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学设计【精选6篇】
小班教学设计 篇一
在小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我将就小班教学设计的要点进行探讨。
首先,教学设计应注重情境创设。小班教学中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注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授动物的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们去动物园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动物的特点和行为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小班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较为明显,有的学生活泼开朗,喜欢参与互动,而有的学生则内向害羞,不善于表达。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进行口语表达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此外,教学设计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小班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例如,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观察和总结,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最后,教学设计应灵活多样。小班教学中的学生具有较短的注意力和较低的耐久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避免过多的讲解和死板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小班教学设计需要注重情境创设、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要灵活多样。只有做好教学设计,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班教学设计 篇二
小班教学的设计是教师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一份好的教学设计能够为教师提供清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路径,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小班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首先,教学设计应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和内容。在小班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授英语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和歌曲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和语感。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教学设计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小班教学的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选择重点和难点,避免教学内容过于冗杂和繁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的教材和教学资源,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实物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最后,教学设计应选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小班教学中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应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和情境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合作精神,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小班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体现在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选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上。只有做好教学设计,教师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教学设计的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小班教学设计 篇三
设计思路:
活动玩手偶是结合了小班的主题"有用的小手"设计的集体活动,小班幼儿阶段最喜欢玩弄各种各样的玩具,小班后期幼儿自我表示的欲望明显增强。通过此活动欲培养幼儿简单的扮演能力,激发幼儿用手偶做载体自由创编对话,在以后的区域活动中还能进一步培养小朋友自编自演故事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手偶扮演,乐意用语言表达手偶的动作。
2、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手偶。
2、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介绍手偶
(一)、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玩具朋友,看看他们是谁?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二)、这些玩具朋友有个一起的名字叫手偶
这些手偶的身体软软的,只能躺着,不会说话,不会动。手偶也想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会说话会扮演,他们想找一个喜欢他们、愿意协助他们的朋友,使他们的头、手、身体和小朋友一样都动起来。
二、尝试手偶的操作方式和简单的动作
(一)、请每个幼儿选一个喜欢的手偶,试一试怎样帮它的头、两只手都动起来。
(二)、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身的方法。
(三)、教师介绍自身的操作方式
1、尝试用手偶扮演儿歌
我们一起来让手偶动起来--"欢迎欢迎,拍拍手""你好你好,点点头""跳一跳。转一转""再见再见,摆摆手"。(幼儿跟学两遍,要求手和嘴一起配合起来)
2、你也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动起来方便吗?(幼儿再
次尝试)
三、用手偶跳朋友舞
(一)、教师示范扮演朋友舞(左右手各套一个手偶)跳找朋友舞
(二)、放朋友舞的音乐教师示范跳两遍
(三)、幼儿找身边的一个手偶朋友,扮演朋友舞。(提升,你找到了谁说你的朋友啊?)
(四)、我们的朋友真多啊,我们一起去找找外面的朋友一起跳舞。
小班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主题:小手小脚
教学目标:感受儿歌的韵律,根据自己的理解学着改编儿歌。
教学准备:
幼儿的手印脚印教学过程:
1、请幼儿找一找哪个小手印、脚印是自己的。
2、学念儿歌“小手和小脚” 教师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便于幼儿记忆,带领幼儿重复念儿歌并学做动作。
3、改编儿歌:幼儿讨论小手和小脚还有什么本领,根据幼儿说的本领改编儿歌的内容。
教学主题:小手小脚——小脚教学目标:
1、能跟着音乐唱歌并做简单的脚的动作(踏、跳、走、跑)。
2、提高音乐节奏感教学准备:音乐教学过程:
1、小脚本领大:我们的小脚会干什么?
2、欣赏音乐,熟悉音乐,了解歌词。“歌曲的名称叫什么,歌里唱了小脚有什么本领”。
3、让幼儿用动作理解踏、跳、走、跑。跟着音乐,教师念歌词,幼儿做动作。
4、幼儿学唱歌曲。
教学主题:小手小脚——这是谁的鞋子教学目标:可以将大小,形状相同的图形配对。
教学准备:小鸡、小鸭、狗熊、小朋友的脚印和对应的鞋子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小脚印,请幼儿猜一猜这都是谁的脚印。
2.出示一些漂亮的小鞋子,请幼儿给小脚印穿上合适的鞋子。
3.有能力的幼儿给穿上鞋子的脚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
小班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
1.识字11个,学习常用量词与数词的搭配,读熟《数字歌》。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的能力,学习用指读的方法听读识字。
3.使学生感受童谣的韵律美。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教学准备 :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一幅图是:美丽的大自然中,蓝天上鸟儿在飞,碧绿的草地上牛马在吃草,小鸡们在追逐,小虫在地上爬,小鱼、小虾、小鸭子在小河中游。单幅图6幅,上面画有小动物)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认识一些“数字朋友”,我们先来学习《数字歌》。(师板书:数字歌)
2.跟老师读课题后,指导认识“数”“字”。
师:“数”这个字你在哪里见过?(生答:在数学课本上经常见到它。)对,我们在数学课本上经常见到它。可以组成:数字、数学、数数。
二、读课文,熟知内容
1.(听录音。)初步了解童谣内容。
2.师:这首童谣好听吗?跟老师读一下好吗?请边读边用手指着字。
3.请同学们自己用手指着字读一下,看看谁读的认真,能把童谣早读熟。提示学生读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学,还可以问老师。
4.师: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有的同学可能是已经能背了,现在前后桌四个人一组互相读一下,比一比谁读得熟。
5.谁读得熟的同学起来读一读。
6.师:我们齐读一下好吗?
(这首童谣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果有学前教育的学生,读几遍后就能背得很熟,所以在读熟时可以接着引导学生背诵,引导的方法,可采用老师说前或后,让学生说后或前,反复几遍就可以。)
三、看图加深理解,认识生字。
师:今天这些小动物都来到了我们这里,我们一起把它们找一找好吗?看看它们都有多少。
1.请学生看课本插图,从书上把它们都找出来,用阿拉伯数字在小动物的旁边标出来。
2.学生自己找。找后同桌互查。
3.师:你门都找对了吗?请看大屏幕,老师也都找出来了,你们看咱们找的一样吗?
下面你们再从课文中找出与阿拉伯数字对应的汉字,找出来反复读一下。
4.(出示卡片。)认读。(也可用多媒体,如一头牛,“一”下面点上点,“头”用红字,“牛”用黑字。)
一头牛 两匹马 三只小羊 四只鸡 五只鸭 十个数字 小朋友
5.师:同学们认读得太棒了,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看谁能把下列的字音读得既准确又流利。(多媒体出示或者用小黑板出示。)
一 两 三 四 五 只 个 朋 友 数
6.在游戏中识字——“猜字游戏”
游戏玩法:每两个同学一组到前面来,一个同学面向同学们,另一个同学指出一个字,让同学们看清楚记住。然后让面向同学的那个学生再找。找到一个,他问:是不是?如果不是,同学们齐声回答:不是。再找。如果是:同学们齐声回答:就是。同时伸出大拇指齐说:你真棒!这个游戏,有时找的同学一次找到,有时所有的字都要找一遍。这样学生会反复读生字,在游戏中识字记字,还可调动学生学生字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童谣《数字歌》。同学们学的非常认真,非常好!同学们今天回家可以给爸爸妈妈当小老师,把这首童谣读给他们听听。好不好?
幼儿园小班数字歌教案,数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每一个幼儿初学时都要学习数字,数字的学习可以用数字歌这一类轻松又好记的类型来让幼儿加深记忆。
小班教学设计 篇六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表现出不同形态的花草。
2.喜欢大自然,感受自然界花草不断生长的情景。
活动准备
1.多媒体短片《小草》。
2.各色蜡笔、画纸。
3.相关欣赏作品。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欣赏多媒体短片《小草》。
师:小草是怎么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呢?我们来一起学学小草:有的直直地长,有的一扭一扭地长,还有的点点头、弯弯腰。
通过欣赏多媒体短片,让幼儿直观形象地看到小革发茅生长的瞬间。
二、情境再现
师:这里是一片大草地,很多小草醒来了,都在使劲地钻出泥土,大家为钻出地面的小草拍手鼓励。
1)直直草:直直地用力钻出来
――幼儿试画直直草。
2)扭扭草:一扭一扭地钻出来
――引导幼儿回忆肢体动作,从想象过渡到画面。
3)弯弯草:变化方向地弯腰
――师生合作用肢体动作表现:小草这边弯弯腰,那边弯弯腰。
基于小班劭JL模仿性强、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通过跟着教师用肢体动作学学做做各种不同形态的小革,力口深了小班幺力儿对小革的认识。运一环节改变了教师讲解示览的传统教学方式,避免用成人概念化的圈戈影响劭儿,让幼儿自由地用自己的因戈来创造表现对小草钓感受,教师则退在一旁,敏锐观秦井适时推进。
三、操作尝试
师: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起来,小草们都急着要钻出来。今天我们都来做小草,赶快从泥土里钻出来。
1)小草小草快快长:引导幼儿添画各种不同形态的小草。
2)小草长得多又多:鼓励幼儿把小草画得密密麻麻的,变成草丛。
3)小草长高了,美丽的花儿开放了:鼓励幼儿换色画花朵。
教师“引导幺力儿忝画各种不同形态的小革,鼓励劭儿换色画花朵”,这一形戈为幼儿的创造留百了空间。当发现锄儿百新的原创图式时,教师及时引导其与同伴之间进行互动,为幼儿提供隐性学习的机会。
四、分享体验
观察作品上小草的姿势。
师:这是一颗什么草?这是一颗××草,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草的模样。
小班幼儿往往对作品的结果呈现不惑共趣,他们享受的是创作的过程。因此,利用游戏的方式――师幼各为游戏一方,教师指、幼儿猜,教师说、幼儿做,用充满游戏性的指导评价,使幼儿始终沉浸在分享结果的情境中。
活动解析
小议教师的作用:努力顺应和适时推进
随着天气逐渐暖和起来,春天的脚步渐渐走近孩子们的身边。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小草长高了、变绿了;柳树姐姐的头发长长了;美丽的花儿开放了;蝴蝶、蜜蜂也飞来了……孩子们喜欢春天的花花草草、春天里的各种小昆虫,喜欢亲近美丽的大自然。
一次偶然的机会,正好看到《东方宝宝》亲子版20xx年第4期上有一则《小草》的素材,这首短小、朗朗上口的儿歌既十分适合小班的幼儿朗诵,又可以引导幼儿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表现出不同形态的小草。于是,《小草快快长》这一小班美术活动应运而生了。
在前后几次执教、修改《小草快快长》活动教案的过程中,我对小班美术活动中教师如何做到“努力顺应”与“适时推进”有了更深的感悟与思考。
一、努力顺应幼儿认知特点,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
小班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对于抽象的问题情境无法做出积极的回应。因此,在小班幼儿美术活动中,应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采取更为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关注周围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为幼儿的自主表达提供原始的表象积累。
1.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小草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虽然他们平时经常在嫩绿的.、柔软的草地上玩耍、嬉戏,但是他们对于小草的发芽及整个生长过程都是一无所知,非常陌生的。《小草》视频短片的运用就让孩子生动、直观地了解小草从发芽到长大的整个生长过程:我还根据画面中出现的小草的各种不同生长形态,及时地将小草内容的儿歌融人其中:“春天
来到了,小草钻出泥土了,直直直直往上长、一扭一扭往上长,点点头、弯弯腰,小草小草长高了。”这样一来,小草发芽生长的整个过程就在幼儿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肢体动作的模仿
根据小班幼儿依赖动作、爱模仿的年龄特点,我为儿歌配上了相应的肢体动作。在我
(老师)的引导下,幼儿们积极用肢体动作来模仿小草的各种不同形态。如:“直直草”――两只手臂交替直直往上伸,“扭扭草”――双手合十边扭动边住上伸,“弯弯草”――整个身体分别向左右摆动。通过这一方式,使幼儿从不同动作中感受到小草生长的不同方向,加深了他们对小草形态的认识,丰富了他们对小草的表象积累。
3.美感材料的提供
小班幼儿缺乏构图意识,作品比较单调、杂乱。需要老师在材料提供上进行精心设计,让幼儿体验美感。
我为孩子提供的欣赏材料,色彩和谐自然,视觉冲击力强,给幼儿一种美的感受和体验:在米黄色的大背景纸上贴有五个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褐色小土坡,每个小土坡上有各种不同深浅绿色的小草,有的是直直草,有的是扭扭草,有的是弯弯草……草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昂首怒放,好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小草图。幼儿的画纸则是欣赏材料的缩小版,当幼儿完成作品时,幼儿的作品就呈现于欣赏材料的背景之中融为一体,给幼儿带来审美体验,获得愉悦。
二、适时推进,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1.启发联想,建立联系
由于小草在幼儿脑海中一般都是点点状、短直线状等单一的表象,因此启发幼儿联想:扭扭草像什么?弯弯草像什么?他们会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像海浪、像妈妈的卷头发、像拐杖……这样的联想有助于他们在想象和表象间建立新的联系,有利于幼儿更有意识地进行表达。
2.幼儿在前,教师在后
这里指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不是一味地注重“传授”,不是机械地扮演“老师”的角色,而是“躲”在幼儿身后,先让幼儿尽情地表现。教师应避免使用单一图像的示范,而是尽可能地接受幼儿自己创造的图式符号,并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适时地推进,让每个幼儿都有一种成功的体验。例如:让幼儿尝试用笔画出各种不同形态的小草从土坡里钻出来的情景时,我及时发现并接受幼儿的原创图式。当发现有的幼儿在表现弯弯草时,其画很像一个小钩子,并解释为“这是点头草”,我马上肯定:“点头草就像在跟我们点点头,说你好你好!”当发现幼儿画的弯弯草都是朝着一个方向时,我也拿起了笔添加了朝另外一个方向弯腰的弯弯草。总之,及时发现并接受幼儿自己原创的图式并适时推进是提升幼儿美术表现能力的助推剂。
3.留有空间,鼓励创造
“小草长高了,小花都开了”我用语言提示幼儿欣赏作品中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花朵,深深地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幼儿们立刻迫不及待地画了起来。此时,我一边启发幼儿回忆曾经类似的绘画经验如圆圆花、车轮花等等,一边及时地将同伴创遣的新图式介绍给其他幼儿:“又开了一朵手掌花!”通过这一方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同伴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随着幼儿原创的图式越来越多,画面也更丰富起来。
以前我们总觉得小班的幼儿美术技能差、想象力差,画面单一。但若能激发小班幼儿自我表现意识的觉醒,我发现他们都有一种想要画画的强烈欲望。他们是天生的艺术家!既不受时空关系的束缚;也没有美术技能的清规戒律;更不受客观情理的限制。如果我们能接受并珍视小班幼儿创造的图式并加以适时地推进,那么小班幼儿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创造的图式自由自在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大胆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