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优选6篇】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利用一去二三里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引言:一去二三里是一篇经典的古文课文,它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描述了一个小孩子在农村游玩的经历。通过对该课文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写作能力。本文将针对初中学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为目标,设计一堂以一去二三里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一去二三里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写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活动步骤:
1. 情感导入(10分钟):
a. 向学生展示一去二三里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这幅画的感受;
b.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在农村的游玩经历,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故事。
2. 阅读理解(20分钟):
a. 分发一去二三里的课文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阅读;
b. 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 观察细节(15分钟):
a. 指导学生再次阅读一去二三里,并要求他们仔细观察文章中的细节描述;
b. 针对文章中的细节,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例如:作者用了哪些描写词语来形容农村的景色?作者通过哪些细节表达了对农村的喜爱?
4. 描写练习(30分钟):
a. 要求学生以一去二三里为题材,写一篇自己的游玩经历,鼓励他们运用自己所学的描写技巧;
b. 学生们可以分组交流并互相修改彼此的作文,以提高写作质量。
5. 作品分享(15分钟):
a. 学生们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作品,或者将作品贴在班级展示墙上;
b.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结语: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一去二三里这篇古文课文,还能够通过自己的写作练习提高语文写作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描写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写作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利用一去二三里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引言:一去二三里是一篇充满画面感的古文课文,通过对该课文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和想象力。本文将针对小学生,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为目标,设计一堂以一去二三里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一去二三里的情节和画面表达;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活动步骤:
1. 情感导入(10分钟):
a. 向学生展示一去二三里的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这幅画的感受;
b.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农村的游玩经历,让他们用画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故事。
2. 阅读理解(20分钟):
a. 分发一去二三里的课文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阅读;
b. 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 观察细节(15分钟):
a. 指导学生再次阅读一去二三里,并要求他们仔细观察插图中的细节;
b. 针对插图中的细节,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例如:画家通过哪些细节表达了农村的美丽和宁静?
4. 画画练习(30分钟):
a. 要求学生以一去二三里为题材,画一幅自己对农村景色的想象作品;
b. 学生们可以分组交流并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以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5. 作品分享(15分钟):
a. 学生们可以选择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解作品的创作灵感和表达意图;
b.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结语: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一去二三里这篇古文课文,还能够通过自己的画画练习提高艺术鉴赏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艺术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笔画“一”。
难点:分辨“入”和“八”。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歌谣,初步感受课文的景色美。
2、认识笔画“一”和田字格,会写“一”。
【课时重难点】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会写生字“一”,写好笔画“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音节tínɡ èr yān tái liù jiā jiǔ huā shízuò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经过开学到现在一个多月的学习,我们不知不觉已经掌握一把通往知识宝殿的金钥匙,那就是汉语拼音,有了这些拼音朋友的带领,我们将很快地进入识字王国,在那儿我们会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你们高兴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咦?这是什么地方?不急,你将会从这首古诗中找到答案。知道什么是古诗吗?想读吗?
2、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借助拼音读读这首诗,不会读的音节可以画一画。(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和同桌一起读两遍。
4、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5、用铅笔圈出这首诗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记一记。
6、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7、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齐读诗歌。
8、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
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听师范读。刚才脑海里出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
2、看图。师: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
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
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
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
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
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要求读流利、读正确。
3、情趣练读,读出节奏感。
老师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一学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另一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4、当小诗人,有感情的读一读。试背。
四、巩固生字
1、全班交流: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自主识字的学生)
2、打乱顺序开火车巩固生字。
3、给生字排排队。(一至十是数字,去和里不是)
五、认识田字格,学习田字格歌
1、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拼音的家在四线格,那汉字的家在哪儿呢?这就是生字的家(出示田字格),就是这样四方方的,中间有横中线和竖中线分割成四个一样大小的小格。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吗?
2、了解作用:有了它们就知道笔画的位置了,可以帮助小朋友把字写工整、写匀称,
3、读儿歌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六、指导书写“一”:先师范写,生描红
1、写字姿势歌。
写字时要注意,头摆正,肩放平,腰挺直,脚踏实。还要做到三个一……
2、指导写字。
介绍笔画名称:“一”由一笔组成,这个笔画叫横,生书空。
书写要领:师范写,边写边讲述,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有一点向上斜,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
字的位置:“一”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篇四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拼音我们都学完了,你想不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2、点击课件,出示:sān、wǔ、yī、liù、bā、shí、èr、sì、qī、jiǚ。
3、拉火车读音节,看那列火车开得最快。(小火车、开开开、火车头!)
二、自主研读、认识生字
1、同学们学得真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大家到一个小山村看一看!(出示《一去二三里》挂图,挂图后面是这首诗的板书。)
2、大家仔细看一看,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两个小朋友在山间的小路上看风景。)
3、想一想他们可能在谈论什么。
生:小哥哥指着远处说:“你看看,那有一个小村庄,冒着烟呢,村子里的人正在做饭!村庄后面是几座小亭子,真漂亮啊!”小妹妹说:“我们身边的花也很漂亮
啊!你闻闻,多香啊!”(提示学生按照顺序观察,把短诗中写的内容说全,可适当发散。)
4、同学们说得真好!大家想了这么多小哥哥和小妹妹说的话!有人啊,只用了20个字就把他们说的东西全都说全了!大家想不想看看?(揭掉挂图,展示板书。)
5、根据我们学过的拼音把这首短诗读一读。(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议、正音。)
6、师:老师标红的这些字就是我们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根据老师标的拼音,你能读出它们吗?(指名读,学生齐读。)
7、师:在课文中我们都能读出来,但是如果这些生字从课文中跑出来,你还能认识他们吗?(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并试着用这些生字组词或说一段话。)
8、师:认识了这些生字,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看看诗中都写了哪些美景。
三、反复品读、感受画面
1、同学们仔细看这首小诗,你能从诗中“看”到哪些美丽的景物呢?在诗中把这些景物挑出来、画上横线,并在图画上把你看出来的景物圈一圈。
生:烟村、亭台、花……
总结:两个小朋友,走了大约二三里路,看到了一座小村庄,村子里炊烟袅袅。再往前走是几座亭台错落地排列着,他们身边的小路旁开着各种美丽的野花。
2、两个小朋友看到那么多美丽的景物,他们多高兴啊!谁能读出他们那种高兴的心情?(指名读,学生点评。)
3、他读得非常流利,但是还不够高兴。下面听老师读一下,感受一下,怎样读出小朋友高兴的心情。(教师范读,指导停顿和重音。)
4、下面老师找同学来读一读,谁读得最有感情,老师就为他把这幅图画再挂上去!
5、指名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直到学生能够读出诗歌的声韵,把图画挂上去,盖住诗歌的板书。
6、背古诗,边背边想象诗中的景色。
四、指导写字(课前认识田字格和三线格)
1、观察生字一共有几笔,每一笔是什么笔画,在田字格中占什么位置,找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边指导、边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样子。
2、伸出手指书空:学生一边念笔顺、一边书空。(例“木:一笔横、二笔竖、三笔撇、四笔捺。)
3、在课本上描红,并仿写几个。
4、找写得好的和写得有问题的进行评议。
5、学生在三线格本上进行书写。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
认字和写字是本课重点;分辩“八”和“入”是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或生字卡片。
【设计特色】
游戏中识字。
【教学时间】
2课时。
【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看图图画上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见了什么?
二、出示课题
老师范读 板书课题并学习新字“里”。
三、自读课文
1、根据拼音自读课文,看谁最先读会。
2、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感受小山村的美丽。(领读,一起读等)大致了解“烟村、亭台”的意思。
四、自学生字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先自己读准确,再读给同桌听。
2、用圆圈圈出课文中的生字。给课后的生字注上拼音。
五、检查自学情况
做找朋友的游戏。重点指导读准“三、四、十”。
六、看图找出文在篮球上的生字
七、练习写字
1、指导学生认识“田字格”。
2、教师示范书写,边写边说清楚笔画所占的位置。
3、学生描红,并书写,老师巡回指导。
八、巩固练习
选卡片填空,读儿歌等。
九、实践活动
课后找一找,看一看,我们周围哪些地方有一到十的数字。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篇六
【教材分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一)的第一课。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村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是描绘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是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顺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自学课文,自学生字,检查自学情况,指导朗读课文,练习写字,巩固练习,实际活动”这一活动过程进行教学,采取多种形式有趣识字的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图画,图文结合,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
认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
分辨“八”和“入”。
【课前准备】
拼音卡片,生字卡片,插图(一)的课件,果子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卡片。
【教学设想】
从图入手,在读文中识字,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再现,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韵母(ai 、iu、an、un、ing、er)、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ch、sh、yi、wu)和三个三拼音(jiāò、zuò、huā)
2、激趣导入:
开学到现在,同学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里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出示文中插图一的课件)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听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烟村、亭台、花)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板书:美)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图。板书课题并注上拼音。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课题的“去”和“里”是什么意思?结合具体实例帮助理解。
三、初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课文)
2、教师放慢语速带读课文,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一)画出12个要认识的12个生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除了这12个生字外,其他的字怎么办?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
4、学生各自看着拼音拼读12个生字。(每个生字拼读两遍)
5、教学生字:
⑴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注意“去”“四”“三”“十”)
⑵ 去掉拼音打乱顺序抽读12张生字卡,开火车读,小组竟赛读,全班齐读。
⑶ 分一分:你们能把这12个生字分成两类吗?为什么这样分?(小组交流,集体订正,引导学生把“去”和“里”分为一组。)
⑷ “找朋友”游戏:把“一”至“十”和数学中的阿拉伯数字“1”至“10”的卡片发给学生,找出自己的'朋友,如“一”和“1”是一对好朋友。
⑸ 用“去”“里”组词,看谁组得多。
⑹ 动动手“我会做”:学生用自己的手,怎样做手势来表示这十个数字,使别人会意。
⑺ “摘果子”游戏:把12个生字藏在果子后面,摘一个领读对了,就奖励这个“果子”。
⑻ 带生字准备回家:学生认读12个生字。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问:小山村的景色美吗?你最喜欢图中的什么?你能把课文读得美一点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自愿起立表演读,小组竞赛读,师生表演读,全班齐读。)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父母听。
2、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有本课的生字,比一比谁找得多。
【教学反思】
不知什么原因,上完这节汇报课后,总有许多遗憾环绕在我的脑海里:二十多年的从教路,虽然有徘徊过,也有成功过,有令自己欣慰的时候,但这一节课总的感觉是不成功的。
我几番的思前想后,就是自己的教育理念有待更新。在新课程理论的阅读过程中,虽然能感觉到新课程为我们的教育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图景,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把握不住尺度,没有很好地落实到位。我也知道:新一轮课改,教师不仅要有更新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有新的教学方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思路是清晰的,从图入手,观察说话,初步感受小山村的美,从而引出这首个歌谣,让学生感受歌谣的美,多种形式地、有趣地学习生字。但关键的问题是没有很好地把握好四十分钟的时间,没有合理地安排每一个环节,恰当地分配时间,结果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最后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朗读感悟童谣的美,只能把遗憾留给下一节课。
为此,我认为课前了解学情,沟通学路,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人,从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极为重要。我也知道,当今课改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堂教学体现以学定教,不能只是按部就班地把学生引入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中,而是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接受情况而灵活地调整梳理,让自己的设计意图融进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自主性会在师生活动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