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石头》【精彩3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石头》 篇一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石头》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感受,培养对石头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学习观察石头的特点和区别;
3. 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学习将石头按照形状、颜色等属性进行分类;
4. 培养幼儿的比较能力,学习将石头进行大小、重量等属性进行比较;
5.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 准备一些不同形状、颜色、大小、重量的石头;
2. 准备一些容器,用于分类和比较;
3. 准备一些图片或图表,用于引发幼儿的思考和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师生互动,询问幼儿对于石头的认识和了解;
2. 引入教学主题,告诉幼儿今天要一起来探索有趣的石头。
二、观察石头(10分钟)
1. 带领幼儿观察准备好的石头,让他们仔细观察石头的形状、颜色、大小和重量;
2. 引导幼儿发现石头之间的不同之处,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分类石头(15分钟)
1. 引导幼儿将石头按照形状进行分类,如圆形、方形、长方形等;
2. 引导幼儿将石头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如红色、蓝色、黄色等;
3. 引导幼儿将石头按照大小进行分类,如大的、中等的、小的等;
4. 引导幼儿将石头按照重量进行分类,如重的、轻的等。
四、比较石头(15分钟)
1. 引导幼儿将同一属性的石头进行比较,如比较大小,让幼儿将石头从大到小排列;
2. 引导幼儿将同一属性的石头进行比较,如比较重量,让幼儿将石头从重到轻排列;
3. 引导幼儿将不同属性的石头进行比较,如比较颜色和形状,让幼儿发现它们之间是否有关联。
五、总结归纳(10分钟)
1. 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他们总结石头的特点和属性;
2. 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拓展延伸(5分钟)
1. 引导幼儿在户外或家庭环境中寻找更多有趣的石头,继续观察和分类;
2. 鼓励幼儿用石头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如猜石头的重量、比较石头的大小等。
七、结束语(5分钟)
1.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鼓励幼儿对石头的观察和分类能力进行练习;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和发现有趣的事物,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石头》 篇二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石头》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感受,培养对石头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学习观察石头的特点和区别;
3. 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学习将石头按照形状、颜色等属性进行分类;
4. 培养幼儿的比较能力,学习将石头进行大小、重量等属性进行比较;
5.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 准备一些不同形状、颜色、大小、重量的石头;
2. 准备一些容器,用于分类和比较;
3. 准备一些图片或图表,用于引发幼儿的思考和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和幼儿进行一个简短的互动,询问幼儿对于石头的认识和了解。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忆并描述自己曾经看到过的石头,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二、观察石头(10分钟)
准备好一些不同的石头,并放置在幼儿面前,让幼儿仔细观察这些石头的特点,包括形状、颜色、大小和重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手触摸石头的表面,感受它们的质感。同时,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形象生动的词语,如光滑、粗糙、圆形、方形等,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石头的特点。
三、分类石头(15分钟)
根据石头的不同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分类。首先,可以让幼儿按照形状将石头进行分类,如圆形、方形、长方形等。然后,可以让幼儿按照颜色将石头进行分类,如红色、蓝色、黄色等。接下来,可以让幼儿按照大小将石头进行分类,如大的、中等的、小的等。最后,可以让幼儿按照重量将石头进行分类,如重的、轻的等。通过分类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词汇量。
四、比较石头(15分钟)
在分类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石头的比较。首先,可以让幼儿将同一属性的石头进行比较,如比较大小,让幼儿将石头从大到小排列。然后,可以让幼儿将同一属性的石头进行比较,如比较重量,让幼儿将石头从重到轻排列。最后,可以让幼儿将不同属性的石头进行比较,如比较颜色和形状,让幼儿发现它们之间是否有关联。通过比较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比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总结归纳(10分钟)
在比较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他们总结石头的特点和属性。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图片或图表,让幼儿进行观察和讨论,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拓展延伸(5分钟)
为了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户外或家庭环境中寻找更多有趣的石头,继续观察和分类。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用石头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如猜石头的重量、比较石头的大小等。通过拓展延伸的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七、结束语(5分钟)
在教学结束前,教师可以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鼓励幼儿对石头的观察和分类能力进行练习。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和发现有趣的事物,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石头》 篇三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石头》
导语:为了发展幼儿的数数和分类、排序的能力。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石头》,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学习按石头的特征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教学准备
石头若干,每人一只筐
教学过程
(一)引题
回忆故事,引导幼儿一起去铺路
(活动一开始通过老师简短的话,既帮助幼儿复习了有关故事的角色,同时也揭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和去帮兔姐弟来引起幼儿铺路的兴趣。为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捡石头
1、观察石头
1)看看这里有多少石头?
2)这些石头是怎么样的?
3)小结:原来石头是各种各样的。有大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进一步掌握、了解石头的特征,并突出了石头特征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为后面的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埋下了伏笔。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仅说出了石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还有的幼儿说出了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这些都
说明了幼儿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这一回答引导幼儿再细致的进行观察、描述,那么更加体现了多种教育内容的整合。可见老师心中应该时时装有整合的目标。使整合真正落实、体现,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整合而整合。)
2、捡石头——能数量捡石头
1)听口令捡石头
2)听拍手声捡石头
3)石头排队,你捡了几块石头?
(第一次让幼儿捡石头的环节中老师给了幼儿多种的刺激,通过听口令、拍手、小铃的声音等不同的方法来让幼儿捡相应的石头。然后又让幼儿自己数数捡来的石头一共有几块。同时老师又把石头的数量控制在6以内。使的幼儿能数的清楚、正确。然后让幼儿根据石头的光滑、粗糙的特征分类,使得幼儿对于石头的这两个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了解,又为下一环节的捡石头奠定了物质的准备。)
3、分类
把捡到的石头送回家:光滑的石头放在红筐里,粗糙的石头放在绿筐里
4、捡石头
1)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捡不同的石头
2)数数你捡到了多少石头?
(再一次让幼儿来捡石头,而这次捡石头老师充分的放手,让幼儿自由的'捡石头,但是在放手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控制,如让幼儿一块一块的捡不同的石头,主要是为后面的排序作好准备。由
于幼儿动作有快慢,捡的时候有的幼儿一块一块的在挑选,有的则见一块捡一块。因此幼儿捡的数量都不一样,这样在数数的时候也显示了差距。同时每位幼儿不同数量的石头也为后面的排序铺路造成了数量上的差距。但是在教学的时候,老师的时间没有很好的控制,给幼儿的时间稍长了点,导致有的幼儿捡了17、18块石头,数量过多。不仅为数数带来了难度,更影响了后面的排序。)(三)铺路
1、幼儿自由铺路
2、交流:你用石头是怎么铺的?(老师把幼儿的铺法陈列在黑板上)
3、学别人的方法铺路
4、学习按间隔的方法进行铺路
(用石头铺路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有了前面对石头特征的了解的铺垫,因此在幼儿自由铺路的时候,有的幼儿是按照大的石头排好再排小的石头,有的幼儿则是先排光滑的石头再排粗糙的石头。而有的幼儿虽然整条路是没有规律的,但是在路的某一段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幼儿用大小间隔的方法拍了四块石头。有的幼儿用光滑粗糙间隔的方法拍了三块石头。老师在孩子自由铺路的时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到孩子的排序方法。在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们把好的方法说给同伴听,并通过在黑板上的现场图示,让幼儿更加的看清楚排序的方法。在图示的基础上让幼儿根据图示来进行对应的排序。在幼儿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提升,让幼儿学习间隔的排序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幼儿原有经验的提升显得着急了点,如果在提升的时候能更仔细、详细就更加完美了。)
(四)延伸活动
1、今天我们一起铺了一条石头路,上次我们去哪里走过?
2、一起去踩踩自己铺的石头路
(最后通过回忆在梅苑公园走石头路的经历,再次激发幼儿走石头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