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最新3篇】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一

在《七律·长征》这篇古体诗中,毛泽东以长征为题材,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英勇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这首诗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理解《七律·长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学习古体诗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播放一段长征的纪录片片段,引起学生对长征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长征的问题,激发他们对这个话题的思考。

二、诗歌欣赏(10分钟)

1.给学生发放《七律·长征》的诗歌原文,让他们先默读;

2.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请几个学生读出自己的解读,并与全班分享。

三、形式分析(15分钟)

1.讲解古体诗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包括平仄、押韵等;

2.学生分组分析《七律·长征》的韵律和韵脚;

3.请几个小组汇报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

四、情感表达(15分钟)

1.让学生思考长征这个话题对他们的意义和感受;

2.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进行分享;

3.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表达转化为诗歌。

五、创作活动(20分钟)

1.讲解如何写七律诗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2.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创作一首与长征相关的七律诗;

3.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进行评价和改进。

六、总结(5分钟)

1.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七律·长征》的重要性和价值;

2.鼓励学生继续关注中国文学,并发展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理解《七律·长征》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还能够学习古体诗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并且有机会进行文学创作。这样的教学活动既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二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七律·长征》这首古体诗,通过欣赏和分析诗歌,学生对于长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诗歌的艺术特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并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深化对《七律·长征》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意图的理解;

2.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七律·长征》的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艺术特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诗歌分析(15分钟)

1.学生分组分析《七律·长征》的诗歌形式、韵律和韵脚;

2.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探讨其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上的作用;

3.请几个小组汇报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

三、评价和分析(15分钟)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评价和分析;

2.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艺术特点等方面;

3.引导学生进行个人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四、创作活动(20分钟)

1.学生根据自己对长征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与长征相关的诗歌;

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让诗歌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性;

3.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进行评价和改进。

五、总结(5分钟)

1.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七律·长征》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意图;

2.鼓励学生继续关注中国文学,并发展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对《七律·长征》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意图的理解,还能够学会对于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并且有机会进行文学创作。这样的教学活动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三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长征》设计意图

  树形象,悟诗情,更喜课堂四十分,师生同吟尽开颜。这是我在设计这一课《长征》时的良好初衷。《长征》一诗是新课程五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中的领头课文,走近伟人是这一组教材的主题。毛爷爷同志是我军、我党和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卓越的领袖。

  这一首七律正是他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写就的,诗中描绘了红军战士跋山涉水,顽强战斗的长征过程,歌颂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通过学习诗来了解红军,从而走近领导这支部队的人:毛爷爷。诗虽然仅仅只有56个字,但却浓缩了红军长征的千难万险,其背后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学生不了解长征,不了解毛爷爷,也不了解诗意。如何引领学生走进诗歌中,去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所要表达的情意呢?

  一、树红军形象,悟英雄主义

  在教学设计时,我先抓住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首联作文章,让学生总的感知长征的难,除了万水千山,还有千难万险,千辛万苦,而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是不怕,是只等闲,把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初步树立起来,并通过朗读加以提升。

  在教学颔联、颈联和尾联时,也是紧扣这一句展开的,遇到再大再多的困难,红军都克服了,丰满了红军的英雄形象。在每学完一联后,就回读首联,做到一步一回环,三步三回环。而每一个回环都是在不断丰满和树立红军的英雄形象。并通过一些课件和朗读去感悟红军战士的英雄主义。

  二、树背景形象,悟乐观精神

  背景的树立和了解,对学生来说是理解这首诗的一个关键所在,诗颔联、颈联和尾联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和岷山,学生都是很陌生的,也不太知道红军在这些地方曾经有过的艰辛,树立这些背景的形象,也是树立了一个学习的靶子,困难越大,而红军克服了,也就越突出红军的顽强和乐观精神。在教学时,我力求先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困难的'大,让常人难以想象和惧怕,再突出红军的不怕和无畏,从而体会到红军将士的乐观。

  那么在树立这些背景形象时,我主要采用了图片,让学生直观观察,情景叙述,让学生聆听,联系学生搜集的小故事等方法来实现,整合这些资源,发挥较好的效益。那么在课前,我和学生有过一次接触,主要是让学生课前去搜集了一些材料。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材料给他们,让他们在学习诗句时能再现出来,因为时间关系,这一课前的环节我今天没有展现出来。但我想,学生已经能理解这些困难的大,同时也领悟到了红军的乐观精神。

  三、树英雄形象,颂长征精神

  在理解完全诗大意后,让学生了解长征最后的结果:一支近10万人的部队,经过了长征之后仅剩下了不足8000人,但他却构成了一道钢铁长城,这是多大的牺牲,这多么的豪迈,通过学生自己的诵读。

  欣赏长征歌曲,联想各种长征场面,从而让学生自己在内心树立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最后的齐诵,就是想让他们用自己的心,自己的嘴来表达自己最真的情感,那就是对长征精神,对红军英雄的敬佩。

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实用6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资料2019-08-06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实用6篇)

变色龙教学设计优质课(优秀3篇)

《变色龙》教学设计1 《变色龙》是第六册小说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这一单元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小说的能力,教学中要使学生懂得小说中人物形象对分析小说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
教学资料2016-01-08
变色龙教学设计优质课(优秀3篇)

小学语文的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精彩3篇)

教学目的: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多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习本课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教学资料2013-03-07
小学语文的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精彩3篇)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精简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爸爸...
教学资料2016-02-03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精简6篇】

二年级下册《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最新3篇】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在美好的春天,小鹿栽下了一丛玫瑰,从他常常去松土、浇水中的常常,我们可以体会到小鹿很爱玫瑰,他种玫瑰很用心,很辛苦。从他和弟弟一起数花骨朵儿...
教学资料2016-03-02
二年级下册《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最新3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经典3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
教学资料2018-09-03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经典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