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优质3篇】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探索三峡之秋的自然景观
导语:
秋天是观赏自然景观的最佳季节之一,而中国的三峡地区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和表达,深入了解三峡之秋的美丽。
目标:
1. 学生能够描述三峡地区秋天的自然景观。
2.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形容词和词汇来描绘三峡之秋的美景。
3. 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和语言表达自己对三峡之秋的感受。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 展示一些三峡之秋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
- 引导学生谈论图片中的景色和感受,激发学生对三峡之秋的兴趣。
2. 观察与感受(15分钟)
- 分发学生三峡之秋的图片,让他们观察并记录自己的感受。
- 学生可以利用五官进行观察,例如:听到的声音、看到的颜色、闻到的气味等。
- 鼓励学生用形容词和词汇来描绘他们的观察结果。
3. 表达与分享(20分钟)
- 鼓励学生用他们所学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三峡之秋的感受。
- 学生可以通过口头表达、写作或绘画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观点。
- 为了增加互动和合作,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作品。
4. 小结与反思(10分钟)
- 总结学生的观点和作品,强调他们所学到的形容词和词汇。
- 鼓励学生思考:为什么三峡之秋被称为美丽的景点?他们对三峡之秋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
5. 作业(5分钟)
-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描述他们最喜欢的三峡之秋景色,并用词汇和形容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三峡之秋的文化探索之旅
导语:
三峡地区不仅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探索三峡之秋的文化元素,了解其独特的历史和传统。
目标:
1. 学生能够描述三峡地区秋天的文化元素。
2.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词汇和知识来描绘三峡之秋的文化景观。
3. 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和语言表达自己对三峡之秋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 展示一些三峡之秋的文化元素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
- 引导学生谈论图片中的文化元素和感受,激发学生对三峡之秋文化的兴趣。
2. 探索与了解(15分钟)
- 分发学生三峡之秋的文化元素的资料,让他们阅读并记录自己的了解和感受。
- 学生可以了解三峡地区的传统节日、民俗文化、艺术表演等。
- 鼓励学生用适当的词汇和知识来描绘他们的了解结果。
3. 表达与分享(20分钟)
- 鼓励学生用他们所学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三峡之秋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 学生可以通过口头表达、写作或绘画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观点和作品。
- 为了增加互动和合作,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作品。
4. 小结与反思(10分钟)
- 总结学生的观点和作品,强调他们所学到的词汇和知识。
- 鼓励学生思考:三峡之秋的文化元素与其自然景观有什么联系?他们对三峡之秋文化的理解和体验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
5. 作业(5分钟)
-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描述他们对三峡之秋文化的理解和体验,并用适当的词汇和知识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
二、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口语表达、审美、想象等能力。
学习重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学习难点
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情感。
学具准备
网络教室、课件、麦克风等。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观、读、说、写四结合。
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1)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三峡图片或读文章。(2)请去过三峡旅游的同学说说三峡的风光和感受。
2、放三峡风光。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方纪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题目《三峡之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培养自主探索能力)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分小组自学,小组交流、讨论。
3、生汇报。
①谈收获。
②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熟读课文,想象画面
本文语言优美,仿佛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非常适宜学生边读边想画面,感受三峡美。并及时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三峡景色的无穷魅力。
1、让学生自己朗读最欢喜的段落,边读边想,抓住重点词想画面。(展示:教师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突破重点。)
2、朗读指导。
(1)分小组读。(按兴趣,可分为早、中、午、晚四个小组)
(2)小组比赛朗读,学生评仪,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四、美读课文,体会情感
1、配乐朗读。让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上合适的音乐。要求:
读出自己的'感受,以各自的体会去朗读课文。2、请学生配乐朗读,学生评价。
3、活动:制作《三峡之秋》音乐风光解说片
(1)讨论关于“音乐风光解说片”制作的有关知识。(要有合适的音乐作背景,要有与文字内容相同步的图片资料,要配上感情的的解说。)
(2)为学生提供各种资源。(包括:①背景音乐若干段;②图片资料50幅;③PowerPoint应用程序;④麦克风。)
(3)学生按兴趣分组,组成研究、制作小组,分工合作,制作片子。
(4)成果汇报交流。全班同学参与评价,评选出最佳片子和最佳解说员。
五、课外实践
1、喜欢文学的你,摘录本文优美的词句。
2、喜欢朗诵的你,配乐朗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喜欢唱歌的你,用自己熟悉的旋律,配上自己填的词。
4、喜欢画画的你,画出你心中三峡。
5、喜欢写作的你,可仿照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校园之秋》。
6、喜欢旅游的你,为三峡写一段广告词,为三峡作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