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教案【精简6篇】
《军神》教案 篇一
军神教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军事兴趣
引言:
《军神》是一部以军事题材为背景的电视剧,通过讲述军人的奋斗故事,展现了他们的英勇和牺牲精神。本教案旨在通过《军神》这部电视剧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军事兴趣,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和责任感。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观看《军神》了解军人的奋斗故事和精神,学习军事知识,了解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2.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
1. 观看《军神》电视剧,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2. 学习军事知识,了解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3.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析剧中人物的形象和故事情节,展示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1. 观看《军神》电视剧的片段,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剧中人物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利用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军事知识,讲解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根据剧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和创作,展示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4.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参与讨论和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情况。
2. 评价学生对军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对剧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参观军事博物馆,了解军事历史和军事装备。
2. 鼓励学生参加军事夏令营或其他相关活动,增强他们的军事兴趣和实践能力。
结语:
通过《军神》教案的实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军事兴趣,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和责任感。同时,通过学习军事知识和观察分析剧中人物和情节,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也会得到提高。这将为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军神》教案 篇二
军神教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引言:
《军神》是一部以军事题材为背景的电视剧,通过讲述军人的奋斗故事,展现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本教案旨在通过《军神》这部电视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观看《军神》了解军人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学习团队合作和领导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他们的领导潜能。
3.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观看《军神》电视剧,并进行讨论和分析军人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2. 学习团队合作和领导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进行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的训练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
三、教学过程:
1. 观看《军神》电视剧的片段,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军人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2. 利用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团队合作和领导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分组训练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的训练,比如通过解决问题、制定计划、分工合作等活动。
4.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和领导训练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等。
2. 评价学生对团队合作和领导的基本原则和技巧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参加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训练的比赛或活动,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2. 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或其他团队合作项目,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领导潜能。
结语:
通过《军神》教案的实施,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同时,通过观察和分析剧中人物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这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军神》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坚强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
2、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了解文章是怎样通过细致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表达思想感情的;学习和理解课文是如何运用反衬等写作方法突出人物性格的。
3、熟读课文,体会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预习,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三年级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千里跃进大别山》,你们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1947年刘邓大军在挺进大别山时遇到了困难,刘伯承司令员果断地下达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命令,我军遵照命令胜利挺进了大别山。
师:对!正是由于刘伯承司令员的出色指挥,我军胜利完成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在中国革命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个关于刘伯承的故事,第11课《军神》。(板书课题:11、军神)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文章中的“军神”指谁?
生:课文中的“军神”是指刘伯承。
师:课文讲了有关刘伯承的什么事?
生:这篇课文讲了刘伯承的眼睛被土匪打伤了,医生给他做手术,他怕打麻药伤害脑神经,就没有打麻药,沃克医生夸他为军神。
师:沃克医生是怎样赞刘伯承的,谁能读一读那句话?
生:(读)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师:同学们都来读读这个句子(出示这句话),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吗?
(学生自由读这句话)
生:沃克医生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板书疑问:会说话的钢板?)
生: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板书疑问:军神?)
师:除了这些疑问外,预习时你还有哪些地方没读懂?同学们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每小组选一个代表,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各小组讨论交流)
师:现在就把你们小组认为最难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生:一开始,刘伯承为什么不说自己的真名?
生:我能解答。因为那时刘伯承已经非常出名了,如果告诉他真名,沃克医生就不敢用刀子使劲割他的眼睛,这样刘伯承的眼睛就不会好了。
师:你是这样理解的,有没有不同的理解?
生:因为当时刘伯承是个革命者,都想抓他,他怕暴露自己的身份,所以不用自己的真名。
师:其他小组还有哪些疑问呢?
生:刘伯承为什么要数刀数?(板书疑问:数刀数?)
生:刘伯承为什么要勉强一笑?(板书疑问:勉强一笑?)
生:课文中说:“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沃克医生蓝色的眼睛里为什么会闪出惊疑的神情?(板书疑问:惊疑的神情?)
师: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生:我会先自己读读课文,然后再联系上下文理解。
生:我们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师:(小结)对!自己读书是一种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交流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就继续运用这些方法来探究大家提出的问题,并在学习过程中继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布置作业
1、学习课文中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自主探究,读书感悟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从哪儿到哪儿讲了有关手术的事?(学生默读思考)
生:课文从“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了”到“七十二刀”讲了有关手术的事。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我觉得应该是从“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了”到“您过奖了”。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也是有关手术的事。
师:同学们想一想,夸赞刘伯承的话是不是有关手术的事呢?
生:我
觉得是,因为刘伯承在手术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勇敢,所以沃克医生才会夸奖他。
师:说得有道理。那手术之前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先来读文章的第一部分,看看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我知道了沃克医生是怎样断定刘伯承是军人的。
师:沃克医生是怎么判断出来的?你能读读书中的句子吗?
生:(读句子)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板书:伤势严重、从容镇定)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了他伤势很严重?
生:我是从这儿体会到的:“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师:你又是从哪里体会到刘伯承非常从容镇定呢?
生:从“病人微微一笑”可以体会到刘伯承非常从容镇定。
师:是啊,伤势这样严重,他却职此从容镇定,所以沃克医生断定他是一个军人。 (板书:军人)
师:可后来为什么又称赞刘伯承为军神呢?画出描写沃克医生和刘伯承表现的句子,多读几启遍,想一想,你能从中体例到什么?(学生读书体会)
师:在准备时,他们各有表现?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从“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里要听医生的指挥!”体会到病人伤得严重,他怕病人不用麻药会在手术过程中昏过去,所以很生气。
生:“沃克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从这些话中,我体会到这样的手术一定非常疼痛,非常危险。而刘伯承明知道把烂肉割掉会非常疼痛,但他还是说“试试看吧”,我从这儿体会到他非常坚强。从这里我体会到刘伯承非常珍惜自己的大脑,他想自己以后要有一颗清醒的大脑来指挥战斗。
师:对!为了保留一颗清醒的大脑,他宁愿忍受疼痛,拒绝麻醉。(板书:拒绝麻醉)
生:从这一句话还可以看出刘伯承非常爱国。如果他不爱国,就不用带兵打仗,也就不必忍受那么大的疾苦来保留一颗清醒的大脑了。
师:正是由于刘伯承强烈的爱国之情,所以他才忍受这样的巨痛,才表现出了这样坚强的意志。
(学生自由感情朗诵刘伯承的话)
师:是啊!手术是多么的疼痛,刘伯承又是多么的坚强!你们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试试看!
(学生自由感情朗读“病人一声不吭”一段,然后指名感情朗读)
师:继续谈,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了什么?
生:“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最后他忍不住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从这里我体会到了这次手术不一般。
生:“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七十二刀。”从这里我体会到刘伯承非常勇敢坚强。
师:刚才我们抓住了重点词句体会到了刘伯承的意志,以后我们就要继续运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学到这里,你知道沃克医生为什么称赞刘伯承是“军神”了吗?同学们可以再来读读这句话(出示称赞刘伯承的话)。
生:沃克医生从来没见过做手术不打麻药的,他看见刘伯承手术中一声不吭,而且清楚地数着手术的也数,所以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
师:(小结)对!在手术过程中,刘伯承表现出了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这是我们普通人,甚至是一个普通军人都难以做到的,所以沃克医生才赞叹他说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
(板书:坚强的意志、军神)
师:好,就让我们一起用赞叹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沃克医生称赞军神的话)
师:同学们,如果当时你也在手术台旁,亲眼目睹了这次手术,你会怎样称赞刘伯承呢?
生:你真坚强!我长大后也要像你一样坚强!
生:我会称赞他:你真不愧为军神!你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师:正是由于刘伯承的坚强意志,他为自己保留了一颗清醒的大脑,使他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出色地指挥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你知道刘伯承曾挥过哪些战斗吗?谁来简单说一说。
生:(略)
师:(出示文字)对!刘伯承曾参与领导、指挥了有名的南昌起义、第四、五次反“围剿”及百团大战、淮海战役、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战斗,如果同学们感兴趣,课下还可以继续查找有关这些战斗的资料。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不公感受到了刘伯承那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也领悟到了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以后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就应该多留意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这些方法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只有这样,读书学习才会让我们受益无穷。
《军神》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表现“军神”品质的重点语句,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学习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
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能读懂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的重点语句,感受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知道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的有关刘伯承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收集展示,读文汇报--预习案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认识屏幕上的这些人物吗(课件十大元帅图片)?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走近刘伯承元帅(课件刘伯承图片),谁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到的刘伯承元帅?(师补充介绍)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语文课的学习,我们会对他有更深的了解。请同学们把语文书打到第3课(课件课题),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3、军神
(二)、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播放视频)
(三)、检查预习案完成情况
(四)、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读要求读课文
自学引导: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指名读)
1、请同学们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朗读课文。
2、轻声读课文,标清自然段序号。
3、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刘伯承将军年轻时()受伤,坚持不用(),忍受()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
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案
1、军神是谁?板书:刘伯承
2、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句子,在小组内读一读。
过渡句:为什么称他是真正的男子汉?是会说活的钢板?是军神?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深入课文字里行间读一读,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来。(配乐)
我想你们已经把自己的理解化作了一条条美丽的波浪线,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我们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求治--术前--术中--术后”这样的顺序来展读吗?板书:求治、术前、术中、术后
三、探索分块,展读展讲--合作探究案
各小组展示并板书:
1、求治(第1-12自然段)
(1)、组内分角色读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对话,读好沃克“冷冷”和“不悦”的语气。
(2)、体会到刘伯承()。板书:从容镇定
2、手术前(第13-16自然段)
(1)、反复读刘伯承的话。
(2)、沃克再次怔住了,是因为刘伯承()。板书:拒绝麻醉
过渡句:手术前我们感受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坚强的毅力,手术中呢?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来,请你读。
3、手术中(第17-18自然段)
(1)、刘伯承他疼吗?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越来越使劲说明疼痛越来越加剧)
(2)、手术整整进行了三个多小时,刘伯承却始终()。板书:一声不吭
过渡句:三个小时的手术在拒绝使用麻醉的情况下,在眼睛里要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难道病人就不疼吗?带着感受读一读这段话(齐读)
会读书的读到一个句子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很多情节,假如我们就在手术台旁,闭着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手术台上哪些情景?第一刀割下去,第二刀,第三刀!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情景?生自由说,此时你内心有什么感受?(配乐)
让我们看看当时的情景吧!(播放电影片段)
当我们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你眼中的刘伯承是个什么样的人?带着内心的感受再读读这段话。(指名读)(课件图片和文字)
4、手术后(第19-26自然段)
(1)、组内读19-22自然段,术后刘伯承()。板书:笑谈刀数
(2)、因此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是男子汉!钢板!军神!读好感叹句。
四、课外延伸,升华主题--达标案
过渡句:让我们牢牢记住他的名字吧!刘伯承--共和国的元帅--我们心中永远的军神!板书:军神
1、那么,如果“军神”刘伯承此时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
2、最后让我们通过诵读一首诗来表达我们对刘伯承元帅的崇敬和怀念之情!(配乐)
赞军神
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筑军魂。
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
《军神》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精读,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学习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情导入
1、揭题
2、媒体出示(十大元帅图):同学们,你们看,这十位庄重威武,气宇轩昂的军人就是我国赫赫有名的十大元帅。他们是——(生读元帅名)。
3、指图,这位就是被德国医生尊称为“军神”的刘伯承元帅。
媒体出示:简介刘伯承
二、初读,自主发现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你们觉得文中哪些句子比较难读?
3、组织交流,指导读好难读的句子。
三、细读,自主探究
1、指图,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
2、细读课文,提出要求:从文中找出令你感动的语句,多读读,读好它。然后再把你的感受和学习小组中的伙伴交流交流。
3、巡视指导
4、组织汇报,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动?为什么?
5、学习整合,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总结,升华认识
1、归纳:刘伯承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求治时——,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
2、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刘伯承爷爷说什么?
媒体出示:刘伯承爷爷,我想对你说……
五、课后延伸:
组织语文专题性学习,了解伟人故事,学习伟人品质。
《军神》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积累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3.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4.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2.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课件出示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同学们,你们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关云长刮骨疗伤与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师板书课题,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刘伯承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72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为其实施手术的沃克医生尊称其为“军神”。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2.出示生字、词语,学生认读。(课件出示)
教师点拨:“晕”为多音字,文中读yūn。
3.师重点指导易错字的书写。
(“匪”字里面的“非”不要漏写横画,最后一笔的竖折;“衷”字是上下结构。)
三、锁定重点,品读“军神”内涵
1.再次快速浏览全文,找到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并画下来。
出示句子: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2.齐读这句话,体会沃克医生说这句话时的感情。
(惊讶、激动、赞美、崇敬……)
3.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读这个句子。
4.引导质疑:此刻你最想弄明白什么?
(预设: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惊呆了?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5.引导学生自主解疑:其实这些“为什么”的答案就在课文之中,只要我们用心去读课文,去体会,一定会从文中找到答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阅读讨论、合作解疑;教师参与讨论,下节课再解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出示上节课的问题,学生继续思考。
二、汇报交流,解读“军神”内涵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研读成果,进行集体交流。(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点拨,把握重点)
(1)抓住刘伯承就诊时沃克医生的语言和神态的词句进行体会。
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沃克从一开始的“冷冷”到“目光柔和”。
①师小结:沃克医生的语言和神态变化足以说明刘伯承的伤势严重;而刘伯承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从容镇定,可见他坚强、勇敢,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②出示刘伯承负伤前后的资料,让学生体会更加强烈明晰。
(2)抓住刘伯承手术前与沃克医生关于“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对话进行体会。
(课件出示沃克医生与刘伯承的对话)
①重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在读中体会刘伯承为了有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甘愿承受剧烈疼痛时的坚毅;体会沃克医生由生气到吃惊,再到由衷佩服的情感变化。
②出示刘伯承在不同时期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不朽功勋的资料。
③师小结:事实证明,刘伯承的确以自己清醒的大脑,超凡的才智以及他的勇敢无畏,为中国革命事业、解放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但此刻他将为此承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剧痛!他的确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3)抓住手术中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表现,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①播放电影《青年刘伯承》“手术台上”的片断。通过让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刘伯承承受的剧烈疼痛,去体会做手术的沃克医生的心情是何等紧张。
②再反复朗读课文第20—21自然段,从文字中再现画面。
(4)抓住“七十二刀”,体会刘伯承超凡的意志。
通过让学生回忆不小心使自己受伤的经历,老师相机引出:据医生介绍,摘除眼球手术要比割口子疼几百倍、上千倍,因为视神经和颅内神经紧密相连……而刘伯承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承受了整整七十二刀!这样的对比使学生的体会更深刻。
2.升华情感,再读重点段。
刘伯承以他超凡的意志征服了沃克,也征服了我们。手术台上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更让我们每个人难忘!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第20—21自然段,永远记住刘伯承在手术台上的表现!(生再读第20—21自然段)
三、延伸扩展
这节课,我们读懂了《军神》这个故事,知道了“军神”是人们对刘伯承的由衷赞美。还有人称刘伯承为“武神”“编外参谋”“教书先生”,那么这些称呼的背后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查阅刘伯承的相关资料,看看他的其他称号背后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
[教学板书]
11.军神
沃克医生称刘伯承军神
救治术前术中术后
镇定、平静一声不吭
惊人的毅力
[教学反思]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以人物的语言展开教学,因为这篇课文中人物的语言是一大特色,几乎贯穿整篇课文。言为心声,抓住人物的语言,也就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的教学设计,肯定会使有的地方不能涉及,但我想每篇课文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抓住特点,使学生一课一得,长此以往,学生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课堂上的问题还是有点琐碎,总是有些不放心,总想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殊不知,这样引导学生,反而会打乱学生原有的思维。如果让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充分地展开讨论,老师退后一步,适时点拨一下,这样更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效果自然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