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泉水教学设计【通用6篇】
课文泉水教学设计 篇一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泉水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深入挖掘和解读课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的内容和意义。下面,我将结合一篇小学语文课文《小燕子衔泥》,设计一节课文泉水教学。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小燕子衔泥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小燕子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1. 课文《小燕子衔泥》的教材。
2. 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小燕子的衔泥过程和巢穴。
3. 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小燕子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预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询问学生对小燕子的认识和了解。
3. 课文朗读:教师组织学生轮流读课文,并解释课文中生词和句子的意思。
4.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小燕子衔泥的过程和巢穴的形态,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5.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小燕子衔泥的目的和意义,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6. 分析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7. 阅读理解:教师出示几道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8. 总结归纳: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小燕子衔泥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并提醒学生要关注和保护小燕子。
9. 语言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编写一篇小燕子衔泥的说明文。
10.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小燕子的作文,可以包括对小燕子的观察和保护建议。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小燕子衔泥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语言拓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最后,通过作文的布置,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关注小燕子的生活和保护问题。
课文泉水教学设计 篇二
课文泉水教学是一种以课文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深入挖掘和解读课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的内容和意义。下面,我将结合一篇初中语文课文《荷塘月色》,设计一节课文泉水教学。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荷塘月色的景色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1. 课文《荷塘月色》的教材。
2. 图片和音频资料,展示荷塘的景色和自然声音。
3. 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荷塘月色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预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询问学生对荷塘的认识和了解。
3. 课文朗读:教师组织学生轮流读课文,并解释课文中生词和句子的意思。
4.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荷塘的景色和自然声音,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5. 感受荷塘: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观察和听音乐,感受荷塘的美景,进行感触和联想。
6. 分析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7. 阅读理解:教师出示几道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8. 总结归纳: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荷塘月色的景色和意境,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9. 语言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写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描写文。
10.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学生写一篇以荷塘月色为题材的作文,表达自己对自然美的感悟和思考。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荷塘月色的景色和意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通过感受荷塘和语言拓展,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感悟能力。最后,通过作文的布置,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表达对自然美的感悟和思考。
课文泉水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会认“股、缝”等9个生字,会写“瓦、泉”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录像(播放清泉流淌画面)
2、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泉水吗?你从录象中感受到什么?你对泉水还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今天我们去和泉水交个朋友吧?(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感悟
这么美的泉水都流向哪儿了?他们都去干什么了?大家想知道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开火车认读生字:
“瓦罐”(认读,组词)“脆”(模仿体会声音)等
3、交流:
⑴“天然水塔”指的是什么?
⑵泉水都流向哪儿了?(生回答,师板书)
⑶泉水流经的地方,她都遇见了谁?
(生回答,并把图片贴在对应的位置上)
三、整体理解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学生试读,教师指导“冲、阳光灿烂”。
2、假如你是泉水,你喜欢到哪儿去?请带着喜悦的情感读你喜欢的段落。看看泉水都做了些什么?把你们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3、交流最喜欢的段落(课件出示)
(1)山腰的水池(有感情的朗读)
(2)山间的平地(男女读)奉献、乐于助人
(3)山坡的果园(两生表演对话)
(4)静静的山谷(交流)
4、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感受到泉水是那样的清、静、甜、美,这么美的泉水,谁不喜欢呢?如果你愿意,那就试着把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课件出示美丽画面)
(1)泉水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2)“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3)“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4)“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5、泉水从山腰上弹着琴跑下山去,它们很团结,也很快乐,总是勇往直前,(课件出示)“他们互相问候,相约大海里见!”……
6、欣赏音乐《泉水叮咚》
四、扩展延伸
1、泉水快乐的流呀流,他还可能流到哪?会给谁带来帮助?(学生展开想象)
2、(课件)出示有关泉水的小诗《小池》,激发学生自读 。
3、结合实际生活谈如何向泉水学习,为身边的人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板书】
水池……
平地……
果园……
山谷……
大海里见
课文泉水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抓住描写前两幅场景的句段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自读自悟认识泉水“多、清、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品词析句。
教学难点:
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教学教具:
课文课件和录音带、生字词卡片、搜集泉水的相关资料。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用各种方法认记生字。
2.布置学生搜集泉水的相关资料,有条件的还可以亲自去看一看。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1、词语感知,德育先导。出示关于传统美德、优秀品质的四字词语:
1)尊老爱幼 拾金不昧 孔融让梨
2)助人为乐 正直无私 舍己为人
3) 坚持不懈 谦虚好学 团结友爱
老师先来考考你们谁聪明好学,谁能给大家读出这些词语?
这些词语所表现的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中华好少年应学习的优秀品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无私奉献的朋友——板书:泉水(相机指导书写)
2、作为对你们聪明好学的奖励,先送给你们一首好听的儿歌。(出示:P22 我会读)读了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3、是啊,丁冬的泉水多么美妙!他们一路奔流到大海,他们是大自然一首动听的歌。但是你知道什么是泉水吗?你们知道泉水是从哪里来的吗?
播放泉水的画面。展示泉水资料,:〔泉水〕从岩石裂缝或地下涌出地面的地下水。泉水在山区较为常见,因为山区的地形多经山体运动的强烈切割,有利于地下水流出。泉水按流出地面的差异,可分为下降泉和上升泉;按泉水的温度可分为温泉、冷泉和普通泉。许多江河湖泊都是由众多泉水汇成溪流聚集而成的。泉水不仅可以灌溉农田,供给人们饮用,有些泉水煮熟后还可提制食盐,还有的泉水具有保健作用。)
4、泉水的无私奉献大家已经可以感受到了吧?那文中又是怎样描写泉水和他的无私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体会体会!
二、感知,识字
1、学生听课文录音带(或师范读),思考:课文写了泉水的哪些特点?他都做了些什么呢?(相机板书)
2、 导: 那你喜欢这样的泉水吗?那么请大家读读课文,走进这可爱、无私的泉水。
自读要求:
1)同桌轮流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完成生字条检测活动——我指你认。
2)试着把你喜欢的段落美美地读2次。
3、检测反馈:大家的学习情绪很不错,老师又想考考你们了,愿意吗?(出示词、句,相机指导书写“鹃、股”)
哦 一股 石缝 瓦罐 天然水塔 杜鹃 清脆
“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喝吧,喝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的歌声伴奏!”
(听着你们的朗朗读书声,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自豪、快乐的泉水娃娃。请大家一起再来读读!)
三、探究品味
1、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泉水?理由是什么?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说一说。
2、生自学,交流归纳:让我们随着泉水的足迹,一起分享你们对他的喜爱吧.
1)2段——指名读,说说理由。
相机理解“天然水塔”(出示图片和解释),除了姐姐,还会有谁来?(预设:还会有很多乡亲们来,这是他们的生活水源)
所以这水多多益善。比比这两个句子——
很多、很多很多………哪个好?这么多水让人们来用,看来泉水真的很——无私。
口语交际——如果你是泉水,会怎么和山里的姐姐说?
老师觉得“很甜很甜”也不错啊,换换可以吗?
请大家一起再来品读下这无私的泉水吧。
2)3段——指名读,说说理由。同样的,除了杜鹃花,谁还可以来照镜子?这还是一个——无私的泉水!
这面大镜子真不错!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是一句——比喻句,把?比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写出了清的特点)
你觉得还以把什么比作大镜子?(湖水、池水……)
3)4段——喜欢的孩子齐读。说说理由。
相机引导:文中“大口大口地喝”说明了什么?是呀,联系上文,我们又知道了泉水的多不仅为人还为大自然的朋友们,我更更觉得他———无私!你们呢?同桌读读,看谁读出了这无私的泉水!
4)5段——相信此时此刻,大家一定被无私的泉水吸引,让我们一起随他穿过静静的山谷吧。师生共读。
先来说说画眉鸟是怎样尽情唱歌的?为它伴奏的泉水你喜欢吗?为什么?这琴声就是——你听(课件伴奏),真是一首动听的歌啊,大家一起感受一下这美好的一刻吧!
5)拓展想象
丁冬的泉水还会流到哪里?一路上他还会看到些什么?为大家做什么?
请补充说话:泉水流到( ),他看见了( ),泉水说:“( )。”
3、泉水无私的奉献着,也更加的快乐着,他们从各处相聚,把这份无私、这份快乐一直带到了——生:大海里。一起读6、7段,让我们为这些无私、快乐的泉水喝彩!
四、小结:
认识了这样无私、快乐的泉水,你想说些什么吗?
五、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积累本文的好词、佳句。
3、选做:找找身边无私奉献的人或事,讲给同学、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课文泉水教学设计 篇五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泉水》这篇文章,我们首先复习一下上节课所认识的几个生字。
2、看得出咱们同学对生字词掌握得很好。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泉水一起去旅游吧,看看泉水从山上的石缝里冲出来,泉水都流过哪些地方,遇见了谁,说了什么?
二、自读解疑,同桌讨论。
轻声读文,用笔勾画出泉水都流过了哪些地方?遇见了谁,说了什么?
然后和同桌讨论。
三、读议课文感悟
1、品析“泉水流进山腰水池”的情景。
泉水首先流到了哪儿?
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朗读“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与生活实际联系,理解“天然水塔”。
2、品析“泉水流过山间平地”的情景。
个别学生读一读。
指导读“火红的杜鹃花”和“美丽的身影”。
随机出示课件,品读“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说话训练:“______像_________。”
3、品析“泉水流到山坡果园”的情景。
小组读一读。
联系个人实际理解“大口大口地喝水”。
品读“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4、品析“泉水穿过山谷”的情景。
描述理解“尽情地歌唱”。
品读“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5、品读泉水说的话,总结泉水的特点。
我们再来读读泉水说的话,看看泉水有什么特点。
6、学习第6、7自然段
这股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她遇见了谁,说了些什么?
泉水和伙伴已经见面了,为什么还要约定大海里见?他们还要去干什么?
四、总结:
1读完了课文,你喜欢泉水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像泉水学习呢,说说你打算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
五、作业:
欢快的泉水着琴跑下山去,她还会经过什么地方?会遇见谁,说了些什么?写一写。
板书设计:
5 泉水
山腰 姐姐 多
平地 杜鹃花 清
果园 果树 甜
山谷 画眉鸟 美
课文泉水教学设计 篇六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它是谁吧?(课件播放优美的泉水流动画面和动听的泉水声)
通过感官和听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这位新朋友是谁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泉水。
3、指导书写“泉”字:泉水的“泉”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请同学们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和老师一起来写写这个字吧。
低年级还是要抓好学生的写字教学,因此在讲读课文中也要指导学生书写一个生字,把我会写的生字分散,而不是集中写字。
齐读课题。
4、生字复习:泉水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生字朋友呢!你能大声地叫出它们的名字么?
出示生字。
5、今天我们就跟着这股清泉一起去看看,它要到哪里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泉水流过了哪些地方?
独立阅读,让学生有初步对文章的结构有所认识。
2、学生汇报,师板书(水池、平地、果园、山谷)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2~5段:
⑴教师引导学习一段:
你想先和泉水去哪里啊?(想去哪就先学哪)生选择了果园。
让学生自己选择,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教师做到以学定教。
①请同学们先大声地朗读第4段,思考一个问题“泉水遇到了谁?说了什么?”
②汇报(读、说)
通过泉水说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时的水有什么特点啊?
③采访泉水:泉水泉水,你为什么让果树,那么大口大口地喝水啊?
这时泉水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通过角色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泉水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④感情朗读:你能把泉水这种快乐的心情读出来么?
⑤指名读。
⑵小组合作,教师巡视:
刚才同学们说的特别好,还有三个地方,请小组合作学习。
听清老师的要求,首先选出一个你们最想去的地方按照学习提示先重点学习,有时间还可以学习其他部分。(巡视)
(汇报)要求按照学习提示汇报
学习提示:
①读:大声地朗读课文
②画:泉水遇到了谁?说了什么?
③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④读:练习感情朗读。
⑶其他3部分的处理:
第2自然段:水池,根据学习提示汇报。
生汇报出很多很多,突出“多”。
你们见过“塔”吗?(课件出现一座塔)这里的天然水塔指的是什么啊?
由塔的特点直与高,学生能够联想到这座大山就象一座塔,泉水从山上流下来。也体现了水很多很多。
第3自然段:平地:“很清很清”
①句子训练:
比喻句:像一面大镜子( )像( )
让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
②感情朗读:泉水把快乐带给了杜鹃花,他也应该是快乐的。你能够用你的感情朗读把泉水快乐的心情读出来么?
读的能力是学生要达到的语文素养之一,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在体会之后的感情朗读。
第5自然段:
山谷:“很美很美”。
采访画眉鸟:画眉鸟,有泉水为你的歌声伴奏,你心情怎样啊?你想对泉水说些什么啊?
通过角色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被泉水帮助过的人们的心情。
练习感情朗读: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2~5段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现在就请你们小组分角色朗读2~5段。
2、学习6、7自然段:
过渡语:泉水一路流过水池、平地、果园、山谷,那么最后它会流向哪里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6、7两段。
思考:你有什么体会?
追问:你觉得他们是一个什么样的集体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集体主义教育。
四、拓展延伸
过渡语:丁冬,丁冬……有一个省略号,你知道省略的是什么么?
那请你想一想泉水还会流到( ),他看见了( )。泉水说:“( )。”
让学生能够进行口头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回顾整体
1、今天我们和泉水一起去了那么多地方,你从这位朋友身上看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啊?
2、就让我们再一起回忆一次这美好的旅途。随着泉水去播洒爱心吧。(播放课件的朗读录音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