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三《马嵬》教学设计(推荐3篇)

高一必修三《马嵬》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马嵬》的作者、背景和主题,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和人性的意义。

2. 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并能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分析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内涵。

2. 运用阅读策略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欣赏文学作品。

教学难点:

1. 理解小说中的历史、文化和人性的意义。

2.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

3. 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欣赏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张马嵬山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于马嵬山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Step 2 理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

教师介绍《马嵬》的作者、背景和主题,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和历史背景,以及小说中蕴含的深刻思考。

Step 3 分析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说的情节,通过讨论和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Step 4 阅读理解训练

教师提供一些与小说相关的阅读理解题,让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Step 5 文学鉴赏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活动,如朗读、演讲、写作等,让学生展示对于小说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Step 6 总结归纳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学生对于《马嵬》的深刻理解和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鉴赏活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学素养。

高一必修三《马嵬》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马嵬》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认识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分析小说中的意象和象征,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3. 掌握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欣赏文学作品。

教学重点:

1. 理解小说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

2. 分析小说中的意象和象征,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3. 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欣赏文学作品。

教学难点:

1. 分析小说中的意象和象征,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2. 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欣赏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与《马嵬》相关的音乐或视频,激发学生对于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课的主题。

Step 2 探讨小说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说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通过对比和分析,让学生认识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品的独特之处。

Step 3 分析小说中的意象和象征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意象和象征,通过讨论和解读,让学生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Step 4 文学鉴赏训练

教师提供一些与小说相关的文学鉴赏题目,让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欣赏文学作品。

Step 5 创作文学作品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说创作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创作一篇与《马嵬》相关的短篇小说或诗歌。

Step 6 总结归纳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学生对于《马嵬》的深刻理解和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鉴赏活动,提高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高一必修三《马嵬》教学设计 篇三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马嵬》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高一必修三《马嵬》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美质。

  2、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诵读、点拨、讨论、总结。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要求学生记忆出李商隐的名诗: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关于咏史诗

  咏史诗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

  安史乱后,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败,李商隐对玄宗的失政特别感到痛心,讽刺也特别尖锐。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

  三、题解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四、诵读诗歌

  1、重点字词解释:

  更:还有。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笑:嘲笑。

  如何:为什么。

  2、教师范读:(节拍提示)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导入。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该诗。

  五、学生参照注释默读课文,赏析《马嵬(其二)》内容意境

  1、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赏析:首联夹叙夹议,写玄宗思杨妃之切,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他生来世为夫妇的事渺茫难求,而今生的缘分已分明结束。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2、颔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赏析:颔联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和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相对比,当时和现在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本意说的是巡逻的警卫,可是”空闻“二字就将此否定,“虎旅鸣宵柝”显然不是为了保护皇帝,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于是便有了颈联的六军不发的兵谏。

  3、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赏析:颈联继续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是倒转笔法,借

牛朗织女相会反衬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上。

  4、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赏析:尾联以对比手法和反诘语气作结,寄托感慨,点明题旨,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作者在这里向世人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反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包含强烈的对比,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这里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六、主旨思想

  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玩物丧志”。

  七、艺术技巧

  1、倒叙: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2、对比:暗含讽刺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同步练习。

  ⑴对这首诗进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海外九洲,不过是徒然留恋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

  B、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

  C、“此日”是禁军驻马不前,要求诛杀杨贵妃之日。“当时”意为在这危急之时。“笑牵牛”指玄宗贵妃笑牛朗织女不了解他俩朝夕相伴,永不分离。

  D、末联,诗人以冷峻的诘问结束全诗: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答:C(当时七夕笑牵牛: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恩爱有加,朝夕相伴,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然而,事实并不如此,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自己爱情中途夭折。这是倒转笔法,借牛朗织女相会反衬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

  ⑵对这首诗人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

  B、“空闻”句,用“虎旅鸣宵柝”五字,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从中,主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心情,也依稀可见。

  C、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虎旅鸣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外境和心境,跃然纸上。

  D、“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答:A(没有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这首诗批判的锋芒恰好是指向唐玄宗)

相关文章

公开课《盘古开天地》优秀教学设计(精彩3篇)

  导语:《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下面是cnfla儿童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教学目标:  1...
教学资料2013-07-04
公开课《盘古开天地》优秀教学设计(精彩3篇)

《小小建筑师》教学设计【实用4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小建筑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小小建筑师...
教学资料2015-09-09
《小小建筑师》教学设计【实用4篇】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精彩6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9的乘法口...
教学资料2016-08-08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精彩6篇)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6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二年级语文教学...
教学资料2013-04-01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6篇)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讨(精简4篇)

近年来,英语课程走进了小学课堂,但由于受教师传统观念、手段等影响,导致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低下。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文章认为,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应改变过去平铺直叙的满堂灌方法,通过开创一种全新...
教学资料2018-04-04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讨(精简4篇)

再塑生命课文教学设计(最新3篇)

导语:我们教师在课堂的教学内容有什么样的风格表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再塑生命课文教学设计,欢迎借鉴! 篇一:再塑生命课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
教学资料2015-04-06
再塑生命课文教学设计(最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