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细跳月》音乐教案【优质6篇】

《阿细跳月》音乐教案 篇一

阿细跳月是一首融合了传统民乐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的曲子。在这个音乐教案中,我们将以《阿细跳月》为例,介绍给学生们音乐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向学生们介绍这首曲子的背景和特点。《阿细跳月》是一首中国民歌,讲述了一个年轻姑娘阿细在月光下跳舞的故事。这首曲子融合了二胡、琵琶、古筝等传统民乐的演奏技巧,同时加入了电子合成音和鼓点等现代流行音乐元素,使得整首曲子既有传统的民乐韵味,又具有现代的时尚感。

接下来,我们可以向学生们介绍这首曲子的乐器编配和演奏技巧。在演奏这首曲子时,可以使用二胡、琵琶、古筝等传统民乐乐器,以及电子合成器等现代乐器。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演奏视频或听取录音,了解每个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技巧。他们可以尝试模仿演奏这些乐器的声音和技巧,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们参与到演奏中来。他们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演奏一个乐器的部分,然后将各个部分合并在一起,完成整首曲子的演奏。通过这样的合作演奏,学生们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音乐技巧和感受力。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创作音乐视频或举办音乐演出等形式,让学生们展示他们的成果。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编排舞蹈或其他表演形式,将音乐与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展示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才华。

通过这个音乐教案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和欣赏《阿细跳月》这首曲子,还能够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技巧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参与到演奏和创作中,学生们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希望这个音乐教案能够给学生们带来乐趣和收获,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

《阿细跳月》音乐教案 篇二

阿细跳月是一首充满活力和韵律感的曲子,通过这个音乐教案,我们将以《阿细跳月》为例,帮助学生们学习音乐的节奏和动感。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打节奏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感。我们可以让学生们拍手或使用节奏器等乐器,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打击。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节奏结构,同时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动感。

接下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身体动作来表达音乐的节奏感。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音乐的节奏编排一段简单的舞蹈或动作。学生们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自由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展示出自己的舞蹈才华和表达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创作音乐视频或举办音乐演出等形式,让学生们展示他们的成果。他们可以将自己编排的舞蹈或动作与音乐相结合,通过视频或演出的方式,向大家展示出他们的创意和才华。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音乐技巧和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音乐的节奏和动感。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分析《阿细跳月》这首曲子的节奏结构和动感特点,通过讨论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们理解音乐的表达方式和艺术内涵。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以及音乐对人们情感和心灵的影响。

通过这个音乐教案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动感,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希望这个音乐教案能够给学生们带来乐趣和收获,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与动感。

《阿细跳月》音乐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阿细跳月》

  教学目的:

  1、欣赏《阿细跳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2、通过教学,启发学生用身体地动作感受彝族民歌地特有韵味。

  教学重难点:

  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入教室,师生歌唱问好。

  二.节奏练习:

  1、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条节奏,谁愿意读一读?

  2、找学生读。

  3、让学生边拍节奏边读。

  4、根据节奏创编动作。

  三、新课导入

  1、(出示图画,学生描述并理解,教师引导。)

  师:晚上的景色美吗?老师这儿有二个对形图分别像什么?生:月亮、花等等。

  师:“月亮婆婆露出笑脸放射出光”,听赏《月亮月光光》请你们用动作和表情来告诉老师。

  2、了解彝族的特点

  1):小朋友们欢快地舞蹈把一些小客人引来了,这些小客人穿着漂亮地民族服装,你知道他们从哪里来的?是哪个民族的小朋友吗?

  2)教师出示投影片,让学生辨认。

  3)教师向学生介绍彝族。

  3、感受音乐阶段:

  1):听彝族小朋友为我们带来了一段音乐,它表现了怎样地情绪?

  2)再听:让学生用动作感受出节奏。

  3)再听:让学生边听边哼唱音乐。

  4)教师启发:你们听彝族小朋友跳得多高兴啊,你们愿意和他们一起跳起来吗?

  5)边听音乐边看插图,学几个彝族舞蹈的动作随音乐表演(用动作来感受音乐,培养学生大方、自信、乐观的性格。)

  课堂:这节课同学们做得真好!继续努力吧!

  教后反思:

  学生喜欢学跳彝族舞蹈的动作,并能随着进行音乐表演,用动作来感受音乐,培养学生大方、自信、乐观的性格。并能根据音乐用舞蹈动作及表情把这迷人的景色表现出来。

《阿细跳月》音乐教案 篇四

  设计思路

  日常活动中,幼儿听到有关民族音乐的旋律会随其自由舞蹈,但幼儿园很少将民族舞蹈融入日常教学中。本次音乐活动将彝族阿细支系的音乐《阿细跳月》和海南黎族的竹竿舞融合在一起,既让幼儿感受到乐曲的民族特色,同时又能体验民族舞蹈——竹竿舞,能极大地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活动目标

  1.在了解竹竿舞特点的基础上,初步学习在竹竿上跳,体验游戏带来的愉悦。

  2.在活动中尝试三人合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合作能力。

  3.尝试跟随音乐进行节奏乐、图谱游戏等活动,感受民族民间音乐的音乐风格。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

在社会领域课程中让幼儿欣赏民族音乐舞蹈,对相关的民族文化知识与民族艺术形式有所了解。

  材料准备:

相关课件与图画、民族服饰、竹竿、幼儿用书第6页。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幼儿将竹竿当马骑,来到活动场地,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特点。教师简单介绍本节课所涉及的两个民族的民族特点。

  教师:今天我们要上一堂特别的音乐课,需要用到竹竿,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听着节奏做律动,熟悉节奏及旋律,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2.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竹竿舞。

  观看竹竿舞的课件,让幼儿对竹竿舞有初步的了解。

  教师:我国有一个少数民族叫黎族,那里的人会用竹竿玩什么呢?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欣赏吧。

  大家一起观看课件。

  教师:他们把竹竿放在哪儿,在干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他们是怎么跳的,竹竿是怎样移动的?

  小结:这种舞叫竹竿舞,竹竿的移动叫打竹竿。

  3.幼儿学习跳竹竿游戏。

  教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试一下竹竿舞呢?

  教师和配班老师三人组成一组做示范。幼儿三人一组自由分工,自己尝试跳一跳,教师巡回观看。

  教师:小朋友,你们在玩时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幼儿:会碰到脚,两个人动作不能统一……

  教师:知道为什么吗?因为竹竿舞需要很好的配合才能完成。

  请一组幼儿做示范,教师从旁指导。先两个人一组练习打竹竿,老师跳,再请幼儿三人一组试一试。

  4.幼儿表演。

  幼儿穿上民族服饰,准备表演竹竿舞。

  教师设置分组的区域(两组或三组),请幼儿自行选择到区域内表演。其中每组两人打竹竿,其他幼儿跳舞,并进行分解练习。如打竹竿的幼儿先练习,跳竹竿的幼儿观察,然后再练习。教师积极引导幼儿将舞步与节拍和节奏对应,再进入竹竿之间进行表演。

  5.可视化音乐游戏。

  翻开幼儿用书第6页,请幼儿把虚线的音符描成实线,并随着音乐点音符,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与节拍。

  6.简单小结。

  延伸活动

  在户外活动时让幼儿自由进行竹竿舞的游戏。

  在音乐区中提供音乐磁带和录音机,让幼儿自由表演。

  播放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音乐,让幼儿充分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

  结合美术活动、社会活动,了解少数民族黎族地区的风景名胜、民俗文化等。

《阿细跳月》音乐教案 篇五

  年级:

二年级

  课题:

《阿细跳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举例说明哪些民族是我们所熟悉的,从中使学生了解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

  2、从视觉上使学生了解彝族这一民族的风格特征。

  3、从听觉上使学生深入了解彝族民歌《阿细跳月》的乐型,掌握五拍节奏的特点及我国特色民族乐器的认识。

  教学重点:

深入了解彝族民歌的特性,掌握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所带来的旋律,介绍乐曲是由哪些民族乐器所演奏的。

  教学难点:

5/8节拍的掌握及民族乐器的分辨。

  学生分析:

  创造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的想象思维大于生活中固有的一切事物。发扬我国传统民间乐器的知识与文化,是小学音乐课程重要的因素之一,让学生查阅和搜集有关我国五十六民族的文化特征,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自我展示。

  教材分析:

《阿细跳月》又叫跳月歌,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之中。在节日或农闲的月夜里,阿细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草坪上举行“跳月”。参加者多为男女青年。小伙子们手拿高音笛、低音笛、月琴、小三弦、中三弦、大三弦等乐器,边奏边舞;姑娘们则随着音乐,边拍手边舞,至兴高采烈时唱《跳月歌》。《跳月歌》很有特点,全曲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采用5/8节拍。演唱时,在每小节的第四、五拍的前半拍由舌的两旁吸气。旋律活泼跳荡,富于动感,特色鲜明。作曲家秦鹏章就采用了彝族“跳月”的这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写成了这民乐合奏曲。

  教学准备:

“哈利波特”的魔杖、音乐课件、演奏的乐器、彝族服饰

  教学设计:

  1、由“哈利波特”的魔杖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设计用有趣的魔杖给予学生神秘的暗示并激发学生的兴趣,“请根据魔杖的提示寻找哈利?波特想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知识的线索,看看同学们谁的运气最好,在准备的民族知识中和哈利想得是一致的。”

  2、教师提前藏在学生教室里一些提示,让学生赶快找到并揭开谜底,学生找到一些提示卡片,如:“乐器、音乐、舞蹈、服饰、民族”等,找到教师提早准备的彝族素材。并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准备的民族知识。

  3、通过音乐使学生了解到彝族民歌《阿细跳月》的'旋律,并进行详细的段落分析,乐曲开始是弹拨乐、锣鼓的轻轻敲奏的短小引子,表现了男女青年在聚集。跳月就要开始了,竹笛领奏出热情奔放、欢腾跳跃的主题:这段主题在第一部分中由高音笛、弹拨乐、弦乐及全奏多次反复出现,表现了多变的舞蹈姿态。第二部分作者将主题乐段作了移调处理,并进行几次反复,与前面调性形成鲜明对比,好像健壮的小伙子们跳起了粗放的舞步。第三部分音乐又转回原调,由高音笛演奏旋律后,整个乐队全奏,乐曲进入高潮,在乐队全奏中展现了宏大的舞蹈场面,仿佛狂欢中的人们忘记了疲劳。最后的短小尾声,是采用了主题乐段的最后两拍扩充发展的,在渐强中结束全曲。

  4、通过乐器使学生了解这首旋律活泼跳荡的《阿细跳月》,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教师准备一样实物乐器,其余的乐器可用课件代替,准备的乐器可以让学生轻轻地用手尝试,使学生体验拿到实物的乐趣。

  5、通过服饰使学生了解彝族的文化特色。并延续“哈利?波特”的魔杖使学生在教室找到关于彝族的服饰及装物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通过舞蹈使学生掌握5拍节奏型,先可以用简单的手来表示,123拍不动,45拍拍手;然后加上脚,123用脚来表示,1左2右3左45拍手;逐步较强难度。

  7、结束,同学们安静的等待和倾听彝族舞曲的旋律“火把节之夜”,教师用“哈利?波特”的魔杖变出篝火放在教室中间,请同学们听着《阿细跳月》的旋律,穿着彝族服饰,跳着彝族特有的舞蹈步伐,请一位同学代表“哈利?波特”也和大家跳起来,融入到我们团结的大家庭里。

  8、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阿细跳月》音乐教案 篇六

  一、设计思路。

  三年级音乐学习是小学低年级向中高年级音乐学习发展的转折点,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应该较低年级更加重视学生情意的发展和音乐能力的发展,尝试留给学生更多的感知、探索、体验的空间。

  《阿细跳月》是一首复合拍子的乐曲,主旋律中含有切分节奏,但欢快的主题不断重复,带给人们尽情舞蹈的感受。由于5/4拍的学习不是三年级的教学内容,那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感知、体验乐曲特有的节拍特点便成为本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设计重点由听入手:听辨乐器音色,激发聆听的兴趣;完整地静心聆听,唤起学生情感投入,引发联想;听动互补的感受活动,感知并掌握乐曲的节拍特点;创编实践,从切身的活动体验中加深对阿细跳月活动的感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二、教学内容。

  1、听:《阿细跳月》。

  2、创:为《阿细跳月》编舞。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感受彝族“跳月”舞独有的奔放热烈的音乐情绪,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月下欢舞”的欢乐情景。

  2、过程与方法:在听、赏、唱、舞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乐曲特有的节拍韵律;在小组创编活动中,体验彝族阿细人载歌载舞时的愉悦情感。

  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民乐合奏的表演形式;能和着音乐的节拍创编律动并表演。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用肢体语言来感受、体验乐曲的节拍特点,表现音乐欢快的情绪。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快乐的罗嗦》,导入新课。

  1、律动进入教室。

  2、师生交流彝族风情:你知道彝族人喜欢什么?你认为彝族是个怎样的民族?3、有表情地歌唱《快乐的罗嗦》(中速—快速)

  (二)听辨乐器,感知民乐合奏。

  1、听辨演奏乐器:笛子、二胡、三弦、民乐合奏。

  2、认识大三弦:大三弦是彝族舞蹈时常用的一种弹拨乐器。

  3、介绍民乐合奏:从这段音乐中听出是一件,还是多件民族乐器在演奏?我们把多种民族乐器按不同声部在一起演奏的形式称为民乐合奏。

  4、模仿上述乐器的演奏姿势。

  (三)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1、完整初听全曲,感受音乐情绪。

  (1)边听边即兴模拟小乐队演奏。

  (2)师生交流乐曲带来的感受。

  2、揭示课题,了解彝族风情——跳月。

  彝族有个分支叫阿细人,每当农闲或节日的夜晚,全寨人都会在乘着月色、燃起篝火、载歌载舞。热闹的场面,仿佛天上的月亮也要下来舞蹈。因此,人们把阿细人的这种活动方式称为“跳月”,所听乐曲名称为《阿细跳月》。

  3、律动参与,感知乐曲节拍。

  (1)听音乐、赏画面,感知乐曲节拍特点。

  (2)复听音乐,跟着音乐击拍●○○●○。

  (3)跟琴伴奏,模唱乐曲主旋律●○○。

  (4)按节拍游戏律动“请你跟我这样做”。(每五拍做一个动作)

  (四)创编表演“阿细跳月”。

  1、集体讨论:“阿细跳月”可能会采用的方式;

  2、小组讨论、编排跳月舞的动作或队形;

  3、小组轮流表演,相互评价:我欣赏的表演。

  4、欣赏彝族“跳月”舞蹈的视频,交流:

  (1)男女生各有什么特色动作?

  (2)学一学自己喜欢的动作。

  (3)修改小组的编排,再表演。

  5、创设情景,与师共舞,体验“跳月”的热烈场面。席地而坐——小组轮流表演——师生共舞

  六、教学反思。

  这堂课采用了各种听赏方式来解决听辨的难点,能较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们能在听、唱、编、舞等音乐活动中感知《阿细跳月》的乐曲节拍特点,体验音乐情绪,领略彝族阿细人跳月的风俗。

  为了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感知乐曲节拍规律,我设计制作了Flash课件。利用按音乐节拍出现的月亮图案●○○●○启发学生视听结合来感知,再通过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引导学生从律动中加深感知,最后鼓励学生在跳月舞的创编活动中尽情表现。跳月舞的创编活动采用先探究、后欣赏、再舞蹈的形式,学生能从通过自身的实践来体验彝族阿细人跳月时的欢快情绪、想象阿细人跳月时的欢乐情景。课后发现此形式可以略为提前,让学生在宽裕的时间内充分体验。

相关文章

燕子语文教案【最新6篇】

燕子语文教案 1教学目标:1.自学字词,积累词语,学习准确使用动词。2.能根据课后提示预习课文,尝试抓住重点句整体感知课文。3.有感情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背诵。4.通过对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
教案大全2015-06-08
燕子语文教案【最新6篇】

一年级音乐《放牛歌》教案(经典3篇)

教学内容 :《放牛歌》 教学目标 1. 启发学生带者愉悦的的心情演唱活泼欢快的歌曲《放牛歌》 2. 通过乐器伴奏、演唱、舞蹈等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 认识鼓、镲,学会其敲击方法。 教学重难...
教案大全2017-04-05
一年级音乐《放牛歌》教案(经典3篇)

拜师帖范文现代武术教案(精选6篇)

拜师帖范文现代武术教案 第一篇我的祖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造纸术、指南针、火*、印刷术,我们的祖先建造了雄伟的万里长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建筑群——故宫,我们的祖先还把*医学和拳术的一精...
教案大全2013-03-02
拜师帖范文现代武术教案(精选6篇)

《棕熊的神奇事》中班绘本教案【最新3篇】

一、活动目标:1.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简单的故事,并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2. 尝试制作图画书,并享受制作和合作的乐趣。二、活动准备:1、绘本《棕熊的神奇事》、白纸若干、水彩笔人手一份、...
教案大全2011-09-04
《棕熊的神奇事》中班绘本教案【最新3篇】

特教数学教案(经典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特教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特教数学教案 篇1  一...
教案大全2016-03-01
特教数学教案(经典6篇)

五年级语文上《梅花魂》教案【最新3篇】

教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特的...
教案大全2016-05-01
五年级语文上《梅花魂》教案【最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