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放大镜教案(优选3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放大镜教案 篇一
标题:探究微观世界-放大镜的奥秘
引言:放大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仪器,能够放大我们看到的物体。通过科学活动,我们可以带领幼儿探索放大镜的奥秘,让他们了解到放大镜的原理和应用。
活动目标:
1. 了解放大镜的定义和作用;
2. 探索放大镜的原理;
3. 观察和描述通过放大镜看到的物体;
4. 认识放大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1. 放大镜;
2. 不同大小的物体;
3. 纸片;
4. 画纸和彩色铅笔。
活动步骤:
1. 导入:
让幼儿观察一只放大镜,并问他们知道放大镜的作用吗?引导幼儿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2. 探究放大镜:
a. 给每个幼儿一个放大镜,让他们仔细观察放大镜的形状和构造,并比较不同大小的放大镜。
b. 引导幼儿观察通过放大镜看同一物体时,物体的变化。询问幼儿是否发现物体变得更大了?
c. 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不同大小的物体,观察物体通过放大镜时的变化,并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 探索放大镜的原理:
a. 给每个幼儿一张纸片,让他们用放大镜观察纸片,并观察纸片在放大镜上的变化。
b.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通过放大镜看纸片时,纸片会变大。
c. 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放大镜的原理,即光线的折射。
4.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a. 引导幼儿讨论放大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看书时使用放大镜放大字体、在观察小昆虫时使用放大镜等。
b. 让幼儿绘制一幅画,画出他们想要用放大镜观察的物体,并用彩色铅笔为画作增添生动的色彩。
5. 结束:
回顾活动内容,总结放大镜的作用和原理。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放大镜,观察并发现更多有趣的事物。
篇二: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放大镜教案
标题:放大镜的神奇世界
引言:放大镜是一种神奇的科学工具,它能够将微小的物体放大,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和研究。通过科学活动,我们可以带领幼儿一起探索放大镜的神奇世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活动目标:
1. 了解放大镜的定义和作用;
2. 探索放大镜的原理;
3. 观察和描述通过放大镜看到的物体;
4. 发现放大镜的应用领域。
活动准备:
1. 放大镜;
2. 不同大小的物体;
3. 画纸和彩色铅笔。
活动步骤:
1. 导入:
让幼儿观察一只放大镜,并问他们放大镜的作用是什么?引导幼儿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2. 探索放大镜:
a. 给每个幼儿一只放大镜,让他们仔细观察放大镜的形状和构造,并比较不同大小的放大镜。
b. 引导幼儿观察通过放大镜看同一物体时,物体的变化。询问幼儿是否发现物体变得更大了?
c. 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不同大小的物体,观察物体通过放大镜时的变化,并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 探索放大镜的原理:
a.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通过放大镜看纸片时,纸片会变大。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放大镜的原理,即光线的折射。
b. 让幼儿模拟光线的折射,用彩色铅笔画出放大镜的原理示意图。
4. 发现应用领域:
a. 引导幼儿讨论放大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时使用放大镜、在观察蚂蚁的行动时使用放大镜等。
b. 让幼儿绘制一幅画,画出他们想要用放大镜观察的物体,并用彩色铅笔为画作增添生动的色彩。
5. 结束:
回顾活动内容,总结放大镜的作用和原理。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放大镜,观察并发现更多有趣的事物。同时,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放大镜教案 篇三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放大镜教案
设计思路
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是科学探索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如果以“放大镜”开展一个探索活动,可以“放大”的是什么呢?这是我在设计之初聚焦的问题。
用放大镜看物体,除了“放大”还会有什么奇妙的发现?这个问题能够萌发幼儿对生活中放大现象的好奇和猜想,而“好奇”正是引导幼儿喜欢探究的最佳途径。因此,我决定活动中要放大的是“放大镜看物体后的奇妙现象”,激活中班幼儿的好奇心、探索心。
从功用来看,“放大镜”是用来“看”的,所以,我顺理成章地将活动目标设计为引导幼儿建构“观察的经验”,拓展他们的观察视角。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想象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视觉效果。
2.尝试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
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探究”部分,可以发现探究的目标有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喜欢探究是前提;方法能力——探究,是关键性目标;在探究中,周围事物和现象是载体目标。本活动的环节设计紧扣这三个维度,用想象激活幼儿的好奇;用使用工具、尝试操作、积累探索能力之一的“观察”经验,伴随前两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让幼儿对周围事物和对放大镜等有了新的经验。应该说,这也是我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一种解读和表达。
活动准备
1.幼儿有正确使用放大镜的.经验。
2.每人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3.欣赏用的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和猜想
关键提问:
1.看,想象一下,这像什么?
它是一种动物所拥有的,猜想一下,可能是谁拥有的呢?
【设计意图:先观察然后想象,想象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再次观察,而且能够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放大镜下物体的奇妙视觉效果。】
总结要素:
*教师肯定幼儿的想象,如:这像某某,某某很漂亮,它是蝴蝶的翅膀。
*引出产生奇妙视觉效果的工具:放大镜。如:这是高倍放大镜,它能放大蝴蝶美丽的翅膀,让人看得更清晰。
关键提问:
2.听,这是谁的声音?(先放一段鸟鸣声)
想象一下,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会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设计先听后想象有两个作用:其一,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多种感官的运用;其二,幼儿这一次的想象基于上一次奇妙视觉效果,幼儿会更加期待看到放大后的效果,对放大镜放大物体后的现象有更深的印象。】
总结要素:
*再次引出放大镜。如: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看上去轻轻的、柔柔的,像某某,像某某。
二、想象和比较
关键提问:
1.再看看,这像什么?
【设计意图:比较,让观察更具有目的性。随着环节的展开,幼儿的观察从无意观察慢慢向有目的的观察前行,当然,比较也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到了放大镜带来的奇妙感受。】
辅助猜谜语:不是冰块,不是宝石,味道很甜,不酸不成,蚂蚁爱吃,我也喜欢。
2.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总结要素:
*肯定并归纳幼儿在比较中的发现。
*出示放大镜,简单介绍:这就是能让物品看起来变得清晰的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近眼晴,也不用太靠近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最佳距离就行了。
【设计意图:在前面奇妙视觉感受的铺垫下,出示放大镜,让幼儿对使用放大镜产生期待,并且通过语言帮助幼儿再现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为后续使用做准备。】
3
.接下去展示的图片和我们的身体有关,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给每位幼儿发一个放大镜,同时出示两张图片)【设计意图:这个部分承上启下。既延续了上个环节的想象、猜想和比较,又让幼儿在期待中拿着放大镜观察。】
辅助提问:
*找到了吗?观察一下,再比比图片。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指导。
总结要素:
*(出示照片)出示舌头的全貌,总结幼儿的发现。如:舌头上的小泡泡能帮我们分辨酸甜苦辣。
*了解和肯定幼儿使用放大镜后的发现:用了放大镜,你有什么发现?(幼儿:看得晕晕的,放得好大等)
三、使用放大镜
关键提问:
1.请你用放大镜看一看,图片上是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4号手里拿着什么?(让幼儿的观察有非常具体明确的目的,让幼儿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
【设计意图:引导幼儿从无目的观察到借助放大镜,通过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进一步积累有意观察的经验。】
2.操作
观察要素:
*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3.讨论:
*谁愿意回答第一个问题?请上台。
*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大家用手势回答!
*4号手里拿着什么?一起回答——放大镜。
【设计意图:通过点击电脑上的放大功能,验证幼儿的观察,这也是对幼儿的观察行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四、拓展和延伸
孩子们,请看——放大镜放大东西后,也会有丑丑的感觉。这是一个引起世界轰动的科学实验,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了这样的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比放大镜更清晰的显微镜下,水分子形成了丑陋的结晶。请看——
【设计意图:尝试把科学探究和真善美链接,并且拓展放大镜的另一个种类——显微镜。】
当对着水表达不同的爱和感谢时,水结晶就会显得美丽异常。
五、结束
孩子们,我们也来做放大镜,把微笑和友好传给一个人、两个人、传给全班,原本小小的微笑和爱就会越放越大,世界也会越来越美好。(播放图片的同时插入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