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谁住在皮球里》教案【优选4篇】
幼儿园中班语言《谁住在皮球里》教案 篇一
《谁住在皮球里》是一本适合幼儿园中班的语言绘本。通过阅读这本绘本,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事物。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绘本中的人物和物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让他们能够通过观察绘本中的细节来判断事物的特征。
3. 帮助幼儿了解绘本中的一些常见事物,扩展他们的生活常识。
教学准备:
1. 《谁住在皮球里》绘本
2. 幼儿园教具:皮球、布偶等
3. 图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与幼儿共同回忆上一堂课的内容,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谁住在皮球里》。
二、阅读绘本(10分钟)
1. 教师向幼儿展示绘本《谁住在皮球里》,带领幼儿一起观察封面,猜测绘本的故事内容。
2. 教师用适当的语速读绘本,同时指导幼儿注意绘本中的细节。
三、讨论与表达(15分钟)
1.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绘本中的人物和物品,并帮助幼儿用简单的句子进行表达。
2. 教师提问幼儿关于绘本中的问题,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
四、游戏与活动(20分钟)
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扮演绘本中的人物,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描述人物的特征。
2. 教师用图片或卡片展示绘本中的物品,让幼儿猜测物品的名称,并用简单的句子进行描述。
五、总结与延伸(10分钟)
1.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复习绘本中的人物和物品。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幼儿在家中找到类似绘本中的物品,用简单的句子进行描述。
六、课后反思(5分钟)
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
2. 教师记录幼儿的学习表现,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能够在绘本阅读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同时也能够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幼儿的参与,让他们能够积极思考和表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幼儿园中班语言《谁住在皮球里》教案 篇二
《谁住在皮球里》是一本适合幼儿园中班的语言绘本。通过阅读这本绘本,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事物。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绘本中的人物和物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让他们能够通过观察绘本中的细节来判断事物的特征。
3. 帮助幼儿了解绘本中的一些常见事物,扩展他们的生活常识。
教学准备:
1. 《谁住在皮球里》绘本
2. 幼儿园教具:皮球、布偶等
3. 图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与幼儿共同回忆上一堂课的内容,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谁住在皮球里》。
二、阅读绘本(10分钟)
1. 教师向幼儿展示绘本《谁住在皮球里》,带领幼儿一起观察封面,猜测绘本的故事内容。
2. 教师用适当的语速读绘本,同时指导幼儿注意绘本中的细节。
三、讨论与表达(15分钟)
1.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绘本中的人物和物品,并帮助幼儿用简单的句子进行表达。
2. 教师提问幼儿关于绘本中的问题,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
四、游戏与活动(20分钟)
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扮演绘本中的人物,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描述人物的特征。
2. 教师用图片或卡片展示绘本中的物品,让幼儿猜测物品的名称,并用简单的句子进行描述。
五、总结与延伸(10分钟)
1.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复习绘本中的人物和物品。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幼儿在家中找到类似绘本中的物品,用简单的句子进行描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能够在绘本阅读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同时也能够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幼儿的参与,让他们能够积极思考和表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延伸活动,让幼儿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幼儿园中班语言《谁住在皮球里》教案 篇三
活动设计背景
一天本班的妞妞拿来一个圆形的抱枕,孩子们很喜欢,当做的球相互用来滚着玩。玩了会有孩子来问,为什么这个抱枕球不能像皮球一样跳?
皮球里住着谁,是多么有趣的问题啊!这能大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了解空气对皮球运动状态的作用。
活动目标
1、能安静的倾听并理解故事内容。
2、能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3、了解空气对皮球的作用。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对皮球运动状态的作用
难点:皮球与气球之间共通的理解
活动准备
1、小兔、轮子、喜鹊图片各一张
2、气球
3、幼儿用书《谁住在皮球里》
活动过程
1、欣赏故
事
操作图片,教师完整讲述故事,请幼儿带着问题倾听。
(1)故事里面说皮球里住着谁?
(2)为什么是它们住在里面?
2、谁住在皮球里?
(1)利用图片引导幼儿回忆并提问:故事里说谁住在皮球里?为什么是它们?
(2)真有3个朋友在里面吗?皮球里究竟住着谁?
教师:“想要知道皮球里面住有谁,问哪个比较好呢?”(皮球)
“我们要问皮球就可以知道皮球的里面住着谁啦,但是今天老师没带皮球,带来了皮球的号朋友气球,因为气球和皮球里住着的是一样。”
①给充气的气球放气,请幼儿感受气口出来的空气。
②小结:气球里面住的是空气,皮球里同样也是空气,没有小动物。是空气让皮球跳、滚、飞。
3、幼儿看书,教师再次讲述故事。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是谁住在皮球里,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就在小朋友们的书本里,请小朋友们轻轻翻开书本,找到故事《谁住在皮球里》一起安静的听老师再讲一遍。
4、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程序上出现错误,但幸好有图片教具,后面的提问环节达到预期效果。在刚讲故事时孩子们提出的各种想法没能很好的利用是一失误。)目标的定制对本版孩子稍浅了些,应可以在提问为什么兔子住在里面时还可增加除了兔子会跳还有谁会跳等,扩散孩子的思维,对孩子的认知效果更好些。在后面看书的环节,前半部分还好,后半部分因没能提前交代,孩子们在自己看书时直接看了下一篇的内容。对本节课的内容没能巩固加深,又是一失误。总体上本课时的目标预期效果都达到了。但在过程中对孩子没出现的不在预期中的反应利用与操作得不是很好。
小百科:皮球是一种有弹性的空心球,多用橡胶制成。
幼儿园中班语言《谁住在皮球里》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对皮球的动态——蹦、滚、飞产生兴趣。
2.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了解空气对皮球运动状态所起的作用。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晨间活动中,幼儿以拍、滚、抛、踢等方式玩过皮球。
2.充满气的`皮球和瘪皮球若干,放大镜、剪刀、打气筒、绳子等各种材料。
3.一段符合课题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会蹦、会滚、会飞的皮球。
1.教师用皮球演示拍皮球、滚皮球、踢皮球的动作。
2.引发幼儿思考:老师玩皮球的时候,皮球是怎么运动的?
3.在音乐中,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皮球蹦跳、滚动、飞起来的状态。
(二)感受故事,引出问题:谁住在皮球里。
1.提问:皮球为什么会蹦会跳又会飞呢?究竟谁住在皮球里?
2.幼儿完整地听教师讲述故事一遍。
3.幼儿讨论:皮球里真的住着兔子、轮子和喜鹊吗?
(三)引导幼儿探究,并得出结论:是空气住在皮球里。
1.教师用力挤压皮球:皮球很硬很硬的,一定有什么东西住在里面。是什么呢?
2.把幼儿分组,每组有一些材料,如:皮球、剪刀、胶布等,请幼儿通过挤压、听、看闻等方式来探究到底里面是什么。
3.师生共同归纳小结:原来是空气住在皮球里。
4.出示瘪的皮球,拍、滚、踢。问:皮球里没有空气会怎样呢?
5.请幼儿来试试看。
6.教师总结:皮球是因为有空气才能运动的,空气真是了不起啊!
四、活动结束:
让我们一起去与空气玩,跟它做好朋友吧!
教学反思
程序上出现错误,但幸好有图片教具,后面的提问环节达到预期效果。在刚讲故事时孩子们提出的各种想法没能很好的利用是一失误。目标的定制对本版孩子稍浅了些,应可以在提问为什么兔子住在里面时还可增加除了兔子会跳还有谁会跳等,扩散孩子的思维,对孩子的认知效果更好些。在后面看书的环节,前半部分还好,后半部分因没能提前交代,孩子们在自己看书时直接看了下一篇的内容。对本节课的内容没能巩固加深,又是一失误。总体上本课时的目标预期效果都达到了。但在过程中对孩子没出现的不在预期中的反应利用与操作得不是很好。
小百科:皮球是一种有弹性的空心球,多用橡胶制成。一般为小孩玩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