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的技巧【实用3篇】
篇一:幼儿美术教育的技巧
幼儿美术教育是培养孩子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美术教育,孩子们可以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然而,幼儿美术教育并不仅仅是让孩子们画画,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他们发现美和创造美。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艺术创造力的培养。
首先,幼儿美术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观察是创造力的基础,只有通过观察,孩子们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例如带领孩子们观察自然界中的花草、动物等,或者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水滴、阳光等。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用心感受,并通过提问和讨论来加深他们的理解。
其次,幼儿美术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创造力是幼儿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材料和艺术工具,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例如,教师可以提供各种颜色的纸张、画笔、颜料等,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创作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组合、拼贴等方式进行艺术创作,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另外,幼儿美术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艺术是一种语言,通过艺术作品,孩子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绘画活动来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例如绘制自己喜欢的事物、画自己的感受等。在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同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
最后,幼儿美术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欣赏是培养孩子们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孩子们参观艺术展览、观看艺术片等方式,让他们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孩子们一起欣赏他们的作品,提供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对艺术的热爱。
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创造力、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引导孩子们主动发现美和创造美,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艺术创造力的培养。
篇二:幼儿美术教育的技巧
作为幼儿教育的一部分,美术教育在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幼儿美术教育并不仅仅是让孩子们画画,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他们发现美和创造美。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艺术创造力的培养。
首先,幼儿美术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观察是创造力的基础,只有通过观察,孩子们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自然界中的花草、动物等,或者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水滴、阳光等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激发孩子们的思考,并通过讨论来加深他们对美的理解。
其次,幼儿美术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创造力是幼儿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教师可以提供各种材料和艺术工具,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不同颜色的纸张、画笔、颜料等,让孩子们自由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孩子们通过组合、拼贴等方式进行艺术创作,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另外,幼儿美术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艺术是一种语言,通过艺术作品,孩子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绘画活动来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例如绘制自己喜欢的事物、画自己的感受等。在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同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
最后,幼儿美术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欣赏是培养孩子们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参观艺术展览、观看艺术片等,让他们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孩子们一起欣赏他们的作品,提供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对艺术的热爱。
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创造力、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引导孩子们主动发现美和创造美,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艺术创造力的培养。
幼儿美术教育的技巧 篇三
幼儿美术教育的技巧
在过度用力“教”与“学”的过程中,孩子天生的直觉与创意被压抑或扼杀,站在原创的观点上,“教”反而是一种危险的事。专家指出“知识”可以教,但“创造”不能教,创造是一种无中生有,不能教也无法学,创造是一种天生的才情,幼儿从一岁开始就能涂鸦了,此时他需要的不是“教”,而是可供自由发挥才情与想像的宽广空间,亲自去体验。
色彩与美感需要培养
同时专家也提醒,艺术虽然不能教,但美感的培育与色彩认知则是需要教导与不断练习的。要培育美感及对色彩认知,最好的方式是拜大自然为师,以原野山林的自然原色,作为认识色彩的第一步。
成人总以为从婴儿房到幼儿园,都需以高彩度的亮色系或是各种颜色鲜艳的卡通人物,才能吸引幼儿注意,其实,每天浸泡在这样一个混色染缸中,却会造成孩子对色调的无感与错感。专家指出,不少幼儿的画,线条描绘力很强,但色彩却多而杂,显示出对色彩的感应度极有待开发与练习,要知道色彩智能并不一定随着年龄增进,而需要不断地练习与培养。
孩子是创意大师
孩子刚开始拿起画笔,就站在原创的高点。他们不需要像成人般,得要摆脱视觉惯性的束缚,以纯净的眼睛,便能直达事物的本然核心;这些独一无二的原创,都不是教出来的。因此本世界的伟大画家如毕加索、米罗等人,都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的艺术突破,及建立个人独特的风格,转向原始艺术或儿童绘画寻求灵感,以开拓全新的视野与可能性。
幼儿的纯净还未受到污染,能不受到视觉惯性的束缚,以守全直觉式的观察画出“心像”,是他们的本能,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是许多甚至艺术大师所毕生追求的。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片想像活土若未经灌溉滋养,终会逐渐干枯。若想保有这份原创活力,应帮助孩子建立自发性的价值观,并鼓励独立思考能力,以免在成人的过度干扰或是各种视觉污染下,丧失信心与美感敏锐度。
孩子有“画不像”的自由
画得“像”,并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绘画在于满足幼儿涂鸦的欲望与本能,让他养成独立创造的习惯,并且勇于表达自我。借由不同体裁的创作与形、色运用,开发生命的美感经验。
正确的美育观念,才能保护孩子珍贵的原创性,在升学主义下成长的父母与教师,太过份于成果导向,并对技巧性过度需求,只求画得“像”,却忽略了最珍贵的“原创性”。
父母与老师在提供环境与材料之外,最大的功能是“引导”,虽然幼儿没有开发的视觉对周遭漫不经心,但已经有内在的吸收心智;透过绘画,养成观察与联想。创造力不能直接给予,要从内在点燃,成人应该珍惜幼儿的原创自由,打破“画得像,才是画得好”的迷思,还给孩子自由涂鸦的创作自由。
大人插手孩子缩手
成人的干涉与过度的成果导向,是扼杀创意的元凶!让孩子尽情自由地涂鸦吧!这是生命初期一种奇妙的天赋本能,就如教育专家玛利亚·蒙特梭利提出的敏感期。
这是原本深藏的潜能,父母或老师应把握这个稍纵即逝的本能,从涂鸦期开启孩子的创造之门,一旦年纪渐增,逐渐受社会种种所制约后,这个丰沛的创造力,将逐渐丧失,而且可能是永久地失去。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创造者,幼儿的自由意志在涂鸦中获得抒发,成为寻求独立及自我探索的内在动力,是自主学习的开端,自信与个人独特性的逐渐形成。
但是涂鸦时专注且伴随创作快感的孩子,却老是被父母所干扰。看到满纸错乱无章的线条,便以为孩子不会画,急忙要教他或是送去才艺班,其实从两岁起的“错乱涂鸦”到四岁的“命名涂鸦”这段时期,所画的一片混沌,只有孩子自己才看得懂,但是只要成人一开始插手指导,这个自我探索的旅程便宣告中止。
当孩子说“我不会画”,大人开始“示范教学”,孩子便从此养成依赖的习惯,不懂得独立思考,自信心也在成人的指责中丧失。请了解到这是一段自然必经的过程,父母不用急也不急不来,过早介入与干预,就是提早剥夺孩子体验天马行空想像的自由,孩子大了,自然开始会逐渐画得像,但却可能逐渐失去可贵的原创性。
看看许多成人眼中所谓“画得好”的作品,却充满了僵化概念及成人拙劣指导的轨迹,大人的无知却错杀孩子的才情,令人惋惜。
“错乱涂鸦”和“命名涂鸦”
1、错乱涂鸦
由于动作协调性不够,画在纸上的画是一些凌乱的线条,有时还会将线条画出纸外。
2、命名涂鸦
到了此阶段,幼儿虽尚未能画出具体形象,但已经能借由图画表达一些意念,一面画一面喃喃自语,画完了,还会帮这幅画命名。
我有“画”要说
画作是幼儿无声的语言,当幼儿还无法以明确的语言表达他心中想说的或是某种委屈时,借由不同的线条与色彩,以绘画代替口语“说”出来。此外,有自闭症等精神偏差的孩子,也可从其中找寻病因,作为诊治线索,并以绘画作为治疗的`手段之一,疏导郁结的情绪,协助病童恢复和外界的沟通,即所谓的“绘画治疗”。
若孩子因画出心中想说的,而受到成人指责,以后不会再画“真画”,只画“大人想看的”,不但关闭
了与成人沟通的管道,情绪纾缓的出口也少了一个。那么可以从画中读出孩子想说什么吗?专家认为,会教画不一定懂得儿童心理,同时专家建议,若孩子只是画一些恐怖血腥的画,并无出现明显的偏差行为,父母毋须妄自揣测或过度紧张,他可能只是暴力卡通看多了。不要急着作道德教育,要先寻找问题的核心。必要时可寻求研究儿童心理的专家协助,从幼儿绘画形色中的组合与象征,分析幼儿的心理状况与投射,借以诊断幼儿的问题并寻求矫治方式。
艺术鉴赏前先作功课
美术教育不一定要从画画开始,把握名画鉴赏的机会,也是让孩子参与接触艺术的另一种好方法。但艺术鉴赏并非只是单纯的“看”,可以结合故事、戏剧与舞蹈,拉近孩子与画的距离。
如利用故事解说让孩子了解画家背景,利用戏剧方式让孩子扮演画中角色,或是舞动出来,接着在实际欣赏画作之后,让孩子画出他的感想或是改写名画,从事前暖身,到亲眼鉴赏到实际动手画,才是完整的鉴赏活动,对孩子才能发挥功效。
进入美术馆之前,应有相当的暖身动作。只在画室作画,眼界与格局都会日逐狭窄,因此艺术鉴赏已成为欧美美术教育的重点之一,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完整的艺术观。
“如何欣赏艺术”也是一种艺术。若未先作好暖身功课,只是一窝蜂地跟着大批人潮凑热闹,孩子看不懂,产生不耐烦,也影响大人的心情,再加上展览会场的嘈杂与空气流通不良,及许多不守规矩人士的“错误示范”,只怕孩子学会的是一堆坏习惯,或是想到艺术就头痛,反而成了一个不好的开始。
父母施教锦囊
·艺术不能教,但美感与色彩认知需要调教与培养。
·尊重孩子的涂鸦自由,画得“像”,并不表示画得“好”。
·用“引导”代替“示范”教法,以免扼杀孩子的原创活力。
·由画中读孩子的心事,必要时可寻求专家协助。
·上美术馆前先作“暖身动作”,一窝蜂地赶凑热闹对孩子并无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