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起电教案【推荐6篇】
摩擦起电教案 篇一
摩擦起电教案
引言:
摩擦起电是我们学习物理中的重要实验之一。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物体在摩擦过程中产生静电,进而了解静电的产生和作用。本篇教案将介绍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摩擦起电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实验。
实验材料:
- 一个塑料笔
- 一块丝质织物
- 一块棉质织物
- 一块毛质织物
实验步骤:
1. 首先,将塑料笔放在桌子上,使其保持静止。
2. 取一块丝质织物,用手握住一端,用另一端轻轻擦拭塑料笔的一侧。
3. 观察笔和织物之间的现象。你是否能看到一些细小的物体被吸引到笔上?这是静电的表现。
4. 重复上述步骤,分别使用棉质织物和毛质织物擦拭笔的一侧,并观察现象。
实验原理:
在摩擦过程中,塑料笔与丝质织物、棉质织物和毛质织物之间发生了电荷的转移。这是由于不同材质之间的电子互相转移所致。当我们用丝质织物擦拭塑料笔时,丝绸上的电子被转移到笔上,从而使笔带有负电荷。同样地,当我们用棉质织物或毛质织物擦拭塑料笔时,电子也会从织物转移到笔上,使笔带有负电荷。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材质之间的摩擦产生了不同的电荷效果。丝质织物对塑料笔产生的负电荷效果最佳,其次是棉质织物,毛质织物效果最差。
实验延伸:
你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材质的织物进行摩擦起电实验,比如尼龙织物、羊毛织物等,观察它们对塑料笔产生的电荷效果。另外,你还可以尝试使用不同材质的物体进行摩擦起电实验,比如玻璃棒、金属物体等,观察它们之间的电荷转移情况。
结论:
通过这个简单的摩擦起电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不同材质之间摩擦产生的静电效果。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静电是由电子转移引起的,不同材质之间的电子转移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的电荷效果。这个实验有助于我们理解静电的产生机制,并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方式来探索物理世界中的科学现象。
摩擦起电教案 篇二
摩擦起电教案
引言:
摩擦起电是我们学习物理中的重要实验之一。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物体在摩擦过程中产生静电,进而了解静电的产生和作用。本篇教案将介绍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摩擦起电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实验。
实验材料:
- 一个塑料笔
- 一块丝质织物
- 一块棉质织物
- 一块毛质织物
实验步骤:
1. 首先,将塑料笔放在桌子上,使其保持静止。
2. 取一块丝质织物,用手握住一端,用另一端轻轻擦拭塑料笔的一侧。
3. 观察笔和织物之间的现象。你是否能看到一些细小的物体被吸引到笔上?这是静电的表现。
4. 重复上述步骤,分别使用棉质织物和毛质织物擦拭笔的一侧,并观察现象。
实验原理:
在摩擦过程中,塑料笔与丝质织物、棉质织物和毛质织物之间发生了电荷的转移。这是由于不同材质之间的电子互相转移所致。当我们用丝质织物擦拭塑料笔时,丝绸上的电子被转移到笔上,从而使笔带有负电荷。同样地,当我们用棉质织物或毛质织物擦拭塑料笔时,电子也会从织物转移到笔上,使笔带有负电荷。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材质之间的摩擦产生了不同的电荷效果。丝质织物对塑料笔产生的负电荷效果最佳,其次是棉质织物,毛质织物效果最差。
实验延伸:
你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材质的织物进行摩擦起电实验,比如尼龙织物、羊毛织物等,观察它们对塑料笔产生的电荷效果。另外,你还可以尝试使用不同材质的物体进行摩擦起电实验,比如玻璃棒、金属物体等,观察它们之间的电荷转移情况。
结论:
通过这个简单的摩擦起电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不同材质之间摩擦产生的静电效果。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静电是由电子转移引起的,不同材质之间的电子转移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的电荷效果。这个实验有助于我们理解静电的产生机制,并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方式来探索物理世界中的科学现象。
摩擦起电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知识:通过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摩擦起电。
2、技能:通过探索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使用记录的方法。
3、情感:对摩擦起电的现象有探究的兴趣,能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到快乐。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通过探究探究,发现摩擦起电的现象。
活动难点:知道速度越快,能吸起来的小纸屑就越多。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能力:幼儿知道用完材料后要收好。
2、认知:幼儿已经认识尺子、吸管、小木棒、勺子。物质准备:
1、教具准备:一把尺子、一根吸管、一根小木棒、一个勺子、一盒纸屑、一个操作盘、三块画板、PPT。 2、学具准备:三盒不同材质的纸屑,四个空盒子、三十个操作盘、三十把尺子、便利贴。
3、场地准备:小一班活动室。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小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我是你们的石老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客人老师, 小朋友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2、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有礼貌!
3、师:今天除了客人老师来到了我们班,还有一位客人也来了,小朋友们看一看他是谁。(出示装有纸屑的盘子。)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自由探索,把小纸屑放回盒子里。
(1)师:纸屑宝宝迷路了,想要我们班的小朋友帮他回到绿色的房子里,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2)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热心!在帮助纸屑宝宝的时候小朋友们也要注意, 不要把纸屑宝宝落在地上。现在请小朋友们到桌子旁用小尺子帮助纸屑宝宝回到他绿色的家里。
(3)幼儿站在桌子旁自由的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幼儿是用什么方法帮助纸屑宝宝搬家的。
(4)师:刚刚我发现,有很多小朋友都想出了帮助纸屑宝宝搬家的方法。现在有哪位小朋友想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方法?
(5)教师提问两到三个小朋友。
2、小尺子来帮忙。幼儿初步探索摩擦起电。
(1)师:小朋友们的想法真有创意,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和你们都不一样的办法。小朋友们仔细地看哦!
(2)教师手拿一把小尺子,在头上摩擦。一边摩擦一边说:尺子头发擦呀擦,纸屑纸屑起来吧!说完把尺子放在纸屑上。
(3)师:小朋友们看,发生了什么!
(4)师:哦!原来纸屑被尺子吸起来了。尺子在头上摩擦一段时间后能吸起纸屑, 这个现象叫:摩擦起电。
(5)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去桌子上用老师的办法帮助纸屑宝宝。
(6)幼儿站在桌子旁边进行操作,教师指导并观察幼儿的尺子在经过摩擦之后是否能吸起更多的纸屑宝宝。
3、幼儿再次探索摩擦起电。
(1)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聪明,都能用尺子把纸屑宝宝吸起来。现在老师要请两位小朋友上来表演一下,小朋友们看看有什么不同。
(2)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3)师:为什么一个吸得多一个吸的少呢!
(4)师:哦!原来,吸得多的小朋友是把尺子放在头上用力的、快速的摩擦一段时间。你们想试一试吗?
(5)幼儿用尺子再次进行探索。
三、结束部分。
1、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厉害,都能用小尺子帮助纸屑宝宝搬家!小朋友们看:画板上有什么?
2、师:小朋友们猜一猜这三种材料,哪一种能把纸屑宝宝吸起来。请小猫队的小朋友上来领纸,你觉得那一种材料能吸起来纸屑宝宝,就把纸贴在上面。
四、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们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试验一下,看看这三种材料,哪一个能吸起来纸屑宝宝。我们明天一起看一看你们的猜想到底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活动总结
这节课中我的教态良好,基本上能照顾到每一位幼儿。但是我的语气不够丰富夸张, 没有在尺子吸气小纸屑后表现十分激动。我的语句不够精炼,无效问题较多。在上课之前没有仔细的检查每一把尺子,导致试验的结果不理想,在这节课中,重难点不是很突出。下次要多改进。
摩擦起电教案 篇四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吸管摩擦起电后可以吸附纸片
2、体验吸管摩擦起电现象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35根吸管,两只气球、红黄蓝三色鱼数条,红黄蓝框三个
三、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出示吸管,碎纸片)
1、教师示范:我有一支神奇的魔术棒,可以变魔术。念咒语:磨一磨,擦一擦,1234567,变!(吸起碎纸片)
提问:刚刚老师是怎样来变魔术的啊?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动作)
2、多部位摩擦:你们猜猜,在衣服上磨磨会吸住碎纸片吗?那裤子上呢?(先幼儿猜想,后教师实践)
3、幼儿操作: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啊?那我们一起来做魔术师,一起变变变。
(教师巡回指导,一边念咒语多次操作)
4、交流经验:请成功的小朋友来讲讲经验,你是怎么做的,用???哪些部位?
(二)帮猫妈妈钓鱼
1、引入情境:猫妈妈刚刚打电话给我,她听说我们小朋友会变魔术,很好奇。猫妈妈有一个鱼塘,鱼塘里有红蓝黄三种颜色的小鱼,她想请小朋友们帮她来钓鱼,红色的小鱼放在红色的鱼框里,蓝色的小鱼放在蓝色的鱼框里,那黄色的呢?那我们要用什么好办法来帮猫妈妈钓鱼呢?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帮猫妈妈把鱼送回去后,进行经验交流:你钓了多少条小鱼?有没有放对位置?
(三)结束环节
1、用气球摩擦头部,猜猜气球会不会黏住头发?
2、两个气球同时摩擦头部,看看两个气球会发生什么现象?
我们回家后可以自己去体验一下。
园任导师评议:
1、时间没有掌控好。
2、由于是科学活动,可以让幼儿自己多探索多思考。比如在“多部位摩擦”的环节中,老师可以抛出这个问题,让幼儿自己动手发现,然后自己来交流总结。老师一定要引导幼儿多说,幼儿是主体。
自我反思 对于这堂课,除了我没有意识到时间的控制以外,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这堂课非常迎合幼儿的口味,在整堂课中,他们的参与积极性相当高,并切切实实地体验到了学习探索的乐趣,让我更欣慰的是在这堂课结束后幼儿还念着上课教的咒语:“磨一磨,擦一擦,1234567,变!”我觉得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是相当重要的。
另外,我也非常可以接受夏老师给我的意见,在“多部位摩擦”的环节中,我可以抛出这个问题,让幼儿自己动手发现,然后自己来交流总结。所以在下次的科学活动中,我要注意到这一点,让幼儿多说多动手。
摩擦起电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对摩擦起电感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能正确记录自己的发现并表达自己的认识。
3.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活动准备:
1.每组1盘小纸屑,塑料勺子,小毛巾人手一份。
2.塑料水笔、塑料尺、塑料吸管、铅笔、勺子,记录单人手一份。
3.蝴蝶、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小纸片,引导幼儿讨论。
1.教师:老师的盒子里有许多的小纸屑,这里还有一把小勺子和一块布,如果我把勺子在布上摩一摩,再把勺子靠近小纸屑,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情?
2.幼儿交流猜想,教师归纳幼儿的意见。
二、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尝试。
1.教师:刚才小朋友猜想了一些结果,现在请你们来试一试,看看到底会发生样的事情?(幼儿第一次操作)
2.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小纸屑是怎样吸上来的?吸上来后事什么样子的?
3.教师:除了塑料勺子,老师这里还准备了几种东西,你来猜猜看哪些东西用布摩擦后也能吸气小纸屑。
①认识记录卡上的标记。
②猜一猜:这些东西摩擦后也能把纸屑吸起来吗?
③如果可以的话打勾,不行就打叉
4.幼儿猜想记录。
5.操作验证。
三、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各自的试验过程和结果。
1.教师:小朋友用哪些材料吸起小纸屑的?
交流:为什么塑料尺、塑料笔、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可以吸起小纸屑?
幼儿思考讨论(相互讨论)
师小结: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后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塑料尺、塑料笔、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产生静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产生静电。
活动延伸:
在我们身体的哪些地方摩擦后也会产生静电?
摩擦起电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2.知道什么实验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有两种电荷;知道正、负电荷是如何规定的;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4.知道电量及其单位。
(二)教具
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毛皮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验电一个,碎纸屑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1):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
提问(2):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你有过这种体会吗?你知道上面提到的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吗?
答:摩擦起电。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小学自然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摩擦起电的知识。摩擦起电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又是经常可以看到的`。那么,带了电的物体具有哪些性质?头发为什么会随梳子飘起来?在这一节里,我们将继续进行学习和讨论。
2.进行新课
(1)物体带电与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演示实验:
①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②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我们看到,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就是因为梳子带了电,能吸引头发的缘故。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这种方法简单、常见。
下面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②接触带电
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演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甲接触没有被摩擦过的橡胶棒乙,然后用乙去靠近纸屑、验电羽,观察橡胶棒乙能够吸引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这说明橡胶棒乙通过接触橡胶棒甲而带了电。
(2)两种电荷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
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
①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排斥。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也互相排斥。
②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吸引。
思考:这两个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答: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不同。
教师总结: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起电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
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①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①利用带电体具有的性质来判断。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分析:不能。如果轻小物体与带电体带异种电荷,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吸引;如果轻小物体不带电,由于带电体的性质,它们之间也可以相互吸引。
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分析:可以。因为若轻小物体不带电,它们之间只能相互吸引,不会发生排斥现象。
例3.如果两个物体互相排斥,你能作出什么判断?
分析: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判断带电体必带同种电荷。
例4.有A、B、C、D四个带电体,若A排斥B,A吸引C,C排斥D,已知D带正电。那么A、B、C物体各带什么电?
分析:已知D带正电可由此分析其他几个物体的带电性质。因为D带正电,D又排斥C,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C应带正电。C吸引A,则A与C带异种电荷,即A带负电。A又排斥B,所以B也应带负电。
②用验电器来检验。
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的(展示实物)。它的原理是利用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演示实验: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思考此时金属箔片带什么电?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有什么变化?张开角度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
教师总结: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
(4)电量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5)正、负电荷的中和
演示实验: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使金属箔片张开一定的角度;再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金属箔片张角的变化。
这个现象说明:正、负电荷放在一起会互相抵消。如果实验中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的电量相等,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将不再张开,即正、负电荷完全抵消。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正、负电荷的中和。
思考题:将一物体跟一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张开。
试分析这个物体的带电情况。
3.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讨论了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后的性质、带电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知道了怎样判断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和带电的种类。那么摩擦起电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物体带正电、负电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这些我们将在下一节里进行研究讨论。
4.布置作业。
(l)书上本节后的练习l、2、3。
(2)思考题:梳子与头发摩擦后,怎样检验梳子是否带电?带什么电?
(3)想一想,除了课上讲到的,还有哪些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备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四章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