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4至5岁幼儿的家庭教育【精简5篇】

浅析4至5岁幼儿的家庭教育 篇一

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至5岁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培养良好习惯、塑造积极情绪、培养社交能力三个方面,浅析4至5岁幼儿的家庭教育。

首先,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4至5岁的幼儿正处于个性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行为习惯将会对以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家长应该从小事做起,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教会幼儿按时起床、刷牙、洗手等,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责任心。同时,家长还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如给予他们固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教会他们有计划地安排学习时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其次,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塑造幼儿积极的情绪。4至5岁的幼儿正处于情绪表达能力逐渐增强的时期,家长应该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家长可以通过与幼儿的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注和安慰。同时,家长还应该教会幼儿正确表达情感,比如,教会他们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最后,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4至5岁的幼儿正处于逐渐融入社会的阶段,家长应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家长可以带领幼儿参加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社交活动,如亲友聚会、幼儿园集体活动等,让幼儿与其他孩子互动交流,学会分享和合作。同时,家长还应该教会幼儿尊重他人、友善待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综上所述,4至5岁幼儿的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良好习惯、塑造积极情绪和培养社交能力。家长应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引导和教育,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浅析4至5岁幼儿的家庭教育 篇二

家庭教育对于4至5岁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阶段,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浅析4至5岁幼儿的家庭教育。

首先,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4至5岁的幼儿正处于学习自理的关键时期,家长应该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自理习惯。家长可以从小事做起,如教会幼儿穿脱衣物、整理玩具、收拾自己的床铺等。同时,家长还应该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教会幼儿按时吃饭、上厕所等。通过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发展幼儿的创造力。4至5岁的幼儿正处于想象力和创造力迸发的时期,家长应该为他们提供创造性的环境和机会。家长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绘画、手工制作和游戏的材料,鼓励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同时,家长还可以带领幼儿参观艺术展览、图书馆等,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天赋。

最后,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4至5岁的幼儿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应该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家长可以通过与幼儿的互动交流,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家长还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智力开发游戏,如拼图、认图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4至5岁幼儿的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自理能力、发展创造力和培养思维能力。家长应该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只有家长与幼儿共同努力,才能让幼儿在这个关键时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浅析4至5岁幼儿的家庭教育 篇三

在4至5岁幼儿的家庭教育中,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幼儿最亲近的人,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家长需要积极参与幼儿的教育,并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首先,家长应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榜样。幼儿时期是模仿学习的关键阶段,他们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和言语。因此,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应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礼仪规范、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表现,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其次,家长应注重与幼儿的沟通和互动。幼儿正处于自我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与家长进行积极的互动来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家长可以与幼儿进行对话、讲述故事、提问等活动,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家长还应倾听幼儿的话语,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再次,家长应创造一个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在这个阶段,幼儿正逐渐接触到各种新的学习概念和知识。家长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玩具、书籍和游戏,以促进幼儿的认知和智力发展。同时,家长还可以带幼儿参观博物馆、动物园等地方,让他们亲自体验和观察,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储备。

最后,家长应关注幼儿的情感和心理发展。在这个阶段,幼儿正逐渐建立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家长可以通过与幼儿的亲密接触来传递爱和温暖,帮助幼儿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价值观。此外,家长还应关注幼儿的情绪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帮助他们学会应对不同的情绪和挫折。

总之,4至5岁幼儿的家庭教育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正确引导。家长应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榜样;注重与幼儿的沟通和互动;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关注幼儿的情感和心理发展。只有家长给予幼儿足够的关爱和教育,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浅析4至5岁幼儿的家庭教育 篇四

浅析4至5岁幼儿的家庭教育 篇五

  [摘 要]

许多研究材料表明:4~5岁幼儿的心理发展比2~3岁时迅速得多,浅析4~5 岁幼儿的家庭教育。这个时期的幼儿不仅活泼好动,而且好奇心强,提问多,想象、思维等各方面能力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这就给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图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对这个年龄阶段幼儿的家长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希望对家长有所帮助。

  [关键词]

幼儿;心理发展;家庭教育

  一、继续保持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卫生工作。”作为家长更应继续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4~5岁孩子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的承受力比以前有所加大,饮食营养的供给量应相应增加。4~5岁孩子不仅好动,而且在活动中容易激动,情绪高涨时,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似乎不知道什么是累,这是兴奋暂时掩盖了疲劳。另据调查发现,挑食、偏食和厌食是当前独生子女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如果长期挑食、偏食或厌食就会造成营养不平衡,而一旦营养素缺乏或营养过剩都会出现相应的疾病。家长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作为家长在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据有关调查研究发现,4~5岁幼儿主要的心理障碍有行为冲动,动作过多、过度;忧虑、不乐、嫉妒、独自一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侵犯、霸占;厌食、偏食、挑食、呕吐四类。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是迫在眉睫之事,只有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建议家长进幼儿家长学校,较系统地学习掌握科学育儿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千万不可无中生有,人云亦云,更不可谈虎色变,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施加不良的心理影响。

  二、正确对待幼儿提问,保护幼儿好奇心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有关儿童的“六大解放”中包括“解放儿童的嘴,使其能说。”他指出,小孩子有问题要允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中,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发展其思维、理解能力。但现在的家长大多不愿意让儿童多提问,或是由于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孩子只能惟命是从;或是由于忙于日常事务,无时对答;或是知识水平有限,无力作答;或因情绪波动,无心应答;甚至采取应付的态度和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从而扼杀了孩子好奇、好问的天性,给幼儿的心理发展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其实,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从1岁半起就进入第一个好问期,喜欢提问一个个“是什么”的问题;3岁以后进入第二个好问期,这时的提问往往以“为什么”为主;4~5岁正处于好‘奇、好问的关键年龄,提出的问题不仅多,而且问题的内容涉及面广,很多问题也使成人难以回答。作为家长应该正确对待幼儿提问,保护幼儿好奇心。具体说来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鼓励,认真倾听孩子的提问。

  家长应明白爱提问题的孩子往往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因此,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家长要耐心地认真倾听,做到有问必答,使孩子从心理上感到受到了重视和支持,切不可加以斥责,也不能置之不理,更不可用“去去去,就你事儿多”、“烦死了”之类的话压抑孩子提问的积极性,否则,就会影响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和个性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2、注意回答孩子问题的艺术。

  4~5岁孩子提出的问题,从回答的难易角度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简单易于作答的问题。对此父母应立即回答,在引导孩子思考的基础上,直接为孩子提供明确的答案。一类是由于父母知识水平有限,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不能不懂装懂,应老老实实地告诉孩子,等看了书或请教别人后再告诉他,也可与孩子一起寻找答案。孩子的问题虽然暂时得不到回答,但借此机会却使孩子懂得了获取知识有多种途径。父母一旦弄懂了问题的答案,就应及时认真地向孩子作答。这样不但满足了孩子求知的欲望,久而久之也培养了孩子刻苦钻研、不耻下问、忠诚老实、实事求是、恪守诺言等好的`品质。一类是难以深入浅出向幼儿说清楚的问题。具体地说,性别的知识属于这一类。5岁左右的孩子大都会提出“我是从哪儿来的?”这个问题,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却是五花八门,比较常见的是用捏造事实的方式欺骗孩子,如“,你是别人送来的”,你是从某某地方捡来的”““你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等等。这样做不仅违背科学,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就会因此感到迷惑意外而产生不安全感,甚至认为父母说谎,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父母对这类问题的回答开始就必须遵循适时、适量、适度的原则,必须符合科学,必须谨慎。

  3、注意提问少的孩子。

  好奇好问是4~5岁孩子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作为家长应鼓励孩子多思考、善探究、勤提问,敢于异想天开,勇于标新立异。如果有的孩子提问极少,应当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看孩子的脑器官有无缺损?家庭环境中的气氛是否过于沉闷,刺激是否过于单调?父母是否过于严厉,极少与孩子进行语言、情感上的交流?孩子是否外出少,接触新异刺激少?是否性格孤僻,不合群?以上这些都可能抑制孩子的好奇,导致少问。总之,作为家长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便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迎合二十一世纪对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三、抓住有利时机,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长期在幼儿园工作的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年接收新幼儿入园时,一听孩子们说话,他们之间的语言差别立刻现形:有极少数孩子能说会道;多数孩子词汇贫乏,常常用词不当;有的东一句,西一句,语言缺乏连贯性;有的干脆“徐庶进曹营”———整天一言不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有些家长不重视或不懂如何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儿童的语言发展经过几个明显的质变,2岁以内是学习本国语言的关键期;2~3岁是口语发展的质变期;4~5岁是口语发展的第二个质变期,也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5~6岁是掌握词汇能力的关键期。为了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跨世纪人才,适应开放性社会的要求,努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引起广大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怎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孩子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就无法学习到语言。因此,父母应给孩子提供悦耳的音乐,和气的谈话,朗朗的儿歌,有趣的语言教育游戏,娓娓动听的童话、故事等良好的语言示范,让他模仿和练习。要让孩子从小就听惯那些发音准确、语言清晰、用词精确、句子完整、语法规范、声调自然而适中的人说话,向9____¨{他们学习语言。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和电视中的儿童节目,让孩子多摹仿正确的语言,使孩子增加词汇,学习表情,丰富语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要耐心、认真倾听孩子说话。

  在这方面首先应该克服的是:打断孩子的讲话,不加思索地做出某种结论性的评价或简单地应付,家长之友《浅析4~5 岁幼儿的家庭教育》。有些家长,往往在孩子刚刚一开口讲话,没等孩子把意思表达充分,就简单地用“,去敷啊”“哦”衍,或用“知道了!”等方式去打断孩子的话,似乎孩子的话不值得认真对待。其实,有时家长理解孩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有时则可能不理解,不管是理解还是不理解,上述态度都不足取。因为他传给孩子的是一种消极的、漠视的信息,实质是反对、阻止孩子说话。长此下去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遏制孩子说话的积极性。所以家长不但应该有耐心,同时力争让孩子感到家长与他们对话时地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而绝非专制式的,这样孩子才能放松。在宽松的氛围中,孩子的语言才能充分发展。此外,当家长忙于家务、工作或心情不好时,面对孩子更应注意自我调控,恰当地对待孩子。这样既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又化解了“说”与“听”之间的暂时“矛盾”。倾听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一种认真、关注、感兴趣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听,本身就具有教育和鼓励的意义。

  3、要鼓励、引导孩子说话。

  我们知道,幼儿到了3岁以后,随着大脑的迅速发育,听音器官和发音器官相应成熟,语言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孩子不仅爱学说话、爱提问、爱听别人讲话,也喜欢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由于受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的限制,幼儿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缺乏认识,因此,对概念的理解也不准确;又由于其语言与思维的不同步,心理想说的话,通过言语表达时,往往出现重复、停顿、不连贯、吃力等现象,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父母一遇到孩子用词、用句、发音有误,或表达不流畅,就发脾气、训斥、讥讽、嘲笑,甚至给孩子扣上一顶“笨”的帽子,这样就会挫伤孩子说话的积极性,甚至认为自己真的很笨,进而造成心理障碍。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在表述上出现困难时,家长不仅要鼓励孩子说话,更重要的是应耐心等待,让其把话说完,家长的耐心是幼儿教育中十分重要的问题,没有耐心,教育必然失败。有鼓励和耐心还不够,还必须善于引导。首先要注意引导孩子对生活中简单概念的理解,但要形象、直观,通过观察、触摸、操作等引导。其次要引导孩子说完整的句子。4岁左右的幼儿仍然以情境性语言为主,常常说半句话、不完整的话。此时家长可通过指导孩子看图说话,或通过聊天的方式引导孩子谈论自己的所见所闻,要求孩子努力把话说清楚,这样就训练了孩子独立、连贯讲述的能力,久而久之,有利于孩子的语言从情境性的不连贯语言向连贯性语言过渡。

  4、教给孩子规范的语言,给孩子以良好的语言刺激。

  孩子学习语言,最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现象。而发音是语言的基础,要学会说话,必须先掌握发音。孩子只有通过正确的、足够的语言训练,才能较早、较好、较快地掌握口语。但由于孩子的发音器官发育尚未完善,有些音发得不够清楚,不易听清他所说的话,特别是平舌音Z、C、S和翘舌音Zh、Ch、Sh,以及q、n、l等,发音时会感到困难。当孩子不会发这些音或发错这些音时,父母千万不要嘲笑他,更不要以孩子发错语音、说错句子为乐。这样不仅孩子无法发现自己的语音毛病,久而久之,形成不良习惯,而且如果孩子意识到父母在取笑他,还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不敢大胆说话。因此,作为父母应给孩子以良好的语言刺激,给孩子做发音示范,让孩子反复模仿练习。

  5、让孩子在游戏、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学习语言。父母一般不可能像小学教师训练学生一样,集中时间教孩子学习语言,况且集中训练那么小的孩子学习语言,其效果也未必好。因此,父母应在孩子的游戏和活动中,边玩边让孩子学习语言,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学发音、学说话,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语言。

  6、要丰富孩子的生活知识。

  丰富的生活是孩子语言们学习语言。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和电视中的儿童节目,让孩子多摹仿正确的语言,使孩子增加词汇,学习表情,丰富语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

  我们知道,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4~5岁的幼儿开始只能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来思考,而不能根据事物的本质特点或事物的内在联系来思考。所以家长应向他们提供大量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家长可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有计划地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和知识储备。另外,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幼儿语言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思维的发展。要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必须帮助幼儿掌握一定数量的概念,而概念又是有词表达的。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加大幼儿的词汇量,并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和使用各种概念,促进其思维水平的提高。同时,好奇是创造的种子。一般说来好奇心强的孩子自信心也足,创造性也高。他们十分愿意去探索和摆弄新奇的玩具和物品,有时能别出心裁,搞出成人意想不到的花样,家长应及时鼓励和引导,使其继续探求和实验,千万不要因孩子的“破坏性探究”表现而大加责备。同时,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幼儿好奇心很强,常提出各种问题,比如:小白兔的眼睛是红的,我的怎么是黑的呢?“鱼”在水中为什么不闭眼睛?”等等。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应热情、耐心地解答,并及时称赞他爱动脑筋、会动脑筋。在不断鼓励幼儿好问多问的同时,家长还应常向幼儿提出各种他们能够接受的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去解答。目前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发散思维作为创造性培养的重要方面。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有人用思维的多角性来形容它,它是指思考问题不限于一种方法、一个答案、一条途径,而是从多种可能去广泛设想。发散思维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变通性、流畅性以及精细性的特点。作为家长平时应从这些方面进行引导。比如,在游戏中让孩子设想一些新的情节,进行创造性游戏。遇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时,让他设想多种解决办法,鼓励一题多解。可经常向幼儿提出如“水的用途”、“什么东西是圆的”等等这类问题,长此训练,能使幼儿思路开阔,思维活跃。同时,幼儿喜欢做游戏,通过各种游戏来发展幼儿的思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变一变”、“情境设疑”、“看图改错”、“火柴游戏”、“走迷津”、“数字游戏”、“问题抢答”等,这些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从而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需要。

  五、依据幼儿实际,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的良好发展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指标之一。家长应把孩子的良好情绪情感的培养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孩子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然而在我国目前家庭教育的现实中,有不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发展和智力开发,却往往忽视了孩子情绪情感的培养,或者根本不懂得如何培养。那么,应该培养幼儿什么样的情绪情感?如何培养呢?

  首先,要培养幼儿稳定乐观的情绪。因为4~5岁幼儿的情绪情感虽然比3岁前有很大发展,但仍具有易变化、易受感染、易冲动、外露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家长既要着重培养孩子稳定、乐观的情绪,同时又要预防和消除各种不良情绪。

  (1)满足孩子的正常需要是使孩子保持良好情绪的基础。

  (2)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引导、控制。幼儿的情绪易受他们尤其是成人情绪的感染,而且变化较快。因此,家长平时要尽可能表现得愉快、喜悦、乐观向上,孩子长期受到感染,就容易形成愉快乐观的情绪。相反,如果家长终日闷闷不乐、唉声叹气,孩子就可能养成悲观抑郁等消极情绪。假如孩子情绪波动,大哭大叫,家长可用诱人的玩具或其他心爱的东西转移他的注意,使其尽快平静下来。但是,这种方法不能滥用,否则,不利于孩子学会控制情绪冲动,作为家长要经常教育、要求孩子,让他逐渐学会

控制自己的情绪。

  (3)预防、克服不良情绪。在幼儿情绪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恐惧、怯生、爱哭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应当引起家长的注意,并帮助孩子克服。

  其次,要对孩子进行爱的双向引导,培养孩子的善良仁爱之心。作为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也要教育孩子爱父母,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抚养他的辛苦,教育孩子为爸爸妈妈着想,主动帮助大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允许为满足个人的要求而损害其他家庭成员的利益。要克服把独生子女当作“小太阳”想法和做法,要让他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帮互助。要利用幼儿的生活实际,寓教于爱,随机对幼儿进行教育。比如,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以及比自己弱小的群体。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环保意识,又有助于培养幼儿同情他人、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的善良仁爱之心。最后,要从小在幼儿心中播下爱祖国爱家乡的种子。爱祖国爱家乡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内容之一。只有把我国人民世世代代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传递给孩子,才能确保他们长大后不崇洋媚外,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首先,孩子爱国之心的培养应从身边开始,教孩子爱父母、爱家长、爱幼儿园等,从而将抽象的“祖国”变为形象具体的概念。其次,可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来丰富孩子的感性认识。比如,可通过讲故事、看电视、参观纪念馆、利用节日(如五·一、十·一)等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避免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

相关文章

幼儿园的大班小朋友评语【精彩3篇】

善良、诚实的小男孩,你的出现给老师带来了惊喜,给同学们带来了快乐,大家都很喜欢你。记得刚入园的你胆...
幼教资料2015-02-04
幼儿园的大班小朋友评语【精彩3篇】

幼儿园中班课堂手工活动【实用3篇】

幼儿园中班手工活动:会跳的小青蛙 材料与工具: 两块长方形薄木板(扑克牌般大小)、橡皮筋、彩笔、小刀。 制作方法: 1.在两块木板的上下1/3处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小缺口(图一)。 2.将两块木板重叠,...
幼教资料2012-08-06
幼儿园中班课堂手工活动【实用3篇】

于幼儿园小朋友的家长评语【精简3篇】

1.作为家长我很高兴看到孩子的进步,希望这个进步只是一个开始,在新学期能够继续延续,这样才能不负老师的期望。感谢孙老师的鼓励。 2.在新的一年里,望老师严格要求学生,作为家长也会全力配合老师的工作,我...
幼教资料2013-02-06
于幼儿园小朋友的家长评语【精简3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翻版课《数数小本领》活动反思【实用3篇】

这节数学课是6月12号去无锡参加第十八届苏浙沪精品课观摩研讨活动听到得一节课,执教者是上海的名师吴佳瑛老师。吴老师的教学活动相当精彩。吴老师的课没有半句话是不必要的,可见她的教学态度是多么严谨,活动中...
幼教资料2018-04-09
幼儿园大班数学翻版课《数数小本领》活动反思【实用3篇】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变革【精选3篇】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国的大部分幼儿园的数学教学都是按照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和模式来进行的,这是偏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的和方式等方面的要求的,只有将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观念运用到幼儿...
幼教资料2017-07-07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变革【精选3篇】

幼儿园大班户外游戏教案《会变的影子》【实用3篇】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探索影子是怎样形成和体验它的变化。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观察力。3、激发幼儿对影子的探索、变化的兴趣以及好奇心。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5、培养幼儿的尝试...
幼教资料2014-02-09
幼儿园大班户外游戏教案《会变的影子》【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