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多少小班教案(经典6篇)
比多少小班教案 篇一
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小班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小班教学的特点是学生人数相对较少,通常在10人以下,这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那么,小班教学中的比多少教案是如何设计和实施的呢?
比多少是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幼儿数量概念和数学思维的基础。在小班教学中,比多少教案的设计要考虑到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以下是一份比多少小班教案的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比多少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比”字。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能够比较大小。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够与他人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1. 比多少的教具:比大小的卡片、水果模型等。
2. 教学素材:图片、视频等。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物品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比较大小。
2. 比大小游戏:将幼儿分为小组,给每个小组一些卡片,让他们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然后进行小组间的比较,看哪个小组排列得最准确。
3. 观察实物:将水果模型放在幼儿面前,让他们观察和比较。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比较大小,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水果。
4. 比较句子的长度:给幼儿一些句子,让他们比较句子的长度。然后让他们自己编写一些比较句子。
5.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比多少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比较。
这样设计的比多少小班教案,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在实施教案时,应注重引导和激发幼儿的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小班教学的优势,让每个幼儿都能够获得有效的学习。
比多少小班教案 篇二
在小班教学中,比多少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也是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的基础。通过比较大小,幼儿能够培养出一定的数量感和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在小班教学中,如何设计一份有趣且有效的比多少教案呢?
以下是一份比多少小班教案的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理解比多少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比”字。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能够比较大小。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够与他人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1. 比多少的教具:比大小的卡片、水果模型等。
2. 教学素材:图片、视频等。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物品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比较大小。
2. 比大小游戏:将幼儿分为小组,给每个小组一些卡片,让他们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然后进行小组间的比较,看哪个小组排列得最准确。
3. 观察实物:将水果模型放在幼儿面前,让他们观察和比较。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比较大小,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水果。
4. 比较句子的长度:给幼儿一些句子,让他们比较句子的长度。然后让他们自己编写一些比较句子。
5.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比多少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比较。
通过这样设计的比多少小班教案,幼儿能够在参与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比多少的概念。同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和激发幼儿的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小组间的比较和合作,幼儿还能够培养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实施教案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积极参与和获得有效的学习。
比多少小班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自己探索两组物体(5个以内)的多少。
2、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3、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掌握重叠和对应两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会比较两组(5以内)物体的多少。
活动难点:
幼儿自己尝试找出比较物体多少的两种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超市游戏。(碗和勺子)
2、学具准备:超市游戏。(每人手中两种蔬菜,每种蔬菜不超过五个。)
3、颜色不同的雪花片若干。(每人二组,每组不超过五个,用学具袋装好。)
4、猫和老鼠头饰若干。(各占幼儿人数的一半。)
5、操作册第1册第17-18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好,听音乐走线。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今天,老师买了好多的碗和勺子(出示四个碗和五个勺子)
教师:请小朋友们帮老师看一下碗和勺子哪个多一些?哪个少一些?你是怎么发现的呢?
(引导幼儿自己尝试用重叠和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在幼儿发现了一种方法后,老师进行及时鼓励与总结,并强调是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若幼儿没有发现,教师要进行合适的引导。)
3、分组活动。
第一组:玩“超市游戏。”比较学具袋中的两种蔬菜,(每种蔬菜不超过五个。)哪种多一些?哪些种少一些?一样多?
第二组:玩雪花片。比较自己手中的雪花片哪种颜色多一些?哪种颜色少一些?一样多?
第三组:完成操作册中第17-18页的练习。
4、集体游戏:猫捉老鼠。
教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吧!(放音乐《一只小小老鼠》。)
每组8-10人,分别戴上猫和老鼠的头饰。(每种头饰不超过五个。)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当音乐停止时,要请幼儿说出自己组中猫和老鼠谁多一些?谁少一些?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小朋友们今天真棒!都学会了两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重叠和对应。好,现在请小朋友们把你小学具袋的门打开,把手中的学具宝宝一个一个装进去,不要忘记把学具袋的门关上!
活动延伸:
1、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一下男孩和女孩谁多一些?谁少一些?
2、请幼儿回家后比较一下家中爸爸和自己的衣服或鞋子谁的多一些?谁的少一些?幼儿将学具收拾好。
比多少小班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在活动中会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愿意和同伴一起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娃娃图片。
2、帽子、围巾、口罩。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出示图片。
师: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出门要带上帽子、围巾好口罩。
二、帽子和围巾比较多少
1师:图上有什么?(帽子和围巾)
有几顶帽子?(2顶帽子)用数字几来表示?
2、几条围巾?(3条围巾)用数字几来表示?
3、帽子和围巾哪个多?哪个少?
三、围巾和口罩比较多少
1、各用数字几来表示?
3、围巾和口罩哪个多哪个少?
四、小朋友和口罩比较多少
1、有几位小朋友?(3)用数字几来表示?
2、有几只口罩?(3)用数字几来表示?
3、帮小朋友带上口罩。
比多少小班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学习用简短的句子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猫、小鱼图片和白纸若干
2、猫妈妈头饰1个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扮演猫妈妈:“小朋友们好!知道我是谁吗?……你们能不能帮我喂喂我的猫宝宝呀?让我先来教教你们怎么喂猫宝宝吧……”
2、基本活动:
(1)教师示范:
a先给小猫排队 向幼儿说明要求,喂小猫的时候要说:“一只猫吃一条鱼”
b引出多和少(猫的图片比鱼的图片多1―2张)提问:为什么这只小猫没有鱼吃呀?幼儿讨论,教师从旁引导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3)让做得对做得好的幼儿上台来边做边讲
(4)巩固复习:教师在黑板上做,但是由幼儿来说操作过程
3、巩固复习:
(1)教师在黑板上做,但是由幼儿来说操作过程
(2)让部分幼儿扮演小猫,部分幼儿扮演小鱼,让幼儿练习操作过程
(3)“送猫宝宝回家” ――让幼儿把自己得作业放到教师指定的地点
活动延伸: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玩具和器材让幼儿更多的操作比较,加强记忆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幼儿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课程观和知识观也告诉我们:"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建构和发现知识,不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创造者,而且幼儿的这种角色不是教师仁慈地赐予的,而是他们作为学习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儿数学教育领域中,让幼儿真正做到"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一种知识储备或是教条。"需要我们从观念到行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到
比多少小班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能力。
3.学习用简短的'句子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猫、小鱼图片和白纸若干。
2.猫妈妈头饰1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老师扮演猫妈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知道我是谁吗?……你们能不能帮我喂喂我的猫宝宝呀?让我先来教教你们怎么喂猫宝宝吧……”
二、帮猫妈妈喂猫宝宝
1.教师示范给小猫排队
师:我们喂小猫的时候要说“一只猫吃一条鱼”。
引出多和少(猫的图片比鱼的图片多2张)提问:为什么这只小猫没有鱼吃呀?幼儿讨论,教师从旁引导。
2.幼儿喂小猫
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3.情操作比较好的孩子到前边示范
4.请幼儿来说操作过程,教师在黑板上做
三、巩固知识
1.让部分幼儿扮演小猫,部分幼儿扮演小鱼,让幼儿练习操作过程。
师:我请孩子们有的扮演小猫,有的扮演小鱼,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
2.“送猫宝宝回家”
师:请孩子们把猫宝宝送回家吧。
活动延伸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玩具和器让幼儿更多的操作比较,加强记忆。
活动反思
优点:
1.情境贯穿始终,真正吸引了幼儿。活动通过三个情境来让幼儿充分的利用视觉、触觉去感知,托班的孩子注意力时间段,利用情景贯穿,孩子就会比较感兴趣。活动之前,感觉孩子看到会乱,可是活动中教师明确要求了以后,大部分幼儿的表现都很积极,甚至有的幼儿表现的异常的好。所以,真实的“情境”能够真正的吸引幼儿。
2.幼儿的经验准备很有必要。活动前我让家长给孩子渗透了比较多少的知识,所以孩子活动中,比较积极,有初步的经验,孩子积极性高,活动比较顺利。
不足及改进措施:
1.细节处理不够。请孩子们喂小鱼环节,孩子会有点乱,再就是有的孩子会不知所措,自己玩自己的,所以每个环节要求在前,让孩子带着任务去参加活动。
2.活动准备要充分。托班幼儿的注意力时间短,所以有的时候,一部分孩子会失去活动兴趣,所以我们活动前要充分设想活动中的每个细节,做到心中有数,使孩子在活动时,自始至终都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