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草原》教学设计(精彩3篇)
小学课文《草原》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感受大自然的美——《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草原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 学习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2. 学习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草原的感受;
3. 合作学习,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教学准备:
1. 课文《草原》的课本和课件;
2. 学生的绘画和写作工具;
3. 合作学习的小组分组。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草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课文理解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草原》,并解释课文中一些生词和句子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回答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Step 3:感受草原的美
教师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和分享自己对草原的感受和印象。学生可以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是句子、短诗或者是绘画。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Step 4:展示和评价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评价,鼓励学生用积极的语言给予反馈和肯定。
Step 5:总结和延伸
教师总结学生的作品和观点,强调草原的美和大自然的伟大。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珍惜草原呢?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延伸阅读的材料,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和探索大自然的美。
小学课文《草原》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探索草原生态——《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草原的生态环境和动植物资源;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研究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 学习课文内容,理解草原生态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学习用图表和文字记录观察结果;
3. 合作学习,互相分享和交流研究成果。
教学准备:
1. 课文《草原》的课本和课件;
2. 学生的观察记录本和绘画工具;
3. 合作学习的小组分组。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草原的动植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了解草原的生态环境吗?草原有哪些特点?等等。
Step 2:课文理解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草原》,并解释课文中一些生词和句子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回答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草原的生态特点和重要性。
Step 3:观察草原生态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在校园附近的草地上进行观察和研究。学生可以用观察记录本记录草原的植物、昆虫和鸟类等。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观察问题,如:草原上有哪些不同种类的植物?有哪些昆虫和鸟类在草原上生活?等等。
Step 4:小组分享和交流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将自己的观察记录和研究结果分享给其他小组。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和意见,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学习和借鉴。
Step 5:总结和延伸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察结果和研究成果,强调草原的生态重要性和保护意义。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呢?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延伸阅读的材料,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和探索草原的生态系统。
小学课文《草原》教学设计 篇三
小学课文《草原》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养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体会描写草原风景美、人情美的语句。
2、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认识保护草原资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
发展目标:
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并能把阅读中的理解和感受说出来。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所构成的草原风情画。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小学课文《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带情入境。
2、同学们有到过或者见过大草原吗?草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过度: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 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
板:风景美人情美
过度:草原的风光和人情都这么美好,那么就构成了一幅草原风情画。
板:草原风情画
3、 默读课文,对全文质疑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过度: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作者在写草原美景的同时,还
2、 自由读,边读边划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3、 学生汇报。
4、 找出句子,抓对比。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 指导朗读。
(2) 理解“高歌”和“低吟”两种不同的情调。
(3) 理解“奇丽”,为什么他要吟这么一首诗?
5、 者先是想高歌,后来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为什么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呢?如果把这两个抒情的句子调换一下位置,让他先“低吟”,后来他越看草原越高兴,然后“高歌”,行不行?
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往往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那作
者看到了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情感,而要用这种方式表达?(讨论)6、 学生汇报。
点拨1:我们归纳一下,作者一开始看到了草原的什么?它的整体给人什么感受?(出示图)
板:开阔
点拨2:1)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
2)指导朗读
3)换词理解“清鲜”、“明朗”。
过度:接下来他看到了草原的.什么?(部分)那他的感情起了什么变化?
指导朗读,读出草原的柔美。
点拨3:注意作者第二次写景的部分,他先总的说了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这样说呢?感情朗读。
点拨4:接下来分了两部分来写,先写了(草原的颜色),再写了(小丘的线条)。
指导朗读:(1)先读这两部分,然后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句1:“四面都有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随机出示图:绿草衬白羊,多么雅致、清丽。指导朗读。
这里把_____ 比作________,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随机出示图、出示两种风格的国画,理解“勾勒”、“渲染”。
点拨5:这样柔美的线条,缓缓地高起来,又缓缓地低下去,就像(波浪)。所以作者沿着这波浪般的线条,一直远望,就觉得好象整个绿色的草原在流动,所以作者说……
指导朗读。
7、 自由读第二次写景的部分,读出柔美的感觉,把自己读沉醉。
四、 总结:作者情景交融的描绘,我们看到了蒙古族同胞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草原上,使人向往,令人感受到无限的乐趣。
1、 看图,听音乐。
2、 口语训练:做小导游,向你的朋友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如画美景。
五、 布置作业
1、 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自然风光。
2、 背诵第一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