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学习老鼠嫁女儿活动设计(实用3篇)
幼儿园大班学习老鼠嫁女儿活动设计 篇一
幼儿园大班学习老鼠嫁女儿活动设计
在幼儿园大班学习老鼠嫁女儿这个主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了解传统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下面是一个针对这个主题的活动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并参与其中。
活动名称:老鼠嫁女儿剧场表演
活动目标:
1.了解传统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自信心。
活动准备:
1.故事书籍《老鼠嫁女儿》;
2.剧场道具:老鼠、猫、女儿、婆婆等角色服装;
3.音乐播放器。
活动过程:
1.导入(10分钟):
首先,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帮助幼儿回忆起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然后,教师出示故事书籍《老鼠嫁女儿》,并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情节。
2.角色扮演(20分钟):
根据故事情节,教师邀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可以是老鼠、猫、女儿、婆婆等。教师提供相应的角色服装,并帮助幼儿理解角色特点,引导他们进行角色扮演。
3.剧场表演(30分钟):
在角色扮演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剧场表演。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创编,让幼儿自由发挥,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适时提醒幼儿注意表演动作和语言的表达,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小组讨论(15分钟):
剧场表演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表演感受和体会,让他们从表演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
5.总结(5分钟):
最后,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幼儿在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表扬他们的参与和表现。同时,教师鼓励幼儿将所学的故事和表演经验分享给家长,加强家园联系。
通过这个活动设计,幼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剧场表演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参与故事中的情节,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幼儿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体会,提高合作能力和自信心。希望这个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和体验传统故事的魅力。
幼儿园大班学习老鼠嫁女儿活动设计 篇二
幼儿园大班学习老鼠嫁女儿活动设计
在幼儿园大班学习老鼠嫁女儿这个主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注意力。下面是一个针对这个主题的活动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并参与其中。
活动名称:老鼠嫁女儿绘本创作
活动目标:
1.了解传统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故事书籍《老鼠嫁女儿》;
2.绘本制作工具:纸张、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3.绘本模板:包括角色、场景等元素。
活动过程:
1.导入(10分钟):
首先,教师出示故事书籍《老鼠嫁女儿》,并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情节。然后,教师提问幼儿是否喜欢这个故事,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绘本制作(30分钟):
根据故事情节,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绘本制作工具和绘本模板。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并鼓励他们运用想象力进行创作。幼儿可以使用彩色笔进行绘画,使用剪刀剪下角色和场景,然后使用胶水将它们粘贴到纸张上。
3.分享展示(20分钟):
绘本制作完成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分享展示。每个幼儿可以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绘本,并讲述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想法。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其他幼儿提问和评论,促进交流和互动。
4.绘本阅读(15分钟):
在分享展示结束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绘本进行阅读。教师可以边读边解释故事情节和绘本创作,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对绘本中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5.总结(5分钟):
最后,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幼儿在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表扬他们的参与和创作。同时,教师鼓励幼儿将所创作的绘本带回家与家长分享,加强家园联系。
通过这个活动设计,幼儿可以通过绘本制作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参与故事中的情节,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通过分享展示和绘本阅读,幼儿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体会,提高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希望这个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和体验传统故事的魅力。
幼儿园大班学习老鼠嫁女儿活动设计 篇三
幼儿园大班学习老鼠嫁女儿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老鼠嫁女儿”来自大班主题“我是中国人”中的二级主题“多彩的民间活动”。《老鼠嫁女儿》诙谐幽默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着幼儿,他们对故事中的“老鼠女儿”、只会打洞的“小老鼠”等角色尤为喜爱。在老鼠嫁女儿的“玩故事”活动中,许多幼儿会优先选择这两个故事角色。
随着“玩故事”活动的深入,我发现幼儿表现的小老鼠形象单一,对于小老鼠的角色设定,也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对比较贬义。为了使幼儿在“玩故事”的时候有更多不同个性、不同风格的“老鼠”出现,使故事情节趋于多样化,我设计了具有趣味性的故事角色“老鼠”,通过两段不同性质的音乐,借助图谱,让幼儿大胆表现故事中老鼠形象的不同性格特征。
活动目标
1.试着观看图谱,大胆想象小老鼠的出场动作。
2.在听听、看看、玩玩中试着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表现小老鼠,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熟悉故事《老鼠嫁女儿》
2.PPT课件
3.两段音乐(活泼欢快、缓慢紧张)
4.图谱六张(转圈、走路、踮脚、跳跃等组合符号)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说说自己喜欢的角色
提问:
1.我们最近在“玩”什么故事?
2.你最喜欢玩哪一个角色?为什么喜欢玩?
(在集体表演推进活动的前期,教师创设环境让幼儿充分地玩道具、玩装扮、玩内容,从而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轻松地熟悉故事。这个提问就是让幼儿回忆各种角色,说出自己对角色的理解。)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活动的导入部分,在谈话中幼儿对故事进行了回忆和分享。一方面,通过探讨最喜欢的角色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的表达更加大胆、自信;另一方面,也可为后面的环节起铺垫作用。】
二、听听演演,表现不同个性的老鼠
(一)播放音乐,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老鼠公主。
1.听一听,故事中的谁出场了?为什么你觉得是老鼠公主出场了?
(播放活泼欢快的背景音乐,鼓励幼儿根据音乐的性质,对照角色的性格大胆猜测。在幼儿猜测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进行语言提示。当幼儿猜出后,教师要引导幼儿把理由表述清楚。)
2.老鼠公主是怎么出场的?谁想来试一试?
(请幼儿用不同的动作或造型来展示老鼠公主的形象,再运用语言进行总结与提升,如“老鼠公主很美丽,走路一扭一扭的,还有一些优美的造型动作”。教师鼓励幼儿跟着音乐愉快地进行体验。)
(二)听辨音乐,学看图谱,尝试用动作表现小老鼠。
1.听音乐大胆想象小老鼠的动作。
(1)听,又有谁来了?这会是故事里的谁呢?
(2)是小老鼠吗?说说理由。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说说对这段音乐的感受,并与前一段音乐进行对比,寻找相对应的故事角色。)
2.模仿小老鼠偷偷摸摸走路的样子。
(1)教师模仿小老鼠偷偷摸摸走路的样子。
提问:我表演的样子像不像偷偷摸摸的小老鼠?你觉得哪里像?
(这个环节是重点,除了个别幼儿可先进行尝试外,还需要教师的示范。教师的示范能帮助幼儿提升和总结经验,夸张的表现可以作为幼儿再次模仿的参照和依据。所以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具有代表性的动作:东张西望地走路。教师也可以根据现场幼儿生成的内容,让幼儿借助音乐情境性地表达。当然,也要注意性别差异,更多地留意男孩子的兴趣点。)
(2)出示图谱,对应理解图谱的含义。提问:你们看懂这个图谱了吗?走路用哪个符号表示?
(教师将示范、模仿与图谱对应,如走路时用哪个符号?小老鼠头的图案表示哪个动作?通过对图谱与动作的对应解读,使幼儿能更形象具体地理解符号的意义,为幼儿后续自主看图谱打下基础。)
(3)集体尝试看图谱模仿小老鼠走路。
(集体尝试跟着图谱模仿小老鼠走路,教师可带领幼儿一起尝试。语言的辅助提示不可或缺,通过模仿尝试,加上音乐的衬托,让每个幼儿看着图谱表现出小老鼠走路偷偷摸摸的样子。)
【设计意图:在幼儿熟
悉的故事角色中,将音乐与角色动作表达相结合,让幼儿在听辨音乐中感受故事角色的特征。前半段表现老鼠公主时满足幼儿的.表现欲望,让幼儿跟着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快乐的老鼠公主;后半段借助图谱表现胆小的小老鼠,在幼儿感知图谱与动作对应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模仿与表现。】三、学看图谱,合作再现不同的小老鼠
1.其实,我知道小老鼠每次出场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小老鼠还能怎么走出来?
2.观察图谱,分组合作模仿小老鼠不同的走路动作。
(根据故事中小老鼠的特性设计了打洞、转圈、踮着脚尖走路等简笔符号及图案组合的图谱,给予幼儿自主的机会,如自主选择图谱,自由结伴协商等。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让幼儿欢乐地游戏。)
3.分组展示,解读图谱。
提问:数字表示什么?
(给予幼儿小组展示的机会,通过大屏幕共享有趣的动作,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在过程中感受小组合作的快乐。教师在观看时要鼓励幼儿发现新符号的含义,并激发幼儿质疑。教师要肯定幼儿的不同想法,鼓励幼儿对相伺的图谱有不同的理解。)
4.听辨音乐,表现不同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