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有趣的圆》活动设计【优质3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有趣的圆》活动设计 篇一
标题:探索圆形的奥秘
引言:
在幼儿园中,科学教育是培养幼儿科学探索能力和观察力的重要环节。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有趣的圆形主题,引导幼儿探索圆的特性和应用,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活动目标:
1. 认识和理解圆形的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 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 圆形的图片、物品和玩具;
2. 纸板、剪刀和颜料;
3. 活动场地清理和布置。
活动过程:
1. 导入(15分钟)
a.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圆形物品,如桌子、球和饼干;
b. 展示圆形的图片,并引导幼儿描述图片中的圆形特点。
2. 观察圆形(20分钟)
a. 准备一些不同大小的圆形物品供幼儿观察,如圆形水果、圆形玩具等;
b. 让幼儿触摸和感受这些圆形物品的特点;
c. 引导幼儿说出圆形的特点,如边界曲线是弧线、没有尖角等。
3. 制作圆形画(30分钟)
a.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块纸板、剪刀和颜料;
b. 引导幼儿用剪刀将纸板剪成圆形;
c. 让幼儿用颜料给圆形画上不同的颜色;
d. 鼓励幼儿观察自己的圆形画,并描述画中的颜色和形状。
4. 游戏探索(20分钟)
a. 制作一个大圆形图案,并在图案上标上数字;
b. 让幼儿站在大圆形图案上,根据教师喊出的数字跳跃到相应的位置;
c.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站的位置是否是圆形。
5. 总结(15分钟)
a. 回顾活动中学到的圆形特点;
b. 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c. 帮助幼儿总结圆形的特点,并鼓励他们用言语表达出来。
活动延伸:
1.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更多的圆形物品,并与他们一起探索圆形的奥秘;
2. 继续进行圆形的创作活动,如用纸杯制作圆形的花朵等。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将对圆形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培养了他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和游戏探索,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有趣的圆》活动设计 篇二
标题:玩转圆形游戏
引言:
在幼儿园中,科学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应该是一种有趣的体验和探索过程。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通过玩转圆形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 认识和理解圆形的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 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 圆形的图片和物品;
2. 游戏道具:大圆形图案、数字卡片、彩色纸带;
3. 活动场地清理和布置。
活动过程:
1. 导入(10分钟)
a.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圆形物品,如桌子、球和饼干;
b. 展示圆形的图片,并引导幼儿描述图片中的圆形特点。
2. 游戏一:圆形找数字(20分钟)
a. 准备一个大圆形图案,并在图案上标上数字;
b. 将数字卡片打乱,放在场地上;
c. 让幼儿围绕大圆形图案,找到并拾起数字卡片;
d. 引导幼儿观察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判断它们是否是圆形。
3. 游戏二:圆形串串通(30分钟)
a. 准备一根彩色纸带,将其固定在场地上,形成一个圆形路径;
b. 将纸带剪成若干小段;
c. 让幼儿站在圆形路径外,手持小段纸带,依次将纸带穿过其他幼儿手中的纸带;
d. 引导幼儿观察纸带的形状和路径,判断它们是否是圆形。
4. 游戏三:圆形之星(20分钟)
a. 让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幼儿作为代表;
b. 给每位代表发放一个圆形物品,如球;
c. 在指定的时间内,代表用球在场地上走出一个圆形路径;
d. 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代表走出的圆形路径。
5. 总结(10分钟)
a. 回顾活动中学到的圆形特点;
b. 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c. 帮助幼儿总结圆形的特点,并鼓励他们用言语表达出来。
活动延伸:
1. 继续进行其他形状的游戏和活动,如方形、三角形等;
2. 在家庭环境中,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形状的物品,并和家长一起进行形状的探索。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学到了圆形的特点,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感受到科学教育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有趣的圆》活动设计 篇三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有趣的圆》活动设计
活动意图:
为认真贯彻落实《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把握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以及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我生成了以科学领域为中心的中班主题活动《有趣的圆》。本次活动选自省编教材中班下册主题《好玩的玩具》。活动中,主要通过幼儿观察、探索、操作、实验等方法,找出身边的圆和身体上的圆,了解“圆”对人类的作用。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去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能找出生活中圆圆的东西,并用肢体做出圆。
2.了解“圆”对我们人类的作用,和“圆”成为好朋友。
3.积极参与区域活动,并分享在区域中的探索。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手工区材料:纸、笔、橡皮泥等
3.益智区材料:图片、插塑玩具等
4.奇思妙想区:彩带、报纸、绳等
5.音乐区:音乐歌曲碟片、各种表演道具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让幼儿找到身边和身体上的“圆”。
活动难点:
动手操作创造出圆圆的东西。
活动过程:
1.律动《开汽车》,进人活动室。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开汽车进入活动室。
2.播放多媒体课件,发现生活中的圆。
(1)让幼儿观察图片,哪些东西是圆圆的。
教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好多圆圆的东西,他们都是我们的朋友,身边、身上、公园里、马路上等等,我们想想看,把它的名字说出来。 (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请幼儿一次性说出三种圆圆的水果。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都喜欢吃水果,下面请你一口气说出三种圆圆的水果。 (幼儿踊跃回答)
(3)教
师引导幼儿在身体上找圆,然后用肢体来表现圆。(4)教师讲解“圆”的好处,为什么有些东西做成“圆圆的”。
3.区域活动:寻找圆、制作圆。
幼儿到各个区域活动。活动中,教师个案观察。
(1)手工区:准备纸、笔、橡皮泥等材料,让幼儿动手画出、捏出、撕出大小不同的圆。
(2)益智区:准备图片、玩具等材料,让幼儿在图片中找出哪些东西是“圆”的,运用玩具插出圆的.建筑物等。
(3)奇思妙想区:准备绳子、彩带、报纸等材料,让幼儿动脑动手把这些不是圆的东西变成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4)音乐区:准备和圆有关的歌曲,让幼儿听音乐创编出与“圆”有关的动作或者游戏,并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4.分享区域里的成果
教师提出问题:
(1)报纸可以怎么变出圆?你想到了几种方法?(幼儿自由回答)
(2)你发现图片里的圆一共有多少个?(幼儿自由回答)
幼儿提出问题:
(3)为什么喝的水杯口是圆的?(幼儿讨论)
(4)为什么车轮是圆的?(幼儿讨论)
教师请创编动作的幼儿带领其他幼儿一起跳舞。
5.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重点,让幼儿初步了解“圆”对我们人类的作用。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鼓励和表扬。
活动延伸:给每位幼儿发一条彩带,请幼儿用彩带想出多种方法变出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