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教案:小蝌蚪找妈妈(精简6篇)

二年级上册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篇一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本非常有趣的绘本故事,适合二年级的学生阅读。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和亲子关系,培养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以下是对这个故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

2. 认识蝌蚪与青蛙的关系。

3. 培养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 认识蝌蚪与青蛙的关系。

2. 培养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1. 绘本《小蝌蚪找妈妈》。

2.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蝌蚪的生长过程。

3. 画纸、颜料、画笔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蝌蚪的图片或幻灯片,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动物?它会变成什么样子?

2. 故事阅读(15分钟)

教师朗读《小蝌蚪找妈妈》,让学生跟读或自己阅读。读完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理解性的问题,如: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它找妈妈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3. 蝌蚪的生长过程(10分钟)

通过图片或幻灯片展示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从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4. 制作蝌蚪画作(15分钟)

学生可以用颜料和画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蝌蚪,可以根据故事中的描述,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5. 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强调蝌蚪与青蛙的关系,并培养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自己写一篇关于蝌蚪的文章,描述蝌蚪的生长过程。

2. 学生可以观察家附近的水塘或河流,了解更多关于蝌蚪与青蛙的知识。

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和亲子关系,培养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阅读理解、绘画和写作能力。

二年级上册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篇二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本非常有趣的绘本故事,适合二年级的学生阅读。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和亲子关系,培养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以下是对这个故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

2. 认识蝌蚪与青蛙的关系。

3. 培养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 认识蝌蚪与青蛙的关系。

2. 培养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1. 绘本《小蝌蚪找妈妈》。

2.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蝌蚪的生长过程。

3. 画纸、颜料、画笔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蝌蚪的图片或幻灯片,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动物?它会变成什么样子?

2. 故事阅读(15分钟)

教师朗读《小蝌蚪找妈妈》,让学生跟读或自己阅读。读完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理解性的问题,如: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它找妈妈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3. 蝌蚪的生长过程(10分钟)

通过图片或幻灯片展示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从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4. 制作蝌蚪画作(15分钟)

学生可以用颜料和画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蝌蚪,可以根据故事中的描述,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5. 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强调蝌蚪与青蛙的关系,并培养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自己写一篇关于蝌蚪的文章,描述蝌蚪的生长过程。

2. 学生可以观察家附近的水塘或河流,了解更多关于蝌蚪与青蛙的知识。

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和亲子关系,培养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阅读理解、绘画和写作能力。

二年级上册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篇三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是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以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路。结合本单元和本课的特点,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一)知识技能方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朗读语气。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和观察课件,让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体会小蝌蚪急切找到妈妈的心情,享受家庭的温暖。

  (四)教学重难点: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课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本课中,人物角色多,语言生动有趣,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掌握青蛙的生长过程。自然而然,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准相应的语气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学策略。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完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情景再现策略。

  课堂上通过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故事

  2.合作学习策略。

  学生合作表演课文中具体情节和分角色朗读达到深层体验。

  3.迁移训练。情感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迁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素质。

  三、结合学情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对低年级段的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本课有利于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和想象力。所以我把本课的学习方法突出为“看、读、品”。看,就是图文对照,初步感受课文。读,是通过朗读,体验情感。品,是品词析句,积累运用。

  四、说教学流程:

  (一)情趣导入:

  1.出示小蝌蚪图片,描述它的样子。直接学习第一自然段。动画听朗读,体会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小蝌蚪?(快活的)但是他们也有一个烦恼,遇到烦恼怎么办呢?(解决)这不是他们贴出了一则寻人启事。

  2.寻人启事:我是你们的朋友小蝌蚪,我从生下来就没有看见我的妈妈,当我看到别人的妈妈和孩子们一起玩耍的时候,就特别的羡慕。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长的什么样子?有帮忙能找到我妈妈的请拨打电话138********。我一定重谢他!

  这则寻人启事一定能激起孩子们的同情心,将他们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引出青蛙的样子。根据寻人启事让孩子们说出青蛙的样子,孩子自由描述。那我们就跟随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课文。

  1.通过看动画,听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思考:小蝌蚪都去问了谁?最后找到妈妈没有?

  2.根据孩子的汇报学习2-6自然段

  (四)精读课文,学习二—六自然段

  1.学习二自然段。

  (1)出示图片,看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在找到相应的自然段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小蝌蚪和鲤鱼妈妈说的话。

  (2)看图片比较小蝌蚪前后有什么变化?

  (3)思考小蝌蚪怎么想起来要找妈妈的?

  (4)抓动作词“迎上去”的理解。可以看动画也可以用实际动作演示。

  (5)练习说话,小蝌蚪看到鲤鱼阿姨叫小鲤鱼捕食,心里会想些什么?这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相信他们会说的很好的。

  (6)重点指导朗读。多种形式的读,可以分角色读,指明读

  (7)看动画,给动画配音。并比较。

  (8)总结学习方法:观察图,发现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小蝌蚪又遇到了谁?画出他们之间的对方,并有感情的读一读。给动画配音。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和上一段的学习方法基本相同。我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旨在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教育家曾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教不是为了教会已有的知识而是为了今后的不教而教,可见教会孩子学习方法是多么的重要。

  3.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1)合作学习:出示学习提示:观察图,发现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小蝌蚪又遇到了谁?画出他们之间的对话,并有感情的读一读。组内分角色读。小青蛙后来干什么去了?给动画配音。

  (2)汇报交流。

  (3)相机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小蝌蚪看到妈妈后会说什么?

  这是一个由伏到半伏最后放手的过程,对孩子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也是孩子由理论到实践的一个过程。合作学习是将老师教的方法内化为学习能力的一种途径。

  4.总结全文。

  课件演示青蛙的生长全过程。

  完成练习:

  5.拓展知识:一只小青蛙一年能消灭害虫一万五千只。保护庄稼。

  6.布置作业.选择性作业:

  (1)续编小青蛙遇到妈妈后的故事。

  (2)查资料,小青蛙消灭害虫的资料。

  (3)写一句保护青蛙的宣传标语。

  板书设计:

  小蝌蚪——小青蛙

二年级上册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篇四

  教学目标

  1.会认“灰”,“迎”,“阿”“姨”“追”“顶”“披”“鼓”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什”“么”“变”“条”等6个字,会用“已经”练习说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懂得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体型变化。

  3.会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体型变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一年级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引导看图

  1.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乌龟)教师相机板书:鲤鱼乌龟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教师重点指导:

  2.检察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多媒体出示生字】

  huī灰:指认什么是灰色,再让学生发散说说还知道什么颜色

  yíng 迎:先让学生理解走之底的意思是需要用到脚的,理解什么是迎,让学生表演

  zhuí追:让学生表演

  ā yí 阿姨:连词教学

  dǐng 顶:丁+页=顶,组词(如:头顶,顶着)

  gǔ鼓: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鼓吗,让学生看插图了解鼓的特征。

  什么:连词,组句(如:我什么也没有看到)

  变:组词(如:变化,变亮,变脸)

  条:初步让学生认识条为量词,说鱼时可以用“一条鱼”来说

  鲤(lǐ)鱼:让学生看插图,认识鲤鱼的模样。

  guī 乌龟:提示学生注意“龟”的下半部是“”不是“电”,“L”一笔上面不出头。

  dūn 蹲:可指名一学生做“蹲”的姿势;发音强调韵母是un;教学字形时,提示学生注意“蹲”的右上部“酋”里面的一短横不能丢。

  pī 披:让学生联词。(例:披上大衣、大地披上绿色的新装。)

  bì 碧绿:让学生组词造句。(例:春天,树子披上了碧绿的衣裳。)

  shāng衣裳:“裳”指导学生发轻声,后鼻音。

  学得真好!那我们把上面的生字齐声读一遍。(生读)

  我们读生字读得不错,大家看看老师手中的生字卡,现在老师让大家开小火车念,大家可要集中注意力了,其他同学要负责监督看谁读错了,你们愿意试试吗?(生:愿意。。。。。。)

  五、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你们掌握的可真不错,那同学们齐声朗读我们的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写了几个自然段,标出这些自然段。并思考问题: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而它自己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最后小蝌蚪在哪里找到了它的妈妈?他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六、理清层次,分段朗读。

  1.你们课文读完了,你们找出答案了吗?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6个)

  2.那看看大屏幕,老师刚刚提出的问题你们解决了吗,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呀?(生:鲤鱼妈妈、乌龟)

  3.那它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他先是长出了两条后腿,再长出了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了,最后变成了一只青蛙)

  同学们,你们读了课文,也回答了老师出的问题,那你们可以回答老师这篇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学生归纳)

  4.其实大家看我们的课文,第一段写的是什么?( 生:池塘有一群小蝌蚪、介绍小蝌蚪、小蝌蚪的样子)

  对。第一段我们讲了小蝌蚪样子,这是在讲小蝌蚪找妈妈之前的事,对不对?(生:对)

  那我们课文的第二段与第三段讲的是什么呢?(生: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和乌龟)

  那最后几段呢?(生:小蝌蚪找到了它们的妈妈。并和它们一起去捉害虫)

  5.同学们说的真好,下面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

  要求: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前面看《小蝌蚪找妈妈》的插图。看好后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到哪儿,小朋友的手就指到图上有关的地方。(老师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

  6.学习第一部分(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1)同学们我们开始学习第一自然段,大家先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得真不错。你们谁来告诉我,小蝌蚪是怎么样的?你来说,我来画好吗?

  生: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师:是这样吗? 生:不对,尾巴太短了。

  师:噢,那就这样吧,可以了吗? 生:可以了。

  师:奇怪了,书上为什么不说“长尾巴”,而要多加一个“长”字,变成“长长的尾巴”?

  生:因为长长的尾巴比长尾巴感觉还要长一点,更加生动一些。

  师:对,这样写会使原来的句子显得更加生动,那你们能举一反三吗?

  师:大脑袋 生:大大的脑袋

  师:宽嘴巴 生:宽宽的嘴巴

  师:黑身子 生:黑黑的身子

  师: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怎么样是“甩着”,你们来做做看。(让学生做手势)

  生:做动作

  师:你们看这个生字(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甩)

  你们做的动作和字很像的,瞧,这竖弯钩多像一条尾巴!我 们的中国字多有趣。写一遍好吗? 生:写甩

  师:恩!你们学得可真好!你们看,(多媒体)池塘里有多少蝌蚪? 生:一只 师:现在呢? 生:十二只!

  对,这里有好多好多小蝌蚪,数也数不清,我们可以用个什么词呢? 生:一群!

  真能干!课文上说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告诉我们小蝌蚪很开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引导学生运用“快活地”一词,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大家再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与第一自然段,并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小蝌蚪。我们知道,我们都有自己的妈妈,小蝌蚪也不例外,可是,我们这篇课文里的小蝌蚪找不到他们的妈妈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小朋友们,结合你们昨天学到的知识,可以告诉我我们的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吗?

  生: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师: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它的妈妈是谁吗? 生:青蛙。

  师:对,看来你们的课外知识积累的很好,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小蝌蚪与青蛙,青蛙长着大大的脑袋吗?

  生:没有。

  师:青蛙长着黑灰色的身子吗? 生:没有。

  师:青蛙甩着长长的尾巴吗? 生:没有。

  师:他们俩长得可真不像,难怪小蝌蚪不认识他的妈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看看小蝌蚪是怎么找到他的妈妈的。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同学们让我们大声的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生读)

  同学们,你们读了这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们看,小蝌蚪在池塘里游哇游,过了几天,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生:长出了两条后腿)。

  师:对,长出了两条后腿(多媒体出示)

  1.那同学们你们仔细看看第二自然段,想想,小蝌蚪找谁打听妈妈了? (生:鲤鱼妈妈)

  2.对,小蝌蚪游呀游呀,它们遇见了鲤鱼妈妈。它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生:想起自己的妈妈。)

  3.对,他们想到自己的妈妈,小朋友们,你们能体会这时小蝌蚪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吗?(生:思念、难过)

  4.那,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那种思念难过的心情表达出来?(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

  5.说的真好,那你们结合小蝌蚪现在的心情,我们再来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

  6.现在我来当鲤鱼妈妈,再请两个小朋友做小蝌蚪,你们来向我打听你们的妈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试一试?表演的时注意小蝌蚪在看见鲤鱼妈妈时用了个什么动词?(迎)

  7.同学们觉得他们表演得好吗?(同学们,你们刚刚看了两位同学的表演,再看看我们课文的插图,你觉得“迎”是什么意思?(引出“迎”的意思:面对面的走到一起)

  师:我们一起再来把这一段读一遍。(生齐读)

  师:同学们,我们从鲤鱼阿姨那里知道了青蛙长什么样(生:四条腿,宽嘴巴)(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哦,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知道了它妈妈原来有四条腿,宽嘴巴,于是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生: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师:哦,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多媒体出示)

  (2)小蝌蚪先长出的是后腿,后长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游哇游,他们遇见了谁呀?(生:乌龟)

  (3)这时小蝌蚪与乌龟发生了什么事啊?用课本上的语言告诉我。(生: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

  (4)指导朗读。

  (5)这一段了的“追”是什么意思啊?同学们结合我们课文里的插图理解。“追”和“迎”有什么区别?

  (6)你们想,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着妈妈的?

  (7)那乌龟是他们的妈妈吗?为什么呢?

  (8)师总结:小蝌蚪的妈妈是四条腿、阔嘴巴,但不等于四条腿阔嘴巴的就是青蛙。所以乌龟并不是小蝌蚪的妈妈。

  (9)那乌龟说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10)那同学们再把这两段齐读一遍。

  2.学习第三部分。

  (1)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本篇课文的第三部分,他们对应的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啊?

  (2) 那同学们大声的自由朗读这三个自然段。

  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它游哇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多媒体出示)

  (3)小蝌蚪遇见了一只大青蛙,小蝌蚪这次怎么把青蛙认定是自己的妈妈的?(生:因为它有四条腿,宽嘴巴,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服)

  (4)同学们,你们想想,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5)你们说得都很好,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小朋友读青蛙的话。谁来试一试?(生:分角色朗读。)

  同学们你们看课文,你们可以用课文中的语句告诉我青蛙的样子吗?

  (生: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板书)

  (6)这个句子可真美啊!如果我们换一个说法: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生:课文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

  (7)这些是写青蛙身上颜色的词,你们再看,写青蛙的动作也是很有讲究的,同学们找找用了哪些词?(生:蹲 披 露 鼓)

  (板书:蹲 披 露 鼓 )

  (8)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但如果把“鼓着一对大眼睛”换成“瞪着一对大眼睛”,怎么样?(生:意思就不一样了)

  师:对,意思就和之前的句子不一样了。我们课文可把青蛙写得真美真可爱啊,你们喜欢这样的青蛙吗?(生:喜欢)

  (9)那你们带着对青蛙喜欢的心情再齐读这一段话。(指导朗读)

  (10)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发生了什怎么的变化呢?(多媒体)

  (11)你们可以把小蝌蚪尾巴不见了的这一段读一遍吗?

  (12)已经是什么意思?自己结合课文想一想。

  (13)小蝌蚪和妈妈一起捉虫了,同学们看看图,再自己读读课文

  三、收尾,总结

  1.同学们我们这篇课文可算是学完了。你们再一起朗读一下全文。

  2.同学们看看我们黑板上描写青蛙的语句,把我们的青蛙写得可真美!青蛙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多媒体)

  3.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又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单地说说?

二年级上册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篇五

  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几只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了妈妈的样子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我会认”中的13个生字,会写“两、就、哪”等9个字。

  2。通过细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历程中,逐渐发育成青蛙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几经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

  3.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1.读题

  2.质疑:①小蝌蚪长什么样?②它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③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生字表二中的拼音老师)

  2.读给同桌听,互相正音。

  3.看连环画,找到相应的小节,一起读一读。

  4.自由选择文中的一个小节读给大家听。

  (三)学习生字

  会认字

  塘、脑、袋、灰、捕、迎、阿、姨、宽、龟、顶、披、鼓

  会写字

  两、就、哪、宽、顶、肚、皮、孩、跳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小蝌蚪长什么样的呢?出示第一节课文,自由读、指名读读。

  2.根据课文内容同桌合作画一幅画。

  3.对照课文,评一评画得对不对,为什么?(检测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朗读课文,表现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5.仿照《小蜻蜓》的曲调,学唱歌曲《小蝌蚪》(小蝌蚪真可爱,黑灰身子大脑袋,甩着长尾水中游,游来游去多快活!)

  (五)课后延伸

  1.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大青蛙)

  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我们下节课再学。课后请去搜集关于青蛙方面的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问题

  1.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展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如:读生字说说记字好方法;读课文说出小蝌蚪的样子;展示自己所画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的图画;唱上节课教的儿歌等等)

  2.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蝌蚪可爱的样儿,那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构建问题情景。这节课就围绕这些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学习、研究。(二)围绕问题,探究学习

  学生想先深入了解哪个问题,就先学习哪一部分。

  问题1: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

  1.自由朗读2。3。4小节,先把所有写小蝌蚪妈妈样子的词句用横线划出来。再四人小组内交流,看看是否找对找全。讨论一下怎样连起来说说青蛙的样儿?

  2.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3.研读描写青蛙样儿的句子,感悟“披、露、鼓”等用词的准确、生动

  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知道青蛙是种有益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大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朗读句子,体会青蛙的美,表达大家对青蛙的喜爱之情。

  4.学唱歌曲《青蛙妈妈》,记住青蛙特征,积累好词。

  (自编歌曲:大青蛙四条腿,披着绿衣露白肚,鼓眼睛儿宽嘴巴,捉起害虫顶呱呱。)

  5.对比朗读写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特点的话,知道他们的样子不一样,这是小蝌蚪要找妈妈的原因之一、

  问题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呢?

  1.由读读2。3两节,边读边想,你能自己读懂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需要请教大家?

  2.重点理解:

  (1)小蝌蚪为什么忽然想到要找妈妈?(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另一个原因。)

  (2)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作自己的妈妈了?(知道鲤鱼妈妈、乌龟妈妈介绍得不够全面。)

  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再现找的过程(请几位小朋友戴上拇指玩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表演中随机理解:迎上去、追上去)。

  4.小蝌蚪最后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齐读第5节,体会见面时的情景。

  抓住青蛙妈妈的话“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质疑,可引出下一个问题情景,即:问题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三)复习巩固,完成书面作业。

  1.课文中的生字,还记得吗?谁来领大家读一读?

  2.口头填空:荷叶上()着一只大青蛙,()着碧绿的衣裳,()着雪白的肚皮,()着一对大眼睛。

  (四)课后延伸,

  请大家课后去搜集有关小蝌蚪生长变化方面的知识与图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学生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

  2.课文是怎么告诉我们的呢?请大家仔细读读全文。

  (二)细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描写小蝌蚪形体变化的句子。

  2.给小蝌蚪形体变化过程图标上序号。

  3.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

  4.完成填空题: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腿,再长出两条()腿,后来尾巴变()了,最后尾巴()了,成了一只()。

  5.读读说说:(用“已经”说话,可以先利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训练,然后再进行开放性训练,如:小蝌蚪的尾巴已经不见了。它们黑灰色的身子已经变成了青绿色。它们已经变成了小青蛙。小青蛙已经会跳了。小青蛙已经会捉害虫了……

  书上作业:

  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按顺序把下面的图片连起来,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三)总结导行: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小朋友,学了这篇课文,有哪些收获?

  (四)课后延伸:

  1.画小蝌蚪变化过程的连环画。

  2.课后阅读所提供的学习资料。(摘自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方惠珍的《小蝌蚪找妈妈》)

  附板书

  01小蝌蚪→找→妈妈

  ?问鲤鱼、乌龟?(青蛙)

  大脑袋先长后腿四条腿

  黑灰色的身子再长前腿宽嘴巴

  长长的尾巴尾巴变短披绿衣

  尾巴不见露白肚

  鼓眼睛

二年级上册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篇六

  学习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1、或多媒体课件,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揭示新课,板课题:小蝌蚪找妈妈,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读课文

  1、标出不认识的字、

  2、读准字音、

  四、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1、课件展示生字、指名读,正音、

  2、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习、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五、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习:

  1、指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理解“甩着”、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动作)

  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

  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比较后,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分角色读、

  ⑵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3、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⑴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多媒体或做动作帮助理解“追上去”、

  ⑵交流:为什么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妈妈呢?

  ⑶分角色读、

  六、小结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

  二、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1、自读第4、5自然段、

  讨论交流: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是什么样的?

  2、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

  3、课件出示青蛙妈妈的话,结合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用“已经”说话、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画出小蝌蚪最后变化的词句、

  教师板书:尾巴消失捉害虫、

  5、小结: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也是青蛙生长变化的过程、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字卡,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我会写”的字,学生读一读、

  2、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想想该怎么写?

  3、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辅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书写情况、

  五、演一演

  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本剧《小蝌蚪找妈妈》、评出表演得好的小组予以奖励、

  六、拓展学习(作业)

  1、课后进一步了解有关青蛙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做保护青蛙的小卫士、

  2、通过查找资料或网络资源,了解一种动物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以后在班上交流、

相关文章

幼儿园美术《汽车拼贴画》教案【精简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美术《汽车拼贴画》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美术《汽...
教案大全2018-06-04
幼儿园美术《汽车拼贴画》教案【精简6篇】

幼儿园中班《猜谜语》教案【优选3篇】

活动设计背景 猜谜语是一种有趣的语言交流活动,并能促进发展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及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本节课将根据这一特点设计的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掌握谜语的特点,引起对猜谜语的兴趣。...
教案大全2016-03-02
幼儿园中班《猜谜语》教案【优选3篇】

《相邻数》大班教案【经典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邻数》大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相邻数》大班教案 篇1 ...
教案大全2015-02-05
《相邻数》大班教案【经典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应用教案(精彩3篇)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23-24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
教案大全2012-03-03
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应用教案(精彩3篇)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香香的被子》(经典5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语言活动教案《香香的被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小班语言活动教案《香香...
教案大全2017-02-04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香香的被子》(经典5篇)

大班科学眼睛变魔术教案(精选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眼睛变魔术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
教案大全2013-04-02
大班科学眼睛变魔术教案(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