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仙原文阅读及答案

茶仙原文阅读及答案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茶仙原文阅读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茶仙》(刘树江)

  六爷要走了。

  六爷闭着眼,气若游丝,仿佛风中的破油灯随时可能灭掉。

  家人问六爷有什么愿想,六爷不吭声。邻居回家找个菜团子,六爷不

张口,只是下意识地舔了舔嘴唇。别人不明白,儿子知道,六爷是想喝杯茶。

  吃的都没着落,到哪里去弄茶呢?

  茶曾经是六爷的早课。每天早上,六爷天不明就起来,洒扫庭院,收拾利落,又去村边水井挑来第一桶水,然后用平时攒的硬柴,把水烧到滚开,把壶烫了,茶泡上,坐那,眼睛半睁半闭地品味。那浓浓的香气醉人心脾,六爷笑得那么醉心。经过茶水的滋润,一天下来,六爷眉眼间说不出的精神,仿佛每个毛孔都透着舒服,精气神那叫一个足。

  六爷喝茶的讲究,在村里出了名,十里八乡能挂上号。据说早年六爷曾在南方一个茶肆当伙计,学了一套茶经。在那期间,还进火海救了一家人的命,那家主人听说他是茶楼的伙计,二话没说,就把家传的茶具送给了他。

  那套茶具,据说是景德镇的瓷。问及细节,六爷总是闭口不言。六爷以茶论道,以茶交友,每天都要给壶里加满茶水,说是养壶。曾有人出高价要买,六爷坚决不卖。

  六爷在茶上做足了功夫。喝茶的器具从不让人动,请谁坐下品一口,那是天大的面子。不管五冬六夏,六爷总要用从井里新挑来的第一桶水,用陶制泥壶烧水,烧火的柴禾也有讲究,要硬,就是要用那有硬度的结实的干柴,绝不能用麦秸、稻草之类,叫什么一新,二陶,三硬气,四匀,五咂。水是新挑的,用陶制的泥壶,柴要用结实的,火不大不小匀和,小口小口地咂品。喝茶从不喝头遍,说是去苦头;喝时只倒大半杯,说是人生不可太满;茶是品的,不能狼吞虎咽的。那回村长娶儿媳妇,想要借六爷那套茶壶长长脸,六爷坚决不答应。

  六爷以茶论道,以茶喻人,讲陆羽的《茶经》,讲许多庄家人未听过的新名字,还讲一些庄稼人半懂不懂的诗,如“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贵从活火发新泉,活水还须活水烹。”总是一套一套的。

  六爷成了权威,谁家买了茶,总要请六爷去品上一品,只要六爷轻轻点上一点,那是莫大的欣慰。

  公社新来了一位书记,早听说这样一位茶仙,带了上好的龙井,六爷小心拿出那套茶具。书记一看那茶具,眼睛立刻直了。不久有人上门试探六爷,要出高价买那茶壶,六爷知道是书记派来的,头摇得像拨浪鼓。

  然而,渐渐六爷的头就摇不动了:村里的烟囱大多不冒烟了,六爷依旧黎明即起,然而茶没了,少了精神不说,身上也有些浮肿,村里一片饿声。听说上级拨下一批救命的粮食。一天,六爷揣着那宝贝出了门。

  第二天,公社杨干事亲自来村里每人发了十斤口粮,古夷村破天荒又有了烟囱生烟,人的排泄物中又有了粮食气味。

  是谁这么大的面子让公社这么开恩?村干部往自己身上揽功,人们不信,都饿出好几条人命了,有那本事,早去要了。有人传说书记得了六爷的宝贝,这才开恩。

  六爷到底病倒了。儿子知道是少了茶水的滋润,可树皮都掺了粮食吃了,哪来的钱去买茶?

  与六爷同嗜好的八爷端着茶壶来了:老伙计,我就知道是你,一把茶壶,帮助全村人过了一道坎!他吩咐六爷儿子:烧点热水倒进去,这壶养出了茶仙,没茶照样有茶水味。

  六爷闻到茶味,眼里有了少许精神,像当年品茶一样,轻轻地点头……

  门外有人进来,是公社书记!书记附在六爷耳边轻轻说些什么,又拿出一样东西:正是六爷那把茶壶!书记说:“这宝贝就是当年我父亲送您的,见他成天念叨,我就一心想找回这宝贝,没想到父亲见到茶壶,把我狠狠训了一通,逼着我来归还您,要不是年龄大了,他一定亲自来见您,这不,他老人家托我捎给您的茶叶。”

  六爷一下来了精神,等烧好的开水泡上书记带来的新茶,六爷品了一口,仿佛换了个人似的,一下来了精神。

  六爷从鬼门关上走一遭回来,活得比原来还要精神。

  阅读题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首段“六爷要走了”,一共有五个字,简单醒目,同时也制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仿佛风中的破油灯随时可能灭掉”一句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当时六爷命悬一线的情形。

  C、六爷是村中品茶的权威,买了茶的人家,如果请六爷去品后得到六爷的认可,对六爷来讲也是非常欣慰的事情。

  D、文章的'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六爷“起死回生”,是出人意料的,但从文章相关内容的介绍中不难看出,茶是六爷的生命支柱,六爷“起死回生”又在情理之中。

  E、全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先介绍六爷临终之时想要喝茶,然后再回忆他对茶的挚爱,情节曲折,富有韵味。

  (2)六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3)文章第八、九段介绍六爷喝茶的讲究和道理等内容,有什么作用?

  (4)本文的标题是“茶仙”,有人认为本文以“茶壶”为标题更合适。请就此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选D给3分,选A给2分,选B给1分;选C,E不给分。

  (2)①嗜茶如命。喝茶是六爷的早课,就连日子不好过了,他也渴盼能喝上一口茶。

  ②淳朴善良,顾全大家。六爷用自己心爱的茶壶给全村人换来了救命的粮食,保全了大家的性命。

  ③舍己救人。在茶肆当伙计时,曾冲入火海救出一家人。

  ④不事张扬。他不愿意透露救人的细节,也不说出自己用茶壶换粮食一事。(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3)①文章第八、九段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六爷喝茶的讲究和道理等内容,有助于塑造六爷“茶仙”的形象,突出其对茶的喜好程度。

  ②这些内容具有文化色彩,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增加了小说的文化底蕴。(每点3分,共6分)

  (4)示例一以“茶仙”为标题更合适。

  ①因为全文的主要人物是六爷,而六爷因为茶“起死回生”,这样更能突出人物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茶仙”更能突出六爷对茶的偏好,这样与文章中写六爷喜爱茶,弥留之际想要喝茶及最终因茶而“起死回生”等情节相照应。

  ③“茶仙”使六爷具有神秘色彩,凸显其高尚大义,突出文章的主旨。

  示例二以“茶壶”为标题更合适。

  ①“茶壶”贯穿全文,起到线索作用,小说围绕茶壶展开故事情节。

  ②有助于突出人物形象。全文围绕茶壶塑造了六爷、公社书记等形象,这些人物的特点通过茶壶得以体现。

  ③揭示文章的主旨。本文借茶壶讴歌六爷大义无私的人性之美,从而引发人们对一些自私自利、爱慕虚荣的不良社会现象的思考。

相关文章

杨炯的诗代表作

《夜送赵纵》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翻译】 赵国古有连城的和氏璧,其由来天下盛传,今又有赵纵你这样的才子,名满天下。这回送赵兄回山西,实际上也是回到先前古赵国的境内,在...
名著阅读2017-03-06
杨炯的诗代表作

唐诗三百首之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作者简介】丘为(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代诗人,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市)人。事继母孝,常有灵芝生堂下。累官太子右庶子。致仕,给俸禄之半以终身。年八十余,...
名著阅读2012-05-04
唐诗三百首之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文言文一鸣惊人阅读附答案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以...
名著阅读2012-01-06
文言文一鸣惊人阅读附答案

《芦花荡》赏析作文550字

赏析《芦花荡》 读了芦花荡一课,我觉得老头子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学学习,他的机智、勇敢等精神。 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把老头子和日本鬼子的动作一字一词的写出来了,由于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才产生了后...
名著阅读2013-08-08
《芦花荡》赏析作文550字

白居易《草》全文及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
名著阅读2016-02-04
白居易《草》全文及赏析

《出类拔萃的秘密》阅读练习及答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都离不开试题,试题是用于考试的题目,要求按照标准回答。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出类拔萃的秘密》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出类拔萃...
名著阅读2012-06-02
《出类拔萃的秘密》阅读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