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故事【优质6篇】
陶行知的故事 篇一
陶行知,一个名字在中国教育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他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也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者之一。他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
陶行知出生在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对知识充满了渴望,但家境贫困使得他无法接受正规的教育。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学习的梦想。他通过自学,阅读各种书籍,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他还利用农村的自然环境和日常生活,观察和思考,培养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陶行知在教育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农村教育的改革上。他认为,农村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他反对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主张让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学习。他还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教学活动。这些理念在当时的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为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除了对教育的贡献,陶行知还是一位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人。他关注农民的生活状况,提倡农村的发展和改革。他积极参与农村合作社的建设,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术和生活水平。他还关注妇女和儿童的权益,倡导平等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陶行知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无论是在教育领域还是在其他领域,我们都可以从陶行知身上学到很多,他的精神和理念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陶行知的故事 篇二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者之一,他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些关于他的个人品质和教育理念的方面。
首先,陶行知是一位坚持不懈的人。尽管他出身贫寒,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相反,他通过自学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识。他的努力和坚持帮助他克服了各种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教育梦想。
其次,陶行知是一位开放和包容的人。他不仅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提出了质疑和反思,还积极借鉴西方教育理念和经验。他认为教育应该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同时也要吸收外来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他的开放心态和包容态度使得他能够在中国教育界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陶行知是一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他关注农村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为他们争取权益。他的努力为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农民的生活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的来说,陶行知的故事展示了一个普通人通过努力和坚持可以取得非凡成就的力量。他的个人品质和教育理念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我们的人生中,无论是在教育领域还是在其他领域,我们都可以从陶行知身上学到很多,他的精神和理念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陶行知的故事 篇三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但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样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必须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陶行知的故事 篇四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之后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的故事 篇五
有一天,陶行知先生到一位朋友家去,见朋友夫人正在打孩子,孩子正在地上委屈地哭着。
陶先生忙问怎样回事。朋友夫人指着一块被拆的乱七八糟的手表,气呼呼地说:“陶先生,这块表是才买的,竟被我儿子拆成这样。您说可气不可气?“
陶先生听了笑了笑,说:“坏了,恐怕中国的一个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夫人有点愕然,“为什么呢?难道这样做不对吗?”
陶先生摇摇头,夫人又之后问:“陶先生,您是大教育家,您说对这样的孩子该怎样办呢?”
陶先生把孩子搀起来,搂在怀里,笑嘻嘻地问:“你为什么要把妈妈的新表拆坏呢?
孩子怯生生地望了妈妈一眼,低声说:“我听见表了有滴答的声音,想拆开看看是什么在响……”
陶先生说:”你很好奇,这没有错,但你要跟大人说一声,不能自作主张,来,跟我一齐到钟表店去好吗?“
孩子问:“去店里干什么?”
陶先生说:“去看师傅修表啊!看他怎样拆,又去怎样修,怎样装配,你不喜欢吗?“
孩子高兴得跳起来:“我去!我去!”
陶先生跟朋友夫人大了声招呼,就拿着那只坏表,带着孩子一齐到了一家钟表店。
修表师傅看了看坏表,说:“要1元6角修理费。陶先生说:”价钱依你,但我要带着孩子看你修,让他长长见识。“师傅同意了。
陶先生与孩子站在一旁,满怀兴趣地看师傅修表。看他怎样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他加油后,把一个个零件装起来。从头到尾,整整看了一个多小时。
全部装好后,师傅上了发条,表重新发出清晰的滴嗒声,孩子高兴的欢叫起来:"响了,响了,表修好了!“
陶先生临走又花了一元钱买了一只旧钟,送给孩子带回去拆装。孩子连声说:“谢谢伯伯,谢谢伯伯,伯伯真好!”
陶行知的故事 篇六
有一天,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先生。陶先生热情地让她坐下,又倒了一杯茶给她,问道:“怎样不带儿子一齐来玩?”
这位夫人有点气乎乎地说:“别提了,一提就叫我生气。这天我把他结结实实打了一顿。
陶先生惊异地问:“这是为什么?你儿子很聪明,蛮可爱的哩!”
朋友的夫人取出一个纸包,里面被拆得乱七八糟的一块手表。这表成色还很新,镀金的表壳打开了,玻璃破碎,连秒针也掉了下来。她生气地说:“陶先生,这表是才买的,竟被我儿子拆成这样,您说可气不可气!他才七八岁,就敢拆表,将来大了恐怕连房子都敢拆呢!所以我打了他一顿。”
陶先生听了笑笑说:“坏了,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夫人有点愕然:“为什么呢?难道我这样做不对吗?”
陶先生摇摇头。
夫人又之后问:“陶先生,您是大教育家,您说对这样的孩子该怎样办呢?”
陶先生把拆坏的表拿过来,对夫人说:“走,我们上你家去,见见这个小‘爱迪生’。”
到了朋友家里,陶先生见到那个孩子正蹲在院子的大树下,聚精会神地看蚂蚁搬家。夫人一见又来了气,正要骂他,陶先生立即劝住了。
陶先生把孩子搀起来,搂在怀里,笑嘻嘻地问:“你为什么要把妈妈的新表拆开来呢?能告诉我吗?”
孩子怯生生地望了妈妈一眼,低声说:“我听见表里的嘀嗒嘀嗒的声音,想拆开看看是什么东西在响。我错了,不该把手表拆坏,惹妈妈生气。”
陶先生说:“想拆开看看是什么东西在响,这没有错。但你要跟大人说一声,不能自作主张。来,你跟我一齐到钟表店去好吗?”
孩子又望望妈妈,说:“去店里干什么?”
陶先生说:“去看师傅修表啊,看他怎样拆,又怎样修,怎样装配,你不喜欢吗?”
孩子高兴得跳起来:“我去!我去!”
陶先生拿着那只坏表,带着孩子一齐到了一家钟表店。修表师傅看了看坏表,说要一元六角修理费。
陶先生说:“价钱依你,但我带着孩子看你修,让他长长知识。”师傅同意了。
陶行知和孩子站在旁边,满怀兴趣地看师傅修表。看他怎样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他加油后,把一个个零件装配起来。从头到尾,整整看了一个多小时。全部装好后,师傅上了发条,表重新发出清晰的嘀嗒声。孩子高兴地欢叫起来:“响了,响了,表修好了!”
陶先生临走又花一元钱买了一只旧钟,送给孩子带回去拆装。孩子连声说:“谢谢伯伯!谢谢伯伯!伯伯真好!”
陶先生把孩子送到家后,孩子立即跳呀蹦的跟妈妈说:“妈妈,伯伯买了一只钟,让我学习拆装呢!”
那位朋友的夫人不解地问:“还让他拆啊?”
陶行知笑笑说:“你不是问我对这样的孩子该怎样办吗?我的办法说是,把孩子和表一齐送到钟表铺,请钟表师傅修理。这样修表铺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成了速成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的孩子好奇心就可得到满足,或者他还能够学会修理咧。”
陶先生停顿了一下,之后说:“孩子拆表是因为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其实就是一种求知欲,原是有出息的表现。你打了他,不是把他的求知欲打掉了吗?与其不分青皂地打一顿,不如引导他去把事情做好,培养他的兴趣。中国对于小孩子一向是不许动手,动手就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就应学习爱迪生的母亲,那么理解、宽容孩子,那么善于鼓励孩子去动手动脑,这样,更多的‘爱迪生’们就不会被打跑、赶走了。”
夫人听了恍然大悟,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诚恳地说:“陶先生,您说得对,太谢谢您了,我今后必须照您的办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