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手工熊猫教案【推荐6篇】
幼儿园手工熊猫教案 篇一
幼儿园手工熊猫教案的目标:通过制作手工熊猫,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让幼儿对熊猫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引导幼儿了解熊猫的形象和特点;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
1. 熊猫图片或模型;
2. 白色和黑色纸张;
3. 剪刀、胶水、彩色笔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熊猫图片或模型,引导幼儿讨论熊猫的形象和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制作熊猫身体: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张白色纸张,引导幼儿将纸张对折,然后用剪刀剪出熊猫的身体形状。
3. 制作熊猫脸部: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张黑色纸张,引导幼儿将纸张对折,然后用剪刀剪出熊猫的脸部形状。
4. 组装熊猫:幼儿用胶水将熊猫的脸部粘贴在身体上,并用彩色笔画出熊猫的眼睛、鼻子和嘴巴。
5. 制作熊猫四肢:给每个幼儿发放黑色纸张,引导幼儿用剪刀剪出熊猫的四肢形状,并用胶水粘贴在熊猫的身体上。
6. 完成熊猫: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用彩色笔为熊猫添加一些额外的装饰,例如,画上熊猫的眼睛、耳朵等。
7. 展示和分享:让幼儿将自己制作的熊猫展示给其他同学,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乐趣和困难。
四、教学延伸
1. 绘制熊猫的生活环境:引导幼儿用绘画或拼贴的方式,制作熊猫的生活环境,如竹林、山脉等。
2. 熊猫的故事:讲述一些关于熊猫的故事,激发幼儿对熊猫的兴趣和爱护意识。
幼儿园手工熊猫教案 篇二
幼儿园手工熊猫教案的目标:通过制作手工熊猫,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加深幼儿对熊猫的了解。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引导幼儿了解熊猫的形象和特点;
3.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
1. 熊猫图片或模型;
2. 白色和黑色纸张;
3. 剪刀、胶水、彩色笔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熊猫图片或模型,引导幼儿讨论熊猫的形象和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制作熊猫身体: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张白色纸张,引导幼儿将纸张对折,然后用剪刀剪出熊猫的身体形状。
3. 制作熊猫脸部: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张黑色纸张,引导幼儿将纸张对折,然后用剪刀剪出熊猫的脸部形状。
4. 组装熊猫:幼儿用胶水将熊猫的脸部粘贴在身体上,并用彩色笔画出熊猫的眼睛、鼻子和嘴巴。
5. 制作熊猫四肢:给每个幼儿发放黑色纸张,引导幼儿用剪刀剪出熊猫的四肢形状,并用胶水粘贴在熊猫的身体上。
6. 完成熊猫: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用彩色笔为熊猫添加一些额外的装饰,例如,画上熊猫的眼睛、耳朵等。
7. 展示和分享:让幼儿将自己制作的熊猫展示给其他同学,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乐趣和创意。
四、教学延伸
1. 制作熊猫家族:引导幼儿制作多个熊猫,形成一个熊猫家族,让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为每个熊猫设计不同的特点和装饰。
2. 熊猫的朋友:让幼儿为熊猫找到一些朋友,如竹鼠、大熊猫等,引导幼儿进行创意设计,并通过手工制作表达出来。
幼儿园手工熊猫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粘合、滚筒的方法。
2、学习添画熊猫的五官,意愿装饰熊猫的衣服。
3、进一步培养幼儿手工制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剪刀、固体胶。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上课,教师介绍就今天学习的内容。
2、教师出示自制的玩具——熊猫。
3、教师提问幼儿,激发幼儿的兴趣。
——这是什么小动物的玩具?喜不喜欢呢?
4、教师分发幼儿用书、剪刀和固体胶一人一份。
5、教师教幼儿做玩具
(1)教师引导幼儿按实线剪下黑色纸条。
(2)将黑色纸条卷成筒,粘合。
(3)将白色的纸条上添画出熊猫的五官。
(4)将白色的纸卷起,留出上半段,在虚线处抹上固体胶,修剪处熊猫的耳朵。
(5)幼儿将熊猫的头和身体粘合起来。
(6)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装饰熊猫的衣服。
6、展示幼儿作品。
7、教师对本活动作小结。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到室外开展游戏——熊猫滚滚。
幼儿园手工熊猫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 知道有关大熊猫的知识。
2.简单的画出大熊猫的体态。
3.增强幼儿爱护大熊猫的情感。
活动准备:
大熊猫图片、油画棒、绘画纸,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谈话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大熊猫吗?谁来说一说大熊猫长得什么样子?
【设计意图:以谈话导入的方式进行导入,一是激发幼儿的兴趣;二是给孩子创设一种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熊猫的外形特征。】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课件:(大熊猫吃竹子的画面、玩耍的画面),让幼儿观察并讲述大熊猫的外形特征。
教师:小朋友,图上是谁啊?(大熊猫)大熊猫在干什么?(在吃竹子、在玩……)大熊猫长什么样子啊?(身上有毛,有黑色的、有白色的,有四条腿,有一条尾巴,有两只半圆形的耳朵,身体胖胖的……)教师总结:刚才小朋友们看的真仔细,说的太好了,大熊猫身体肥胖,四肢粗壮,皮毛黑白分明,四肢、肩部和耳朵黑亮,眼睛周围也是八字形的黑毛,其余均为白毛。而且大熊猫生活在山林中,喜欢吃竹叶和竹笋。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老师在投影仪下示范并讲解大熊猫的画法。
①大熊猫圆圆的大脑袋。
②画出大熊猫椭圆形的白色身体。
③画出大熊猫又粗又短的四条黑腿。
④给大熊猫添画上眼睛、鼻子、耳朵。
⑤给大熊猫进行着色。
(3)幼儿在绘画纸进行绘画。
①自己画,老师巡回指导,必要时给予帮助。
②画简单的大熊猫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形态的大熊猫 。
③为大熊猫添画竹笋、竹叶等。
④给大熊猫进行着色。注意画面的整洁,涂色要均匀。
【设计意图:鼓励幼儿能用笔来记录熊猫的外形特征。】
三、结束部分
。
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组织孩子们选出不同姿态的大熊猫,组成熊猫的一家,进行组合活动,并进行讲述活动,发展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合能力。
【设计意图:让幼儿感受绘画活动的乐趣并发展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合能力。】
幼儿园手工熊猫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中熊猫活泼可爱、憨厚传神的形态,感受作品中物和景的和谐关系。
2、感受画面的墨色变化,尝试用浓、淡墨表现熊猫。
3、能大胆表达对作品的感受,体验中国画的独特魅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观察过熊猫,了解熊猫的基本特征以及生活习性。
2、课件:吴作人的《熊猫竹石图》,多种动态的熊猫图片。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熊猫图。
(1)观察熊猫的外形特征。
教师:图上是什么?它们看上去怎么样?熊猫是什么颜色的?哪些地方是黑色的?哪些地方是白色的?它的耳朵是什么形状的?眼睛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它的四肢是什么样的?它的头和身体又是什么形状的?(幼儿观察、讨论)
教师小结:熊猫的头和身体是圆圆的,耳朵、眼睛和四肢是黑的,耳朵是半圆形,眼睛是椭圆形,眼睛排列起来像个八字。
(2)欣赏熊猫吃竹子、向前爬等不同动态图。
教师:这个熊猫在什么地方?它在干什么?
2、师幼共同讨论创作方法。
(1)教师:先画熊猫的什么地方?怎样才能画出细细的线条?然后再画什么?
(2)教师小结:可用大白云淡墨画熊猫的头和身体轮廓;用浓墨两笔对按的方法画出耳朵和眼睛;用浓璺按和拖的方法画出四肢。
3、教师交代要求,幼儿创作。
(1)鼓励幼儿大胆画出不同动态的熊猫。
(2)教师:先想一想,你画的熊猫在干什么?在什么地方?
4、集体欣赏、交流,引导幼儿从熊猫外形特征和各种动态来评价作品。
教师: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参考资料
熊猫竹石图
这幅作品充分体现了吴作人水墨渗化的技法。图中的熊猫憨态可掬,形象生动,较适合大班幼儿欣赏。教学中可以引导幼儿先通过整体欣赏画面来感受熊猫的憨态、可爱,再重点欣赏画家独特的用墨方法。
幼儿园手工熊猫教案 篇六
设计意图:
幼儿对玩色活动的兴趣日趋增浓,已喜欢用各种颜色在作品上涂抹,在前几次的活动中,幼儿对宣纸的吸水性强和易破的特性也有所了解。通过“帮熊猫伯伯做格子布”的宣纸玩色活动,让幼儿体会不同的工具表现出不同的效果,既可让幼儿学习有目的地控制动作的方向和力度,又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玩色的兴趣更浓。
观察重点:
1、幼儿调换工具所表现的积极性程度。
2、幼儿选择颜色的情况。
活动流程:
情景导入-示范-讨论-创作绘画-活动。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故事《熊猫百货店》。
2、材料准备:格子布、底纹笔、棉鉴、各色颜料若干盆、废宣纸。
3、环境布置:四周摆放了许多小动物(河马、长颈鹿、熊、猴子……)
活动过程:
一、引导观察,激发兴趣:
1、以故事的情节引发幼儿的兴趣:
1)谁在森林里开了一个布店?(熊猫伯伯)
2)(出示格子布)昨天熊猫伯伯刚从城里买来一些漂亮的格子布。
2、观察格子布
1)这块格子布是用什么线织成的?(平平线和直直线)
2)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线是粗粗的还是细细的?:它们有的是红的,有的是黄的;有的是粗粗的,有的是细细的,真漂亮!
二、示范讨论,共同参与:
1、激发幼儿帮助动物的情感:
布卖完了怎么办呢?大家帮它想想办法。(幼儿讨论,激发关爱情感)
2、观察示范格子布的线条,共同参与示范:
1)按意愿选择棉签或底纹笔。(引:粗粗线用什么织?细细线用什么织?)
2)示范画横线和竖线
3)请个别幼儿到黑板上尝试画,大家一同提醒起始的位置。
三、创作绘画,培养习惯:
1、引发创作绘画
大家一起来帮帮熊猫伯伯的忙,做许多漂亮的格子布,好吗?教师观察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地调换颜色进行创作。
2)选用不同的工具材料。
2、绘画习惯的培养:
1)选不同的工具织粗细不同的直线和竖线。
2)笔和棉签宝宝按颜色送回家。
3)轻轻地织,颜料蘸得少一点。
四、活动,引发下次活动的兴趣:
1、展示格子布:把幼儿的作品全部展示出来,布置成熊猫伯伯的布店。
请幼儿说说你喜欢那一块格子布?
2、引发下次作画的兴趣格子布上没有漂亮的花纹,下次我们再来织一些花纹,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