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剪春教案【通用3篇】
大班数学剪春教案 篇一
标题:探索几何形状——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引言:
在大班数学教学中,几何形状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通过认识和探索各种几何形状,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本节课将重点介绍正方形和长方形,通过剪纸活动帮助孩子们加深对这两种形状的理解。
一、导入活动:观察环境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15分钟)
1. 让孩子们观察教室中的物品,找出其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例如教室的黑板、课桌、窗户等。
2. 引导孩子们描述这些物品的特点,如边长相等的是正方形,边长不等的是长方形。
二、剪纸活动:制作正方形和长方形(25分钟)
1. 给每个孩子发放一张正方形和一张长方形的剪纸,让他们按照指导剪出相应的形状。
2. 引导孩子们观察、比较两种形状的特点,如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长方形的两条边相等。
3. 鼓励孩子们在剪纸的过程中思考和发现,提问引导他们思考如下问题:如果把一个长方形的一条边剪短,会变成什么形状?如果把一个正方形的一条边剪长,会变成什么形状?
三、拓展活动:探索其他几何形状(20分钟)
1. 让孩子们自由发挥,使用剪纸制作其他几何形状,如三角形、圆形等。
2. 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描述这些形状的特点,如三角形有三个顶点和三条边,圆形没有边。
四、总结与展示:展示剪纸作品(10分钟)
1. 让孩子们依次展示自己制作的剪纸作品。
2. 引导孩子们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特点?还有哪些几何形状?
五、课后延伸:家庭活动(5分钟)
1. 布置家庭活动:让孩子们回家观察身边的环境,找出更多的几何形状,并记录下来。
2. 鼓励孩子们与家人一起讨论这些形状的特点,如边长、顶点等。
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对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通过剪纸活动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希望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继续关注和探索各种几何形状,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大班数学剪春教案 篇二
标题:数数游戏——认识数字和数量关系
引言:
数数是大班数学教学中的基本内容,通过数数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数字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本节课将通过数数游戏,帮助孩子们巩固数字的认知,并探索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一、导入活动:数数游戏(15分钟)
1. 准备一些小球或小石子,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圆圈坐下。
2. 从1开始,让每个孩子依次数数,直到某个数字,例如10,让该孩子站起来。
3. 继续数数,每到10的倍数,让孩子们站起来,直到所有孩子都站起来。
二、游戏延伸:数字和数量关系(25分钟)
1. 让孩子们观察站起来的孩子数量和对应的数字,引导他们发现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2. 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下问题:如果有10个孩子站起来,对应的数字是多少?如果有5个孩子站起来,对应的数字是多少?
3. 给孩子们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他们按照卡片上的数字选择相应数量的小球或小石子。
三、拓展活动:数数练习(20分钟)
1. 给孩子们发放一些数数练习的工作纸,让他们按照题目要求完成数数练习。
2. 引导孩子们思考和解答一些问题,如:数数到20需要多少个数字?数数到30需要多少个数字?
四、总结与展示:展示数数练习成果(10分钟)
1. 让孩子们依次展示自己完成的数数练习。
2. 引导孩子们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数字和数量有什么关系?如何用数字表示数量?
五、课后延伸:家庭活动(5分钟)
1. 布置家庭活动:让孩子们回家数数家中的物品,如书本、玩具等,并记录下来。
2. 鼓励孩子们与家人一起讨论数字和数量的关系,如数字的大小比较、数字的顺序等。
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巩固了数字的认知,并探索了数字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希望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继续运用数数的技能,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大班数学剪春教案 篇三
大班数学剪春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剪"春"活动,引导幼儿自主表现春天美丽的事物。
2、激发幼儿大胆的想象,自由剪出不同变化的"春"字。
3、通过幼儿自主的操作,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活动重点:
能大胆想象剪出不同变化的"春"字
活动难点:
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材料与环境创设:
1、幼儿已经学会剪"春"字
2、工具:剪刀、固体胶、手工纸(每人数量不同)方形铅画纸
3、5以内的减法题(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今天,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纸,看看春姑娘都带来是什么颜色的纸?那绿色代表什么?
2、今天春姑娘又要请你们剪"春",上次你剪"春"字的时候,"春风"遇到了谁?
二、幼儿剪&
quot;春"要求:1、在剪之前先数数春姑娘给你带来了几张纸?
2、每个"春"字都要不一样。
3、将剪好的"春"字贴在铅画纸上。
(在幼儿剪几张纸后老师示意停下。老师给的纸不一定剪完)三、比较"春"字1、请幼儿介绍一下,你的几个"春"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2、教师总结幼儿变化的'地方,及时肯定幼儿的大胆想象。
四、找题目:
1、师:今天春姑娘一共给你们几张纸?现在还剩下几张纸?是多了还是少了?我们可以用哪种计算方法来表示?为什么用减法?
师概括:当剩下的东西比原来的总数少了时,我们就用减法来表示。
2、请幼儿根据自己剪"春"字的用纸情况找相应的题目表示,并在等号后写上答案。
3、提问:你为什么选这道题?(师生共同总结题目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五、延伸:
引导幼儿向同伴、客人老师介绍自己剪的"春"字和相应的减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