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成语睡前故事(优秀3篇)
幼儿园成语睡前故事 篇一:小猴子学习成语的故事
从小,小猴子就喜欢听故事。每天晚上,妈妈猴子都会给他讲一个故事,而小猴子最喜欢的就是关于成语的故事了。
有一天,妈妈猴子给小猴子讲了一个叫做“画蛇添足”的故事。
从那天起,小猴子就对成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决定每天都学习一个新的成语,并且在幼儿园和朋友们分享。
第一天,小猴子学习了一个叫做“井底之蛙”的成语。他听妈妈讲,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那些眼光狭隘,见识不广的人。小猴子觉得这个成语很有意思,于是他决定在幼儿园的时候告诉朋友们。
当小猴子告诉朋友们这个成语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新奇。有的小朋友问:“为什么叫井底之蛙呢?”小猴子解释说:“因为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的一点点天空,所以他们以为这就是整个世界。他们不知道外面还有大千世界呢。”
小猴子继续每天学习一个新的成语,然后在幼儿园和朋友们分享。他们学习了“亡羊补牢”、“狐假虎威”、“李代桃僵”等等成语,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小猴子的朋友们也被他的成语故事吸引住了,他们纷纷表示要向小猴子学习。于是,小猴子决定每天在幼儿园的课间时间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
渐渐地,小猴子不再是一个孤独的学习者,他成了幼儿园里的小老师。大家都很喜欢听他讲成语故事,而小猴子也很享受这种被关注和赞赏的感觉。
通过学习成语,小猴子不仅增长了见识,还培养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引导他人的能力。他发现,通过故事的方式,他可以很好地传递知识和启发朋友们的思考。
小猴子的成语故事也得到了老师和家长们的认可,他们纷纷夸奖小猴子的努力和才华。小猴子觉得自己非常幸福,因为他找到了一种喜欢的事情,并且能够为他人带来快乐和帮助。
从那天起,小猴子决定将来要成为一名作家,他希望能够创作更多有趣的故事,让更多的人受益。他相信,只要努力学习和不断进步,他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幼儿园成语睡前故事 篇二:小熊猫的成语寻宝之旅
在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熊猫。小熊猫非常聪明,他喜欢学习新的知识和玩有趣的游戏。
有一天,小熊猫听说了成语这个神奇的东西。他决定要学习成语,并且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的成语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于是,小熊猫开始了他的成语寻宝之旅。他拿出一本成语词典,仔细地研究每一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然后,他在大山里四处寻找成语的踪迹。
第一个成语是“井底之蛙”,小熊猫很快就找到了。他看到一个小水塘,里面有一只青蛙,它眼巴巴地盯着水面看,似乎在欣赏什么美景。小熊猫走过去,问道:“你是不是井底之蛙?”青蛙点点头,说:“是的,我只能看到这个小水塘,不知道外面还有多大的世界。”小熊猫告诉青蛙,“井底之蛙”是用来形容那些眼光狭隘,见识不广的人。
第二个成语是“狐假虎威”,小熊猫来到一个草地上,看到一只狐狸正在威吓一只小鸟。小熊猫走过去,对狐狸说:“你是不是在狐假虎威?”狐狸吓了一跳,不知道小熊猫是怎么知道的。小熊猫告诉狐狸,“狐假虎威”是用来形容那些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威胁别人的人。
小熊猫继续寻找成语,他找到了“李代桃僵”、“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等等成语。每一个成语都让他大开眼界,也让他感受到了成语的魅力。
通过成语寻宝之旅,小熊猫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他发现,通过成语,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小熊猫觉得成语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知识的大门。他决定将来要成为一名老师,希望能够用成语来启发和引导学生们的思考。
最后,小熊猫感慨地说:“成语是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好好学习和传承。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够成为真正的智者。”
幼儿园成语睡前故事 篇三
幼儿园成语睡前故事
篇一:狼狈为奸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狼和狈两种野兽。狼的前肢长,后腿短;狈的前肢短,后腿长。
有一次,狼和狈来到一户农家的羊圈外面,听到羊在里面咩咩地叫着,心里都十分痒痒,想象着羊肉美味鲜嫩,并被自己抱在怀里啃咬的情景。
狼流着口说:“狈,你听听,羊的叫声那么响亮,说明它们很肥美哩!这样的羊肉一定非常好吃!”
狈叹口气道,“是啊,羊的确肥壮,只是羊圈太高,我们都进不去。”
狼过了好一会儿眼珠一转,想了个办法,在狈耳边一说,狈连连称赞狼的脑子好使。
狈蹲下身子,让狼骑到脖子上。
狈站立起来,把狼驮得很高,然后狼就用它的两条前腿攀上羊圈,猛地捉住了羊圈边上的一只羊。
篇二:大材小用的故事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父亲在他童年就去世,由祖父抚养成人。辛弃疾曾拜当时著名的田园诗人刘瞻为师,并和党怀英两人是刘瞻最得意的学生。有一次,刘瞻问他们两人道:“孔子曾经要学
生谈各人的志向,我也问问你们将来准备干什么?”党怀英回答说:“读书为了做官,为了取得功名,光宗耀祖。我一定要到朝廷里去做大官;如果做不了官,就回家隐居,学老师的样子写田园诗。”刘瞻听了很高兴,连连称好,认为他的志向很高洁。辛弃疾却回答说:“我不想做官,我要用词写尽天下的贼,用剑杀尽天下的贼!”刘瞻听了大吃一惊,要辛弃疾今后不要再说这样荒唐的话。此后,辛、党两人的生活道路截然不同:辛弃疾英勇地投身到抗金的民族战场上去,以爱国词人著称于世;而党怀英则混迹于金人统治集团,为金人作了一些帮闲乃至帮凶的工作。
金人南侵后,辛弃疾组织了两千多人的队伍在故乡起义。后来,又率领队伍投奔济南府农民耿京组织的起义军。不久,起义军接受朝廷任命,与朝廷的军队配合作战,打击南侵的金军。但由于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辛弃疾后来曾长期闲居在江西上饶一带。1203年春,才被任命为绍兴府知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这一年,辛弃疾已经六十四岁了。
绍兴西郊有一处地方叫三山,当时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就在那里闲居。陆游比辛弃疾大十五岁,当时快八十岁了,他的爱国诗句早已为辛弃疾所景仰,因此辛弃疾到任不久,就去拜访了这位前辈,两人一起议论国家大事,相见恨晚。陆游听了辛弃疾对形势的分析和统一、全国的设想,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希望他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次年春天,宋宁宗降下圣旨,要辛弃疾到京城临安去,征询他对北伐金国的意见。”辛弃疾把这件事告诉陆游,陆游觉得这是辛弃疾施展自己才能的好机会,为他感到高兴。
为了鼓励辛弃疾发挥自己的才能,陆游特地写了一首长诗赠给他。诗中写道,“辛弃疾是古代大政治家、军事家管仲、萧何一流的`人物,现在当浙江东路安抚使,实在是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鼓励他为恢复中原而努力,千万不要因为受到排挤不得志而介意。六十六岁那年,这位始终是被大材小用的爱国英雄,终于在忧愤中去世。
篇三:乐不思蜀的故事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