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优选6篇】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秋天的怀念》这首诗歌,培养学生对秋天的感知能力。

2.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

1. 《秋天的怀念》这首诗歌的复印件。

2. 黑板、粉笔、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3. 学生的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步骤:

Step 1 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秋天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并引导学生谈论秋天的特点和美丽之处。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Step 2 预习(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秋天的怀念》这首诗歌,让学生阅读诗歌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 诗歌中描绘了哪些秋天的景象?

2. 诗人对秋天有怎样的感受?

3. 你对秋天有什么样的感受?

Step 3 分析(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秋天的怀念》这首诗歌的意境和诗歌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比喻、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Step 4 朗读(10分钟)

教师朗读《秋天的怀念》这首诗歌,然后让学生跟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节奏和抑扬顿挫。

Step 5 模仿(15分钟)

教师让学生模仿《秋天的怀念》这首诗歌的写作风格,写一首自己的秋天诗歌。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词语和句式供学生参考。

Step 6 创作(15分钟)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创作一幅与秋天有关的画作。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画材和表现方式。

Step 7 展示(10分钟)

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诗歌和画作,并分享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欣赏和评价。

Step 8 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坚持欣赏和创作诗歌,培养对秋天的深入理解和热爱。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秋天的怀念》这首诗歌,培养学生对秋天的感知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秋天的怀念》这首诗歌的复印件。

2. 黑板、粉笔、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3. 学生的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步骤:

Step 1 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秋天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并引导学生谈论秋天的特点和美丽之处。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Step 2 阅读(15分钟)

教师让学生阅读《秋天的怀念》这首诗歌,并回答相关问题:

1. 诗歌中描绘了哪些秋天的景象?

2. 诗人对秋天有怎样的感受?

3. 你对秋天有什么样的感受?

Step 3 分析(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秋天的怀念》这首诗歌的意境和诗歌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比喻、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Step 4 讨论(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想法,以及对诗歌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帮助学生拓展思维。

Step 5 创作(20分钟)

教师让学生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写一篇自己的短文或诗歌。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的指导和提示,如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述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

Step 6 分享(10分钟)

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彼此的作品,讨论各自作品的特点和优劣之处。

Step 7 展示(10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与秋天相关的艺术作品,如画作、摄影作品、音乐等,让学生欣赏和感受秋天的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Step 8 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坚持阅读和创作,培养对秋天的深入理解和热爱。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篇三

  【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叙事散文。本单元以“亲情”为话题,兼顾古今中外,意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使之得到多方面的教益。《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充满人性哲理的散文,作者以朴实含蓄的文字和真挚细腻的感情,表现了深沉的母爱,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自己生活经历、情感变化的回顾与反思。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大多沉浸在幸福生活之中。当然,这种幸福包含着他们每天享受的母爱。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这种无私博大的爱。通过《秋天的怀念》一课学习,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悟出母爱的内涵,生命的意义,同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这种爱,回报这种爱。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的艺术形象。

  2.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3.体会字里行间的母子情深,感受母爱的博大、宽厚和深沉,感悟生命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的艺术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字里行间的母子情深,感受母爱的博大、宽厚和深沉,感悟生命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做一个课堂调查,在咱们班有多少人曾经和自己的父母吵过架或顶过嘴?(举手示意)谁能说说之后的感受?

  2.今天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一篇也是和母亲顶嘴的文章——《秋天的怀念》。

  3.读题,质疑:怀念谁?为什么?秋天怀念?

  二、感知文章,理解内容

  自由朗读文章,思考:怎样结合文章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PPT出示:()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的怀念。

  三、走进文本,体会“苦”味

  1.默读文章,勾画描写儿子的关键词或者语句。(语言、动作、神态)感受儿子的不幸和对生活的绝望。

  2.教师补充资料介绍背景。

  3.抓关键词语,读中体会作者的苦。

  明确:脾气暴怒无常、绝望、不想活

  4.补充作者成就。

  5.体会母亲的“苦”和对生活的态度。(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等方面)

  明确:“好好儿活” 写作手法:对比

  四、情感升华,主题探究

  文末的菊花就像生命一样,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寓意,黄色的( ),白色的( ),紫红色的( ),儿子最终明白了( ),母亲教会了儿子( ),这是一位( )母亲!

  人活得完全可以多姿多彩——或淡雅,或深沉,或热烈,或高洁,但,不管怎样会泼泼洒洒,烂漫一生,相信每个人都会开出属于自己的花儿。

  五、作业布置

  1.必做:“好好儿活”这句话带给你的思考是什么?请把你的思考写下来,然后和大家分享。

  2.选做:推荐阅读——《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篇四

  一、备课思考:

  读史铁生的文字越多,越会被他那来自心底的苍凉的文字而感动。可能是他先天的敏感善思的禀赋,更由于后天的深重灾难吧。史铁生在作品中从追问自己为什么活着到追问人类为什么活着,从设想自己应该怎么活到设想人类应该怎么活,他把自己,也把读者一步步引向了心灵探险之路,最终引向人类的终极精神关怀。《秋天的怀念》是对母亲的追忆和怀念,更是一篇思考人为什么活着,应该如何活着的充满哲理性的感人作品。我想透过《秋天的怀念》这扇窗口,把学生引向史铁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引向对母爱内涵的深层诠释,引向对活着意义的深层追寻。只是不知能否达到这样的预期目标。

  二、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带星号的阅读课文,按照略读课文的要求,对这类文章不宜讲得过细,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从这个角度来看,正好是放手对学生阅读能力检验的机会,从而给老师的教学提供了放开手脚的机会。但,这又是一篇文字及其细密、细节及其感人的文章,让学生抓住这些重点文字揣摩语句含着的意思,体会文章里蕴涵的哲理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做到疏密有致,粗细结合。为此我决定遵循以下的教学思路:由简介史铁生引出有关 “母亲”的话题——由“母亲”话题引出《秋天的怀念》——从《秋天的怀念》中来诠释“母爱”的内涵——由“母爱”的内涵引申对“好好活”意义的探询——由 “好好活”的话题进一步走进史铁生更为丰富的精神世界——由史铁生的精神世界再进一步上升到关于“活着意义”的哲学思考。牵引着学生先由课外走向课内,再由课内再走向课外。通过“披情入文”、“披文入情”一步步读懂课文,并读出自己的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和巩固已学的阅读方法。

  三、过程预设:

  (一)简介作者,引出“母亲”:

  1、在中国当代的文坛上,有这样一位作家……他叫史铁生。

  2、那么是什么力量让史铁生写出这么多震动中国文坛的好作品呢?因为她有一位这样的母亲,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这位母亲。可惜这位母亲早就不在人世了,她在儿子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当时年仅49岁。

  3、请大家读这段话: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摘自史铁生的《合欢树》)

  4、你抓住了哪些关键词?读懂了什么?

  5、从这段文字中,你读出什么问题出来了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母亲”:

  这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呢?请自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母亲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用不同的符号标出。

  (三)品词嚼句,诠释“母爱”:

  1、根据学生找出的重点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品读,读出母亲的苦,母亲的爱。

  2、母亲的这些苦,母亲的这些爱儿子当时知道吗?后来知道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后来儿子懂了?品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你还从这段话中还读懂了什么?品味“好好活”。

  (四)升华情感,延伸思考:(机动安排)

  1、母亲死后,史铁生才慢慢悟出母亲的这些爱以及母亲所说的“好好儿活”的。请看下面这两段文字,读一读(注意抓住关键词)。(摘自《我与地坛》的两段文字。)

  2、从这几段儿文字当中,你进一步体会到“母爱”是什么?“好好儿活”怎么讲?

  (五)课外拓展,推荐阅读:

  1、这种爱为什么直到母亲去世后我才明白呢?正是因为史铁生对母亲的这种不尽的怀念深深折磨着他,同时也激励着他。请再看下面这段文字:(摘自《我与地坛》和《有关庙的回忆》的相关文字。)

  2、像这样的对母亲思念的文字出现在他很多的作品当中,比如:《我与地坛》、《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至于其他的文章,非得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才能品味到他文字当中所表现的那种厚重与苍凉。如果你们愿意,课下请读读下列文章:《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病隙碎笔》。

  3、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读读余华的《活着》。在这部作品里,余华用一个叫“富贵”的人告诉我们:“活着”是一个充满了力量的语言,这种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领会母爱无私、博大、宽容、深厚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以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难点:透过生活小事感受母亲对“我”的爱,透过生活中的小事表达“我”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乐曲《秋日私语》、《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关于母爱,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残疾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再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

  二 、整体感知

  1、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你们需要音乐吗?

  2、播放音乐,供学生自己选择。——《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秋日私语》。学生选择后,配以《秋日私语》,师生共同自由诵读,欣赏散文的美。

  3、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看来,一篇美的散文确实能让人深陷其中。读完之后,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能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调。)

  三 、自由感悟

  1、不足千字的质朴叙述,何以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呢?哪些描写或者说哪个字,哪个词感动了你?

  2、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畅谈自己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一个忠实的听众,并要注意适当点拨。

  (1)当学生提出第三段写得好时,相机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朗诵训练。要求读出母亲的无奈和心痛,儿子的不耐烦和对母亲的不理解。可以以比赛的方式进行。

  (2)在学生提到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菊花的画面,巧妙地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熟读成诵。

  四 、质疑解疑

  1、在欣赏、感悟这篇文章之时,你们的头脑中是否已经产生了一些疑问呢?

  2、学生自由质疑。

  预想:(疑问来自三个方面)

  a关于课题

  b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对策:

  a零碎的问题随即解决,可通过生生交流意见,展开讨论,教师点拨的方式。谈到课题为何为《秋天的怀念》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有关秋天的几处意象——雁阵北归、树叶飘零、菊花烂漫

  b含义深刻的句子归纳整理后以课件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集中领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感情朗读、交流阅读感受、相互解疑,达到引导学生体验人物的内心感情的效果。

  含义深刻的句子主要有:

  (1)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五、 感受母爱

  1、伴随舒缓深沉的乐曲,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3、课件出示怀念母亲的名言警句,让学生熟读、背诵。

  六 、拓展阅读

  1、阅读怀念母亲或赞美母爱的文章。

  2、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如《我与地坛》

  板书设计:

  秋 天 的 怀 念

  雁阵北归

  树叶飘零 母亲

  菊花烂漫

  伟大、无私的母爱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与母亲之间的一片深情。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

  一、根据课文质疑,激发学习情绪。

  1、汇报交流预习读文后的感受。

  2、提出读文自己仍不懂的地方。

  二、体验怀念之“情”,领悟人物情感。

  点拨内容:

  1、认真读文,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

  ①、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体验人物内心感情。

  ①、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她总是这么说。

  ②、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三、品味母子之情,产生情感共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抒写内心感受,表白生命激情。

  1、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2、出示怀念母亲的文章,或出示表现母爱的名言警句,让学生熟读、背诵。

  3、让学生想一想自己今后准备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学习中的人和事,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五、课堂延伸,走进生活。

  写一写自己的母亲,可透过生活中小事体现你们之间的深情。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方法有哪几种【精选6篇】

语文教学是有一定的方法的。教学方法其实就是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语文教学方法有哪几种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学方法有...
教学资料2019-02-04
语文教学方法有哪几种【精选6篇】

狮子和鹿教学设计(经典3篇)

  导语:《狮子和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8课,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教学目标]  1.能...
教学资料2013-08-09
狮子和鹿教学设计(经典3篇)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优选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
教学资料2019-02-06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优选6篇】

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学设计【推荐3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幸福甘愿受罚的英雄形象,能联系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
教学资料2016-01-01
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学设计【推荐3篇】

《鸟语》教学设计(精彩6篇)

《鸟语》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顽强“造句。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
教学资料2013-07-09
《鸟语》教学设计(精彩6篇)

课堂教学管理策略介绍【推荐5篇】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这短暂的一个月里,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
教学资料2017-05-01
课堂教学管理策略介绍【推荐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