"(提醒孩子注意自己画面的湿度)一看到有进步的孩子马上予以鼓励、表扬,在评价中既使幼儿体验成功感,又为能力弱的幼儿起到典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