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教学设计

【引言】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是一首经典的红色歌曲,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期盼。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国家自豪感。

【教学目标】

1. 了解《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

3. 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国家自豪感。

【教学内容】

1. 播放《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音频,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中蕴含的情感;

2.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和意义,了解歌曲的背景和创作目的;

3.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绘画、诗歌、舞蹈等),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情感;

4.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期盼;

5.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如何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方法】

1. 听力教学:通过播放音频让学生聆听歌曲;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 展示与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期盼;

4. 思考与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评估】

1. 学生对《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的表达;

3. 学生对如何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的思考。

【拓展延伸】

1. 组织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2. 邀请一位退伍军人来校进行报告,讲述自己为祖国的建设和保卫做出的贡献。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教学设计

【引言】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是一首激昂的歌曲,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归属感。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 了解《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3.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

1. 分析歌曲《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歌词,引导学生了解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归属感;

3. 学生通过画画、写诗等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展示自己的作品;

4. 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中国古代诗词、传统音乐等;

5. 学生进行传统音乐和舞蹈表演,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

1. 分析与讨论:让学生分析歌词,了解歌曲的情感和意义;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 创作与展示:学生通过画画、写诗等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展示自己的作品;

4. 观摩与表演:学生观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统音乐和舞蹈表演。

【教学评估】

1. 学生对《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归属感的表达;

3. 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表现。

【拓展延伸】

1. 组织学生到博物馆进行参观,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 开展传统文化艺术节,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传统艺术的讲解和表演。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感悟积累语言。

  2.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体会感受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3.了解钱学森放弃一切,冲破重围,历尽艰辛,毅然回国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体会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营造氛围

  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在历史的长河中,从夏到周,从秦到唐,从宋到清,多少英雄豪杰为祖国的富强而拼搏献身;多少伟大人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祖国描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人生画卷;多少爱国志士,用他们的赤诚之心,为祖国谱写了一曲曲崭新的篇章。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就是其中的一位。

  今天,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走近钱学森,感受他的一段特殊经历。

  二、初探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1)初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词语多读几遍;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课文我们介绍了钱学森哪些方面的情况?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分节指读课文

  (2)课文向我们介绍钱学森的哪些方面的情况?

  (3)口头填空,概括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从()回到()的经过,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4)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分段。

  三、精读课文,指导点拨

  1.指导学生精读“伟大决定”部分。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钱学森为什么要放弃在美国的一切,祖国的环抱?

  (2)哪些语句表现了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急切心情?

  (3)分男女生读课文1、2

  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第2自然段是承接第1自然段的,它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苦难的日子”部分。

  (1)思考:①美国当局是怎样阻挠钱学森回国的?

  ②在美国当局的阻挠下,钱学森表现怎样?

  (2)分小给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拨:

  美国当局阻挠下钱学森回国的4种手段:

  ①民航局通知他不准回国。

  ②海关检查他的行李,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是一个间谍。(其实是教科书和笔记)

  ③他突然被捕,被关在海岛拘留所,遭受无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不能休息,体重下降近15千克)

  ④被保释出来后,行动受限制,信件受检查,电话被监听。

  (4)钱学森的表现:读课文?最后一句,读出钱学森在美国当局的阻挠和迫害下,不屈服,坚持回国的决心。

  3、略读“幸福泪花”部分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钱学森为什么能胜利地回到祖国?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3)读读钱学森胜利回国的语句,体会含着的意思。

  ①美国政府被同意钱学森回国。

  ②望着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指导作业。(略)

  课堂导入缺乏生活意识,在“激情导入、营造氛围”这个环节中,以期通过教师激昂的情感和精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情境,而本文所写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钱学森克服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归国的故事,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因而,这样的导入,不但不能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反而更增添了陌生感,拉开了学生与钱学森的距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局外人。

  整体感知部分,未能将学生置身于主体的地位,教师的主控意识过强,教师出示的自学要求没有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来对待,学生没有质疑困难的机会,没有选择的机会,没有自主的机会。

  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缺乏自主性的选择过程,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忽视了学习主体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自意识的形成。

  口头填空的设计,是在教师“精心”设计下完成的,只能紧跟教师的教学环节亦步亦趋。

  综观课堂主体部分的教案设计,传统的师生关系依然没有得到调整与转变,所有的问题都是由教师设计的,不难想像,这样的课堂肯定还是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和观众。这样的上课变成了师生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主导”痕迹太重。

  本教案中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体现不足,尤其是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在教案中落实不够到位。整个设计基本上是拘泥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过多关注对词句的分析,忽略了促进学生智慧、情感、精神等方面的完全生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时间、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进行自主性阅读,而教案的设计忽略了学生直接面对与文本的充分对话,缺乏师生,生生之间围绕着与文本对话,互动对话,多向交流,教师没有很好地让学生读书,理析分析过分注重,应该通过反复诵读,形成一条情感主线,把语境、情境融为一体,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积极对话,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情感,进而引起情感共鸣,感受到钱学森献身祖国的赤诚之心,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另外,我们的教学设计的要考虑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能否逐步地掌握学习的方法。该教案关注怎样教的过程,而不是关注学生怎样学的过程,综观整个教案,课堂理性化、程序化太足,从提出读书要求到合作学习,从精读课文到总结全文,一切主动权都掌握在教师的手中,课堂教学只是在走一个程序化的过程,学生没有权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研究,没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只能被动地配合教师完成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引导学生融情于课文中,让学生品味词句,挖掘蕴涵在字里行间的隐隐情愫,导致了学生诵读不足,只停留在“语表层”,没有进一步地穿透“内蕴层”,咀嚼不足,没有经过揣摩咀嚼语言,得到的是教师强塞给自己“教参”上现成的结论,学生不能倾注自己的情感,披文入情,审美体味,从而削弱了三维目标的整体落实。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道钱学森回国的经过,体会他的艰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3、感受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教学重难点:

  体会钱学森回国的艰辛和他的爱国热情。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多元感知。

  1、同学们,1955年的10月8日,我国的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怀胞,他就是——钱学森。对于钱学森,大家了解些什么?(指名说)

  2、踏上国土,他这样呼唤着: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板书),我们一起来读课题,你感觉到钱学森的内心怎么样?(指名说)

  3、同学们,这“终于”这“回来”的背后,藏着多少辛酸,痛苦与幸福,让我们饱含着深情地再呼唤一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艰辛。

  课文从哪儿写出了钱学森回来的艰辛呢?请同学们把课文多读几遍,在读的过程中,先带拼音的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再读的时候,想想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他回来得艰辛?

  三、细读品悟,体验艰辛。

  (一)再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他回来得艰辛,找出有关的句子。

  (二)读后交流,师生互动。

  1、出示句子:然而就在这时,他接到美国移民局的通知:不准回国!他只好退掉飞机票。美国海关把他的行李打开检查,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说钱学森是间谍。其实,他的行李里面装的只是准备带回国的教科书和笔记本。

  1)这时指的是什么时候?我听出了你对美国当局的不满,你为什么这么读呢?

  2)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屈服了吗?你从哪儿知道的?

  3)出示句子:然而,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自由读,谁来读这个句子,听了他的朗读,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着重:没有屈服、不断

  2、出示句子:几天后,钱学森突然被捕,被关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

  1)什么是无休止?他受到了哪些无休止的折磨?想像一下,他还会受到什么折磨呢?只有谁会被关在拘留所里,这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个别读,评

  2)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钱学森受到的磨难是深重的,读得真好。

  3)他睡不好,吃不饱,穿不暖,受到这样无休止的折磨:他屈服了吗?再出示上个句子:读。

  3、出示句子:但是,美国联邦调查局仍不放松对他的迫害。他的行动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

  看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行动受到限制,会受到哪些限制?尽管生活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然而:引读

  4、一个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仅仅是为了回到祖国,就受到无休止地折磨,自由被剥夺,就这样过了5年,整整五年啊!在这五年里,特别在一定的时间里,他还会受到的怎样的磨难呢?请同学们想像一下他当时的情况。

  1)出示句子:

  这五年里,

  A、当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春节来临时……

  B、当夜深人静时……

  C、当收到朋友信件的时候……

  2)在这些时候,钱学森会想些什么呢?做些什么呢?

  3)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内容,来说说,可以一个人说,也可以同桌、前后桌交流一下。

  5、美国为什么要阻止钱学森回国,而且是千方百计?你明白吗?

  1)老师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当美国一名海军军官知道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时,他说:“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那些对于我们来说至为宝贵的情况,他知道得太多了,无论到哪里,他都值5个师!”

  一位外国作家曾经这样说:“金

  波尔的话说错了,钱学森在科学上的价值,岂止只抵三个师或五个师的兵力。他替中国研制的导弹,不但完全平衡了中国与美国之间战略武力的

差距,也使中国对苏联的威胁产生抗衡,同时,在美、苏两大军事强权之间,中国以其导弹实力加上十几亿人口,与苏美形成鼎足而立的局面,简直是以一人之力,换一国之力。”

  看到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同学们,正是由于钱学森的突出表现,他所存在的价值,所以美国才千方百计地阻止他回国。虽然美国千方百计地阻挠他回国,虽然他为了回国在美国过着监狱般的生活,然而——引读。

  四、感知力量,升华情感。

  1、那么是什么信念让他这样生活,这样苦苦坚持斗争了5年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2、出示句子: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3、读后谈体会。这里的一切指什么?如果钱学森继续留在美国,他会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

  面对这些,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小结:同学们,从1950年到1955年,将近5年,这5年的时间对钱学森来说是多么漫长!钱学森25岁留学美国,45岁才回到祖国。他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了20年,在这20年中,他始终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土地,没有忘记故土的亲人朋友,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咱们全体起立,让我们带着对钱学森深深的敬仰之情,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教学反思: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节课我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反反复复地感情朗读,读中感悟,读中激情,读中积累语言。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渲染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触摸文本、贴近文本,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根据教材的特点,这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的学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激情,培养语感,提高朗读能力。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感受人物荡人心魄的爱国心,中华情,从而受到爱国注意教育。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钱学森在美国的不平凡经历,感受钱学森回国的坚定意志和艰辛历程。

  2、指导朗读钱学森说的话,感受他深深的爱国之情。

  3、深入研读课文,理解“博士”“间谍”“无休止”等词的意思。

  二、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初步感知钱学森。

  1、谈话引出人物(钱学森)。

  2、结合照片、简介,初步感知钱学森。

  3、初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走近钱学森

  1、揭示课题,读课题质疑,疏理问题。

  2、朗读第一自然段,品读重点句子:

  在美国,金钱、地位、名誉,他都有了。

  3、结合补充资料,了解钱学森在美国的生活状况。

  (三)深入研读,走进钱学森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回答钱学森为什么而回国?

  2、出示图片资料,了解当时中国、美国的背景,从对比中感悟钱学森回国的坚定意志。

  3、指导品读句子:

  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4、继续学习第3、4自然段。

  ①疏理出钱学森遭受美国当局迫害的句子。

  迫害㈠:美国当局说钱学森是间谍,把他关到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

  迫害㈡:他的行动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

  ②研读美国当局对钱学森迫害的句子,感受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③品读句子: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四)拓展体验,感受钱学森

  1、出示钱学森一家乘船回国时的照片,再次指导品读课题。

  2、教师情感导说,感受钱学森。

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下册《牧场之国》教学设计【优秀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牧场之国》...
教学资料2014-01-09
五年级语文下册《牧场之国》教学设计【优秀4篇】

九年级英语教学反思【经典6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英语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九年级英语教学反思1...
教学资料2019-09-05
九年级英语教学反思【经典6篇】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彩3篇】

小学三年级,正是转折时期,低年级的学习方式已经不太适合,要适应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转变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需要我们老师动脑筋,耐心引领。 在二年级的时候,学习活动一般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而到了...
教学资料2012-05-06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彩3篇】

《孔子拜师》公开课教学设计【实用3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
教学资料2017-03-08
《孔子拜师》公开课教学设计【实用3篇】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学设计模板【实用3篇】

  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这次宴会在秦末农...
教学资料2017-06-06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学设计模板【实用3篇】

中学数学二次函数优秀教学设计(精简3篇)

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是实际生活中数学建模的重要工具,二次函数的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学数学二次函数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
教学资料2011-03-04
中学数学二次函数优秀教学设计(精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