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的种子》教案(精选6篇)
《安的种子》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名称:《安的种子》教案
教案目标:
1. 通过阅读《安的种子》这本书,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物性格塑造,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3. 提供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重点:
1. 理解故事中角色的情感表达和人物性格塑造。
2. 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3. 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内容:
1. 阅读活动:学生阅读《安的种子》这本书,并回答相关问题,以检测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情感认知:学生分析主要角色的情感表达和人物性格塑造,讨论他们在故事中的行为和决策是如何受情感影响的。
3. 主题分析:学生探讨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讨论故事给我们传达的信息和启示。
4. 批判性思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故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不合理之处,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5. 团队合作: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分组完成合作任务,如编写故事续写、设计海报等。
教学方法:
1.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2. 问题引导: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故事中的情感表达、人物性格塑造等要素,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3. 合作任务:通过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互相学习和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评估:
1.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书面测试,检测学生对《安的种子》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的理解能力。
2. 小组讨论评价:根据学生的小组讨论表现,评价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3. 作品评估:评价学生完成的合作任务作品,包括故事续写、海报设计等,评估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案延伸:
1. 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主题的书籍,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
2. 作品展示: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合作任务作品,分享彼此的创意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通过《安的种子》教案的设计,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习惯,同时通过分析故事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物性格塑造,提高情感认知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任务,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教案的设计旨在全面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安的种子》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案名称:《安的种子》情感教育教案
教案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并学会适当表达和处理情感。
2.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3. 提供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重点:
1. 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并学会适当表达和处理情感。
2. 培养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3. 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内容:
1. 情感认知:学生通过阅读《安的种子》这本书,思考并记录主要角色在故事中的情感表达和情绪变化,并讨论他们的情感处理方式。
2. 同理心培养:学生通过分析主要角色的情感和经历,培养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并尝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3. 情感表达: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情感表达的训练,如写一封信给故事中的角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他们的关注。
4. 团队合作:学生分组完成合作任务,如设计情感展览、创作情感故事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1.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2.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不同的情感和情绪,并学会适当表达和处理情感。
3. 合作任务:通过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互相学习和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评估:
1. 情感表达评价:评估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
2. 同理心评价:根据学生的同理心培养情况和关爱他人的能力,评价他们的情感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
3. 作品评估:评价学生完成的合作任务作品,包括情感展览、情感故事等,评估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案延伸:
1. 情感交流:鼓励学生在家庭和朋友间进行情感交流,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关系。
2. 同理心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通过《安的种子》情感教育教案的设计,学生能够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并学会适当表达和处理情感。通过分析角色的情感和经历,培养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任务,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教案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安的种子》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图画书引导幼儿埋解事物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2、感受故事的美,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会享受生活的过程。
活动准备:
一颗种子、PPT、图画书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一颗种子,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幼儿猜一猜老师拿的是什么?)老师手里为什么要拿一颗种子呢?(幼儿随意说)你们知道种子的成长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吗?(请幼儿尝试着说一说种子的成长过程)”
(2)教师:“今天老师要为小朋友讲一个关于种子的故事,你们想听吗?那么请小朋友听完以后告诉老师你的感受是什么。”
2、老师和幼儿一起分享图画书《安的种子》。师生一起阅读图画书第1—4页。
(1)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说一说画面上的人物是谁?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2)请幼儿独立阅读图画书第5—20页,要求幼儿阅读时安静,不与同伴交流,阅读后说一说:本
和静得到种子以后心里分别是怎么想的?他们做了哪些事情?安又是怎么想的?他又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猜一猜谁种出了千年莲花?原因是什么?
(3)请幼儿继续阅读图画书第21—26页,验证自己的猜想。并从书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说一说为什么只有安能种出千年莲花,而静和本却没有神出来?
3、活动最后,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生活中哪些事情是不能急于求成的?为什么不能急于求成?活动自然结束。
2、关于““因才施教”
不知道你是真的想提问,还是在炫耀你的孩子,你的孩子确实在同龄孩子中算是很出色的了,因为这么大的孩子有的刚会说话,有的走路还不硬朗呢。
不知道你是怎么教育出这样的孩子的,既然你对教育制度这么不认同,自己也有很好的方法,还不如自己在家教呢,这样的例子国外比比皆是。你不想让他和资质低的孩子一个班,可以跳级嘛,要不就把他培养成小神童,将来上科大少年班或者到国外去上学。
我想问一下,你以前学过《伤仲永》这篇文章吧?看上去不那么灵透的小孩子不见得将来就没出息,只是有的小孩子发育的晚一些而已。难道他就没权力和看上去资质高的孩子一个班了吗?我认为分重点和非重点才是应试教育的弊端,不利于孩子的人格成长和完善。越发达的国家越对孩子一视同仁,而不是因智力分出个三六九等,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都会在属于自己的夜空中绽放。当然可能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闪亮的一颗,无可厚非。
声明一下,我并非酸葡萄心理,因为我儿子26个月了,也比周围的孩子聪明,但是我希望他能和邻居小朋友一样在一起玩耍,一起上普通小学。雄鹰总是羽翼丰满后才展翅高飞的,过早脱颖而出只会成为别人的猎物和牺牲品。最近我正在准备建造师的考试又要带孩子做家务,真的很忙,但是看到你的回答又觉得不吐不快。孟母堂我最近也看到了,我是不赞成,我觉得让这么小的孩子去学对大人来说都有难度的东西不是跟素质教育更加背道而驰了吗?现在又不是科举考试八股文的时代。
诗经和易经我家也有,闲时我也翻翻,在孩子感兴趣的时候可以念给他听听,但是我不会要求他去死记硬背。我想问一下,你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就算是一棵树也得是一棵有什么用途的树,要不你就是长三十米能有什么用?你的树与草的信条我也不赞同,因为万物都是有种子的,你是一颗草种子怎么精心浇水施肥也不会成为树的,但你是一颗胡杨的种子,在再恶劣的条件下即使长的七歪八扭也能屹立千年。
再说草有什么不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多顽强的生命力。至于你所炫耀的对孩子的耐心和爱,就更没道理了。所有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全身心投入的,百分百的。只有那些残障孩子的父母,他们付出了比我们多的多的耐心和爱,才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你看过的育儿书是不少,但是一千种书会有一千种教育方法和观点。如果都那么实用,那么只要照刘亦婷她妈的做法,咱还不得把人家哈佛大学给挤破了门。
你的教育方法里有用果冻和雪糕来做为孩子认字的奖励,这说明孩子还不是主动的学习,也可能是为了得到奖励而学,再说应该禁止给孩子果冻。你看到过动物园里的海狮表演吗?这有什么区别,为了得到食物而钻圈、顶球、拍照。
我敢说,如果让它们自己选择,它们更愿意在大海里追逐,在沙滩上晒太阳,而不是得到奖励和获得掌声。文字只是我们用来掌握知识、认识世界的一种工具,就像用来指出月亮的那根手指,即使你不用手指或者你有再多的手指,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六祖慧能一个字不识照样能参透佛法,就算学会了辞海里所有的字,有多少实用价值?你现在所谓的困惑在我看来只是自寻烦恼,孩子发展应该顺其自然,从现在开始不要太刻意去教他,该上幼儿园就上幼儿园,该上小学了就上小学,孩子会自动调整过来的。即使你就是找到了更好的方法也只是把孩子的人生给提前了,人家十八岁上大学,他十七岁就毕业了,可是找不着工作,有童工嫌疑;再接着念吧,也就念个博士后吧。
我弟弟就是博士后,和我儿子一样爱吃冰棍,爱看动画片,看不出什么特别的。人生就像马拉松比赛,真正的高手没有一开始就加快速度的,你在开始时跑得比别人快,在半路就会因体力不支趴倒在地。
再说不管跑得快慢,总是要到终点,跑得快的赢得掌声,跑得慢的享受到了沿途的风景,这都很好呀。
《安的种子》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知道种子要在适合播种的时间种下去才会发芽,合理照顾才会开花。
2.能够根据图片内容感知故事中三个小和尚的情感变化,能够学一学三个小和尚来表演。
3.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按照事物的规律去做,要有耐心。
活动重点:
知道种子要在适合播种的季节播种才会发芽,合理照顾才会开花结果。
活动难点:
通过表情、动作体会三个小和尚的心情变化。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PPT、头饰、各种种子。
2.经验准备:幼儿认识一些花的种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种子的用途。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呀?
师:是的,秋天到了,很多植物的果子都成熟了,也都结了种子,那种子可以用来干什么?
师:有一座古庙里的老和尚也收集了一些古莲的种子,他用种子做了什么呢?我们一一看。
二、分段讲述,理解故事内容。
1.讲述第一部分
师:本、静、安得到种子之后是怎么想的?
师:如果是你,你得到了一颗种子你会怎么做呢?你觉得你跟哪个小和尚的想法比较像?那就坐到这一组来。
师:所以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事情?
2.讲述第二部分
师:后来本的种子发芽了吗?你觉得现在本心里在想什么?
师:那本的莲花种子没有发芽的原因是什么?
3.讲述第三部分
师:静又是怎么对待种子的?静的种子发芽了吗?静心里会怎么想?脸上会有什么表情?
师:后来静是怎么对待种子的?静觉得这样子对种子好,其实种子发芽、生长需要什么?
师:所以不要用自己以为好的方式去对待种子。
4.讲述第四部分
师:最后安是怎么对待这颗种子的呢?结果种子怎么样了?
师:其实播种并不难,难的是什么?
师:要了解种子的播种时间,还要有耐心,更重要的是要给种子阳光、空气和水分。
三、完整欣赏,请小朋友表演三个小和尚。
1.体验没有对话的绘本的趣味。
师:这个故事看完了,除了老师父说了一句话,三个小和尚说话了吗?那你是怎么看出来他们的心情的呢?
师:是的.,动作和表情也能看出一个人心里的想法。
2. 尝试通过动作、表情来表演人物的情绪。
师:那我来考考你们,很安心的时候是什么表情?开心的时候是什么表情?很失望很难过的表情呢?着急的表情呢?
师:故事里面的小和尚做了哪些动作,谁愿意来学一学?
3.完整表演
师:那现在我分别请三大组的三个小和尚来演一演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师:你们觉得他们演得好不好?没关系,我们下课之后再多练习几次吧。
四、给你一颗小种子
师:小朋友们,如果你们得到了一颗种子,你们会怎么对待它呢?
师:现在请你们把自己桌子下面的小袋子拿出来,看看你认识这个种子吗?如果不认识里面有一封介绍信,请你好好照顾这颗种子,然后明年发芽了带来班级装点我们的植物角吧。
《安的种子》教案 篇五
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本、静、安的态度与种子结果的关系,了解种子的生长规律。细致地观察画面中本、静、安种花的状态并对三个小和尚进行模仿表演。享受不同阅读方式带来的乐趣。
设计意图
现在社会让幼儿快速成长太过急功近利了,往往为了结果而不择手段。为了比别人更快,用各种违反规律的方法。这一次活动也是让幼儿了解生长都是有规律的,如果不按规律进行反而没有结果。但只要按规律,有耐心,就能取得很好的结果。
活动目标
1.主动探索本、静、安的态度与种子结果的关系,了解种子的生长规律。
2.细致地观察画面中本、静、安种花的状态并对三个小和尚进行模仿表演。
3.享受不同阅读方式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本、静、安的态度与种子结果的关系,了解种子需要按规律生长。
难点:观察本、静、安的状态后对三个小和尚进行模仿表演。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提前了解和尚的生活状态。
物质准备:
《安的种子》20本、PPT、图片、记录表、20个装有口袋的种子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猜测故事的主要线索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我很喜欢的图书想作为礼物送给小朋友,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安的种子》。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封面上面有些什么?
(根据已有经验引导幼儿说出和尚手里捧着东西)那捧着的你们觉得会是什么呢?(种子)
那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我们接下来一起来打开这份礼物吧。
二、幼儿自主阅读本、静、安种莲子的过程并利用表格进行记录猜想。
1.教师出示第一幅寺庙的图片,引出故事中的主题。
师:这是什么地方?(寺庙)
寺庙里有谁?(老和尚和小和尚)
师:猜猜他们在干什么?看看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师:老和尚的手里是什么?(种子)
那接下来本、静、安三个人拿着种子会做什么呢?
2.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出示并表格。
(1)请小朋友根据表格提示分别记录三个和尚种植莲子的过程和结果。
(2)请幼儿自主阅读观察绘本。
阅读结束。教师进行提问:谁种出了莲子?为什么有人种出了有人没有?
三、教师引导幼儿集体阅读观察本和静种莲子的过程。
(1)教师使用ppt讲述本、静种莲子的过程
师:本在干什么?为什么在追小狗?这个时候他的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最终他的种子发芽了吗?
(2)观察静种莲子的过程并尝试模仿。
仔细观察绘本:静拿到种子后是怎么做的?(挑出最好的花盆)(把种子放进了房间)(静用了药水和花土)
教师:那最终静种出来了吗?请幼儿尝试描述。
引导幼儿发现没有阳光和氧气植物会死掉。
(没有种出来,因为没有阳光和氧气,没过几天就枯死了。)
四、小组合作阅读安种莲子的过程并进行模仿。
(1)请小组再次阅读安种莲子的过程,小组讨论为什么安可以种出莲子。
(种子发芽需要在春天播种,还要适当的阳光,雨水,氧气。按照事物的规律去做,要有耐心。)
(2)小组对绘本进行表演。
师:如果你们就是故事中的本静安,请你们小组来学一学三个和尚是怎么做的?表演的时候注意他们的的表情和动作。
五、给你一颗小种子
师:小朋友们,如果你们得到了一颗种子,你们会怎么对待它呢?
师:现在请你们把自己桌子下面的小袋子拿出来,看看你认识这个种子吗?如果不认识里面有一封信,请你好好照顾这颗种子,然后明年发芽了带来班级装点我们的植物角吧。
活动总结
在这个活动中,特别的运用绘本来代替传统以为的科学活动,从这个淡淡的故事中了解到种子植物都是需要按规律生长的,在三个和尚对种子的生长的过程中也了解了植物生长需要一些什么条件。其中阅读方式比较重要,从我们的自主阅读到集体阅读再到小组合作阅读,不同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乐趣,也锻炼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安的种子》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感受本、静、安的态度与种子的关系,享受自主阅读和集体阅读的乐趣。
2.能细致地观察画面中本、静、安的状态,并流畅地说出其内容,提高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本、静、安对待种子的态度,了解种子成长需要的条件。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提前了解和尚的生活状态。
物质准备:《安的种子》18本、PPT、图片。
活动重点
细致地观察画面中本、静、安的状态,了解种子成长需要的条件。
活动难点
完整、流畅地说出画面中本、静的状态。
活动过程
一、出示第一幅寺庙的图片,引出故事中的主题
师:这是什么地方?(寺庙)寺庙里有谁?
师:猜猜他们在干什么?看看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师:老和尚的手里是什么?他们之间会说什么?
二、观察本种莲子的过程
师:拿到种子后本是什么样的?他要去干什么?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请大家找一找书中的本,说一说他种出莲花了吗?为什么?
小结:本是个急躁的小和尚,只是一心想着“我要第一个种出来”,他没有考虑种子发芽生长所需要的季节、环境等条件,在冬天的雪地里就着急地种下种子,最终本因等不来种子的发芽而气急败坏。原来莲花种子需要合适的季节、适宜的环境才能发芽。
三、观察静种莲子的过程
师:再来看看静是怎么种的呢?静拿到种子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最后静种出来了吗?为什么?
小结:静是个细致的小和尚,他想要种出最好的莲花。于是他认真查书籍,忙着挑选花盆、水和土,甚至用金罩子罩住了新芽,对种子呵护备至。但是正是由于静的过分呵护,致使种子得不到生长所需要的阳光、雨露、空气而早早枯萎了。原来莲花种子的成长还需要阳光的照耀、雨水的滋润和充足的氧气才能发芽。
四、观察安种莲子的过程
五、了解种子生长的自然规律,明白生命生长应顺其自然
师:我们阅读了本和静种莲花的过程,种子发芽需要合适的季节、适宜的环境、阳光的照耀、雨水的滋润和充足的氧气,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因此,种莲花不能着急,急于求成就会适得其反,顺应自然就会让莲花盛开。
活动延伸:
1.尝试复述故事。
2.尝试用表格记录三个小和尚种植莲子的过程。
活动反思:
问题一:关注单一,阅读故事缺乏连贯性
《安的种子》属于故事类型的图画书,这类图画书的故事有明显的线索,情节涉及很多方面,内容十分广泛。在整个集体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大部分幼儿能大致说出故事画面的大概,但是对细节的关注有些却缺乏,活动中教师运用提问策略引导幼儿对画面进行细节的观察。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观察到画面上的细节部分,包括人物的服饰、表情动作变化、四周景物的变化等等,但是这些变化代表了什么,对下面的情节有什么影响或者暗示,他们还不能主动去挖掘。
策略:运用提问策略和预测策略,引导幼儿探索页与页之间的关联。
活动中运用提问和预测的方法进行指导。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再让幼儿根据画面传递的信息预测故事内容的发展,接着展示下一页正是幼儿的预测,并继续观察故事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故事的连贯性加强了,幼儿不仅注意到画面的细节而且还注意到了页与页之间的关系。
问题二:对故事内容不熟悉,不能深入了解三个和尚的心理变化。
由于第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幼儿对图画书中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介于对图画书的细节阅读及联想页面间的联系还不是那么细致的基础上,尝试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策略:情景游戏、情境表演促进幼儿阅读的发展。
在阅读中,加入情景游戏和情境表演,它可以较好地让幼儿理解图画书所表达的内容。从再次进行集体教学活动的时候,通过让幼儿模仿三个小和尚的动作,创设当时的情景,让幼儿设身处地地了解当时的情景及小和尚的心理变化。
问题三:能看懂故事情节,但不了解故事涵义。
根据图画书的对幼儿的发展,不仅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言语能力、阅读习惯,《安的种子》还关注到了幼儿的理解力和情感体验活动目标中提出 “结合本、静、安对待种子的态度,了解种子成长需要的条件。”这就要求幼儿不仅要看懂故事情节,更要领会故事的涵义。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第一课时结束后,幼儿对故事情节已经有了大致的印象,但是对故事的复述和种子与三个小和尚的关系却没有非常熟悉。
措施:进行第二次集体教学,利用分线索阅读和表格记录的策略,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
活动依然根据三个和尚为线索进行线索阅读根据目标和故事内容将故事的重点部分分为三段,逐一阅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语言教学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它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表格记录则是从书本中提取主要人物、种植条件、种植方法、结果如何放入同一表格中。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明确故事中的时间、条件、人物、事件关系,使幼儿逐步建立起故事的结构。两种方式结合,便能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的进展,层次间的关系
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以上发现的问题及寻找的策略,对大部分幼儿实施第二次集体教学,目的放在幼儿对故事的深入理解及关注到页与页之间的关联。
根据反思生成第二次集体教学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感受本、静、安的态度与种子的关系,享受自主阅读和集体阅读的乐趣。
2.能细致地观察画面中本、静、安的状态,并流畅的说出其内容,推测页与页之间的关联。
3.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尝试分线索复述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提前了解和尚的生活状态。
物质准备:《安的种子》18本、PPT、图片。
活动重点
能细致地观察画面中本、静、安的状态,并流畅的说出其内容,推测页与页之间的关联。
活动难点
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尝试分线索复述故事内容。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猜测故事的主要线索
师:封面是谁?它有什么特点?住在什么地方?对和尚你还了解哪些知识?他手里拿着的是什么?可能在想些什么?可能会做些什么?
师: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
小结:故事的名字叫《安的种子》,那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环节分析:无论是什么书籍,封面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从封面入手,引导幼儿观察封面内容,结合幼儿经验,展开讨论。
二、细致观察画面,推测页与页之间的关联
1.出示第一幅寺庙的图片,引出故事中的主题。
师:谁可以来描述一下这幅图片上的内容。寺庙里有谁?猜猜他们在干什么?看看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师:老和尚的手里是什么?他们之间会说什么?
2.观察本种莲子的过程。
师:本拿到种子以后先做了什么?在哪里看出来的?接下来可能要做什么?
师:他朝着什么方向跑去?可能会选择什么工具?选到工具之后会干什么了?
师:本是怎么种种子的?请你描述一下。
师:本在干什么?为什么在追小狗?这个时候他的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小狗还会来吗?如果来了它会做些什么?最终他的种子发芽了吗?
3.观察静种莲子的过程并尝试模仿。
师:静拿到种子后是怎么做的?最终种出来了吗?请幼儿尝试描述。
师:我这里也有一颗莲子,哪一个小朋友可以模仿安种莲子的过程来表演?
4.观察安种莲子的过程并尝试表演。
师:安拿到种子后和本、静拿到种子后做的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他最终种出莲子了吗?为什么?
师:如果小朋友就是故事中的安,请你来学一学安是怎么做的?表演的时候注意安的表情和动作。
环节分析:运用提问策略,推测页与页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本的表情和动作,都有对下一页内容的提示,如:“他朝着什么方向跑?”引导幼儿观察细节,随后又跑出预测性提问“可能会选择什么工具?选到工具之后会干什么?”让幼儿根据线索进行猜想。问题反复出现幼儿则有意识这一页可能有下一页的线索,当一次次的猜测得到证实后,幼儿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更加浓厚了,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了解得也更深入了。情境表演能够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或者现象的探索欲望,对画面的观察更加细致,”揣摩故事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三、利用表格进行记录,提升幼儿的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出示表格)师:看看这个表格上都有什么?最左面一行是什么?(本、静、安三个小和尚)最上面一行代表什么?(时间、地点、条件、种植过程、结果)你觉得这个表格应该怎么记录?
师:请小朋友根据表格提示记录三个和尚种植莲子的过程。
师:请部分幼儿讲述记录表的内容,其中注意幼儿语言的连贯性。
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复述故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