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教学设计(优质3篇)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篇一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数学课堂为例,介绍一个不求甚解教学设计的案例。这个案例是关于代数方程的解法。首先,教师会给学生提供一道代数方程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

在开始思考之前,教师会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代数知识,如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然后,教师会给学生一些提示,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和制定解决方案。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是否可以使用逆运算、代入法或图解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接下来,学生将在小组或个人的形式下展开讨论和解决问题。教师会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分享思路和解法,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不断思考和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最后,学生将展示他们的解法,并与全班分享和讨论。教师会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解法的优缺点,并总结出一种通用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不仅掌握了代数方程的解法,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篇二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发现的教学方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英语课堂为例,介绍一个不求甚解教学设计的案例。这个案例是关于阅读理解的教学设计。

首先,教师会给学生提供一篇英语短文,并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学生将在小组或个人的形式下阅读短文,并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提供答案。

接下来,学生将展示他们的答案,并与全班分享和讨论。教师会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答案的优缺点,并帮助他们理解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不断思考和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最后,教师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扩展阅读材料,并让他们再次进行阅读和解题。这个阶段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不仅掌握了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不求甚解的教学设计下,通过自主思考和发现,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成绩。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篇三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不求甚解”的字面含义是什么?大家是否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不求甚解教学设计,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教学设计: 龚侃 复旦初级中学

  教学目标:掌握驳论文的论证结构及其内在逻辑

  理解举例论证所用论据需具备典型、全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举例论证所用论据需具备典型、全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驳论文的论证结构及其内在逻辑

  教学流程:

  一、

  1、“不求甚解”的字面含义是什么?对于中学生来说这种读书态度是否可取?

  2、世人对于“不求甚解”的态度是怎样的?作者邓拓又对“不求甚解”发表了什么语出惊人的.观点?正确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二、定

  1、阅读课文,划出每段中最能反映该段中心观点的句子。

  (尤其注意从正面表观点的判断句)

  2、本文属于何种实用文体?依据论证思路划分属于哪一小类

  (驳论文)

  3、驳论文是用文字和别人在思想上打仗。驳论分文“破”和“立”两个环节。前者是攻取别人的阵地,后者是牢牢守住已经占领的阵地。

  本文哪些段落为“破”、哪些段落为“立”?

  (第一段到第四段为“破” 第五到第六段为“立”)

  三、

  1、世人眼中的“不求甚解”与“求甚解”

  思考:(1)世人怎样理解“不求甚解”?

  (2)世人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如何?

  (3)世人用怎样的行动“求甚解”?

  2、作者眼中的“不求甚解”

  思考:(1)作者怎样理解“不求甚解”?

  (2)作者认为该怎样“不求甚解”?

  3、作者是怎样反驳世人的理解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梳理第二、三段

  (引经据典,正本清源,补全缺失要素,把握核心价值)

  4、先破后立的议论思路有何益处?

  (消灭敌人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占领了阵地;破除错误的观点,正确的观点才能站住脚)

  四、

  1、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巩固自己的论点,使之更有说服力?

  (第五、六段运用举例论证,事实论据)

  2、本文在举例论证上有怎样的特点?其益处何在?

  (古今、中外、正反、不同角度:态度、方法)

  3、反对马马虎虎的读书态度对于巩固本文论点是否必要?

  (弥补可能留下的逻辑漏洞,使论证更为严密)

  4、“攻取阵地”(破)难还是“守住阵地”(立)难?谈谈巩固

阵地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多种论证方法科学搭配(火力强劲)

  全面思考,弥补逻辑漏洞(不留活力死角)

  五、

  1、画出文中表现作者对“不求甚解”态度的语句,体会其中语言的微妙变化。说说其中原因。

  第一段“也不尽然”、“不必提倡”、“没有充分理由”——语气委婉、态度暧昧

  第二段“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语气肯定、态度鲜明

  (先婉转指出似有值得商榷之处,避免形成心理的抵触,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2、揣摩第八段,作者的愿望似乎是“求甚解”,岂不是与前文“不求甚解”自相矛盾?说说作者对于“不求甚解”的态度究竟如何?

  (以“不求甚解”的手段、方法追求“甚解”的目的、境界)

  3、回顾本文论证思路,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如:作者先:---------------再:------------进一步分几点讨论了:--------分别举了:---------------的例子。最后:-----------------

相关文章

教学能手事迹【精选6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拟起事迹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能手事迹范文(精选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学能...
教学资料2017-03-05
教学能手事迹【精选6篇】

将心比心的教学设计(通用3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重点句子的研读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
教学资料2016-01-06
将心比心的教学设计(通用3篇)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通用3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教材分析:《黄山...
教学资料2011-08-02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通用3篇)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3篇】

  《舟过安仁》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其行为中透出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与...
教学资料2015-06-07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3篇】

《望岳》教学设计(经典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望岳》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望岳》教学设计...
教学资料2016-03-04
《望岳》教学设计(经典6篇)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优秀3篇】

导语: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以下是小编整理关于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
教学资料2019-08-02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优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