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噜呼噜清洁歌》的幼儿园音乐教学设计(精简3篇)
《呼噜呼噜清洁歌》的幼儿园音乐教学设计 篇一
幼儿园音乐教学是培养幼儿情感、语言、动作、认知等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呼噜呼噜清洁歌》作为一首轻快欢快的儿歌,可以在学习的同时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下面将对这首歌曲进行幼儿园音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掌握《呼噜呼噜清洁歌》的歌词和旋律。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3.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呼噜呼噜清洁歌》的歌曲录音。
2. 小提琴、钢琴等乐器。
3. 幼儿园的音乐教室或活动室。
三、教学过程:
1. 温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歌曲和音乐知识,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 引入新歌:播放《呼噜呼噜清洁歌》的录音,让幼儿听一遍,引导幼儿跟随节奏拍手。
3. 歌曲分析:向幼儿介绍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并带领幼儿一起唱歌。重点讲解歌曲中的重复词句和节奏感。
4. 乐器伴奏:教师示范使用小提琴、钢琴等乐器伴奏歌曲,引导幼儿听辨乐器的声音并跟随乐器节奏拍手。
5. 动作编排:设计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动作,如拍手、转圈、跳跃等,让幼儿配合歌曲的节奏进行动作表演。
6. 分组合作: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歌曲的节奏和动作编排,进行小组合作表演。
7. 温习巩固:让幼儿再次唱一遍《呼噜呼噜清洁歌》,并配合动作表演。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他们是否能够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 观察幼儿在动作表演中的协调性和动手能力,评价他们是否能够准确、有序地完成动作。
通过这样的音乐教学设计,幼儿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呼噜呼噜清洁歌》的幼儿园音乐教学设计 篇二
幼儿园音乐教学是培养幼儿情感、语言、动作、认知等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呼噜呼噜清洁歌》作为一首活泼欢快的儿歌,可以在学习的同时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下面将对这首歌曲进行幼儿园音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掌握《呼噜呼噜清洁歌》的歌词和旋律。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3.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呼噜呼噜清洁歌》的歌曲录音。
2. 吹口哨、打鼓等乐器。
3. 幼儿园的音乐教室或活动室。
三、教学过程:
1. 温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歌曲和音乐知识,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 引入新歌:播放《呼噜呼噜清洁歌》的录音,让幼儿听一遍,引导幼儿跟随节奏拍手。
3. 歌曲分析:向幼儿介绍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并带领幼儿一起唱歌。重点讲解歌曲中的重复词句和节奏感。
4. 乐器伴奏:教师示范使用吹口哨、打鼓等乐器伴奏歌曲,引导幼儿听辨乐器的声音并跟随乐器节奏拍手。
5. 动作编排:设计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动作,如拍手、转圈、跳跃等,让幼儿配合歌曲的节奏进行动作表演。
6. 分组合作: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歌曲的节奏和动作编排,进行小组合作表演。
7. 温习巩固:让幼儿再次唱一遍《呼噜呼噜清洁歌》,并配合动作表演。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他们是否能够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 观察幼儿在动作表演中的协调性和动手能力,评价他们是否能够准确、有序地完成动作。
通过这样的音乐教学设计,幼儿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幼儿园音乐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音乐的乐趣。
《呼噜呼噜清洁歌》的幼儿园音乐教学设计 篇三
《呼噜呼噜清洁歌》的幼儿园音乐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通过游戏感应乐曲ABABA的曲式。
2、大胆创编洗澡动作,并按音乐节奏变换动作表现。
3、体验洗澡游戏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洗澡时需要的一些用品及洗澡的流程。
2、材料准备:故事图片、音乐《呼噜呼噜洗澡歌》、铃鼓、积木、毛巾人手一份。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感应乐曲ABABA曲式结构,根据不同乐段大胆创编洗澡的.动作。
2、活动难点:按节奏变换部位做洗澡动作。
3、指导要点: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运用“洗澡”游戏,引导幼儿通过肢体动作、道具表演等方式,循序渐进地感应全曲曲式。
四、活动过程
1、入场律动。
幼儿随“洗澡歌”的音乐和教师一起做律动入场。
2、 故事引入。
提问:你们喜欢洗澡吗?不洗澡会变成什么样呢?(教师引导幼儿边观察图片边讲述故事。)
故事讲述:这是一只既贪玩又懒惰的小猫。整天在草地上踢球、打滚、捉蝴蝶,回到家还懒得洗澡。看看它现在的样子,小动物都不喜欢它,它走在大街上大伙都捂着鼻子离它远远的,都没有人愿意跟它玩,小猫这下子可着急了,赶紧跑回家洗澡,小猫洗澡有个习惯,就是边听音乐边洗澡,洗澡后的小猫真漂亮,走在大街上大家都赞美它。
3、用肢体感应曲式。
(1)完整欣赏乐曲。(教师随音乐做拍手、洗澡等动作引导幼儿感应)
师:听了这首《呼噜呼呼清洁歌》,你有什么感觉?
(2)创编洗澡动作。
师:小朋友,你们在家是怎样洗澡的?(引导幼儿相互模仿并创编洗澡动作)
(3)梳理洗澡顺序。
师:洗澡的时候,我们先洗哪里,再洗哪里?(引导幼儿说出洗澡的顺序)
(4)随音乐做洗澡动作。
A段:带领幼儿用肢体各部位做各种洗澡动作。(教师注意用语言动作引导幼儿换部位做洗澡的动作)
B段:肢体不同部位抖动,做冲水动作。
4、乐器感应曲式。
师:洗澡的时候我们需要用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洗澡的用品,并自主选择乐器,想象代替洗澡工具进行律动游戏。)
(1)铃鼓(脸盆)
A段舀水:拍子的感应/铃鼓当脸盆舀水,可有前、旁、后各个方位。
B断抖动:颤音感应/身体抖动做冲水的动作。
(2)积木(香皂)
A段香皂轻搓:四拍的感应/积木当香皂,轻擦身体洗澡。
B段抖动:颤音感应/砂蛋当痱子粉撒痱子粉动作。
(2)毛巾
A段:拍子的感应/用毛巾在身上大面积刷洗。(注意洗澡的顺序)
B段:抖动:颤音感应/抓住毛巾两端,搓洗背部。
5、合作表演洗澡。
(1)请两位幼儿示范表演双人洗澡。
(2)自主选择伙伴,尝试练习双人合作洗澡。
(3)随音乐双人合作表演洗澡的律动。
7、小结评价。
提问:小朋友洗
澡好了,感觉怎么样?小结:洗澡有利于身体健康,小朋友们要做勤洗澡、讲卫生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