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通用6篇)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 篇一
标题: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和数量
引言:
数学是幼儿园阶段培养幼儿逻辑思维和数学概念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托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幼儿对数字和数量的认识能力,从而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篇教案将结合托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一堂寓教于乐的数字和数量认知课。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认识数字0-5,并能正确书写和朗读。
2. 培养幼儿对数量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数字和数量的比较和排序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0-5的数字卡片,每个数字对应相应数量的小物件。
2. 游戏道具:数量比较卡片、排序卡片、数字拼图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唱儿歌《数一数》,引导幼儿数数玩具、桌上的物品等。
2. 认识数字: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观察卡片上的数字和相应的小物件。引导幼儿正确书写和朗读数字。
3. 数量感知:教师出示不同数量的物件,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数量。然后,教师将物件混合在一起,让幼儿根据数量将其分成几组。
4. 数量比较:使用数量比较卡片,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件的数量。引导幼儿使用“多”、“少”等词语进行描述。
5. 数字排序:使用排序卡片,让幼儿按照数字的大小将数字卡片排序。
6. 游戏活动:通过数字拼图和其他游戏道具,让幼儿巩固数字和数量的认识能力。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幼儿能够认识数字0-5,并能正确书写和朗读。同时,他们也能够感知和理解不同数量的物件,并能够进行比较和排序。这些都是幼儿数学认知的基本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 篇二
标题: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认识形状和空间
引言:
幼儿园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幼儿对形状和空间的认识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物体形状和空间位置的感知和理解。本篇教案将结合托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一堂寓教于乐的形状和空间认知课。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认识常见的几何形状,并能正确说出形状的名称。
2. 培养幼儿对物体形状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空间位置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形状卡片: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形状的卡片。
2. 游戏道具:立体模型、益智拼图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出示形状卡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形状的名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物体,辨认出具有相同形状的物体。
2. 形状认知: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卡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形状的名称。引导幼儿找出周围环境中具有相同形状的物体。
3. 空间感知:教师使用立体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模型的形状和名称。引导幼儿辨认出模型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等。
4. 益智拼图:使用益智拼图,让幼儿将不同形状的拼图块放入相应的位置。引导幼儿观察拼图块的形状,并找到正确的放置位置。
5. 游戏活动:通过形状抓拍游戏、找形状等游戏,让幼儿巩固形状和空间的认识能力。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幼儿能够认识常见的几何形状,并能正确说出形状的名称。同时,他们也能够感知和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这些都是幼儿数学认知的基本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知道圆形和方形的基本特征,并能区分它们。
2、能正确寻找周围生活中类似的圆形物和方形物。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找相同的形状1-18,1-19
2、各种圆形和方形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出示自制的圆形蛋糕和方形蛋糕。
1、小狗要过生日,朋友们送来了两个蛋糕。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形状的蛋糕吗?(圆蛋糕、方蛋糕)
它们有什么不同?
二、出示玩具汽车
1、引导幼儿观察,汽车上哪儿是圆的,哪儿是方的?
2、讨论:汽车的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三、寻找活动室中像车轮一样可以滚动的东西。
(茶叶罐、饮料瓶等)
四、请幼儿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哪些东西是方的。
五、趣味练习:寻找相同的形状
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室外找一找、说一说圆的和方的物品。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找找、讲讲等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学说方位词,并初步尝试按大小分类。
2、幼儿能愉快参加活动,大胆的讲述。
活动准备
1、小蚂蚁头饰,大小的饼干
若干,大小篮子各一只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扮演蚂蚁妈妈,幼儿扮演蚂蚁宝宝。
蚂蚁妈妈:今天天气真好,妈妈要带宝宝们去搬点粮食。
我们先活动活动,待会儿搬食物才有劲。引导幼儿跟儿歌做动作。
二、游戏:找饼干
1、饼干要和我们躲猫猫,请你去看看、找找它们躲在了哪里?告诉我,你在哪里找到了饼干。
2、幼儿四散寻找,老师个别指导,引导幼儿学说方位词,
3、和饼干一起跳舞(律动)
4、找到好吃的饼干,心里真高兴,我们来跳个舞吧。
三、游戏:根据大小送饼干
数数你找到几块饼干?它们一样吗?那里不一样?你找到的是什么饼干?(区别大小)
1、认识大小标记。
妈妈给你们准备了两个篮子,篮子上还有标记呢。
(初步接触大小标记)
2、按饼干的大小分类。
幼儿送饼干,老师个别指导。
3、看看饼干宝宝找对家了没有。(大家一起验证)
4、体验成功的喜悦。
宝宝们把饼干都送到家了,我们一起念首儿歌庆祝一下吧!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 篇五
设计思路:
前几天,连下了几天雨,有一天在户外活动时,一个孩子发现了一条蚯蚓,顿时所有的孩子都围了上去仔细“研究”起来:“它叫什么名字?”、“它住在哪里?”、“它为什么会在操场上?”……根据幼儿的一系列讨论,设计了这个活动。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使两组物体一样多。
2、体验操作的成就感。
教学准备:
母鸡头饰,小鸡、虫各三只,幼儿操作纸教学过程:
一、游戏:
小鸡吃虫
1、学小鸡走路老师:我的小鸡宝宝在哪里啊?小鸡宝宝真乖,今天妈妈带你们去找好吃的好吗?你们喜欢吃什么?那我们一起去吃虫吧!
幼儿学小鸡走路,鸡妈妈念儿歌:“小鸡小鸡叽叽叽,找找小虫叽叽叽。”鸡妈妈说:“小虫找到了!”小鸡做吃虫状。
2、学儿歌老师:你们吃饱了吗?那我们一起回家吧!
儿歌:小鸡小鸡叽叽叽,一起回家叽叽叽。
二、小鸡找虫
1、给小鸡排队老师:叽叽叽,谁来了?请宝宝给小鸡排队。(个别幼儿操作)老师:我们一起数数有几只小鸡?(3只)
2、吃虫子老师:小鸡饿了,要吃东西了,小鸡喜欢吃什么?
(出示2条虫,个别幼儿操作)老师:每只小鸡都吃到虫子了吗?哪只鸡没吃到?为什么没吃到?
老师:小鸡有几只?小虫有几条?谁多谁少?
老师:怎样才能使每只小鸡都吃到虫?(再出示一条虫,请幼儿贴)老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鸡几条小虫?一只小鸡一条虫,一只小鸡一条虫……现在每只小鸡都有虫子吃了吗?
三、比多少
1、出示示范纸1老师:这张纸上有什么?还有什么?有几条虫子?一样多吗?每只鸡都能吃到虫子吗?
2、出示示范纸2老师:这张纸上有几只鸡?有几条虫子?每只鸡都有虫子吃吗?那我们想个什么办法帮助这只小鸡?
3、出示示范纸3老师:纸上有几只鸡?有几条虫子?想各办法把他们变得一样多?
4、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四、结束教学活动。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物体的数量。
2.通过操作练习,学习按物点数。
活动准备:
4只小白兔,2个胡萝卜,,4棵青菜,4棵青草,操作材料的放大版
活动过程:
一、复习1、2、3、4
1.用小白兔引出主题师:今天小白兔们要来咱们班做客,让我们来数数今天来了几位小白兔吧!”
2.出示1只小白兔师:说能告诉我现在上面有几只小白兔。
3.出示2只小白兔师:现在上面有几只小白兔呢。
4.出示3只小白兔(同上)
5.出示4只小白兔(同上)
二、学习按物点数师:老师给小白兔准备了她爱吃的东西。
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
1.出示2个胡萝卜师:这是什么呀?看看现在有几个胡萝卜呢?教师与幼儿边看边数念出“一个、两个,一共有两个胡萝卜”。
2.出示4棵青菜师:老师还准备了小白兔爱吃的青菜,让我们来数一数有几棵青菜呢?
教师与幼儿边看边数念出“一棵、两棵、三棵、四棵,一共有四棵青菜”。
三、请两三位小朋友来数数
1.师:小兔子还喜欢吃青草,我给每一只小兔子都准备了青草,现在我请小朋友上前边点边数,数一下我给第一只小白兔几棵青草
2.出示3株青草,请小朋友上前边点边数。并问大家对不对。不对的请别的小朋友来修改。
3.给第二只小白兔2株青草。重复上面。
4. (第三只、第四只)
四、出示幼儿用书的放大版,讲解操作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数小白兔,数好多她爱吃的,一会儿小朋友要在自己的书上,数出每一个框框里有几个一样的东西,然后和一样多的手指连起来。我们来数一下这个框框里有几只青蛙啊?(一只、两只、三只、四只,一共有四只小青蛙)然后把他和4连起来。
五、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六、展示与修改
1.请几位操作错误的小朋友上前边点边数。
2.问别的小朋友对不对,请另一个小朋友上前修改。
3.表扬表现优秀的小朋友。
活动总结:
1.幼儿对数的认知发展较晚,虽然他们会数一二三四,但是他们不明白一二三四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在步骤一、二的时候数完一样东西出示一下数字。
2.可以举例2可以代表两只兔子、两只青蛙、两只猫、两只铅笔......
3.在步骤四的时候先让小朋友们观察熟悉材料,再讲解做法。
4.结合幼儿的情况,他们认识1、2的多,3、4的少。
5.在步骤五的的时候自己观察幼儿的错误类型。
6.第六步骤的时候把错误的类型讲一下,并把所有正确的的示范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