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教案设计【精简3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能够应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2. 能够正确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3. 能够应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能够应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黑板、白板和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好教材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新知识(5分钟)

1. 教师出示一张分数除法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分数除法吗?分数除法有什么运算规则?”引导学生回答。

Step 2:讲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10分钟)

1. 教师通过多个例子,讲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强调分子相乘、分母相除的原则。

2. 教师在黑板上进行示范计算,并解释每一步的过程。

Step 3:练习分数除法的计算(15分钟)

1.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练习册上的分数除法计算题目。

2. 教师巡视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Step 4:应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

1. 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应用分数除法进行计算。

2.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问题,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Step 5:总结归纳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5分钟)

1.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并在黑板上进行归纳。

2. 学生将总结内容记在笔记本上。

Step 6: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5分钟)

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并将答案写在纸上。

2.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完成作业。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教案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能够应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2. 能够正确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3. 能够应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能够应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黑板、白板和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好教材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新知识(5分钟)

1. 教师出示一张分数除法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分数除法吗?分数除法有什么运算规则?”引导学生回答。

Step 2:讲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10分钟)

1. 教师通过多个例子,讲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强调分子相乘、分母相除的原则。

2. 教师在黑板上进行示范计算,并解释每一步的过程。

Step 3:练习分数除法的计算(15分钟)

1.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练习册上的分数除法计算题目。

2. 教师巡视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Step 4:应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

1. 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应用分数除法进行计算。

2.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问题,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Step 5:总结归纳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5分钟)

1.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并在黑板上进行归纳。

2. 学生将总结内容记在笔记本上。

Step 6: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5分钟)

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并将答案写在纸上。

2.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完成作业。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教案设计 篇三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分数除法问题的解决是本单元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问题,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亲自感受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在讨论、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体会并归纳出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即从题目的关键句中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进而帮助学生学会用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成功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空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解题方法,再在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对分数除法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法有清晰的理解,为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分数除法(三)(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

  师:我们学校的春季运动会快要开始了,同学们喜欢开运动会吗?为什么喜欢开运动会呢?(学生思考后汇报)

  师:大家都喜欢哪些项目?(学生举手,教师进行统计)

  2.体会等量关系。

  师:咱们班喜欢跑步的人真多呀,大约是全班人数的。你们能说一说这个信息中存在着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吗?(学生思考后汇报:全班人数×=喜欢跑步的人数)

  3.导入。

  师:不仅我们学校这个时候开运动会,淘气所在的学校也准备开运动会,而且他们学校的学生都在积极地参加训练,争取在运动会上夺得冠军,为班级争光。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问题。

  师:(出示课件)这是他们训练时的情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后汇报:有6名同学在跳绳,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情境图,鼓励学生根据信息大胆地提出数学问题,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热情高涨,还能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好,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你们愿意解答吗?(愿意)

  出示问题:操场上参加活动的总人数是多少?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解决问题。

  (1)画图解决问题。

  师:你们能说一说题中所表示的意义吗?试一试,能不能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先交流题中所表示的意义,然后尝试通过画图解决问题并汇报)

  预设

  生:通过画图,我知道是6人,是3人,这样推算下来,操场上参加活动的总人数是27人。(如果学生采用其他画图方法来解决,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2)用方程法解决问题。

  ①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

  师:你知道题中的关键句是哪句话吗?这句话蕴涵了什么样的

等量关系?(学生交流,得出:参加活动总人数×=跳绳人数)

  ②自由解决问题。

  师:根据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列方程解决问题吗?快来试一试吧!(学生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③汇报。

  师:同学们,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预设

  生:我是根据“参加活动总人数×=跳绳人数”列方程解决问题的。

  解:设操场上有x人参加活动。

相关文章

小班美工活动《制作扇子》教案(优秀3篇)

【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季节特点,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使幼儿体验动手操作带来的愉悦。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对美工活动的兴趣,通过幼儿亲手设计制作扇子的过程,潜...
教案大全2015-09-05
小班美工活动《制作扇子》教案(优秀3篇)

巨人的花园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6篇)

毒奕说幕ㄔ啊肥侨私贪嬗镂乃哪昙渡喜岬谌榈牡谝黄恼拢怯⒐骷彝醵滦吹囊黄肮适隆O旅媸切”辔占淼木奕说幕ㄔ靶⊙哪昙队镂慕贪福ㄍㄓ...
教案大全2013-01-01
巨人的花园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6篇)

小班《五个手指》教案【优秀3篇】

活动目标: 1.认识手的外形特征,知道每个手指的名称及用途。 2.通过游戏的方法,记忆手指的名称。 3.产生认识自己手指的兴趣,知道手有很大的用处,要保护手。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
教案大全2016-02-09
小班《五个手指》教案【优秀3篇】

云朵面包中班教案【经典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云朵面包中班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云朵面包中班教案 篇1  ...
教案大全2018-01-05
云朵面包中班教案【经典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设计(精简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教案大全2014-04-02
二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设计(精简3篇)

《蓝色的树叶》教案【经典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蓝色的树叶》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教案大全2013-06-03
《蓝色的树叶》教案【经典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