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鸟寓言故事【通用5篇】
鹳鸟寓言故事 篇一:勤劳的鹳鸟和懒惰的乌鸦
从前有一只勤劳的鹳鸟和一只非常懒惰的乌鸦,它们是好朋友。每天,鹳鸟都会飞出去寻找食物,然后回到它的巢穴里享用美味的食物。而乌鸦则总是懒散地待在巢穴里,依赖着鹳鸟给它带回来的食物。
一天,鹳鸟飞回巢穴后,看到乌鸦正在悠闲地晒太阳。鹳鸟对乌鸦说:“你为什么不去找些食物呢?这样你就可以自己享用了,不再依赖别人。”乌鸦懒洋洋地回答:“为什么要费劲去找食物呢?我只需要等着你给我带回来就好了。”
鹳鸟感到非常不满,它希望乌鸦能够明白努力工作的重要性。于是,它决定给乌鸦上一堂生动的课。
第二天早上,鹳鸟默默地飞走了,没有告诉乌鸦去哪里寻找食物。乌鸦等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任何食物的踪迹。它开始感到饥饿,但它并不愿意主动去寻找食物。
过了一会儿,鹳鸟飞回来了,嘴里叼着一条鱼。它飞到乌鸦面前,把鱼放在地上,然后离开了。乌鸦高兴地叼起鱼开始吃,却没有注意到鹳鸟留下的一句话:“这是你自己找到的食物。”
乌鸦吃完鱼后,开始再次等待鹳鸟给它带回食物。然而,这一次鹳鸟却没有回来,乌鸦饿得不行。它意识到自己无法依赖别人的食物,必须自己寻找生存的方式。
于是,乌鸦开始飞出巢穴,四处寻找食物。虽然一开始并不容易,但乌鸦并没有放弃。它学会了在田地里觅食,从树上摘果子,甚至学会了捕捉小鱼。乌鸦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它不再饥饿,也变得更加独立。
鹳鸟看到了乌鸦的变化,感到非常欣慰。它知道,乌鸦终于明白了勤劳工作的重要性。从那以后,乌鸦和鹳鸟一起努力工作,互相帮助,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勤劳工作是成功的关键。依赖别人只会让我们沦为懒惰的乌鸦,而努力工作将带来自立和幸福的生活。
鹳鸟寓言故事 篇二:诚实的鹳鸟和欺骗的狐狸
从前,有一只非常诚实的鹳鸟和一只善于欺骗的狐狸。它们是森林中的好朋友。尽管它们性格迥异,但它们相互尊重和欣赏彼此的品质。
一天,鹳鸟和狐狸一起散步,迎面走来了一只兔子。兔子看到狐狸和鹳鸟,非常害怕,想要逃跑。狐狸看到兔子的害怕表情,决定捉弄一下它。
狐狸对兔子说:“兔子朋友,你知道吗?我能够预测未来。我看到你的未来是充满困难和危险的。但是,如果你愿意给我一些食物,我可以帮助你改变命运。”兔子害怕地看着狐狸,心想也许狐狸可以真的预测未来。
然而,鹳鸟看穿了狐狸的欺骗。它对兔子说:“兔子朋友,你应该知道,狐狸并不能真正预测未来。它只是想要骗取你的食物。”兔子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该相信谁。
鹳鸟继续说道:“相信我,诚实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品质。欺骗只会给我们带来麻烦和不幸。”兔子深思熟虑后,决定相信鹳鸟。它对狐狸说:“我不会给你任何食物,因为我相信鹳鸟的话。”
狐狸感到非常气愤,它决定报复鹳鸟。几天后,狐狸来到鹳鸟的巢穴附近,假装非常虚弱和饥饿。它请求鹳鸟给它一些食物。
鹳鸟心怀善意,没有怀疑狐狸的诚实。它抓起一条鱼,飞到狐狸面前,准备把鱼放在狐狸的嘴里。然而,就在这时,狐狸突然张开了嘴巴,试图咬住鹳鸟的脖子。
幸运的是,鹳鸟反应迅速,及时飞离了狐狸的攻击。它明白了狐狸的真实意图,从此不再相信狐狸的话。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诚实是一种宝贵的品质。相信欺骗只会带来困扰和不幸。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诺言。只有真实和诚实的人才值得我们的信任和友谊。
鹳鸟寓言故事 篇三
有一个贵族非常喜欢鹤,他整天托人四处买鹤,但一直都没有买到。有个手下告诉他,有个捕鸟人能够捉到鹤,何不请捕鸟人帮忙呢?贵族觉得有道理,便请来了那个能捉鹤的捕鸟人。捕鸟人向贵族要捉鹤的报酬,贵族答应给捕鸟人十个金币,捕
鸟人却要求付十五个金币。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贵族付了十四个金币给捕鸟人,捕鸟人拿了钱,立刻朝深山老林走去。
捕鸟人藏在不远处,一会儿学着小鹤叫妈妈的声音,一会儿又学母鹤求偶的声音。可是,捕鸟人等啊,等啊,好长时间过去了,也不见鹤的半点儿影子。
捕鸟人等得十分不耐烦,但一想到那十四个金光闪闪的金币,只得忍住不发作。
正当这时,几只鹳鸟从远处飞进了树林里。它们东瞅瞅西看看,不一会儿便朝捕鸟人挂着网的树边飞来了。它们一边飞一边叫,仿佛是在呼唤着什么。
鹳鸟们一声声地呼唤着,不由自主地朝捕鸟网撞去,一下子就被网罩住了。就在这个时候,一只鹤也随之飞进了网里。
捕鸟人一看有只鹤落网了,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他立即动手将那几只鹳鸟和那只鹤捉了起来。
鹳鸟看到自己被捕鸟人捉住了,便哀求捕鸟人说:
“求求你放了我们吧,我们是无意中来到这片树林里的,根本无意冒犯你!”
捕鸟人说:
“这只能怪你们太不走运了,今天我是来捉鹤的,既然你们与鹤在一起,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只将鹤留下,而将你们放掉。”
鹳鸟对捕鸟人又说:
“我们对人类从来无害,而且还十分有益,因为我们专门捕捉害虫。”
捕鸟人说:
“少说废话,你们跟鹤在一起就是你们的不幸,你们还是认命吧。”
鹳鸟寓言故事 篇四
一如鹳鸟,大儒王国维也是短视者。
人说,现代中国从未产生过走得这般前面又涉猎如此丰富的博学者,所以,王国维是不该沉湖的。关于他的死,有“殉清”说,有“殉文化”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他有走在前面的预见,却还是做了中道弃世的魂。
仔细想想,王国维该有鹳鸟“洪水将至”的预知本领——也就是他能够知道一个腐朽王朝(包括它的烂了的文化)终将被取代,尽管其过程是万分痛苦的;王国维该有子游“君子善假于物”的聪明做派——也就是他其实不必对曾处身其中的王朝及其文化作太多的担待;那么他或许就不会在清政权崩毁后选择解脱。
比起来,同样是一介文人,屈原的死却来得悲壮,他以死成全了个体对浊世的抗争也成全了人生于政治的理想。王国维的死则不同,至今还没有见一种关于其死因的解释,说他的死能脱了有所“殉”的干系。而我要说这种无法解释,正好证明了王国维其实死于他的短视。
如果王国维没有选择沉沦,以他的睿智,积极作为,也许他会是另一种文化(民主革命)的先驱,会给更多的翘首企盼的人们带来新生活的希望。一如子游有憾于鹳鸟,历史原来总给后人带来无尽的愁思吗?
涓生,是鲁迅《伤逝》里的人物。他有预见也敢追求,与子君在一起时是快乐的。“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这是涓生说的。他说得很对,于是,我便知道涓生最初是想给子君以幸福的,但他竟没有能吃准在那个封建礼教“吃人”的社会,子君最终会走向死亡的殿堂。他真的没有看到生活是否允许他这样做,社会是否允许他这样做?涓生所见不深,所知有限,所为太少,竟加速了子君的死啊!
人哪,为什么跳出自己的那个窠巢那个短视就那么的难!鹳鸟预知到了洪水的将临,最终仍逃不过失去家园的痛苦,它的巢实在是沉沦于自己的.短视;子游未知洪水的来袭,因鹳鸟搬家而避免了一场大难,他的成功就在于见之远、知之深、做之当。这则寓言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见之远、知之深、做之当,并非很难的事。日前从国家统计局获悉,四川省有一个地区对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致使部分农民的生活失去保障,开始出现“退林还田”的倒反现象。同在四川,泸定县退耕还林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推动后续发展。从1999年至20xx年,该县通过退耕还林开发经济林木,桑、花椒、核桃、板栗等均在万亩左右,农民受益,温饱基本得以解决。
环视我们现实的社会人生,太多的时候,太多的人因为短视,而遗祸无穷。他们每为眼前的浮云所障,看不到未来的发展,事物的必然。他们也像鹳鸟一样,对于骤至的洪水有所知,却所为失当,最终只能在天空中留下哀鸣。
其实原因只有一个,他们能先见,却还是眼光短浅。
鹳鸟寓言故事 篇五
子游做武城县官的时候,城门旁边小土堆上的鹳鸟,忽然把它的巢迁移到墓地的石碑上去。看守墓园的老汉把这一情况报告给子游,说:鹳鸟是能够预先知道天将下雨的鸟,它突然将巢筑迁移到高处,说不定武城要遭大水呢!
子游说:对。立即让全城的居民都准备好船只以防万一。
过了几天,大水果然来了。城门旁边的小土堆被淹没了,大雨仍然下个不停,眼看大水就要淹到墓园的石碑了,鹳鸟的巢摇摇晃晃,岌岌可危,鹳鸟飞来飞去哀鸣着,却不知道该把它的巢再迁移到什么地方去。
子游感叹地说:真可怜啊!这些鹳鸟能预知水灾的到来,可惜它考虑得不够长远啊!
寓意:人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只顾眼前,而应该放眼长远。
原文:
子游为武城宰。郭门之垤有鹳,迁其巢于墓门之表。墓门之老以告,曰:鹳,知天将雨之鸟也,而骤迁其巢,邑其大水乎?子游曰:诺。命邑人悉具舟以俟。居数日,水果大至。郭门之垤没,而雨不止,水且及于墓门之表,鹳之巢翘翘然,徘徊长唳,莫如其所处也。子游曰:悲哉!是亦有知矣,惜乎其未远也!
刘基《郁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