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设计(精彩3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设计 篇一
标题: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案设计目标:
1. 帮助幼儿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3.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内容:
1. 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2. 植物的基本部分:根、茎、叶、花、果实。
教学准备:
1. 种子:豌豆种子、向日葵种子等。
2. 花盆或种植盘。
3. 泥土或种子生长的培养介质。
4. 水壶或喷壶。
5. 记录表格和铅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植物的生长变化,并与幼儿分享一些植物的故事和经验。
2. 观察种子:教师给每个幼儿一颗种子,让幼儿仔细观察种子的外观和特点。提问:你认为种子里有什么?为什么种子需要土壤和水?
3. 种植种子: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将种子种植在花盆中,让幼儿亲自动手体验种植的过程。提醒幼儿养护种子,注意适量浇水。
4. 观察生长: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在表格上。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根、茎、叶的生长情况,以及花和果实的形成过程。
5. 分享观察结果:每周一次,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观察到的植物生长变化,鼓励幼儿用语言和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延伸:
1. 参观植物园或花卉市场,让幼儿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
2.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例如种子、花朵、根茎等。
3. 带领幼儿动手制作植物标本,让幼儿亲身体验植物的结构和特点。
教学评估:
1. 教师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2. 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互动,了解幼儿对植物生长变化的理解程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设计 篇二
标题:探索物体的浮沉规律
教案设计目标:
1. 帮助幼儿了解物体的浮沉规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
1. 物体的浮力和重力。
2. 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规律。
教学准备:
1. 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木块、塑料球、铁块等。
2. 不同浓度的盐水或糖水。
3. 水槽或容器。
4. 记录表格和铅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与幼儿分享有关物体浮沉规律的故事或实例,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思考。
2. 观察物体:教师给每个幼儿一块物体,让幼儿观察物体的外观和性质。提问:你认为这个物体会沉还是浮?为什么?
3. 实验探究: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将不同物体放入水槽中,观察物体的浮沉情况。然后,将盐水或糖水倒入水槽,再次观察物体的浮沉情况。
4. 记录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让幼儿用语言和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5. 分享实验结果:教师组织幼儿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总结物体的浮沉规律,并与幼儿讨论原因。
教学延伸:
1. 继续探究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规律。
2. 进一步讨论物体的密度和浮力之间的关系,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一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
3. 引导幼儿制作简单的小船或浮标,并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教学评估:
1. 教师观察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记录的准确性。
2. 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互动,了解幼儿对物体浮沉规律的理解程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设计 篇三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幼儿解读月历,了解数在实际生活中所表达的含义和运用。
2.回忆美好生活,激发幼儿与同伴分享快了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幼儿园里特殊的日子
2.月历、台历若干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月历上的数字
1.今天是几号?星期几?离新年还有几天?
2.提出问题
对于这张月历有没有看不懂的?需要提出问题的?
3数字的实际意义
有怎么多的数字在月历上,到底有什么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4.小结:数字出现在月历的不同地方,它所表达的意思也是不同的。
我们能通过这么多的数字知道, 年、月、日和星期。
5.一个月有几天
12月份有几天?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多吗?
幼儿通过翻看台历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统计每个月的不同天数,相互借鉴。
6.民间游戏——记住大小月
二、月历上的文字
1.找找除了数字还有什么?
2.幼儿寻找“元旦”
理解“元旦”的含义——一年中的第一天
3.寻找“国庆节”
4.寻找“中秋节”
是几月几号?是十月份的第几天?
5.小结:
这些数字还能告诉我们这一天是一年中第几个月的,第几天。文字还能告诉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
三、开心的日子
1.一年中有你一天你是最开心的?
2.趣味练习:幼儿园里特殊的日子
3.分享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