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精彩3篇】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篇一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音乐史上的一位巨人,他的音乐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篇教案中,我们将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和他的音乐作品,以及如何通过欣赏和分析他的作品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贝多芬的生平
1. 贝多芬出生于1770年12月17日,是德国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从小展现出音乐天赋,并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学习音乐。
2. 在成年后,贝多芬前往维也纳,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的音乐才华和创新精神使他成为维也纳音乐界的重要人物。
3. 贝多芬的生活并不容易,他在中年时开始逐渐失去听力,但这并没有阻止他创作音乐。他的晚期作品充满了力量和情感,展现了他对音乐的无尽追求。
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
1.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包括交响曲、钢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等。他的作品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充满了情感和力量,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音乐的追求。
2. 贝多芬的交响曲中最著名的是《第九交响曲》,其中的合唱部分“欢乐颂”被公认为音乐史上最具震撼力的乐章之一。
3.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最著名的是《月光奏鸣曲》,它以其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而闻名于世。
三、如何欣赏和分析贝多芬的音乐作品
1. 首先,学生应该通过聆听贝多芬的音乐来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力。可以选择一些著名的贝多芬作品,如《命运交响曲》或《第五交响曲》等,让学生倾听其中的动人旋律和丰富的情感。
2. 其次,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乐曲的结构和形式来深入理解贝多芬的音乐。可以教导学生如何识别乐曲中的主题、变奏和回旋等元素,以及如何分析曲目的结构和发展。
3. 最后,学生可以通过演奏贝多芬的音乐来培养自己的演奏技巧和表达能力。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贝多芬作品,如《欢乐颂》的简化版或《月光奏鸣曲》的片段,让学生亲身体验贝多芬音乐的魅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贝多芬的音乐,并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能够启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篇三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范本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范本
法国作家梅里美说得好:“作诗只能说到七分,其余的三分应该由读者自己去补充。”我马上联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的艺术,觉得教学艺术也和诗一样,颇有相同之处:教师讲课也只能讲到七分,其余的三分应该由学生自己去补充,去创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传统观念课堂教学不应该讲通讲透,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留足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自奋其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甚至觉得有些课文,教师可以只讲五分,滔滔不绝,把教材上和教参上的知识和盘托出,这本来就是越俎代庖的错误之举,犯了艺术上所说的“直露”的毛病,我们要花的功夫应该是在设计和点拨上面,时而煽情,时而理智地引导总结,因此,我觉得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下来学习主篇文章,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这意味着我们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要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个学生的个体获得充分地发展,培养出有个性的人才。这个案例就本着新课程的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采访、学生互相之间设疑解疑,仿写,赏析音乐等等,它不但丰富了教学手段、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
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自主地合作、探究文章的意境和情感。(二)、以读为本,运用各种朗读法,欣赏品味文章。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文章的语言比较地生动传神,也有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话,不可能光靠着语言的传达给学生,在这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学生多次的朗读来引导他们自主地欣赏品味这些语言,教师灵活地运用快速阅读、默读、齐读、分角色朗读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其中的内涵,在读中培养朗读能力。
(三)、在实践中去体验文章深厚的情感。
课程内容不应该是单一的、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果没法真实,也可以类比式的.仿真体验,使文化进入学生的“生活世界”。本案例运用“盲人画家画牛头”的游戏导入就是为了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盲人失去视力的痛苦,从而联系课文体会到失去听力的贝多芬,将面临怎样的灾难。这时候,学生对贝多芬的崇敬之情绝对不会只是浮于表面的,他们对“伟大”这个词会有新的体会的。
(四)、赏识学生、全员参与、共同发展
欣赏音乐等活动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一大难题,特别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但是正是这给活动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想利用巨大的反差(遭受如此大的打击与挫折,却能创作如此震撼人心的惊世名作)效应,强化教学效果。之所以选择《命运交响曲》,是因为从古至今,贝多芬这个名字就始终与古典音乐等量齐观,他的才能和他的坚毅精神以一种独一无二的音乐方式结合在了一起。特别是这首人人皆知的贝五,即贝多芬第五交响乐,又名“命运”。虽然这交响曲欣赏水平要求极高,我也不是想上成专业的音乐鉴赏课,但是我觉得这么好的音乐虽然不能决定和改变什么,但它给人心灵上的震撼却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怎么能随便放过这样一个好时机?这时,老师就必须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和手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教师始终给予积极性的评价,即使学生的答案不够准确甚至完全错误,教师也会面带微笑地鼓励他们,诸如“同学们的回答真是各具特色,都有一定的道理,可真让老师刮目相看”等等。这样就能全员参与积极提高。事实上我的学生也真的让我刮目相看了。
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全员参与讨论游戏等活动,特别是我们班的郁军同学,虽然是弱智学生,但他在这样宽松热烈的气氛下,也勇敢地表现了自己。
总之,这案例本着新课程新理念的思想,运用多种渠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在游戏、讨论、赏析中得到了自己的真切体验,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实验老师,我也试着阐释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希望通过尝试,可以走出一条可行的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