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海之迷幼儿园教案【最新3篇】
死海之迷幼儿园教案 篇一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案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针对不同的主题和活动,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活动,以及评估孩子的学习效果。本篇将介绍一个名为“死海之迷”的幼儿园教案,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死海的特点和文化。
主题:死海之迷
年龄:3-5岁
学习目标:
1. 了解死海的位置和特点。
2. 了解死海的盐度和漂浮性。
3. 了解死海的文化和旅游景点。
教学准备:
1. 图书:《死海之谜》、《死海的故事》等。
2. 视频:关于死海的纪录片或短片。
3. 地图:展示死海的位置。
4. 盐:用于实验。
教学活动:
1. 导入活动:
- 展示地图,引导幼儿了解死海的位置。
-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死海的特点,如水面漂浮的景象。
2. 死海盐度实验:
- 将一杯水分成三份,分别加入不同量的盐。
- 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盐度下的水的浮力。
3. 探索死海的动植物:
- 展示图片,介绍死海特有的动植物。
- 让幼儿观察和描述这些动植物的特点。
4. 绘画活动:
- 提供纸张和颜料,让幼儿自由绘画死海的景色和动植物。
5. 制作死海的海报:
- 分组让幼儿合作制作死海的海报,包括地理位置、特点和动植物。
6. 旅游体验:
- 模拟死海浮浴体验,让幼儿在浴缸中加入足够的盐,感受漂浮的感觉。
评估方式:
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通过绘画和海报的内容评估对死海的理解和记忆。
扩展活动:
1. 制作死海盐水:
- 让幼儿根据实验中的盐度比例制作死海盐水,感受一下死海水的盐度。
2. 探索死海文化:
- 介绍死海周边地区的文化特点和旅游景点。
- 让幼儿制作一个小册子,展示他们了解到的死海文化和景点。
通过以上活动,幼儿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索,了解死海的特点和文化。同时,这些活动也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合作能力和创造力。希望通过这个有趣的教案,幼儿们能够对死海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愿意探索更多的知识。
死海之迷幼儿园教案 篇二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案的制定是一项关键的工作。通过有针对性的教案,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本篇将介绍一个名为“死海之迷”的幼儿园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死海的特点和文化。
主题:死海之迷
年龄:3-5岁
学习目标:
1. 了解死海的位置和特点。
2. 了解死海的盐度和漂浮性。
3. 了解死海的文化和旅游景点。
教学准备:
1. 图书:《死海之谜》、《死海的故事》等。
2. 视频:关于死海的纪录片或短片。
3. 地图:展示死海的位置。
4. 盐:用于实验。
教学活动:
1. 导入活动:
- 展示地图,引导幼儿了解死海的位置。
-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死海的特点,如水面漂浮的景象。
2. 死海盐度实验:
- 将一杯水分成三份,分别加入不同量的盐。
- 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盐度下的水的浮力。
3. 探索死海的动植物:
- 展示图片,介绍死海特有的动植物。
- 让幼儿观察和描述这些动植物的特点。
4. 绘画活动:
- 提供纸张和颜料,让幼儿自由绘画死海的景色和动植物。
5. 制作死海的海报:
- 分组让幼儿合作制作死海的海报,包括地理位置、特点和动植物。
6. 旅游体验:
- 模拟死海浮浴体验,让幼儿在浴缸中加入足够的盐,感受漂浮的感觉。
评估方式:
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通过绘画和海报的内容评估对死海的理解和记忆。
扩展活动:
1. 制作死海盐水:
- 让幼儿根据实验中的盐度比例制作死海盐水,感受一下死海水的盐度。
2. 探索死海文化:
- 介绍死海周边地区的文化特点和旅游景点。
- 让幼儿制作一个小册子,展示他们了解到的死海文化和景点。
通过以上活动,幼儿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索,了解死海的特点和文化。同时,这些活动也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合作能力和创造力。希望通过这个有趣的教案,幼儿们能够对死海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愿意探索更多的知识。
死海之迷幼儿园教案 篇三
死海之迷幼儿园教案
一.活动目的:
1.让幼儿了解死海使东西容易浮起来的道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通过幼儿的亲手操作,使其感知简单的物理变化。
3.通过对一事物不同条件的对比观察,培养幼儿的分析、比较及综合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有关图片一张
2.每组鸡蛋1个,冰和盐若干。
3.大小相同的杯子2个,汤匙1支。
三.内容、活动方式与方法:
1.看图谈话活动(可配布偶等表演)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本篇活页图(人浮在死海上P水24)启发幼儿说出图表达的内容,试着联贯故事。最后教师为幼儿讲故事。
(1)一天,小笨猪坐在一个小山坡上,目光呆呆的抓着脑袋在苦苦的想着什么。
(2)机灵猴路过山坡看见小笨猪问:“嗨,猪老弟你在想什么呀?”
(3)小笨猪看见机灵猴高兴的说:“哎呀,猴哥我正想找你呢?昨天呀我看见了一件怪事。一个人跳到深海里却没有被淹死,他还躺在海面上自由自在的看报纸呢,你说人的本领有这么大吗?这是怎么回事呀?”
(4)机灵猴说:“你跳下去试一试,不就知道了吗?”
(5)小笨猪连忙摇手说:“这次我可不敢,上次学小鸟飞从山坡上跳下去差点要了我的命,哎呀猴哥你就告诉我吧?”
(6)
机灵猴说:“好吧、好吧,胆小鬼,听好了,密度大的液体,容易使东西浮起来。你看见的那片海名叫死海,它和别的海可不一样。死海的含盐量很高密度大,人很轻易的就浮在水上了,明白了吗?”(7)小笨猪哼哼了半天说:“猴哥我还是有点搞不清楚,你再给我说说吧?”
(8)机灵猴转了转眼睛说:“好吧,我们请实验幼儿园的小朋友帮帮忙,做一个有趣的实验你就明白了。”
2.试一试、做一做、操作活动:浮蛋
[1] 让幼儿自己尝试怎样使蛋浮起来
[2] 引导幼儿做浮蛋
A. 玻璃杯内装水,放一个蛋进去蛋会下沉。
B. 加三到四茶匙盐搅拌,蛋应该浮起来。如果没有,再多加一些盐。
[3] 蛋浮起来是因为盐水的密度比清水大,如果你再加入清水浮着的蛋会怎么样?
(9)看完实验后小笨猪喊了起来:“我明白了,明白了,原来人能浮在海里,是因为死海里含盐量高,密度大的原因。哈哈!这下就算不会游泳,也可以到死海里去玩了。”
(10)“猪老弟,看你大惊小怪的”机灵猴说:“海里的盐多了,容易使东西浮起来,如果给大冰块上撒些盐,盐很快就能把大冰块化掉。”
(11)“盐有这么历害吗?”小笨猪怀疑的问。
(12)机灵猴责怪的说:“你不信?真是头笨猪!看来还得给你试一试。”
3.比一比、想一想、操作活动:盐的妙用
教师给每组幼儿的'两个杯子里都放上几块冰块,让这些冰块化成水。
[1]想让这些冰块尽快的化掉有什么办法?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说一说。
[2]给冰块上撒些盐,比较一下会有什么现象?请幼儿动手操作,给其中一个杯子里的冰块上撒些盐,幼儿仔细观察变化情况。
[3]请幼儿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发现加盐的杯子里的冰块化的快)
[4]教师小结:因为为盐能降低水的冰点,所以在冬天时,人们常把盐撒在路上,用来消除积雪。
(13)这时候小笨猪说:“猴哥还是你聪明。”
(14)机灵猴笑着说:“我说了这么多,有一个问题想问问你,死海会结冰吗?”
(15)小笨猪的眼睛转了转说:“会,哎,不会、不会,好猴哥,还是你告诉我吧。”
(16)机灵猴说:“真是一头笨猪,我们把这个问题留给可爱的小朋友们把!让他们来说一说。你想知道,一会回去我再慢慢告诉你。”
四.教学建议:
1.在活动中应注意启发、诱导和鼓励幼儿认真观察并用连贯的语言回答问题。
2.在做浮蛋实验时,注意盐量要加足,最好用温水使其充分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