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理解比的概念和意义;
2. 能够正确运用比进行比较和判断;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比的概念;
2. 运用比进行比较和判断。
【教学准备】
1. 人教版《比的意义》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物品,引导学生思考比较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 学习比的概念
1. 通过示例和讲解,向学生介绍比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 让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比的例子,并进行讨论。
Step 3 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1. 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意义,如帮助我们进行判断、分析和决策。
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Step 4 运用比进行比较和判断
1. 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例子,练习运用比进行比较和判断。
2. 定义比较的标准,让学生尝试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Step 5 拓展思维
通过举一些有趣的例子和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运用比的概念和方法。
【教学延伸】
1.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并用比的方式进行描述。
2. 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设计自己的比较题目,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比的概念和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初步运用比进行比较和判断。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还存在理解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巩固和练习。下节课可以通过更多的例子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人教版《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理解比的概念和意义;
2. 能够正确运用比进行比较和判断;
3. 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
1. 运用比进行比较和判断;
2. 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准备】
1. 人教版《比的意义》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3. 提供一些有趣的比较题目和情境。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比较题目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比较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Step 2 学习比的概念和方法
1. 通过示例和讲解,向学生介绍比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 让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比的例子,并进行讨论。
Step 3 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1. 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意义,如帮助我们进行判断、分析和决策。
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Step 4 运用比进行比较和判断
1. 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例子,练习运用比进行比较和判断。
2. 定义比较的标准,让学生尝试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Step 5 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 提供一些有趣的比较题目和情境,让学生通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多种不同的比较方法和策略。
【教学延伸】
1.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并用比的方式进行描述。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比较问题,并进行探究和讨论。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比的概念和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初步运用比进行比较和判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下节课可以进一步提供更多的挑战性比较题目,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人教版《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比值的含义,知道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比值。
3、理解并掌握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4、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引导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老师请问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男生?又有多少女生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男生:25人,女生:18人)
问: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应该怎么算?
* 学生:男生是女生的几倍?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老师板书:
刚才我们复习了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列成除法算式进行计算,但是要注意谁和谁比。比较的顺序要按要求进行,不能颠倒。
2、多媒体展示我国奥运健儿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颁奖台上的风采和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问:你有什么想说的?
出示一面国旗长3分米,宽2分米
问: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应该怎么算?
* 学生:男生是女生的几倍?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老师板书:
3、揭示课题
其实要比较长与宽的关系,除了用除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新的比较方法,这就是比。
二、教学新课
(一)理解比的意义
1、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学习目标
教师指着课题提问:同学们要学习“比”,你想要学习什么呢?
(* 学生: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
师:看来同学们都迫切的想知道比的意义是什么?
(板书)比的意义
2、比的意义的初步感知
(1)师:刚才我们列式可以求出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指着黑板)追问
:3÷2求的是什么?是国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师:3÷2我们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3比2。
谁愿意再来说一遍
*(让两至三学生学着说)
(同样方法教学2÷3)
师小结:我们用除法可以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也就是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
(2)教学例题
1、出示一张运动会小明跑步的照片:“体育节上小明跑100米用15.7秒” 提问:这里已知哪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个数量?怎样求?
* 学生回答并列式
(师板书:100÷15.7)
2、说明:100÷15.7用除法求出了这辆车的速度,它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把它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15.7。(板书)
(先点名)追问:100÷15.7表示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 学生回答 并列式计算
老师板书:
3、问:能把刚才复习题中的问题改用“比”的说法吗? *学生练习说:男生和女生的比是25比18
女生和男生的比是18比25 ??
4、出示两题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25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张阿姨用24元钱买了8千克苹果,平均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学生回答 并列式计算并改写成比的说法。
5、概括比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