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二次函数优秀教学设计(精简3篇)
中学数学二次函数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顶点、轴对称和零点等特征;
3. 能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 二次函数的顶点、轴对称和零点的求解;
3. 实际问题的建模和解决。
三、教学内容
1. 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介绍。通过示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包括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等内容。
2.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特征的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二次函数图像的理解,掌握顶点、轴对称和零点的求解方法。
3. 实际问题的建模和解决。通过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形式,进而求解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
1. 演示法:通过演示二次函数的图像和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2. 实践法:通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图像演示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和特征。
3. 练习巩固: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二次函数图像和特征的理解,掌握顶点、轴对称和零点的求解方法。
4. 实际问题解答: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形式,进而求解实际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强调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中学数学二次函数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和特征的求解方法;
3. 能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特征的求解;
2. 实际问题的建模和解决。
三、教学内容
1. 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的介绍。通过图像演示和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包括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等内容。
2.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特征的求解方法。通过示例演示,让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顶点、轴对称和零点的求解方法。
3. 实际问题的建模和解决。通过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形式,进而求解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
1. 演示法:通过演示二次函数的图像和特征的求解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2. 实践法:通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图像演示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和特征。
3. 求解方法讲解:演示二次函数的顶点、轴对称和零点的求解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技巧。
4. 练习巩固: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二次函数图像和特征的理解,掌握顶点、轴对称和零点的求解方法。
5. 实际问题解答: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形式,进而求解实际问题。
6.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强调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中学数学二次函数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中学数学二次函数优秀教学设计
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是实际生活中数学建模的重要工具,二次函数的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学数学二次函数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
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
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x <1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二、提出问题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少元?
[10-8=2(元),(10-8)×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一天可销售约多少件商品?
[(10-8-x);(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请求出它的范围,
[x的值不能任意取,其范围是0≤x≤2]
5.若设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元,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y=(10-8-x) (100+100x)(0≤x≤2)]
将函数关系式y=x(20-2x)(0 <x <10=化为:
y=-2x2+20x(0<x<10)……………………………(1) 将函数关系式y=(10-8-x)(100+100x)(0≤x≤2)化为: y=-100x2+100x+20D (0≤x≤2)……………………(2)
三、观察;概括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关系式(1)和(2),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1)函数关系式(1)和(2)的自变量各有几个?
(各有1个)
(2)多项式-2x2+20和-100x2+100x+200分别是几次多项式? (分别是二次多项式)
(3)函数关系式(1)和(2)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用自变量的二次多项式来表示的)
(4)本章导图中的问题以及P1页的问题2有什么共同特点? 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意见,归结为: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
数y取得最大值。
2.二次函数定义:形如y=ax2+bx+c (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a叫做二次函数的系数,b叫做一次项的系数,c叫作常数项.
四、课堂练习
1.(口答)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y=5x+1 (2)y=4x2-1
(3)y=2x3-3x2 (4)y=5x4-3x+1
2.P3练习第1,2题。
五、小结
1.请叙述二次函数的定义.
2,许多实际问题可以转化为二次函数来解决,请你联系生活实际,编一道二次函数应用题,并写出函数关系式。
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