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实用4篇】
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 篇一
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在培养幼儿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幼儿美术教育方法。
1.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教师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包括提供丰富多样的美术材料和工具,如颜料、画笔、纸张等,让幼儿能够自由地选择和使用。此外,教室的布置也需要有一定的艺术感,如挂上幼儿自己的作品或展示一些名画,以激发幼儿的艺术灵感。
2. 注重观察与感知
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在美术创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幼儿观察和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摄影等,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自然和生活环境,如花草、动物、建筑等,让幼儿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美。
3. 给予自由创作的机会
幼儿美术教育强调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教师需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创作的机会。在绘画课上,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主题或灵感,但不应限制幼儿的表达方式和创作内容。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自由选择材料和表现方式进行创作,如绘画、拼贴、雕塑等。
4. 引导幼儿表达情感
美术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美术教育,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学会用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情感的引导,如让幼儿用颜色和线条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或者让幼儿画一幅描绘自己感受到的美的画作。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不仅可以学会表达情感,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感认知能力。
5. 鼓励分享与合作
美术创作是一种个体活动,但也可以通过分享和合作来增加乐趣和丰富性。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之间的分享活动,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和感受。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创作,让他们一起完成一幅画作或一个手工艺品。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还可以增加他们的创作动力。
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包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观察与感知、给予自由创作的机会、引导幼儿表达情感和鼓励分享与合作。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 篇二
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在培养幼儿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幼儿美术教育方法。
1. 游戏化教学法
幼儿喜欢玩耍,因此游戏化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幼儿美术教育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如小组合作绘画、角色扮演绘画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2. 运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幼儿美术教育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绘画教学视频等,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3. 实践体验法
幼儿美术教育强调实践和体验。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户外写生、参观美术馆等,让幼儿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通过实践体验,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4. 融入跨学科教学
美术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与语言、数学、科学等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艺术作品的背景故事、进行数学几何的绘画等方式,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5. 父母参与教育
父母对幼儿美术教育的支持和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家庭美术作业或亲子创作活动,让父母和幼儿一起参与美术创作。通过与父母的互动,可以增加幼儿的学习动力和家庭氛围,促进他们的艺术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包括游戏化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实践体验法、融入跨学科教学和父母参与教育。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 篇三
一、感知欣赏法
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观察欣赏事物的审美特征,帮助幼儿积累内在图式,深化幼儿的表象,使他们获得鲜明、深刻、完整的视觉表象,提高其审美感知能力。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感知欣赏时,感知内容上须是事物的造型、结构、色彩、运动模式等审美属性,感知方法上应注意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观察顺序,同时注意用启发性和艺术性两种语言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二、情感体验法
教师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使幼儿的内心情感模式与外在事物模式形成同构的方法。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情感体验时,首先应注意为他们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对象进行想象和体验,同时对内在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使之能在头脑中形成视觉形象。
三、游戏练习法
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状态下习得美术操作技能,把视觉形象变为视觉运动形象,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游戏练习法的使用灵活多样,教师应注意美术命题的游戏性、操作过程的游戏性、具有可游戏的美术成果以及游戏活动中的美术训练等几个方面。
四、范例演示法
教师直接呈现现成的作品或把美术活动中的重点、难点直接操作给幼儿观摩,以利于他们学习美术活动必需的—些工具与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一般而言,范例演示法不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尽量少用它。教师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范例应该多样化、有美感,其创作方法应让幼儿能理解和接受。演示应注意尽量让幼儿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五、儿歌简化训练法
教师将绘画步骤编成儿歌简,让幼儿通过儿歌掌握绘画要领,从而使幼儿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绘画作品。这不仅增强了幼儿绘画的乐趣,也提高了幼儿绘画的兴趣。
六、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法
教师安排幼儿学习的内容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克服幼儿易枯燥厌学,难而知难放弃的特点。从而提升幼儿绘画的信心,为幼儿学习美术开了个好头。
七、兴趣培养法
(一)选材要新颖,形式要多样
幼儿开始学习画画时,教师一定要在选材内容上下一番功夫,一定要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题材。假如一开始就教幼儿正规学画,从单调、枯燥、呆板的几何图形入手,势必抑制他们学画的兴趣,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甚至对学画失去信心,产生厌恶感。 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教师一定要采取灵活的、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幼儿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画画的欲望。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在“玩”中学,不但愿意学,而且能起“乐学”之效。
(二)认识幼儿的涂画表现,尊重幼儿的情感表达
三岁的孩子处于涂鸦阶段,他们的画有他们自己的特点,线条不直,歪歪扭扭,比例不正确,造型不完整,画出的物体大致相似,甚至很不像样,但正是那些不太规范的圆圈、点点和线线,以及一些近似于符号的图形,都包含了孩子这一时段的想法和情感,作为教师要正确认识这种现象,这时,我们可以试着去问问孩子,让他们给你讲一讲画中表达的是什么。例如:有个小朋友在画人物时,只是画了几个歪歪斜斜的圆圈及一些线条,而他的回答的确令人吃惊,他说:“我画的是一个人在和别人吵架,你看他正在哭呢。”啊,原来那些在我们看来是乱线条的画,他竟有这么多想法,这时我及时当众表扬了他,说他画的画很好,孩子高兴极了,逢人就说他画的画最好。从此,这个孩子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进步很快。 我认为,对于孩子的作品,尽管有些很不成熟,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应充分了解孩子们的创作意图,经常问问孩子“你画的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认真听孩子在绘画中的言谈,帮助他们开拓思路,及时给予技巧上的指导,孩子在得到教师的鼓励和指导后,才会感到他的画是有意义的,画的兴趣就会更浓,进步会更快。
(三)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绘画学习环境
创造良好的绘画学习环境,虽然它不是直接的做法,也不能产生直接的作用与效果,但它对幼儿却是一种极好的熏陶,能引起幼儿共鸣,使幼儿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大自然是美好的,花、鸟、鱼、虫、田野风光,都是幼儿所喜爱的,教师可利用各种机会,使幼儿更多地接触大自然,引导幼儿观察、认识、了解大自然,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知识,充实幼儿的头脑。我们还经常带幼儿观看大班幼儿作画,欣赏哥哥姐姐的画,定期为幼儿办画展,展出全班幼儿的作品,充分发挥环境的刺激作用,对幼儿绘画兴趣培养同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美术兴趣的培养,
关键是教育观、儿童观的转变和更新,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树立整体观、发展观、个体差异观,把儿童看成是发展中的个体,是学习中的主体,在教育中施以各种各样方法,才能发挥幼儿的潜能和个体,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健全的人格,美好的心灵,想象的翅膀和创造的、活力的一代新人,使绘画在孩子的发展中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总之,要想做好幼儿美术教育,以上这些要点是我们教师必须掌握的知识。相信,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还会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使我们的幼儿美术教育精彩纷呈。
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 篇四
人类也跨入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新世纪需要的是创造型人才,因此,现代教育把培养创造新精神放在首位。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想象最丰富,最离奇的时期,因而是实施创造性教育的最佳时期。
幼儿天生爱涂涂画画,对幼儿实施良好的美术教育符合幼儿天性,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所引发出的审美情感,所培养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将会成为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使他们终身受益。那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呢?结合教育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积累创作素材。
观察是创作的基础,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看到的东西越多,积累的素材越多,创作也就越有基础。科学的方法是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记忆也分析,把生活中立体的、三维的物体画在平面的纸上。有时幼儿会画出一些违反规律、违反生活真实的图形,但这不要紧,因为,这是儿童眼中的事物。幼儿观察生活,记忆图形,分析比较,表现在纸上的过程,组成了对人类思维来说至关重要的程序—空间转换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单一的临摹所不能完成的,因而应多让幼儿接触观察美丽的大自然及丰富多彩的生活,在激发创作灵感,积累创造素材的同时,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等同时也得到了发展。
二、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幼儿产生大胆表现的安全感。
喜欢标新立异是每个幼儿的行为特征,每个幼儿内心其实都有创作的欲望。但这种欲望需要得到成人的支持与尊重,幼儿才不会但心因“出差错”而受到指责,才会有别出心裁的创作表现。传统的教育成人干预过多,幼儿想象力受到严重的束缚。
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切不可作“像”与“不像”,应该鼓励肯定为主,避免盲目否定。教师应多关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表现,而不只是看作品效果,应敏感捕捉幼儿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科学的引导,呵护幼儿创作的种子萌芽成长。因此,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环境气氛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前提。
三、在启发式的教育中渗透必要的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促进幼儿的创造性表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幼儿有了想象的翅膀,创作的灵感,并要把这种想象与创造用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是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的。如果一个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孩子,他想表现的东西因为技能太差表现不出来,那么他的创作热情和信心会受到挫伤。因此,对幼儿进行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改变传统僵化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启发、提示、鼓励等教学方法,尽量少给幼儿提供模仿的范例,若必须用范例,所用的范画(或范例)既要能指导技能技巧的获得,又要能启迪想象力。在教给幼儿技能技巧的过程中,让幼儿有创作“自由画”的机会,并为他们提供各种材料、工具,让幼儿自由选择表现手法,在构思上要多鼓励那些独特的想象和创造。对于一些能力相对差的幼儿,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帮助,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创作的快意,从而提高创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美术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与教师的教育观念、指导策略及环境创设都有密切的关系,作为教师,要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掘幼儿的创作潜能,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中,在潜移默化、循序渐化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新意识,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