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绳子摆动游戏科学活动教学设计【精选3篇】

幼儿园中班绳子摆动游戏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幼儿园中班绳子摆动游戏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引言:

绳子摆动游戏是一种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发展他们的协调能力和观察能力。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幼儿园中班的绳子摆动游戏科学活动教学设计,通过有趣的游戏任务和实践操作,帮助幼儿理解物理规律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一、活动目标:

1. 帮助幼儿了解绳子摆动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 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

1. 绳子:长度约为2米,较细的绳子。

2. 桌面:一张较大的桌子,用于安置绳子。

3. 小球:用于绳子摆动的物体,可以使用小球、小玩具等。

三、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观察: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摆动钟摆的运动,并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钟摆可以来回摆动。

2. 实践操作:将绳子系在桌子的一端,让幼儿抓住另一端,教师示范如何使绳子摆动。然后,让幼儿一起来尝试使绳子摆动。观察绳子摆动的规律,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绳子可以摆动。

3. 探究规律:通过引导问题,让幼儿思考为什么绳子摆动后会停下来。引导幼儿从摩擦力、空气阻力等方面进行思考,帮助他们理解绳子摆动的规律。

4. 游戏任务:将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让幼儿通过摆动绳子使小球达到指定的目标位置。可以设置不同的任务,如将小球摆到桌子的另一端、摆到一个指定的位置等。通过游戏任务,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同时锻炼他们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 总结讨论: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总结摆动游戏的规律和学到的知识。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改变摆动的规律,例如改变绳子的长度、改变摆动的力度等。

四、延伸活动:

1. 制作摆钟:引导幼儿使用纸杯、绳子等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摆钟,让他们亲自体验钟摆的摆动。

2. 观察其他摆动物体:带领幼儿观察其他摆动物体,如摆钟、摆锤等,引导他们思考摆动的规律和原理。

3. 设计自己的摆动游戏:鼓励幼儿设计自己的绳子摆动游戏,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结语:

通过这个绳子摆动游戏科学活动的教学设计,幼儿能够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学习物理规律,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并发展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通过延伸活动的引导,可以进一步拓展幼儿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希望这个教学设计能够为幼儿园中班的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幼儿园中班绳子摆动游戏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幼儿园中班绳子摆动游戏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引言:

绳子摆动游戏是一种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发展他们的协调能力和观察能力。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幼儿园中班的绳子摆动游戏科学活动教学设计,通过有趣的游戏任务和实践操作,帮助幼儿理解物理规律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一、活动目标:

1. 帮助幼儿了解绳子摆动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 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

1. 绳子:长度约为2米,较细的绳子。

2. 桌面:一张较大的桌子,用于安置绳子。

3. 小球:用于绳子摆动的物体,可以使用小球、小玩具等。

三、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观察: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摆动钟摆的运动,并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钟摆可以来回摆动。

2. 实践操作:将绳子系在桌子的一端,让幼儿抓住另一端,教师示范如何使绳子摆动。然后,让幼儿一起来尝试使绳子摆动。观察绳子摆动的规律,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绳子可以摆动。

3. 探究规律:通过引导问题,让幼儿思考为什么绳子摆动后会停下来。引导幼儿从摩擦力、空气阻力等方面进行思考,帮助他们理解绳子摆动的规律。

4. 游戏任务:将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让幼儿通过摆动绳子使小球达到指定的目标位置。可以设置不同的任务,如将小球摆到桌子的另一端、摆到一个指定的位置等。通过游戏任务,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同时锻炼他们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 总结讨论: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总结摆动游戏的规律和学到的知识。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改变摆动的规律,例如改变绳子的长度、改变摆动的力度等。

四、延伸活动:

1. 制作摆钟:引导幼儿使用纸杯、绳子等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摆钟,让他们亲自体验钟摆的摆动。

2. 观察其他摆动物体:带领幼儿观察其他摆动物体,如摆钟、摆锤等,引导他们思考摆动的规律和原理。

3. 设计自己的摆动游戏:鼓励幼儿设计自己的绳子摆动游戏,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结语:

通过这个绳子摆动游戏科学活动的教学设计,幼儿能够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学习物理规律,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并发展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通过延伸活动的引导,可以进一步拓展幼儿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希望这个教学设计能够为幼儿园中班的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幼儿园中班绳子摆动游戏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篇三

幼儿园中班绳子摆动游戏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每次到户外游戏,孩子们对吊绳总是百玩不倦,想方设法用吊绳去击打前方的攀登架,虽然总是打不到,但他们还是乐此不疲,每经过都想尝试一下。于是我就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垂吊了不同绳子,引导孩子探究绳摆的活动。

  我先请孩子随意摆动系有瓶子的绳子,来感受绳子摆动的现象,并收集孩子的问题和已有经验。在孩子们了解什么是摆动后,我们进行了物体摆动条件的探究——物体重量对绳摆的影响。在过程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i种绳摆(没有水、半瓶水、装满水的瓶子),引导孩子通过用绳摆击打前方固定距离的“怪兽”,发现了i种水瓶摆动结果不同,孩子们能发现其中的原因——重量不同。“那如果重量一样,绳子长短不同会怎么样呢?”便成为我们此次活动探究的出发点。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观察绳子摆动的现象,探究长短不同的绳子摆动的距离不同。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对活动中的发现进行描述。

  3、对“绳摆”科学现象产生兴趣,并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天花板上垂下的长短不同的彩色绳子、相同的瓶子、被击打物若干个(相同距离)、记录纸若干、幼儿姓名卡。

  2、经验准备:有对物体摆动的经验。

  重点、难点:

  了解绳子长短不同是影响摆动远近的重要因素。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绳摆和以往的不同。

  教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绳摆,和昨天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孩子们很快就回答了,这些绳子刷上了漂亮的颜色,绳子有长有短,绳摆下面挂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l:红色的绳子长,绿色的绳子短。

  幼儿2:瓶子是一样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3:昨天我们玩的,有的是半瓶水,有的重的是满瓶水,有的很轻,没有水。今天都是满瓶水,都是重的。

  2、探究不同长短绳子的摆动情况。

  (1)引导幼儿操作绳摆。

  教师:我们上次是怎么让瓶子动起来的?

  幼儿:把瓶子拉起来,再松手就动起来了。

  妞妞上前演示,将瓶子稍稍拉起,再松手,瓶子小范围来回摆动。

  周皓辰马上说:往后推,瓶子就摆动得更远了。

  一帆:绳子拉得越远,瓶子荡得越高。

  教师:那绳子拉得近一些呢?

  幼儿:荡得可能就近一些吧。(一副得意的样子)

  安全提示:幼儿在绳子摆动的过程中注意摆动方向,幼儿站在一边进行实验,另外一边不要站人,不要从中间穿行。

  (2)请幼儿猜想:这些长短不同的绳摆都能打到前面的“怪兽”吗?

  (绳摆前面放有纸盒做的“怪兽”教具)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行”。

  (3)请幼儿验证:摆动长短不同的绳摆,来击打前方距离相等的“怪兽”。提示幼儿站在起始线后,手臂伸直,自然松手,让绳摆自然摆动。

  小朋友开始依次用两种长短的绳摆

,击打前面的“怪兽”。

  芳芳用短绳尝试了三次都没成功,绳子末端系的瓶子始终够不到“怪兽”。于是,她又尝试用旁边的长绳子,这回成功了。她重新回到短绳子处,试了两次,还是够不到(怪兽)。这时教师问:“芳芳,你刚才用两根绳摆试了几次,有什么发现吗?”

  芳芳:“我用这个绳摆(指着短的绳摆)瓶子怎么也打不到怪兽。用那根(较长的绳摆)就成功了。”

  教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旁边的几个小朋友说:“因为这根绳子太短了,那根比较长。”

  佳依:“长绳子打得远,所以就够得到。”

  教师:“请把你们的结果记录下来吧。”

  (4)及时记录:请幼儿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集体用的大表中,在可以击中目标的绳摆标记中贴上自己的名字。

  3、分享及经验总结。

  (1)幼儿根据记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享。

  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实验过程。

  教师:“刚才辰辰第一个打倒。陉兽’,我们先请他来说说。”

  辰辰手指长绳:“我是用这个瓶子打倒的。”

  教师:“为什么这个瓶子能打打倒‘怪兽’?”

  辰辰:“因为这个水装满了,它很重。”

  教师指短绳子:“那这个瓶子也是装满水的,为什么它没有打倒‘怪兽’呢?”

  辰辰恍然火悟:“哦!我知道了,因为这根绳子长,所以能打倒(怪兽)。那根绳子太短了,所以就够不着(怪兽)。”

  (2)通过记录表帮助幼儿小结“今天的新发现——绳子长短影响摆动”。

  教师:“绳子的长短不一样,你们发现摆动有什么不一样呢?”

  言言:“长绳子摆动得远,短绳子近。”

  辰辰:“短绳子摆得太近了,够不到‘怪兽’。”

  教师:“哦,小朋友发现绳子的长短不同,所以摆动的远近也不一样,长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长。”

  教师:“短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短。”

  4、延伸活动。

  提供长短和重量相同的`绳摆,请孩子自由探究,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从最初的“随意摆弄绳摆”再到了解什么是“摆动”到后来的了解“影响物体摆动的条件”。孩子们积累了许多的知识和经验。在孩子猜想和验证、分享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原有经验是解决新问题的基础。

  活动充分调动了每位幼儿的积极性,甚至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幼儿也积极参与了活动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2、活动中的不足:

  在结束部分,我感觉应把发言的机会交给幼儿,帮助幼儿自己归纳总结,这样有助于幼儿梳理自己的经验。

  主要内容:

  1、活动设计新颖、有创意,在活动过程中处处体现了幼儿的积极参与。材料准备很细致,老师将每一条绳子都刷上了颜色,这样很清楚、直观发现规律。非常方便幼儿记录与表达。

  2、和绳子颜色相对应的记录纸、幼儿通过粘贴自己的名字进行记录,这些都适合中班幼儿,方便他们将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记录以及在后面的分享活动中清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

  3、老师充分地利用教室空间,大胆地在吊顶上垂下绳摆,创设的学习环境适宜进行小组探究。如果在室外环境中进行,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

  4、建议最后环节把总结的机会让给幼儿,可以让他们完整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和结论。

  综合评析: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去发现、思考,并及时让幼儿表达、总结新的发现,在此基础上捕捉幼儿遇到的困惑和关键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将幼儿主体地位的发挥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结合。如教师先让幼儿操作摆弄不同长度的绳摆,然后请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发现,个别幼儿认为是瓶子重量不同导致的,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提示,“两个瓶子里的水满满的,重量一样”,最后引导幼儿明白是因为绳子长短不同所致的。

  对“绳子”的教育价值进行了深入挖掘,对关键经验进行详细梳理和准备,这是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必做的经验准备。从整个过程来看,是师幼相互激发共同建构课程的过程。

  从小组反思水平看,小组成员能紧紧为同绕教师开展的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主要针对教师再材料提供、环境创设、记录方式等几个方面如何支持幼儿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进行了深入探讨,不仅研讨了活动的优点,同时也为教师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小组反思的内容较细、较全面、表现出了较高的反思水平。

相关文章

《保护牙齿》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教案【优选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保护牙齿》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
幼教资料2019-05-05
《保护牙齿》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教案【优选6篇】

怎样才能做好幼儿教育(通用6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了解过育儿知识,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怎样才能做好幼儿教育相关内容,欢迎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怎样才能做好幼儿教育1  一、让幼儿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提高其自觉性...
幼教资料2016-05-05
怎样才能做好幼儿教育(通用6篇)

幼儿园小班认识颜色教学设计(优秀5篇)

幼儿园小班认识颜色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辨识红色、绿色和蓝色。2.按照颜色给物体进行配对。重点难点:重点:辨识红色、绿色和蓝色。难点:按照颜色给物体进行配对。活动准备:1.玩具卡:《形形色色》中的红...
幼教资料2014-07-01
幼儿园小班认识颜色教学设计(优秀5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多鞋店》(推荐3篇)

活动目的:1、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复习巩固10以内的连加。2、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幼儿按物体某一特征进行分类的能力。3、通过游戏和模仿活动提高幼儿团结合作的能力,感受游戏的快乐,成功的喜悦.4、乐意与同伴合...
幼教资料2012-04-05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多鞋店》(推荐3篇)

联想学习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优秀5篇)

幼儿教育主要是对3~6岁的幼儿所进行的教育,美国心理学家杰明斯在曾经的研究中指出“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由此可见,幼儿教育是教育中较为重要的部分。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可以塑造幼儿的情感特色,...
幼教资料2011-09-05
联想学习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优秀5篇)

小鸡过河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优选3篇】

一、创新意图1、我在设计这一活动中,打破以往上语言课的常规模式,如先讲故事,再请幼儿回答的方式。我将这个小故事设计成一个游戏,让幼儿作为游戏的主角,在背景音乐的帮助下,以“我”的身份积极、主动地思考、...
幼教资料2016-05-02
小鸡过河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