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蛙找家》教案(推荐6篇)
《小青蛙找家》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小青蛙找家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小青蛙找家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
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小青蛙找家》故事书。
3. 学生绘本《小青蛙找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观看图片或展示物,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并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思考和关注。
2. 导读故事:教师给出故事的开头,让学生预测故事情节,并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生词和句子。
3. 听故事:教师用适当的语速和语调朗读故事,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并在听完后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如小青蛙为什么要找新家,小青蛙是怎样找到新家的等等,并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
5. 课堂展示:将每个小组的代表的观点进行展示,让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论和补充,并进行全班讨论。
6. 课堂练习:根据故事,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等,以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7.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
8.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我们需要保护自然环境,以及我们可以怎样保护自然环境。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青蛙找家》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同时,通过讨论和展示,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此外,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小青蛙找家》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小青蛙找家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小青蛙找家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
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小青蛙找家》故事书。
3. 学生绘本《小青蛙找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观看图片或展示物,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并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思考和关注。
2. 导读故事:教师给出故事的开头,让学生预测故事情节,并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生词和句子。
3. 听故事:教师用适当的语速和语调朗读故事,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并在听完后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如小青蛙为什么要找新家,小青蛙是怎样找到新家的等等,并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
5. 课堂展示:将每个小组的代表的观点进行展示,让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论和补充,并进行全班讨论。
6. 课堂练习:根据故事,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等,以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7.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
8.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我们需要保护自然环境,以及我们可以怎样保护自然环境。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青蛙找家》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同时,通过讨论和展示,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此外,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小青蛙找家》教案 篇三
教材内容:
选自义务教育课标试验教科书第一册
课 题:
《小青蛙找家》
课 型:
学唱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小青蛙找家》,体会小青蛙着急、快乐的不同情绪。
2、学会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做个环保的好少年。
教学重、难点:
1、能用不同力度的声音、不同的表情、形象的动作来表现出小青蛙找家前后的不同神态和心情,表达歌曲意境。
2、能积极的与人配合,参与表演。
教具准备:
钢琴、磁带、背景图、小青蛙头饰、其它小动物图片
教学内容:
1、有节奏的学小动物的叫声。
2、欣赏有污染的池塘图片,学会爱护环境。
3、演唱、表演《小青蛙找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小蜻蜓》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复习《小蜻蜓》
二、节奏训练
1、模仿小动物有节奏的叫声(小猫、小狗、小鸭、小青蛙)
2、按节奏 X X | XX X || 来念
3、每组学一种小动物,并模仿小动物走路
三、导入新课
教师讲故事:今天,在森林里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小动物们都来参加了。它们玩的很高兴,音乐会结束了,小动物们都高兴的往家走,可是,在静静的夜里却传来了一阵阵哭声,小动物都在找这声音来自哪里?原来,是小青蛙在哭,它只对小动物们说“我回不去家了!”
师问:小朋友们想想:小青蛙为什么回不去家了?
1、看图片回答(小青蛙生活子阿水塘里,可是水塘里的水都被人们的脏水、废物给侵占了,所以小青蛙回不去家了。)
2、动手帮帮忙(让小朋友们到前面治理水塘的脏物)
3、漂亮的水塘挂图(小朋友们打扫的又快又干净,小青蛙很高兴找回了家,大家学一学小青蛙愉快的叫声)(呱)
四、学唱歌曲
1、游戏中互相配合:老师把它编做一首歌曲,但是需要小朋友们用青蛙的叫声来配合老师 a.我用手一指你们,你们就说一声“呱” b.我说几个“跳”字,你们就叫几声“呱” 试一试:(师)跳――跳跳――跳跳跳 (生)呱――呱呱――呱呱呱
2、老师和学生互相配合完成歌曲。
3、反过来听老师唱青蛙的叫声,学生唱主要。
4、听音乐,体会完整的《小青蛙找家》。
5、跟琴唱。
6、纠正。
7、分两组配合着唱。
8、随磁带完整的唱。
五、创编、表演
1、贴图片(水塘又美丽了,小鱼、小鸭、小蜻蜓、小蝌蚪又来聚会了,请小朋友上来把小动物贴在适当的位置。)
2、表演:戴上青蛙头饰,表演小青蛙找回家高兴的样子。
六、小节
师:我们以后怎样做小动物们会更加高兴呀?
生:保护环境 师:同学们要养成从小爱护大自然,爱护小动物的好习惯,学会美化环境,你们听,小青蛙在邀请我们一起到他家里做客呢。
(放音乐,做动作,走出教室)
《小青蛙找家》教案 篇四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2、能在音乐剧中表演《小青蛙找家》中担当一个角色,边唱边进行表演。
3、向学生进行爱护青蛙、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及音乐剧表演。
教学重点: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同等的表演机会,并体验到与他人合作表演的快乐。
教学难点:
注意引导学生用轻声念白,像唱歌一样念白。
教学准备:
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教学光盘,小青蛙的头饰、头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猜小青蛙的谜语)
小青蛙是一道很好吃的菜吗?(不是),为什么?(因为它是专门捉害虫的,保护庄稼,是要受到人们保护的,我们都不要吃它)。
老师讲述小青蛙找家的故事。
二、教唱新歌
1、老师示范演唱、演示
2、采用全曲听唱法与分句听唱法相结合的方法教唱歌曲。教师教唱全曲时,可引导学生边听琴边击拍。如,第一拍击掌,第二拍双手拍腿,这样有利于学生较早获得歌曲的整体印象,把握念白部分的节奏,防止学生在较长的念白中越念越快。另外,念白时学生容易激动而导致喊叫式念白,注意引导学生用轻声念白,像唱歌一样念白。
3、老师讲述歌曲处理要求:
第一句描绘了几只小青蛙四处找家的情景,演唱时要唱得轻快活泼;第二、三句的念白时的声音要自然明亮,具有节奏的韵律,切忌喊叫。第四句表现了小青蛙找到家的快乐心情,要唱得亲切欢快,充满安全、幸福之感。
4、生根据老师讲的要求完整地唱两遍。
三、音乐剧表演: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同等表演的机会,将同学分成几个组,以分组表演为基本组织形式,每组5—8人一组,担任的角色由学生自报。
在一组学生中,由一个学生扮演妈妈,用头巾作妈妈的服饰,用小椅子作为“家”的标志。第一句,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青蛙以蛙跳动做出场;第二、三句各自作蛙跳动作向四面散开寻找“家”,青蛙妈妈则四处张望,呼唤小青蛙快回家;第四句小青蛙聚集到“家”的周围,然后与青蛙妈妈快乐的在一起。
在表演时,先安排各组自主表演,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自己创造角色,体验表演的乐趣;然后再相互观摩,分组论流表演,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在评价中要提醒学生观察表演者是否有情绪变化,即由焦急不安→快乐幸福。最后还可以进行分组自主表演,以此来观察学生通过观察评价,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效果。
四、小结、结束。
《小青蛙找家》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松愉快情绪,体验与伙伴一同进行音乐游戏的快乐。
2、能积极主动参与游戏,并能合作表演。
3、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随音乐做出蛙跳动作。
活动准备:
1、录音机、歌曲磁带。
2、在地上画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做小青蛙的“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胸卡若干。
3、小青蛙图片。
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引导幼儿讨论。
提问:夏天到了,很多小动物都出来做游戏了,小朋友们看看来了谁?(教师出示小青蛙图片)
2、教师范唱,幼儿理解并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引导幼儿用歌曲里面的语言回答。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2)幼儿学唱歌曲。
3、幼儿创编蛙跳动作,并随音乐有节奏的练习蛙跳动作。
(1)鼓励幼儿自由创编。
教师:小青蛙在水里会游泳,在地面上会怎么样呢?哪个小朋友能来学一学小青蛙是怎么跳?
(2)根据幼儿创编的动作,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练习蛙跳动作。
4、教师示范游戏“小青蛙找家”,引导幼儿了解游戏规则并学会游戏。
(1)教师出示道具,并简单介绍。(青蛙家的形状、胸卡及作用)
(2)教师随音乐边唱边示范游戏。
(3)介绍游戏规则:幼儿扮演小青蛙。边唱歌边找“家”,当唱到最后一句“小青蛙,回到家”时,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胸卡形状跳到相同形状“家”里。如果个别幼儿没有找到“家”,大家一起说“小青蛙快回家”,直到所有小青蛙都找到“家”。
(4)师幼一起慢速唱歌一起玩游戏。
(5)幼儿随音乐磁带玩游戏。讨论:怎么样才能快速找到小青蛙的“家”?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中观察小青蛙,了解有关小青蛙的知识。
《小青蛙找家》教案 篇六
游戏辅导意向:
引导幼儿愿意和大家一起进行游戏,并遵守游戏的规则
游戏准备
学习游戏儿歌,塑料圈若干(数量少于幼儿人数),
小青蛙头饰若干
游戏规则
一个塑料圈就是一个小青蛙的家,幼儿作小青蛙,及时的跳入自己的家。
游戏开始时,小青蛙边念儿歌边在“家”的周围自由跳动,
儿歌结束时,快速的跳入任意一个“家”中
(圈的数量少于幼儿人数)
行为观察
1、游戏过程中,幼儿是否感兴趣、关注游戏的进程?情绪状态如何?
2、是否能一边念儿歌,一边在“家”的周围快乐、自如的模仿小青蛙的动作?
3、是否遵守游戏规则,在儿歌结束时迅速的跳入圈中,动作不提前也不滞后?
4、没有找到“家”的小青蛙情绪状态如何?
5、当“家”的数量越来越少时,采取的方法怎样?情绪怎样?
澄清讨论
1、你喜欢玩这个游戏吗?为什么?
2、应该在什么时候跳入圈中,为什么要定这个规则?
3、想一个好办法,怎样可以快速的找到家?
4、当“家”的数量越来越少时,你是怎么办的呢?
外显行为
评价要点
1、能够积极的进入角色,愉快的进行游戏。
2、愿意自觉的遵守游戏的规则,在游戏儿歌结束时适时的跳入圈中。
3、找到家时感受到成功的兴奋,没找到时能自觉的遵守游戏规则退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