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手》中班健康教案【精简4篇】
《我的小手》中班健康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标题:培养幼儿正确洗手习惯的重要性
引言:
洗手是保护健康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幼儿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在中班的健康教育中,我们将重点培养幼儿正确洗手的习惯,以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预防疾病的能力。
一、洗手的意义
1. 预防疾病传播:洗手可以有效地去除手上的细菌和病毒,减少感染疾病的风险,如感冒、腹泻等。
2. 保护个人健康:幼儿的手容易接触到各种物品,洗手可以避免细菌和病毒从手传播到口腔、眼睛等易感部位,保持身体健康。
3.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通过持续的洗手训练,幼儿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身的卫生素养。
二、如何正确洗手
1. 步骤:
a. 打湿双手,涂抹适量的肥皂;
b. 揉搓双手,包括手指、手掌、指缝和手背,持续约20秒;
c. 冲洗双手,确保冲洗干净;
d. 用纸巾或干净的毛巾擦干双手。
2. 注意事项:
a. 使用温水洗手,过热或过冷的水都不利于清洁;
b. 使用肥皂,可以有效去除细菌和病毒;
c. 注意揉搓手指、手掌、指缝和手背等易被忽视的部位;
d. 不要忘记用纸巾或毛巾擦干双手。
三、培养正确洗手习惯的方法
1. 示范:老师可以利用实物或图片进行洗手的示范,引导幼儿观察正确的洗手步骤。
2. 反复练习:在幼儿生活中的重要时刻,如进食前、上厕所后等,引导幼儿进行洗手,并帮助他们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
3. 游戏活动:设计一些与洗手相关的游戏活动,如洗手歌、洗手比赛等,激发幼儿的兴趣,使洗手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习惯。
结语:
通过培养幼儿正确洗手的习惯,可以帮助他们预防疾病,保护个人健康,并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和教师应该共同努力,让幼儿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我的小手》中班健康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标题:通过游戏培养幼儿保护手部健康的意识
引言:
幼儿手部卫生是健康保护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我的小手》中班健康教案中,我们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保护手部健康的意识,让他们主动关注手部卫生,养成正确的保护习惯。
一、认识手部的重要性
1. 功能:手是人体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幼儿可以通过手进行抓握、触摸、操作等活动。
2. 传播疾病的媒介:手是最容易接触到细菌和病毒的部位,不正确的手部卫生习惯容易导致疾病传播。
二、游戏活动设计
1. 游戏一:洗手时间比赛
a. 活动目的:培养幼儿正确洗手的习惯。
b. 活动内容: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洗手的时间进行计时比赛,鼓励幼儿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洗手,提高洗手效率。
c. 活动效果:培养幼儿洗手的兴趣,提高他们洗手的主动性。
2. 游戏二:手部清洁大作战
a. 活动目的:增强幼儿对手部清洁的意识。
b. 活动内容:设置手部清洁的任务,如抹洗手液、擦拭手部等,将任务分成小组进行比赛,鼓励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完成任务。
c. 活动效果: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关注手部清洁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三、家园共育
1. 家长介入:家长可以参与游戏活动,与幼儿一起体验洗手的乐趣,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正确的手部卫生习惯。
2. 家庭环境创设:在家中设置洗手区域,并放置洗手液、肥皂等卫生用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洗手环境。
结语:
通过游戏活动的设计,我们可以培养幼儿保护手部健康的意识,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让幼儿在快乐游戏中掌握正确的手部卫生知识,保护自己的健康。
《我的小手》中班健康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懂得人的生活、学习、劳动都离不开手,手不仅可以做许多事,还可感知出物体的冷、热、软、硬、光滑、粗糙等属性。
2、教育幼儿多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并能注意保护小手。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活动准备:
1、纸、笔、筷子、弹子、花生、剪刀等。
2、口袋一个,里面装有热、冷、软、硬、粗糙、光滑等不同特点的材料。
活动过程:
1、猜谜,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提问: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长短不齐。
2、游戏"印指纹"。让幼儿了解每个人的手是不一样的。
提问:每个人的手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你发现纸上有什么?
3、幼儿操作,认识手的功能。
(1)幼儿自选材料用手进行操作,如剥花生,夹弹子,纽纽扣、绘画等。
提问:你是用什么做事情的?怎样用手做事情?
(2)实验:光用大拇指解纽扣;用左手拿剪刀剪纸。
提问:做实验时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什么?
小结:大拇指要和其他手指协同工作才能做成一件事,手要多用才灵活。
(3)提问:你的手还会做哪些事情?(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游戏"奇妙的口袋"。
幼儿用手感知物体的不同属性,出示口袋,请幼儿用手升入口袋触摸,说出感觉,并拿出让其他幼儿触摸。
小结:做任何事离不开手,手能感知物体属性。
(5)手势游戏:幼儿和老师一块用手势表达意思,让幼儿了解交警、聋哑人用手势指挥、交流意思。
4、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手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护小手。
(1)假如没有手会怎样?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手?
教学反思:
在活动结束时,我示意幼儿挥挥小手,用小手给客人老师再见,引领幼儿走出活动室。既能和活动开始部分相呼应,又能再次引发幼儿探索小手的兴趣,使幼儿在亲切、和谐的氛围中自然的结束活动。
《我的小手》中班健康教案 篇四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手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五个手指的名称。
2、帮助幼儿理解,体会自己的小手本领大。
3、简单了解保护手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1。手的图片
2。动物大指偶5个小指偶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
3。操作材料: (1)夹珠子(筷子、木珠)(2)穿珠子 (3)绘画(涂色:“我的小手”)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操作
老师简单介绍操作内容和材料,请幼儿操作,让幼儿在操作的时候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来做这些事的?”
(二)、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使他们体会到自己的小手本领很大。
提问: 1。刚才你做了什么? 是用什么做的?
2。除了刚才做的事以外,你的小手还会做什么?(个别回答,与旁边的幼儿交流)
老师小结: 小朋友的小手本领真大,可以做这么多的事,那么,小手本领为什么会这么大呢,手上有些什么呢? 请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仔细地看一看。
(三)、观察认识手
1。幼儿观察手
提问: 你的手上有什么? (手指)
2。认识手指名称。
(1)介绍手指名称。
出示图片,分别介绍五个手指的名称。最矮最粗的叫大姆指,让幼儿伸出大姆指表扬表扬小朋友,也表扬表扬自己,最细最小的叫小指,让幼儿伸出小指;中间最高的是中指,让幼儿伸出中指;中指和大姆指中间的叫食指,请幼儿伸出食指;中指和小指中间的叫无名指,幼儿伸出无名指。
(2)巩固认识手指。
a。老师分别将动物指偶戴在五个手指上,幼儿说: 老师将* *戴在* *指上。
b。游戏:“戴指偶”老师说一个手指的.名字,幼儿取一个指偶戴在相应的手指上。
3。认识手的其它部分。
(1)手指长在哪里? (手掌)
(2)手还可以怎样分? (手心、手背)
老师伸出手心,手背提醒幼儿。
(四)、幼儿讨论: 如果没有手会怎样? 怎样保护手?
1、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回答,
2、老师小结: 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洁,不玩刀和其它尖的东西,以防触伤自己的小手,冬天外出戴手套,涂一些护肤品等。
四、引导幼儿想想怎样使自己的小手的本领更大,教育幼儿多动手,勤动手。
提问: 怎样使自己的小手本领更大? 启发幼儿想想: 如果什么事都请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做,我们小手的本领会不会还这么大呢? 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助大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五、活动总结:
教师针对幼儿的今天的表现,给予及时适当的评价,表扬和鼓励那些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同时教师要留意那些能力相对较弱幼儿的情绪,增强其自信心。
六、活动延伸:
1。让幼儿继续操作
2。在日常生活中提醒、督促幼儿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